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鯨讀後感三篇

鯨讀後感三篇

鯨讀後感篇一:獅子與鯨魚讀後感

鯨讀後感三篇

自從把《伊索寓言》又讀了一遍之後,其中一篇故事又讓我迷住了,大家想:

這是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魅力。

哈!這篇故事的名字叫《獅子與鯨魚》。它主要講了這麼個故事:有一天,獅子走在海灘上散步,突然看見了從波濤洶湧的海浪中探出頭來喘氣的鯨魚,於是獅子就跟鯨魚説:

嘿!鯨魚兄弟,你發現了嗎?你是海洋的主宰,海上任何生物都懼畏你。而我是陸地上的萬獸之王,陸地上任何生物都害怕我。如果我們兩個聯合起來,那豈不是天下無敵了嗎?

鯨魚想了想還真是這麼回事,於是就爽快的答應了。過了幾天,獅子和野牛發生了戰爭,獅子想去叫許多盟友來幫忙,獅子突然想起自己交的新盟友———鯨魚,便去叫鯨魚來,鯨魚心有餘而力不足,怎麼也上不了岸。獅子見了,以為鯨魚不想幫自己,獅子非常生氣便罵鯨魚背信棄義。鯨魚卻平靜地説:

不,我親愛的朋友,我雖然是海上的主宰,卻命中註定不能去岸上呀!

獅子啞口無言。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一個人的本領多大,也總有些事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就像鯨魚沒法到岸上,獅子不能到海洋裏一樣。這時候,朋友彼此諒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互相指責。當你懷疑你的朋友背信棄義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他的難處,也許你就能諒解他了,畢竟世上沒有面面俱到的人。我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

那一個星期五,是他的生日,他邀請了好幾個同學去他家玩,到了他家以後,他熱情的招待我們,過了一會兒,他叫我們去他的房間玩玩具。由於他的卧室鋪着地毯,我們都需要脱鞋進去。可是有一個同學,看得出他不想在朋友家脱鞋,就找理由説自己小時候得過一種病,不能脱鞋。別的同學就問是什麼病,那個同學就説自己也説不清楚,反正就是不能脱鞋子。那個過生日的同學就煩他了,讓他自己一個人坐在外面沙發上,完全冷落了那個不脱鞋的同學。我們班同學知道以後,都認為過生日的同學做的不對,有一段時間沒和他一起玩。

大家看,不理解別人就會讓別人難堪,還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交更多的朋友。

鯨讀後感篇二:《白鯨》讀後感

本書是世界文學的一大珍寶,也是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壇的標誌性作品之一,是美國文壇的一顆珍珠。

人類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同自然界的鬥爭就沒有停息過。故事從一個叫以實瑪俐的青年説起。他熱愛大海,結識了一個太平洋小島上的黑人捕鯨手,他們共同登上了斐德廓號捕鯨。這艘船的船長亞哈是一位老捕鯨手,在一次捕鯨時被一隻巨大的白色抹香鯨咬斷了右腿。他發誓要為自己和大量被鯨魚撞沉的船隻報仇,大副斯巴達克一直在阻止。最終亞哈船長用魚叉刺死了巨大的.白鯨莫比.德克,而斐德廓號也同時被撞沉,只有以實瑪俐一人得以生還。故事情節曲折驚險,扣人心絃,表現了人在與自然的鬥爭中的毅力與無比的勇氣,塑造了一羣英勇無畏、敢於犧牲的水手形象。

鯨讀後感篇三:白鯨讀後感

在一望無際,神祕莫測的大海上,夕陽西下,旭日東昇,海鷗翱翔飛過,一羣水手在這兒上演着一場驚險、曲折、扣人心絃的話劇......

一個叫以實瑪利的滄桑老人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他親身經歷了的故事。為了實現自己那出海捕鯨的願望,他與他那知心的朋友,“生番”王子魁魁格一起到了南塔開特港,上了一條叫“裴廓德號”的捕鯨船。未曾料到,這艘船的船長亞哈(《聖經》中的殘暴國王,作者在這裏引為比喻)只是為了復仇去捕殺那條叫莫比-迪克的白色巨鯨。經過一番艱苦尋找和殊死搏鬥,亞哈最終還是失敗了。和他一起葬送的,是“裴廓德號”和上面的全體船員,只留下以實瑪利“惟有我一人逃脱,來報信給你”。

這樣一個結局,也許會讓無數人深沉歎息,會讓很多人留下眼淚。在這之後,我們會更多地思考,這樣一場悲劇的產生究竟歸罪於誰?

