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稻盛哲學讀後感(精選8篇)

稻盛哲學讀後感(精選8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稻盛哲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稻盛哲學讀後感(精選8篇)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1

這本書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絲,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並且嚴重認同先生的經營哲學。知和行,到我這似乎就斷開了,學了不少,但能踐行的卻微乎其微,慚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見過”而已。

忘記了是誰推薦的《幹法》,這是閲讀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書,是曹岫雲先生翻譯的,後來也閲讀了其他人翻譯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對於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認識絕對沒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為曹先生不過是個翻譯家,大概對日語比較在行,沒想到曹先生對陽明心學理解如此深刻,窺一斑而知全豹,看見曹先生之於國學,亦是大師級的人物。

將陽明心學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一比較,兩箱輝映,令人豁然開朗。”致良知”不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真我是心,心之本質就是良知。從心出發,方向對了,離目標就近了。

陽明心學這幾年也在學習,學得頭昏腦脹,一頭霧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學習,卻收穫甚少。曹先生此書,孟夏的一桶涼水,醍醐灌頂,突然驚醒,但願這種收穫會伴我終生,而不是一時之快。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2

非常讚歎我們書院老師們的智慧,讓我們在讀《活法》之前先讀李老師的《稻盛哲學隨筆》的《活法》大義,我個人覺得:任何一本書,序言是關鍵的重點,理解了序言,就容易讀懂正文了。《稻盛哲學隨筆》就是我們讀懂《活法》的鑰匙。

在之前,我只在公眾號“明德企業文化研究院”裏面讀到些李老師對《活法》的解讀,感覺很受益。這次真心感恩書院組織的《朗讀者精進成長100天》活動,讓我完整地讀到李老師的《稻盛哲學隨筆》,剛讀完《活法》大義,真的非常讚歎李老師把《活法》的序言理得這麼有深度、有邏輯性、有實踐性。

李老師對《活法》序言的剖析:人生的意義和方向在哪裏?在於提高心性、磨鍊靈魂。如何做到?需要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堅持正確的做人原則,以辛勤的勞動來塑造人格,遵守宇宙的意志,運用心想事成的法則,找到開啟人類睿智的“智慧寶庫”鑰匙,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稻盛哲學的兩大理論基礎:中國的孔孟之道、陽明心學和中國的大乘佛法。再來,我們在師資班學習家庭教育的重點內容:“立志愛國、感恩、勤儉、修福、誠敬、利他”。帶着李老師細緻的解析和師資班的學習內容,進入《活法》正文的五個篇章,我想收穫一定不一樣,它們是可以融合的。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著名台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即見到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見自己的心性,瞭解自己,提高自己;“見天地”,即見到侷限,見自身的渺小;“見眾生”即超脱自己的侷限,成就自己後還之於眾生。稻盛先生成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拯救日航,無私奉獻經營哲學,願意為眾生付出,完成了整個人生的三見格局,稻盛先生作為中日友好使者,他要回報中國。我們學習稻盛哲學,學習他的心願,學習他的精神,就是為了提高心性,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

進入社會工作以來,學習稻盛哲學和結緣明德書院,是我最大的收穫:學習稻盛,讓我認知;結緣書院,讓我踐行。感恩書院各位老師和各位學長的陪伴學習成長。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3

一、經營哲學

稻盛和夫在逆境和困惑中,領悟了有關人生、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其它的方式方法,歸納總結起來就是哲學。

哲學是科學的科學,這個標準定義對企業經營管理貌似作用不大。稻盛先生的哲學則很簡單明瞭:有關人生、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方式方法的歸納總結。比如:京瓷哲學78條。

稻盛先生説:在我的哲學中,樹立高目標,持續不斷地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絕境,極度認真地生活,敬天愛人。所謂的經營哲學其實是人生智慧。做人做事做公司是相通的,它們是相通的。你能看到人性的底部,你就能經營好自己的公司。

二、稻盛哲學的原初

不論是“京瓷哲學”還是“阿米巴經營”,它們都是稻盛先生在製造或銷售“現場”與員工一起流血流汗、拼命工作中建立起來的。但他最原初的思想來源於哪裏呢?

