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0篇)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0篇)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1

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寫的是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這位保姆不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名姓氏都不為所知,普普通通的一位年長女傭,可也正是在這種愚昧及普通之中卻隱存着無比的勇氣與偉大。

魯迅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後"。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對隱鼠的照料是作者少年時期精神上的一種安撫和寄託,“當我失去所愛的,心中空虛時,我便充填報仇的惡念。”正是通過隱鼠一事揭露作者對社會和平期盼和對社會及事物善惡的愛憎分明態度。

而當長媽媽買回《山海經》時,少年作者心靈上再次受到觸動,“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並對長媽媽又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看似難辦解決不了的大事,愚腐的長媽卻輕而易舉似做件平凡的小事一樣辦成了,這在少年作者眼中是不可思議的進而充滿敬意的,平凡普通不被重視的小人物其實正是許多大事的履行者,是難處時充滿勇氣的開路者。是啊,看似平凡其實滲透着偉大,看似愚昧其實充滿着勇氣,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集體中平凡普通的一員,正是這許多平凡和普通凝聚成不可摧毀的大勇氣大成功。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2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她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使魯迅對她感到了崇高的敬意。

文中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麼文化,睡相難看,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曾“謀害”過魯迅的隱鼠。阿長為人愚昧迷信、粗俗、好事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許多優點,例如:勤勞,善良樸實、富有愛心等。也正是因為這些性格特點,魯迅才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與感激。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敍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魯迅讚頌了她身上表現出的一些品質,表達了對她的喜愛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的禮節,但是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願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大家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加上阿長悽慘的身世,或許冥冥中的神靈就是她唯一的寄託,所以才會如此信神。有些時候,大人或許有些煩人,但對我們是懷有關心的心態,所以我認為魯迅不應該對她的感情漸漸淡薄,更多的應該是對她的尊敬。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3

一開始讀《朝花夕拾》時,覺得很沒意思,後來,讀着讀着就覺得很有意思。它就像一個朋友在跟你閒聊,很有樂趣。

説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這是我看的最有趣的兩篇了。通過魯迅的回憶,他把仇貓的原因一清二楚地説了一遍。有時候我也很討厭貓,因為它老亂叼東西,一直叫,叫得人都沒辦法幹自己的事。如果把當時的照片拍下來,現在看,一定覺得貓其實也很乖。但是我就討厭的還是那髒兮兮的老鼠,應為老鼠偷吃我們的東西,還要壞我們的書,讓我們很憤怒。自從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中“隱鼠”還不錯。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了“隱鼠”的一段時間內,就感覺很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先生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這時更加覺得阿長很壞,不僅踩死了那可愛、令人憐惜的“隱鼠”時,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是魯迅先生錯怪了貓。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我覺得她變好了,不再記恨她了,因為她給他買了《山海經》,對她產生了轉變。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先生買《山海經》,人品也變好了。她給魯迅先生帶來了驚喜與快樂,也為他樹立了一個好的人生目標。我想,魯迅先生的確應該謝謝他的“長媽媽”。

雖然《朝花夕拾》的內容有點長,但不缺乏經典,使我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4

今天,我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頗有感受。

在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在魯迅家裏幹活的女工無微不至地照顧魯迅的畫面,她叫“阿長”,但魯迅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她的,有一個過程。一開始魯迅不喜歡阿長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説些什麼事情,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覺的時候,她又伸開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讓魯迅睡不好覺。直到知道隱鼠是被阿長殺死的,魯迅更是討厭阿長。但是一件事改變了魯迅對阿長的看法,那時候魯迅喜歡上了一本《山海經》,阿長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回來給魯迅買了一本《山海經》。則有使魯迅發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她確實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長媽媽對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好,她聽到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就到處去尋購《山海經》然後去送給魯迅,讓魯迅充滿了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阿長雖然和魯迅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卻如此親熱,實在令人佩服啊!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後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己。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説一句“謝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5

