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和妻子給他們的孩子所寫書信的一本合集。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孩子,也讓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讓我知道如何去面對人生。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這是因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喪父,童年時母親家教嚴格。傅雷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他的確是孤獨的。

當了解到這些時,我曾想過:傅雷是一個如此“孤獨”又學識淵博的人,那麼他對家庭,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讀完書後,我發現我的猜測與事實恰恰相反。

傅雷作為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每天寫信時,他不僅僅寫自己的生活如何,還會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同伴,有時更會在那遙遠的地方,以書信的形式指導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去學。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十分稱職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跨越了空間的阻礙。

再來看看他的兩個兒子,傅聰和傅敏。用現在的家長經常説的話,兩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出類拔萃。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這些書信大多數是寫給傅聰的,傅聰自小學習鋼琴,並且在學習上從未落後。他多次獲得了國際鋼琴大賽的獎項。這不禁讓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是怎樣做到這樣優秀的呢?答案無疑是他的自主,自覺了。

《傅雷家書》是本書,更是一個真實的環境,我彷彿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書信連接的温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傅雷家書》,無意間一翻,便被它吸引住了。

這本憶是由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幾十封家書組合而成的。“把人家的讚美報告給我們,是你對我們最大的安慰;但同時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話,就體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良苦用心,不僅誇讚了兒子,還告誡了他不能驕傲自大。

在傅聰在外留學的二十多年中,傅雷便一直用書信的方式與兒子交流,教給他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與人相處的方法……

即使他們父子間隔着萬水千山,也阻止不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因為只有真心愛他的人,希望他好的人才會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

這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親,他一人獨自承擔着家裏的重擔,面對家裏不景氣的生活,他也沒有抱怨和氣餒,甚至安慰自己的兒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學習,父親仍然與他快保持聯繫,時常問候他的身體狀況。

同時,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在外地打工,即使我們各在一方,也能用電話聯繫。父親在電話中關心着我,教育我要好好學習。父親就是這樣,説的話總是很少,但他每次都能理解我們。

父親的教誨簡潔而明瞭,包含着他對我們的關愛。父親的教誨親切而又細心,包含着他對我們的期望。父親的教誨温暖而又重要,包含着他對我們的無私教導。父親每句教誨中都充滿了父愛。

所以,父親的教誨是無私的,我們都應該聽取父親的教導。

《傅雷家書》讀後感3

翻開《傅雷家書》濃濃親情溢於字裏行間,傅聰出國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書表達出對他的學習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對他的引導教育。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家書合理的教育中隱藏着深深的愛。傅雷多次與傅聰交流音樂上的技巧,為他點名方向,還不斷要求他擁有高尚的思想,頑強的精神。在經濟上給傅聰合理規劃,使在國外的傅聰並沒有墜入寂寞的深淵,對學習生活手忙腳亂,而是井井有條,最終擁有了自己的幸福。

傅雷如此重視教育孩子,以至於卧病在牀也不忘寫家書。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刻的思考。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大事,而現在不少父母忽略教育,一味地溺愛孩子,認為足夠的金錢讓他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是對他們的愛。傅雷在兒子出國時沒有塞給他大把大把的鈔票,而是給予他經濟上的建議,做出合理的規劃,每月將所有花費記下來與月初的打算對比,然後做出下個月的打算。這讓傅聰獲得了比金錢還要珍貴的東西合理支配金錢或時間。在21世紀,金錢已經貶值,更不能滿足精神世界,而最值錢的就是教育,合理的教育讓兒女受益終生,並非一時之樂。

傅雷夫婦會為傅聰的離別難過的茶不思飯不想,也會因為“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傅聰的第三名的成績欣喜若狂但不忘上進。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一本凝聚了中國教育常態的書。書中的語言很簡樸,就如父母給我們寫信一般,所以我們常常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因為信中的某一句話而感動。

傅雷,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這一長串的介紹便知道傅雷不一般,他的教育更不會一般。