1、年幼時親人的影響

爺爺的影響:信佛。

父親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為人正直誠實。這成為京瓷甄選人才的首要標準。

母親的影響:爽朗慈愛,捨己從人,自己對自己負責。無論遇到何種逆境,都不會消沉,時刻保持着開朗的心態。

2、成為孩子王,早早了解人性

孩子王必須懂得:掌控和駕馭快樂、如何掌握人心、如何擁有人格魅力。擁有人格魅力就需要有氣勢、魄力、智慧、正直、正義、公平。

稻盛經常幫助一位同學免受欺負,該同學為了表示感謝,三番五次説他爺爺想邀請稻盛去他家摘柿子。這一次,稻盛終於去他家摘了很多柿子。第二天,這位同學的爺爺非常生氣到學校告狀,説稻盛擅自摘了他家的柿子。結果稻盛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這次受傷的經歷,讓稻盛不由得反思:為什麼有些人説話言不由衷,不可信呢?

後來,他終於省悟:語言並沒有獨特的含義,可能只是一種特定的環境中人物性格的反應。一句話,一件事,一個理念,甚至一個人的表現,都應該放到特定的背景和場域中去看,它們只是環境的產物。

於是在後來的經營管理中,稻盛特別重視氛圍和場域的建設。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4

談到企業經營,哲學不可或缺,為此經營者必須提升自己的心性。一般,人們並不認為哲學以及人生觀有多麼重要,但正是哲學決定了經營和事業的成敗。想把公司搞好,讓員工幸福,先決條件是最高經營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精神境界,稻盛和夫把迄今為止在京瓷和KDDI 的經營實踐中切身體悟到的經營的原理原則歸納為十二條,稱之為“經營十二條”。

首先,是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崇高的事業目的。”為什麼要辦這個企業,這個企業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裏,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必須要明確地表明自己創辦事業的目的及意義。事業的目的、意義還是要儘可能以高層次、高水準為好,換句話説必須樹立光明正大的經營目的。要讓全體員工拼命工作,大義名分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設立具體的目標——“所設目標隨時與員工共有”。

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不光是銷售額,包括利潤都要建立明確的目標,並用數字具體地表示出來,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象數字,而是要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但是稻盛和夫並不主張建立長期目標,任何未來經營狀況的不確定性,長期計劃會影響公司的經營和員工的工作熱情。

第三,胸中懷有強烈的願望——“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願望”。

稻盛和夫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藍圖就必能實現,換句話説,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願望的強烈程度就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

第四,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堅持不懈的做好具體工作。

”稻盛和夫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迄今為止,大企業的成長髮展史,他們都是從小事業開始的,點滴積累,不斷創新,踏實努力,堅持不懈才有後來的輝煌。一開始就想抓大商機,想靠偶然碰巧的生意發財都靠不住,長不了。企業發展的要訣一點不難,認真做實事,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精益求精,持之以恆,如此而已。

第五,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利潤無須強求,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

銷售額最大、經費額最小的經營原則,構築讓經營者可以看清經營實況的管理系統,並使該系統有效運用,才能實現高效益企業體制。

第六,定價即經營——“定價是領導的職責,價格應定在客户樂意接受公司又盈利的交匯點上。”

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個產品的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某一點,據此來定價,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擔當,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説是定價的普遍原則。

第七,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經營需要洞穿巖石般的堅強意志”。

所謂經營就是經營者意志的表達,一旦確定目標,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目標非實現不可,這種堅強意志在經營中必不可少。經營者如果缺乏無論如何要達到目標、履行承諾的堅強意志,經營將難以為繼。一味地將經營湊合情況變化,其結果往往不妙。

第八,燃燒的鬥魂——“經營需要強烈的鬥志心,其程度不亞於任何格鬥。”

格鬥場上所需要的鬥魂,經營者也必不可少。脾氣太好,架都沒有吵過的人應該把社長的位置讓給有鬥志心的人。經營者如果缺少鬥魂,不能為保護員工而發揮昂揚的鬥志,將必敗無疑。

