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品三國讀後感14篇

品三國讀後感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三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三國讀後感14篇

品三國讀後感1

曹操,那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兒時雖然有一點紈絝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時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賈詡等有才能的謀士前來投靠。“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論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論眼光,深謀遠慮;論武藝,亂世之奸雄。曹操善於聽諫納賢,“奉天子,修耕植,蓄軍資”就是毛玠出的點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遠勝於志大才疏的袁紹和袁術。曹操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虛名與虛榮對他來説只是過眼煙雲,他要的是實力——身邊的謀士、勇將。他的重義才使得關羽在危急時刻放他一條生路。而且娶妻娶賢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養,十分賢淑,這才能為有一點野心的曹操開拓社交路線。只有能夠體貼下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夠得到下屬忠心地擁戴。

如果曹操沒有才略,就不會廣招賢士;如果曹操沒有雄心,就不會與劉備抗爭;如果曹操沒有寬大的胸襟,就不會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如果曹操不會體恤下士,就不會受到眾將士的擁戴和忠誠;如果曹操不會聽取諫言,就不會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沒有深謀遠慮,就不會自己稱王了。

品三國讀後感2

“東漢末年分三國……”林俊杰的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詳,是呀,三國,一個羣雄紛爭的亂世,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個撲朔迷離的疑團。

疑團總需人來解,於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一個個雄才偉略的三國英雄風雲人物在《品三國》中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瞭。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以一家之言詳細的解晰三國中的各個人物。小到人物的儀態容貌,大到對各個經典戰役的剖晰,無不引人入勝。

我在《品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因為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雖然是被天下人指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罵名,但他實在是一個坦蕩並且極有個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對曹操描寫的筆墨很多,篇幅也很大。曹操在《品三國》中甚至是一個很灑脱、很隨和、很幽默、很可愛的人。看得出來易中天教授很欣賞曹操這個人物。

《品三國》品出了三國文化的精髓所在,為我們揭示了幾千年前的三國歷史。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這句廣告詞打得很響,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其實説《品三國》是好酒,倒不如説是香茗,藴含着濃厚的香醇——中國文化。

品三國讀後感3

最近,讀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重新讓自己走進三國,找回幾乎遺忘乾淨的三國故事的記憶。與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離接觸。對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

其實以前我對枯燥的歷史,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懼感的,但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的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幹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闆,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對三國人物的複雜個性及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作了非常細緻的解説。如“官渡焚書”,曹操表現出來的寬宏讓很多人對曹操敬佩得五體投地、心悦誠服。這在我們處理與學生的關係時是不是有所啟示?

《品三國》讓我們瞭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後感4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國熱;隨之,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也登台亮相。三國是亂世,但亂世出英雄。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渝,堅韌不撥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而這一段段撲朔迷離的歷史的背後,往往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可我讀了《品三國》後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品三國》説:“曹操是為奸雄!

”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於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經過戰爭洗禮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採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佈《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麼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如龐統的死是劉備與諸葛亮合謀的,關羽的死也跟諸葛亮有莫大的關係等等,這讓許多“亮迷”們十分氣惱,説易中天有意抵毀諸葛亮,其實這隻算學術之見,歷史是客觀的。而易教授卻有着一種敢於打破延續已久的觀念,敢於創新的精神,所以,我們既要向歷史人物學習,也不仿學學在我們身邊的像易中天這樣的人!

品三國讀後感5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並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鉅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瞭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瞭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蹟,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瞭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並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雲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品三國讀後感6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在這本書裏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於是孫權再三考慮終於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説,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後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麼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麼多次,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着,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後。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雲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後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雲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麼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遊手好閒,最後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品三國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在分分合合的時間軌道中迴旋,漸漸地拉開了三國的帷幕。

在這羣雄逐鹿的過程中,隱藏着太多的謎團,而曹操卻是其中最讓人費解並且最富有爭議的,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向我們介紹並分析了曹操其人。

三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但亂世才能成就英雄,如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瑜,堅忍不拔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我讀了《品三國》之後,才知道這是對他不公平的評價,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發佈屯田令,富民強國,同時曹操還很大氣,主張“唯才是舉”,只要有真才實學,不管有什麼缺點,都可以不計前嫌,發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了曹操手下猛將如虎、謀臣如狼的盛況,為他今後的問鼎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功績,曹操戰功累累,破黃巾,殺袁術,攻袁紹,滅呂布,潰馬騰,收劉表,敗張魯。雖然有赤壁慘敗為曹操征戰一生的最大的污點,但以現在全面發展的觀點來看,縱觀三國,哪個人能及得上曹操這樣的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華集於一身的呢?狂妄自大的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驕傲自滿的袁紹?懦弱無能的劉表?當然不是。

論起三國羣雄,諸葛亮沒有曹操識人的眼光,孫權沒有曹操身經百戰的經驗,劉備缺乏曹操的氣魄,這樣看來,曹操無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品三國讀後感8

我很愛看《三國》,其中我喜歡智勇雙全的姜維,喜歡求賢若渴的劉備,喜歡趙雲的勇猛,更喜歡諸葛亮的智慧。説實話,我很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

在書中,他有些仙風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謀,幾乎百戰百勝,極會調兵遣將,會天文,會地理,神機妙算,幾乎無所不知。在《借東風》中,他先走一步,讓周瑜計謀失敗,同是還讓吳軍勝利,在華容道中他網開一面,這麼多的事能是巧合嗎?不,不能。是他頭腦中有一種思維和邏輯,有虛擬的事情結構。最主要的是讀書多,知道很多的知識才行。在書中他還會些仙術呢。