當然不是以實瑪利,也不會是白鯨莫比-迪克。細細想來,我們也不應該過多地去責備亞哈,就算是動物有時也會懂得復仇,何況是一個倍受斷腿痛苦折磨的“變態狂”。

答案就是貫穿整部書的一個行動——捕鯨。

捕鯨人不可謂不是英勇矯健,而白鯨當然也有自己生存的理由。而罪惡的捕鯨業迫使無數走投無路的“社會渣滓”被迫把自己的生命懸在波峯浪谷上,與彼此素不相識、無怨無仇的大鯨進行殘酷的撕殺,以換取微薄的收入。如果説大鯨成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那人類——那些被逼無奈的“社會渣滓”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地深思的話,不難發現,其實這部書的作者也許是在向我們揭露和訴説19世紀美國社會的黑暗,富人對窮人的壓迫。因為捕鯨業的真正收益人,只不過是船東老闆這些上中層人物,以及全社會的資本積累。 作者赫爾曼·麥爾維爾自身就是一個有着非凡經歷的人,當然在這樣一部世界名著中,也能找到他的影子。以實瑪利為了實現夢想而去出海捕鯨,自然作者本人也做過水手。作者曾在1841和1850年分別外出航行,為描寫這個以他親身經歷為基礎的故事提供了豐富素材,顯得全小説真實得感人。全書也表達了作者對捕鯨業的熱愛和對大海的嚮往。他為書中的那些低人一等、被人稱作“屠夫”的捕鯨人進行了辯護,在二十四章,他把人對鯨的屠殺——捕鯨和人對人的屠殺——戰爭等同起來,譏諷了那些殺人不眨眼卻還被捧為“貴族”、“大將”的殖民軍將領。而相比之下,捕鯨人卻有着更多高貴品質,他們勇於探索、勤勞能幹,用血淚與汗水書寫了世界歷史上的悲壯一章,為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貢獻。

但是我個人並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哪樣不是屠殺呢?人類歷史上怎麼就需要有這麼多的屠殺?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大自然所造就的尤物,不都是出自人類無以填補的慾望空洞嗎?大自然造就了陸地,造就了海洋:陸地成就了人類,海洋成就了大鯨。陸地和海洋之間,人類和大鯨之間,為什麼就會發生這麼多的令人觸目驚心的災難?我們可以把莫比-迪克看作自然用以告戒人類的使者,把災難看作自然對人類的不滿和即將毀滅人類的預兆。那麼人類的確也該反省這些罪惡了,併為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不僅為了自己和後代的生存,也是為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共存。

書中不光有抒發作者澎湃激情的文字,也有對人物的生動刻畫。

在書中的一系列人物中,自然也有我的最愛。從第三章就一直陪伴主人公以實瑪利到裴廓德號”被海水浸沒而死去的“吃人生番”王子魁魁格就是我所青睞的一個人物,作者居然藉以實瑪利之口説出“如果你在沙皇面前得拉掉帽子,那麼,你也對魁魁格脱下帽子吧!”這樣的讚美。魁魁格來自印第安部落的一個小島上,一次一條捕鯨船在他父親——這個部落酋長——所屬的地方靠岸,這個年輕的印第安人就跟隨他們到了文明的世界。在船上,他成了一個優秀的標槍手。但他和文明人相處的時間越長,就越發現他們身上所具有的虛偽與奸詐,他想從他們那裏學到技藝以造福自己臣民的願望也不攻自破。他甚至覺得由於文明的玷污,他都不配登上“那相承三十代純淨無疵的異教王座”。

然而,他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卻時時沒有減退。他一開始對以實瑪利即使感到陌生也表現得十分尊重和禮貌;後來與他那比親兄弟還親的單純友誼,彼此肝膽相照;在“小摩的斯號”郵船上救了那個先前捉弄他後來掉進水裏的那個“臭小子”,以致於以實瑪利後來“就像狗蝨子一樣死死扳住魁魁格不放”。數不勝數的事實表明,這個傻得可愛的野人有着比我們所謂文明的人有着高尚得多的品質。

《白鯨》告訴我們:人生是因為曲折才美麗,如果一個人從沒有過失敗,那他就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功。只有迎難而上,儘自己的全力爬上了山峯,你的人生才會變得輝煌,那時,你一定會看到勝利後的‘美景’!摔倒了爬起來時,成功其實已在你的身旁,只差一步之遙。只有一次次的失敗,才能讓我們有堅強不屈的意志和大海般寬廣的胸懷!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因為信心一定是超過你所取得的成就的,信心是成就之母。

標籤: 三篇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zmz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