第九,臨事有勇——“不能有卑怯的舉止”。

真正的經營者,還必須具備膽識,所謂膽識是見識+膽力,或者説見識+勇氣。因為具有靈魂深處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才會頂天立地無所畏懼。經營者只有具備這種膽識才敢於面對一切障礙,正確判斷,堅決實施,擺正經營之舵,在經營中勇往直前。

第十,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明天勝過今天,後天勝過明天,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精益求精”。

不是以現有的能力決定將來能做什麼,而現在就決定一個似乎無法達成的高目標,並決定在將來的某個時點達成它,盯住這個目標,通過不間斷的頑強努力,提高自己現有的能力,提高到將來的某個時點能達成的既定的高目標,如果只以現有的能力判斷今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根本無法開拓新視野,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後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做成,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闢一個新時代。

第十一,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買賣是雙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歡喜”。

這裏所説的關懷之心又可以稱之為利他之心,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要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付出,這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詩經》裏説“滿招損,謙受益”,尊重對方,為對方着想,也就是利他行為,乍看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但從長遠看,一定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良好的結果。

第十二條,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抱着夢想和希望,以坦誠之心處世。

不管處於何種逆境,經營者應該保持開朗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這也成為了我的信念,既然從事了經營,就不要害怕各種經營課題接踵而來,而且問題越是困難,越是不能失去夢想和希望。

感想

認真的看完稻盛和夫先生對於其一生經營經驗的歸納總結,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經營一個企業如同經營一個大的家庭。需要家庭中的大家長有足夠的魄力和領導能力才能使一個大家庭的成員向着同一個目標奮鬥,同時也需要各個家庭成員心甘情願服從大家長的領導,同時為整個家庭的發展獻計獻策,共同努力。在公司的經營中,經營者必須盡足夠的努力和有足夠堅強的毅力和魄力,必須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和預期收益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也要對企業的員工充分的關愛,使員工對公司以及領導者有認同感,願意與公司共患難共發展。

在遇到公司經營瓶頸時,在員工的支持下,努力的開拓創新也能夠使企業渡過難關。在和其他企業合作交易的時候,不要過分在意自己這方的利益而毫無顧忌的去損害對方的利益,否者是不會長久的。在一個公司的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只有廣結善緣才能在困境的時候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幫助,而不是坐視不理,落井下石。“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很有道理的。成功其實很簡單,一是每天都把想做的事做成,日積月累,你的成功就是輝煌的。二是每天都比別人的努力更多。中國有句話叫厚德載物,德很厚,就可以承載很大的企業。做企業如果把對員工好作為一種手段,好讓員工為企業多幹活,這不是德。德是追求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

我曾經説過企業的動力有兩個,一是客户需求,二是員工努力。所以做企業最終極的追求目標是把企業作為員工創造物心兩面的幸福的平台,把企業真正變成為員工提供物心兩面幸福的平台。道德有四個層級:一是損人不利己,二是損人利己,三是在利己中利他,四是在利他中利己。第一類人的人生最終是負數,第二類人偶然會得到好處,但是做不大,不能長久。第三類人做企業的目的是利己的,但客觀上幫了別人;第四類是所有員工物質和心靈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時,企業利益就來了。

無論是公司經營還是個人的自我經營,都應該認真去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中的深刻含義。總的來説,經營需要的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堅定的意志,明確的目標,超人的膽識,獨特的創新,以及極高的道德。只有在萬事具備的情況下,一個企業才能長久不衰的運營下去。即使國情不同,企業體制不同,內在環境不同,但是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內在動力都是一樣的。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5

秉持哪種思維方式度過人生屬於個人的自由,但由於思維方式不同,人生也將迥然不同,換句話説,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那麼這樣的思維方式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必須知曉。