這天,我看了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我的心深深的觸動了。

文章是講述魯迅先生與“阿長”的故事。“阿長”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説:“‘長媽媽’,已經説過,是一個一向帶領我的女工,説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認為這是魯迅先生在評價“長媽媽”的地位。讀到下方時,我又有了新發現,“阿長”這個名字別的女工也用過的,我能夠體會到“長媽媽”在魯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麼低下,因為連名字都能夠用別人的,而且是為了省事。

又往下讀時,我發現魯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長“,因為阿長經常會告狀,我卻認為”阿長“雖然會告狀,但她是出自於真心想帶好魯迅先生的,阿長不僅僅會“切切察察”還明白許多風俗。但魯迅先生卻不領情。

“阿長”的性格不僅僅善良、熱心,還會關心人,我明白她對魯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時魯迅先生還小,並不願聽。可她卻不知厭煩的傳授她所明白事情,還為魯迅先生買了一本《山海經》,別人不願做,她卻會去做。她小時候沒讀過書,從“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中,她連字都記不住,能夠想像到買這本書有多麼艱難,於是魯迅先生又對她產生新的敬意。

所以,魯迅先生為何三十年後還要專門寫一篇關於“阿長”的一篇文章。

我能夠想像,其實魯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長”的。因為,她為這個家做出了許多的貢獻,最後,卻連名字都沒落下,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有後悔和內疚的。

最後,我想説我也很同情長媽媽。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6

作家的生命是由作品組成的。有的作品如同毛髮,沒有它們,對於這個人幾乎沒有損害;有的如手腳,失去了會很痛,但仍然不失其本性;有的則如心。《朝花夕拾》就是魯迅作品中跳動的心臟。

《阿長與<山海經>》就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這篇散文裏,魯迅先生回憶了他兒時的保姆阿長,一個普通、平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一件件兒時的往事在筆下流淌時,一個普通、善良、質樸又有些迷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形象就浮現在讀者面前。30多年的歲月流失了,卻不能抹去魯迅先生對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平凡生命的記憶。

魯迅先生在平淡的語氣下隱含着的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也使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存在。現實的物質社會是如此的豐富,燕窩魚翅、汽車飛機、高樓大廈,應有盡有;現代的科技是如此的發達,想得到的,幾乎都可以得到。可是現代的人們卻迷失在自己創造的輝煌中,逐漸地失去了對普通生命的關愛。可以鄰居數載卻一無所知,可以圍觀以強凌弱卻無動於衷,可以見死不救作壁上觀甚至落井下石。人的善良幾被貪慾栽伐殆盡,難道這就是我們“現代化”的全部?

歷史人物之所以偉大,正在於我們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預約給人類,卻以嫩燒的生命,成為了千千萬萬敬慕者的精神的火炬。因此,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獲得更為輝煌的戰績。他所憑仗的僅僅是一支“金不換”,便在看不見的但卻是無比險惡的戰場裏,建樹廠超人的殊勛。

魯迅先生對普通生命的關愛打動了我,也激勵了我。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7

魯迅的文章我讀得不多,也就是在語文課本里接觸過。讀他的文章會讓我有種很真實的感覺,雖然他的感情我無法真真切切的感受,但是我能夠想象的出來,有一副這樣的畫面。讀《阿長與山海經》也是一樣,我能夠在腦子裏一點一點地描繪出長媽媽的樣子——隨着我的細細咀嚼。

魯迅眼中的長媽媽一點都不“長”,她黃胖而矮,脖子上還有許多灸瘡疤,但是她很可愛,睡覺擺成一個“大”字型,叫小時的魯迅無奈。令我佩服的是長媽媽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也是小小的迅哥兒最煩的,正月初一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説“恭喜恭喜!”,説過之後再吃福橘,那這樣一年就順順溜溜了。還有好多道理,令魯迅記憶猶新,所以,在這篇文章裏我見到了它們的影子。

