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鴻門宴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1

《鴻門宴》所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説,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為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後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2

“真可惜,真可惜!”讀了《鴻門宴》,在慶幸劉邦安全回營的同時,我又為項羽的疏忽而惋惜。

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大軍聯合在楚懷王的大旗下,向秦軍發起了最後的進攻,誰先攻入關中,進入咸陽,就封他為王。當時所有的戰爭中,最驍勇善戰的,首先要數項羽了。劉邦被封為沛公,劉邦手下曹無傷密報項羽,説沛公野心勃勃想稱王,項羽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還了得?

項羽的謀士範曾鼓動項羽利用這次機會除掉劉邦,剷除這個心腹大患。項羽的叔叔項伯暗中向好友張良説了這事,張良是劉邦的心腹和得力干將,自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劉邦。於是,劉邦想到鴻門給項羽賠禮道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鴻門宴”。宴中,看上去充滿了歡聲笑語,其實是充滿了刀光劍影,範曾多次向項羽使眼色殺了劉邦,可是項羽卻一直猶豫不決,幾次殺劉邦的機會都錯過了,劉邦終於找了一個藉口,趁機溜回了營中。

劉邦是幸運的,他最終躲過了鴻門一劫,建立了大漢王朝,使自己成為一代風流人物。而項羽卻因自己的婦人之仁,不聽範曾等人的勸告,鑄成大錯,致使被劉邦連續打敗,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可悲下場。

如果當時,項羽不心慈手軟,及時剷除隱患,那麼憑他的能力坐定江山是不成問題的。如此看來,這種仁慈是多麼危險啊!

今天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受傳統觀點的影響,人們習慣於掉以輕心,不懂得防患於未然,從而使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由於一時疏忽,被對手打敗,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果。

如果毛遂不自薦,他的才能幾時才能被大家承認呢?而平原君又怎樣才能與楚國達成協議呢?所以我們要懂得抓住機會,敢於向對手挑戰,讓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學生們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習,雖然我們並不要像劉邦、項羽那樣作生死搏鬥,但也是成功與失敗的抉擇。我們在競爭中成長,要借鑑劉邦的成大事之勇,而捨棄項羽的婦人之仁,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去顯示自己的才能,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爭取每一個機會,讓自己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史記裏的《鴻門宴》。

戰國時期,趙國被圍,曾幾次向楚軍請求救援,為此,楚懷王將軍隊分為兩支:一支命宋義位上將軍,向北進兵救趙;一支由沛公劉邦率領,向西進軍關中。楚懷王與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稱王。

諸將大多認為西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路上都有秦軍把守,而在剿滅陳勝之後,就很少吃敗仗了。只有項羽因痛恨秦軍擊敗了項梁,願意和劉邦西進入關。因為項羽性情殘暴只要他經過的地方,無不慘敗毀損,於是諸侯決定只派劉邦率軍西進。

劉邦奉楚懷王之命,率軍西進,路上收集了陳勝、項梁的一些散兵來壯大自己的隊伍,等到該攻打宛城的時候,宛城的陳恢為了不讓自己的城池受到攻打,就給劉邦的隊伍出了一個計謀,宛城向劉邦的軍隊投降,身下的幾個城池就會開門迎接劉邦,並且不損一兵一馬,劉邦一一照做。

到了函谷關以後,劉邦本來不想佔函谷關為己有,想等其他諸侯來了,在商討以後的事,但是有人向劉邦獻計:秦地物產豐富,地理形勢又好,如果其他諸侯來了,能讓給您嗎?劉邦覺得這很有道理,就一一照做了。

一個月後,項羽率領諸侯西進,到達函谷關,發現關門閉關,又聽説劉邦一佔為己有,豈能不怒,就率兵準備攻打下來,但是劉邦的兵只有十萬,而項羽的兵有四十萬,實力非常懸殊,張良聽説了以後,就連忙讓項伯來,對他説:“劉邦不敢違背項王!”項伯回答説:“明天你們一定要早點來給項王道歉啊。”

第二天一大早,劉邦只帶了一百多人來見項羽,給項羽賠罪,項羽的心腸軟,就答應了,便説:“你可知道給你出計謀的人是曹無傷的手下嗎?”劉邦便答;“是他呀,我回去一定好好懲治他!”兩個人談得非常和諧。但是那個范增就想借機會殺了劉邦,就自稱助興舞劍,項伯見情況不妙,就拔起劍與范增對劍,項伯用身體擋住劉邦,沒有機會讓范增下手,劉邦見形勢不妙,就帶着樊噲、夏侯嬰、蔡強、紀信等四人抄小路回到了軍營後,立刻誅殺了曹無傷。

這篇史記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殺人不心不可有,防狼之心不可無,我們要多動動腦子。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4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説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説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説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説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着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

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倖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説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

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面,助其逃脱,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麼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矇昧時期!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説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5

從古至今,世人皆喜歡歌頌那些“重情義”的人。但我覺得“重情義”並非好事。

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典例。在秦朝統治時期,項伯因殺人而觸犯秦律而惹來殺生之禍,後因張良動用關係把他救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當項伯知道項羽攻打劉邦的計劃的時候連夜敢去劉邦的軍營中向張良告密的原因。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項伯是一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這也完全符合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的傳統美德。“重情義”的人往往會擁有許多的好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較多的人願意為他伸出援助之手;“重情義”的人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提升:“重情義”的人在社會上是很容易取得到別人的好感,這樣有利於自己在社會上“站穩腳”。但是“重情義”並非好事,就拿項伯來説,如果項伯沒有因為“重情義”而跑去張良那裏告密,那沒我覺得項羽就不會輸的這麼慘,到最後還要以“烏江自刎”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的生命,甚至,到最後在關中稱王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呢。因為項伯“重情義”而加速了項羽的悲慘的結局;因為項伯“重情義”導致了他變成了軍中的叛徒;因為項伯“重情義”把項羽軍中成千上萬的士兵的安危推向死亡的邊緣。所以,我覺得“重情義”這種品德固然是值得發揚的,可是“重情義”也要分清場合,不然“重情義”就會適得其反。