“小生意靠討價還價,大生意靠蓄勢造能”。讀了這部書以後,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對企業的經營者而言,德行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根本,是修身養性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品質是指品德和人格,而非能力和手段。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凝聚大家的力量,靠團體去贏得市場的認同,而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企業家在單打獨鬥,為員工在打工,努力經營的同時員工冷漠的旁觀,為自己尋找後路。無法獲得大家真正的接納與信服。這個可能就是德行缺失的反應。

那麼德行以外,企業進步發展的動因是什麼?答案是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一方面靠提倡完美主義,全力以赴而非盡力而為。另一方面需要相應完美主義的心態,對流程、成因、人性的瞭解,做事才會瞭然於胸。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稻盛先生提倡堅持立場,持續的發力,研發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後的靈感激盪。而要讓市場接受更需要創新產品的各個部分提升,比如造型、材質、包裝等等。提出研發能夠”讓手劃破“的產品的理念。極致的提倡設計美學、工業美學、材料美學的結合。

結合我們公司自身來説,在國際範圍的生物殺蟲劑市場中,與日本的企業有過接觸和交流,日方的負責人田邊博士本身就是技術的帶頭人,對代工產品的要求近乎嚴苛,對產品的侵染性、致死率、存活率等要求開始時超出我們自己的產品的要求。相對於歐美市場的產品包裝,日本的產品更是精美。採用的是食品級的HDPE材質,另外再附上可透氣的膜。外包裝加上卡通設計,把天敵防治的科學理念體現的十分生動,既可愛又容易讓人接受。與德國包裝設計的嚴謹求實,美國產品設計注重品牌的理念相較,日本的設計似乎更合乎國內市場現狀。寓教於樂,活潑又不失品質。我想這個可能是日本一貫的嚴謹性,所以説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技術崇拜的日本社會土壤當中昇華,簡明扼要。

説起組織創新,是提倡集體主義的延伸,阿米巴經營對今日的中國企業家來講,已經成為心嚮往之的組織形式,對於背後的“全員經營”的核心理念我們不妨來做一下探討,書中提到京瓷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時,與當地僱員也會存在思想的不一致,特別是書中提到之前在美公司虧損,換了美方經理以後逐步扭虧,在公司經過全員努力終於盈利時,按日本公司的管理髮放的話大家都有份,而美國的企業則認為是經理的功勞,員工只是負責做事,所以經理拿大部分的獎金。所謂文化差異就在此,美方的高管很難理解東方文化薰陶下的利益分配,最後使得美方經理也離開公司。

中資公司因為文化上和日資公司同源,所以對其企業經營的理念和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和吸納,對於其一百多年市場經濟背景下,調整優化後的企業經營思想的倍感認同,心嚮往之。特別是明治維新以後陽明心學在日本廣泛傳播,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稻盛老先生尤其推崇,以善惡為標準來進行判斷,而非得失。對當下崇尚物質的國內社會風氣來講,猶如醍醐灌頂。基辛格博士對中國40年改革的成果有過評論—一進一退,物質進步、精神倒退。日本把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精神運用於商道,得之甚幸,學之甚幸。

書中還提起善學習、會學習。學習是要學習根本,而非枝葉,要從自身條件中來進行,"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提出來的理念,保持自我的文化自信的同時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幫助日本成為一流國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古就有之。

現在國內經濟正處於逐步恢復的階段,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煩憂。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人性、時機。機會一直有,關鍵是能否把握,無法把握的機會不應該稱作機會,願諸君努力,提升心性。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6

稻盛和夫曾經將企業比喻為一間房子,“京瓷的經營哲學是地基,會計學和阿米巴是支撐房子的兩根柱子。”柱子當然不可或缺,但地基才是根本;有了柱子而地基不牢,那麼房子遲早會坍塌;地基牢固而沒有柱子,就壓根兒不存在房子。稻盛的經營哲學,概括起來就是“以心為本”。