傅雷先生他對於音樂只是一個個人嗜好,但他卻能以歐洲藝術為基礎來欣賞歐洲音樂的,偶爾滲入一些中國文人雅士的審美角度,能與自己兒子溝通自如,並時常給他建議,讓我們能在書中瞭解到許多關於音樂的知識。或許沒有這本書,我不會認識這麼多音樂家,不會如此深入瞭解到音樂。

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我想這就是我們與父母的常態吧,我們一直在向父母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方法,他們的社會經驗,但父母何嘗不是這樣呢?父母也常常在與我們的對話中摸索到我們的性格,用我們相符的語言一起聊天。我想互相學習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吧。

《傅雷家書》使我正視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將是我成長途中的啟示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5

這一篇也是感情集中而豐沛的,藝術第一,國家第一。傅雷眼中的兒子,就如同一隻翅膀上綁了國旗的鷹,他翱翔於風長於烈日,經懸崖戈壁,走最高的、最好的路。可那隻鷹飛得再高再遠,只要人們能看到它,就能看到它的國旗。這隻鷹飛得艱難,飛得驚險,一個揮翅不當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傅雷保護着,珍愛着,鞭策着,鼓勵着。只要有傅雷在,傅聰就很難出問題。

同時,傅雷更期望兒子徹底獨立地做人,自我警惕,自我鞭策。,要理解樂曲,理解鋼琴繼而理解藝術,理解真正的“為人”。“熱巧要理論與實踐結合”,傅雷幫兒子走、陪兒子走了最艱險的路,餘下的困難或安逸,苦難或歡樂,都要兒子自我一步步探求。僅有如此,他才能不只是傅雷的兒子,而能夠是偉大的藝術家傅聰。

同時傅雷又是多麼謙遜的父親!他追求與兒子的平等對話,讓思想與感情分明而純粹。他願意與兒子為友,期望與他交流、談論,互相影響,互相塑造,共同提高。我們深知命運,卻仍然要尋求幸福與歡樂。這是很長的、很好的一生,命運必須仍寵愛着我們。

傅雷家書,書心事,書夢想,書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6

這一次,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親朋好友的信件,其中有一篇學外文的對我幫助很大。

在信中,傅雷先生説,讀外文不能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開頭必須從容不迫,位與格必須要記憶,象應付考試般的臨時強記是沒用的。在這一段話中,傅雷結合了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學習語言時,切勿貪多,貪快。只有每天學習保證有所收穫,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對於自己的孩子,他還建議把功夫花在語感上。他説外文在國外學更好,所以目前貪多務得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的。我覺得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我到國外旅行的時候,早上一睜開眼睛,聽到的廣播裏的就都是英語;在商場裏,店員説的也是英語;想和別人交談,人家説的都是英語;向別人問路,可別人根本聽不懂中文。漸漸的,在我腦海裏沉睡的記憶被喚醒了,那些我以為已經忘記的單詞,重新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我終於能大致聽懂別人説的話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和別人試着聊起天,後來居然還談到了自己家鄉的美食美景,風俗習慣。這充分證明了傅雷先生説的話,學語言,好的環境必不可少。

我覺得,書信是最真切,自然的文字。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因此,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是一顆崇高的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8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諸葛亮借智慧。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母愛又是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源源不斷,永遠伴隨着我們...?300字作文”悦悦説。我們這一代,家庭在關注我們,祖國在關注我們,世界在關注我們,我們有着太多太多的關注。晴天迎着朝露出門,披着星光回家,這種現象這也沒有了;雖然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可是我們人民包括海外華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給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後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

《傅雷家書》是由傅家的185封家書組成,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寫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傅聰的信。傅雷用自己的方式教育除了兩位人才,一位鋼琴家,而另一位,則是遠近聞名的英語老師。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而傅雷夫婦的這種愛,體現在着字裏行間中。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的成功的父親,在他對兒子的信中,多數體現的是他叫兒子如何做一個成功的人,先會做人,再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這體現的是他這個做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會利用這一筆寶貴的財富,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功。

傅雷是站在一個朋友的角度上寫的家書,是寫下來的家常話,除藝術外,傅雷信中還談及文學、禮儀、人生觀等各方面。給予自己兒子幫助和建議,幫兒子剖析一個問題。

父愛就是一本書,一本滿含生活哲理的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qd0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