時至當代,古人有因為中“重情義”而壞事的例子屢見不鮮;今天生活在激烈競爭和毫無“情義”可言只重視利益的社會下,也出現了一大批“重情義”的好人,但是他們大多數都以為自己的“重情義”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就像,有位好心人看見老人摔倒在地上,他就連忙把老人扶起來,但是當他送老人回家後老人的家人不感謝他反而説是他故意撞倒老人的,硬是要他賠償;另一位好心人,在回家的路上發現發生老人車禍暈倒了,他急忙打電話叫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一直等老人醒來。可是沒想到老人一醒來就説是他把自己撞傷的,並要求他賠償醫藥費及一大筆精神損失費。

像上述我説的這類事件還有許許多多,這些“重情義”的好心人因自己善意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以,我説:“‘重情義’並非好事”。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6

我心目中的'項羽,是一個坦蕩威猛的真英雄,是一個俠骨柔情的偉丈夫。雖然他也有殘暴的一面,但他的殘暴也表現的坦蕩真實毫不掩飾。這就比那些玩弄手段,表面上儒雅仁慈而背地裏陰險毒辣的人可愛的多。易中天説曹操是個可愛的奸雄,我説項羽是個可愛的英雄。他是一個沒有失去本性的人,一個真實的表達着自我的人,一個敢打敢拼敢愛敢恨痛痛快快的人。

然而,政治鬥爭卻不需要如此的真性情,相反,它需要圓滑機變,需要明爭暗鬥,需要笑裏藏刀…總之,某些政治方面的成功往往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劉邦在政治上取勝了,可他得到的是背信棄義的評價;韓信在政治上得意了,可他揹負了不孝的罵名。再遠一點説説勾踐,他為了雪恥,寧願做夫差的馬前卒,以躬身牽馬親自嘗糞來取得起信任,後來他終於打敗了夫差,他在政治鬥爭中可以算一個大贏家。然而,他為之負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值得嗎?每讀到這一段歷史,我總會這樣問。同時往往會想起這樣一首詩: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而今唯有鷓鴣飛。”

其實,李白早就一眼看穿了:你拼出自己的做人尊嚴換來的只不過是一場過眼煙雲而已!

因此,我認為,豪氣沖天傲氣十足的項羽,是不屑於去玩弄那些以犧牲自尊為代價的政治陰謀的。帝王他當然想做,但他不想在做帝王之前失去義氣,失去傲氣,失去坦蕩以至於失去做人的本性。這是他的原則。我讚賞這樣的人,也奉行這樣的做人原則。

雖然,項羽也有殘忍狂妄反覆無常等一些嚴重的缺點,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秦末漢初,本來就是一個殘酷的年代。在連年戰亂中,“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情況並不鮮見。項羽大破秦軍後,在新安活埋二十萬降卒的確是殘忍之極,但是,試想這二十萬士卒都戰死於沙場,你能把這筆血債歸罪於誰的頭上?這樣一想,我們是否能對項羽的殘忍減少一些厭惡之情?因為戰場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方,項羽能在戰場上殺死幾十萬士兵,卻在宴會上殺不了一個劉邦。這也是他的做人原則的體現。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7

一次鴻門宴,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拉開了四年楚漢之爭的序幕,也為日後劉邦以弱勝強開創漢業、項羽兵敗烏江自刎身亡埋下了伏筆。

太史公的筆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曹無傷和項伯的“雙向高密”,使劉邦意識到了自己處境的危急。他也有面對強敵的驚懼與慌亂,卻依舊能虛心地向足智多謀的謀士張良請教“為之奈何”;在宴上,他懂得藉助樊噲等手下的力量助自己脱離險境。這些都可見劉邦的善於用人。劉邦更善於分析時局,隨機應變,他能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也能以花言巧語把“欲王關中”的野心撇得乾乾淨淨,打消了項羽的殺機。這是劉邦作為未來帝王能屈能伸的風度,是他最終能奪得天下的關鍵原因。

反觀劉邦的勁敵項羽,他的確曾是一位戰無不勝的勇將,可他空有上將之才,未有帝王之謀。他任人唯親,卻將智謀不輸張良的謀士范增的計策置之一旁;他自大輕敵,剛愎自用,白白放過了劉邦,錯失了除去勁敵的良機;他對於政治麻木不仁,隨口就説出了敵營內應,在劉邦逃走,張良奉璧後,他也僅僅只是“受璧,置之坐上”,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種種性格缺陷,也説明了項羽日後的失敗,並非“天要亡我”的偶然,而是自身因素導致的必然。

讀罷《鴻門宴》,除了驚歎於太史公細膩形象的描寫,現在的我們還應當學到些什麼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應當學習劉邦的隨機應變,在遇到困難時,與其驚慌失措,不如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如何解決困難;同時,也要學會團結身邊的夥伴,互相幫助,藉助他人的力量度過難關。其次,項羽的自大輕敵和剛愎自用,是我們應當摒棄的,有時候,越是我們看不上的細微的漏洞,就越能給予我們沉重的打擊,這一道理,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是十分適用的,因此,無論發現多麼細小的漏洞或“敵人”,我們都不能輕視,而應當及時將其“消滅”。我們在生活中也應當善於聽取周圍的人的意見和建議,一意孤行、固執己見終究只會導致失敗。

一篇《鴻門宴》,就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淺的經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zwp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