基於“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規章制度是必要的,但規章制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論語》有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如果經營者不注重人心的建設,那麼再完善的制度也會淪為形式。21世紀之初,美國安然公司、世界通訊公司等大企業因為會計醜聞而倒閉,隨後美國政府通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美國證監會、紐約證券交易所出台一系列新法規,對上市公司嚴加管理。然而,僅僅時隔五年,美國又爆發了次貸危機,並演變為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嘯。稻盛和夫認為,這一事實不僅暴露了法律的漏洞,更顯示了人心建設方面的不足。這個世界上企業醜聞頻發,最需要解決的是世道人心問題,而不是填補法律法規的漏洞。

心是關鍵,那麼如何改變世道人心呢?稻盛和夫認為,經營者應該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上,追問“作為人,何謂正確?”換句話説,秉承正確的人生之道,乃是改變人心的第一步。那麼,作為人,什麼才是正確的呢?稻盛和夫認為,從孩童時代起,家長、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公平、公正、正義、勤奮、謙虛、正直、博愛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最樸實的道德要求,是判斷善惡的基本標準。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來自於他的人生哲學。在創業中,他堅持從做人的基本道理出發來進行經營決策,由此逐漸形成了京瓷的經營理念。實際上,任何人都懂得這些基本的倫理道德,但真正能夠始終如一、身體力行的人卻寥寥無幾,所以,能夠堅持尤為可貴。

從基本的倫理道德出發,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強調積極的思維方式。作為一個佛教徒,他説的思維方式是“精神應有的狀態或對待人生的態度”,而不是嚴謹冷峻的邏輯推理。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因為思維方式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一旦思維方式錯誤,哪怕再努力,業績再顯著,經營都不會成功,人生都不會完滿。積極的思維方式,要求人們努力進取,追求完美;而消極的思維方式,會使人憤世嫉俗,嫉妒他人。他把自己的思想,概括為這樣一個公式:“人生和事業的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積極的思維方式為人生指明瞭方向,那麼如何才能夠修成正果呢?佛教提供的答案是修行,即“六波羅蜜”:佈施,憐憫他人,即使犧牲自我也要普濟眾生;持戒,剋制貪、嗔、痴三毒;精進,全心全意應對任何事情;忍辱,人生波瀾萬丈,對於苦難不屈服、不逃避;禪定,堅持靜心思考、每日反省;智慧,通過前面五項修行的努力,達到的參悟境界。以佛教“六波羅蜜”為基礎,稻盛結合企業經營的實際,提出“六項精進”,作為企業經營者的具體行為指南。

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六項精進的基礎。在自然界,萬事萬物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生存,稻盛認為人類也遵循這一法則。努力不僅僅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而是針對人生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層次。他強調,拼命工作可以使人愛上工作,從而產生無窮的創意,並體會到其中的快樂,使工作成為最有意義的享受。最終,拼命工作使人的靈魂得以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全神貫注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度過自己的人生”。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正如中國古代典籍《尚書·大禹謨》所言:“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很多人往往驕傲自滿,忘記創業的艱辛,似乎天縱英才,成功唾手可得。稻盛認為,這種人“即便能獲得一時的成功,最終的結局也是走向衰敗。與之相反,那些能夠內斂自身激情,永遠保持謙虛誠實的人則必將得到上天的青睞,獲得輝煌的成就。”

三、要每天反省。每個人都有“自我”和“真我”兩方面構成,“自我”自私自利,“真我”高尚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稍微不注意,“自我”就會冒出來,猶如庭院當中的雜草,時間一長就會遮蔽“真我”。為避免“自我”過度膨脹,每個人都應當“時刻檢點自身行為和意念,留心自己是否陷入了只顧一己之利的自私心態,如果發現有任何這種傾向,就應立即警醒,全力摒除。”不反省的人,內心會長滿雜草;反省可使靈魂淨化,人格提升。

四、活着,就要感謝。稻盛和夫小時候去拜見的老僧曾經對他説:“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還活着,你就要念誦‘南無、南無,謝謝!’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謝,絕對不能忘記。”自此之後,“南無、南無,謝謝!”成為了稻盛和夫的口頭禪。他認為,上天能夠讓自己活着,就要感謝。感謝不僅表明個人的“知足”,還能夠給他人帶來快樂,使人心情舒暢、精神煥發。

