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北宋詩人黃庭堅曾説:“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指的是讀書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在生活,教學中都離不開讀書。而如今信息時代的普及,真正靜下來會讀書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快餐式消化知識已經成了接受知識的常態化了,這樣的無效讀書是不能稱之為“會讀書”,所以翻開這本書,傾聽作者給我講解如何閲讀。

打開目錄,瀏覽下來,發現這其實是一本實用性的工具書,和蘇霍姆里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樣,和字典放在一起,當閲讀中有困難時,可以借閲書中的建議,從而重新閲讀。這本書它是把我們從一個“教者”轉變成一位會讀書的“讀者”,教導我們如何去真正的閲讀一本書。

寒假第一次閲讀,讀目錄就讓我有點想放棄讀完它,確實有點難理解。但硬着頭皮不停地翻看書中內容時,不得不反覆又讀了幾遍目錄,當然也不是一段時間裏不停地翻看目錄,而是每次閲讀時,都翻看目錄從而思考之前的內容,在理解目錄的結構關係和大體含義後閲讀裏面的內容才有了一些輕鬆。

兩位作者開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種閲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他們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閲讀缺乏主動性。我認為,這裏可能會指大部分不愛閲讀的成人,或者説,是並沒有掌握好閲讀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剛讀這本書的我,看目錄時,就有點困難,缺少閲讀的主動性,甚至放棄讀它。但是當我讀到第五章閲讀的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時,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書的內容衝動,這才有讀這本書的衝動,或者説是興趣。

在第五章中,兩位老師提出主動的閲讀基礎需要一個讀者提出四個基本問題,並且在閲讀過程中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1)整體來説,這本書在談什麼;(2)作者細部説了什麼,怎麼説的?(3)這本書説得有道理嗎?是全部都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除了這四個問題,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閲讀過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這些問題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閲讀者。我想之所以一開始讀目錄時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為,我讀目錄時,就沒有認真思考,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麼內容?我與它僅僅是書本和讀者的關係?讀到這裏,不經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在閲讀過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觀念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就是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讓書本教導我們。

作者將閲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主題閲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方法。第一層次基礎閲讀,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對句子的理解,只要識字即可,這就是低年級孩子的水平,同時所收穫到的知識也是最少的;第二層次檢視閲讀便是要求讀者將眼光從句子放到全書的格局上,這樣讀者所獲得的便不僅僅是單句的知識,而是全書所寫的內容,這便高出了一個層次;第三層次是分析閲讀,如果僅僅是追求消遣或者娛樂就不需要用到這一層次了,比如説看娛樂雜誌、廣告之類的。這一層次就要求我們在對書中表面的內容瞭解後,對作者想表達的深層的思想進行咀嚼和消化,着重於理解和提升;第四層次便是主題閲讀了,這一層次對讀者的要求很高,此時讀者的眼光就不再侷限於一本書之上了,而是要從多門數中尋找相同的觀點,進行總結、磨合以及昇華,我想這應該是最高層次的讀書方法了。

我經常自詡是一個喜愛閲讀的人,似乎也讀了不少書,然而懶人如我,真正主動的時候真的很少,無論是書的選擇,還是閲讀過程中與作者的交流,還是閲讀過後對自己的交代,經常讀了,散了,忘了。作者説“閲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驗為目標”。如今無論作為教者還是讀者的我,都應主動閲讀,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標籤: 閲讀 本書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o3k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