我還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薦才能,要不然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劉備,這就是“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很愛看《三國》,品《三國》,能悟出許多道理。

品三國讀後感9

在中國4大名著裏,我一向覺得三國寫的最好,也對它最感興趣。其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事件和戰爭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擬的。

易中天因為《百家講壇》而一炮走紅。的確,他講的三國很好,其中也夾雜着現代幽默。之前我看過《百家講壇》其他歷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講課。而易中天的講評更像是評書。

《易中天品三國》還原了真實的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説諸葛亮,重評司馬懿。與人們眼中《三國演義》里人物形象有些許差別。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學把他們污衊了。例如曹操,周瑜。《易中天品三國》採用的是各位歷史學家和歷史上的資料,還了“奸臣”一個清白,也寫出了蜀國大將的許多文學沒寫出的錯誤。比如,書中寫到: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十分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十分高,劉備説他“器量頗大”;蔣幹説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為妒忌別人而被氣死。

《易中天品三國》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

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我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

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對這種評論很反感。但總之電視前和讀者中的保守派是佔少數的。

品三國讀後感10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於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佔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歎三湧,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啊!還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説,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於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複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説,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於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説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説他就承擔了什麼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複雜統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清晰;朋友説,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啊!

品三國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一本易中天的書,叫做《品三國》。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説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謀權篡位”的曹操。他為什麼被人們説成奸臣?難道就因為他説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難道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這一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覆。

先説説他的那句“名言”。雖然世人皆知,但卻不是他説的,而是羅貫中改出來的。曹操原來説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針對於他誤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而説的,帶有“被逼、無奈”與“歉意”。而“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所以説,曹操在這點上不算奸險。

在説“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天下大亂,他那麼做完全都是出於迫不得已與政治需要。如果這時間,孫權、劉備稱帝豈不更奸?

諸如此類的事,在這一本書中還有許多,多讀一讀它,在生活中,你會更加機智,識破一些騙術:在學習中,會讓你更加聰穎。總之,它不僅説了三國,評為三國,也講了我們的生活。在增長知識的的同時,也會開闊我們的視野。

品三國讀後感12

我很愛看《三國》,其中我喜歡智勇雙全的姜維,喜歡求賢若渴的劉備,喜歡趙雲的勇猛,更喜歡諸葛亮的智慧。説實話,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

在書中,他有些仙風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謀,幾乎百戰百勝,極會調兵遣將,知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幾乎無所不通。在《借東風》中,他先走一步,讓周瑜計謀失敗,同時還讓吳軍勝利,在華容道中他網開一面,這麼多的事能是巧合嗎?不,不能。是他頭腦中有一種思維和邏輯,有虛擬的事情結構。最主要的是讀書多,知道很多的知識才行。在書中他還會些仙術呢。

我還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薦才能,要不然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劉備,這就是“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很愛看《三國》,品《三國》,能悟出許多道理。

品三國讀後感13

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曹操在歷史上飾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但自從我聽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為我們講解了“三國”以後,我才發現“曹操是奸臣”是對歷史的一種誤解,一種偏見,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尊劉(劉備)”的,所以人們在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才會認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態度把曹操放到三國這一歷史背景中去品讀。

在易中天教授的口中,曹操不是“奸臣”,而是“奸雄”而且是“可愛的奸雄”是一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心胸很寬廣的人,而且是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他並不比諸葛亮差,應該説諸葛亮在他之下,因為曹操既是一名文臣,也是一名武將。而諸葛亮呢?僅僅是一個軍士罷了。

曹操只會笑不會哭的,在任何時候,即使是在他戰敗時,或是在即將戰死時,他也只會笑。他也很注重人才,好的人才他都不會放過的,因為他不記前嫌,即使是敵人的手下,即使是曾經背叛過他的人,只要是能人,才人那他一定會好好重用他的。因此,曹操的軍營裏是一個人才倍出的地方,不僅曹操是個人才,就連他的手下都是能文能武的人。

在聽完易中天的講課後,我覺得他的評論是正確的。曹操是一位“奸雄”,一位“可愛的奸雄”。是他為三國的歷史增添了光輝。

品三國讀後感14

三國,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後,我對三國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認識。

就説曹操吧!以前,我對曹操的印象是殘忍、涼血、奸詐、霸道、大膽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個十足的”國賊“,其霸道和殘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賊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充分的體現出了他的大膽;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想出過很多計謀,幫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後來因為反對曹操不忠於漢室的行為而被賜死,這足以説明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涼血和殘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討伐西涼馬超,用離間計使馬超內部起了內槓,害的韓遂的手臂都被馬超砍掉了,這不就説明了曹操是一個奸詐又有智慧的人嗎?

但看了《品三國》之後,我對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觀,他幽默,他豁達,它灑脱,他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品三國》中説:曹操他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帶着一頂絲綢做的便帽去會見賓客,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沒有什麼顧忌,有時説到高興出,便笑彎了腰,一頭埋在桌子上的杯盤裏,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我們可以從這裏看出曹操的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在他征討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都爭先恐後的看曹操,曹操便大聲説:”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説的很實在,也很可愛,體現出了他的幽默、豁達、灑脱。

我對三國里人物的重新認識還有很多,心中對他們的影響也有大大的改觀,三國,這真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標籤: 讀後感 三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9nw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