五、積善行,思利他。稻盛相信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他認為:“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着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轉變。”自利能夠使人獲得眼前利益,利他卻能得到長遠利益。利他並不是説有求必應,而要區分“大善”和“小善”,他認為借錢給欠債不還的人是“小善”,不借錢而促使該人走上正道則是“大善”。社會歸根到底是由一個一個的個人組成,積“大善”,行“利他”,就能使人與人和諧共處。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在日常經營中,決策一旦做出,就要投入精力執行。在執行決策的過程中,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不可或缺,一定程度上心態決定一切。如果經營者患得患失,無形中就會對執行決策喪失信心,導致決策失敗。實際上,不論成功與失敗,都是人的一種修煉。人生的目的在於修煉靈魂,其他所有事物都是過眼浮雲,不要讓已經過去的事情糾纏自己。即使面臨災難,需要做的也不是怨天尤人,因為今日的災難是往日罪孽的報應,凡事有果必有因,果發生了,因也就消失了,災難實際上是消除往日罪孽的過程。

稻盛和夫認為,堅持“六項精進”可以提升心性,磨礪心智,使“生命終結時的價值高於生命開始時的價值”,從而實現人生和經營的目的。人生是為靈魂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成功與苦難都是造物主對人的考驗。所有的人都應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判斷基準,遵循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堅持積極思維方式,提升自己的靈魂。

從“六項精進”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稻盛和夫總結了十二條經營智慧。包括:

1、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即讓企業擁有“大義名分”;

2、設定具體的目標;

3、胸懷強烈的願望,境由心造;

4、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即用跑百米的努力跑馬拉松;

5、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

6、定價決定經營;

7、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力;

8、燃起鬥志,鬥志不是粗野的格鬥,而是母親保護孩子那樣的堅強;

9、拿出勇氣做事,無勇氣就不能克服阻力;

10、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11、以關愛之心和誠實之心待人;

12、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大前研一指出:“京瓷公司的發展規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沒有喪失企業家的精神,是因為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滲透到了組織內部。”如果説阿米巴經營和會計七原則是稻盛和夫的“經營之術”,那麼以心為本的哲學則是他的“經營之道”。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7

11月1日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幹法》看完了。是繼《活法》、《心法》的最後一本。三本書很好地教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怎麼樣工作,如果更好的成功。

《幹法》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關於工作的。要熱愛工作,畢竟工作才有錢賺;要投入的工作,而不是混日子,畢竟混來混去是自己的人生;要持續的工作,要珍惜時間,要出色地完成工作,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創新更好地完成工作。

生活中,要定個高目標,向着目標不斷努力。始終保持正能量的心態,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堅持下去。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會給出答案,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一切都會成為現實。

書中講了很多道理,的確是這樣的。有個朋友,他專注善於鑽研,心態而且好。在當業務員的時候,就頗受領導器重,當了主任以後,更是善於鑽研。很多人不懂的問題,其他主任可能不知,但是他總是可以信手拈來,可見專注精神多麼的可貴啊。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經驗或經歷,讀得多了,懂得多了,看待問題角度就不同了,就更全面了,解決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做自己,並能更好地生活。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8

讀書就像是在跟一位飽經歲月滄桑,擁有無數人生閲歷的老者交談。讀稻盛和夫的書就是個鮮明的例子,稻盛和夫的哲學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實用性高,字裏行間透漏着一股正能量,催人奮進。

直面“人為什麼而活着”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確立做人的最基本的哲學,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結果也會大相徑庭,所以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利他哲學才是正確指導人們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同時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是相通的,經營的成功源自正確的人生哲學。在本書中,稻盛先生將存在、意識體、科學、慾望、人生、社會、宗教等很多重大的命題,從哲學、宗教、科學三個角度交叉分析,內容實在是精彩紛呈,耐人尋味。

關於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一切存在絕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人被稱為“萬物之靈”,人應該具備超越存在的偉大價值,這種價值就在於人能夠為社會、為世人做出貢獻。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觀點,那麼就會提升我們人生價值的願望。