文章中阿長與《山海經》的事件讓我感動,也讓魯迅一生感動着。“我”對繪圖的《山海經》的渴慕至極,以至於一坐下就想起,長媽媽來問了,“我”也只是隨便對她説説,阿長她不是學者哪。可是沒想到的是,不識字的長媽媽竟然在一年中僅有的幾天告假時間裏給小魯迅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於是

“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那四本小小的.書本,“我”渴慕已久的書,裏面畫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長媽媽故去了這麼久,她卻依然讓魯迅又愛又恨,又敬又畏。這是篇很平實的文章,淡淡的就像清茶,但是透過它的“杯子”,我依然可以觸摸到熾熱的一點一滴。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8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魯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尋購《山海經》的事,並將自己渴求已久的繪畫版《山海經》贈送給我,而且敍述得很詳細,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魯迅此篇文章包含着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次回到淳樸的年代,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9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這是描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故事。魯迅先生寫出的是一個“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的長媽媽。也寫了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這篇文章主要圍繞着《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了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這篇文章一共講了七個小故事:一、我誤認為長媽媽謀死寵物隱鼠。二、長媽媽睡成一個“大”字。三、教我許多煩人的事情。四、新年説恭喜,吃福橘。五、長媽媽有點搬弄是非。六、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讓我有了空前的敬意。七、長媽媽給我買回《山海經》。

文章不同的稱呼代表了長媽媽不同的地位,以及作者對她的不同的感“阿長”稱呼更為合理。而作者寫這篇文章是以四十六歲,以現在的年齡來寫,用阿長更合適,同時“阿”字帶有親暱的語氣。

對於《山海經》這一部分,一個農村婦女,目不識丁,但是又和艱澀難懂的《山海經》聯繫起來,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迫切的想要到文章中去尋找這二者之間的聯繫。而長媽媽用自己的血汗錢為“我”買來了《山海經》,更能體現出阿長對我的關愛。

這篇文章很好的寫出了長媽媽是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她身上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心、真誠、善良,也沿襲了封建文化的糟粕——粗野、庸俗、愚昧。但不論怎樣,她對作者魯迅的關愛是我們能感受到的,而魯迅也在文章中寄託了對她的思念。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00字10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局使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位啟迪魯迅人生的人物也同樣温暖我前行的路。

阿長是魯迅年幼時的保姆,長得不是很討人喜,不僅黃胖,而且還矮,是一個不拘小節又很“拘小節”的人。沒有文化,粗俗,睡相難看,迷信,這是一開始魯迅筆下的阿長。一個沒有留下姓名的人就以這種形象走進了我的視線。

但劇情卻從一本《阿長與山海經》的出現而發生改變,阿長的善良樸實,富有愛心,漸漸從文字中滲透出來,慢慢地阿長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更加完整。她是那個時代許多下層女性的縮影,沒有文化,滿肚子煩瑣的道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另一個人物——衍太太。可阿長與她是截然不同的,她受到了魯迅的尊重,懷念。最令我感動的一個細節是是阿長笨拙的把《阿長與山海經》讀成了“三哼經”,這是魯迅對她無聲的讚揚。這樣一位女性,身處動亂、封建麻木的社會,卻依舊能堅守本性,始終不改心地善良,讓人每每讀之,無不打心裏提起對她敬佩。

從對阿長的厭煩、埋怨到尊重、愛戴,魯迅用白紙黑字,將這個人物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魯迅本人的文學積澱之深,同時也是因為阿長的個人道德光環,才造就了這段別開生面的描寫。

阿長打動了魯迅,也同樣打動了我。一份熾熱的真心在寒冷的冬夜悄然出現,劃破暗夜,它就像一杯暖茶,用温暖將我包圍。也讓我知曉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掛念我們,會因為我們的渴求而拼盡全力,奮不顧身。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才不會孤獨,才會走的更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2ee0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