關於宇宙:宇宙間有一種潮流,它讓森羅萬象、一切事物不是維持現狀,而是朝着生成發展的方向不斷運動,也就是促使一切事物不斷進化。換言之宇宙間存在着一種“意志”,即促使萬事萬物生長髮展、促進其進化的“意志”。這就説明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讓萬物進化發展、變得更加美好,如果順着“宇宙的意志”產生的潮流而動,我們的人生就會帶來成功和繁榮;如果逆着這股潮流而動,就必須走向沒落和衷退。

關於意識:人的意識對於人的健康影響極大,人身上多達幾十億個細胞,都會在意識的作用之下或者活躍或者哀弱。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過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進現世積累的經驗,三者的綜合構成了人的“意識體”,在肉體滅亡時意識體會從肉體脱離出來,它不會隨着肉體的消亡而消失,所以人生在世在於塑造人格、人性、靈魂、意識體。人生不管事業成功或失敗,不管患病還是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為了提高我們的心性而賜予我們修煉的道場。我們在世的一切體驗,都是宇宙造物主為了塑造我們的人格,變着手法給予我們的考驗和錘鍊而已。

關於慾望:佛教認為人具有六大煩惱(貪、嗔、痴、慢、疑、見),六大煩惱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為了讓具備肉體的人類能夠維持生存。但在這煩惱之上造物主又給了人類自由(任憑本能和慾望驅使胡作非為),這兩者相加人類就可能作惡。人具備既可成為大慈大悲的佛又可成為窮兇極惡的魔的兩面性,所以為了防止人的墜落,釋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羅蜜”(佈施—要為他人盡力。要努力思考如何為社會盡力、持戒—要知足遵守戒律。戒逸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忍辱—要忍耐有韌性。忍受諸行無常波瀾萬丈的人生、精進—要勤奮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禪定—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智慧—做到以上進入悟境)這一套修行方法,幫助人提升心性走進菩薩道。提升心性直至離開人世,這就是人生的終極目的。

關於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構成人生的要素有兩個,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二就是善根結善果,惡根生惡果的“因果報應的法則”,心中所想會如實呈現,就是説思考以及基於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相應的結果。“因果報應的法則”要強於“命運”,所以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的法則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也就是説想好事、做好事就能促使命運向好的方向轉變,思善行善對人生而言至關重要。

關於共生和競爭:所謂共生的思想關鍵的一個字就是“愛”,一個是“他愛”,包容世間一切事物的、普通性的“愛”;另一個就是“自愛”。從頭到尾圍着自愛打轉勢必作惡,為他人着想的愛開始覺醒時就能為善。所謂善惡的界限,就在愛自己的“愛”和愛他人的“愛”的中間。企業為了共生必須競爭,同時為了競爭又必須共生。也只有共生和競爭同在,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

此書稻盛先生哲學的核心就是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斷和行動,只有汲取“利他”思想並付之行動,我們的人生結果將會迥然不同!

稻盛和夫,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阿米巴經營體制的創建者,集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宗教家、慈善家於一身。

本書原著以《稻盛和夫的哲學》命名,是稻盛和夫哲學的代表作。稻盛哲學有以下四個特點:

(1)簡樸性:沒有任何難懂的哲學術語,深入淺出,卻又有感動和召喚人心的力量。

(2)實踐性:稻盛和夫本人是科學家出身,同時又創辦企業,這些使得稻盛哲學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緊密的、反覆的循環,最終使實踐和理論,經營和哲學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完美的平衡。

(3)道德性:稻盛哲學將道德放進了哲學,以“作為人,何為正確”,也就是“利他之心”思考、判斷和行動為核心。

(4)辯證性:稻盛哲學強調兼備事物的兩極,比如利己和利他、大善和小善、大膽與小心、慈悲心和鬥爭心、大家族主義和市場競爭注意等。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一書是稻盛和夫以“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應秉持哪種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為討論中心著作而成。

標籤: 稻盛 精選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d8x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