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稻盛哲學讀後感範文

稻盛哲學讀後感範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稻盛哲學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稻盛哲學讀後感範文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1

非常讚歎我們書院老師們的智慧,讓我們在讀《活法》之前先讀李老師的《稻盛哲學隨筆》的《活法》大義,我個人覺得:任何一本書,序言是關鍵的重點,理解了序言,就容易讀懂正文了。《稻盛哲學隨筆》就是我們讀懂《活法》的鑰匙。

在之前,我只在公眾號“明德企業文化研究院”裏面讀到些李老師對《活法》的解讀,感覺很受益。這次真心感恩書院組織的《朗讀者精進成長100天》活動,讓我完整地讀到李老師的《稻盛哲學隨筆》,剛讀完《活法》大義,真的非常讚歎李老師把《活法》的序言理得這麼有深度、有邏輯性、有實踐性。

李老師對《活法》序言的剖析:人生的意義和方向在哪裏?在於提高心性、磨鍊靈魂。如何做到?需要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堅持正確的做人原則,以辛勤的勞動來塑造人格,遵守宇宙的意志,運用心想事成的法則,找到開啟人類睿智的“智慧寶庫”鑰匙,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稻盛哲學的兩大理論基礎:中國的孔孟之道、陽明心學和中國的大乘佛法。再來,我們在師資班學習家庭教育的重點內容:“立志愛國、感恩、勤儉、修福、誠敬、利他”。帶着李老師細緻的解析和師資班的學習內容,進入《活法》正文的五個篇章,我想收穫一定不一樣,它們是可以融合的。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著名台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即見到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見自己的心性,瞭解自己,提高自己;“見天地”,即見到侷限,見自身的渺小;“見眾生”即超脱自己的侷限,成就自己後還之於眾生。稻盛先生成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拯救日航,無私奉獻經營哲學,願意為眾生付出,完成了整個人生的三見格局,稻盛先生作為中日友好使者,他要回報中國。我們學習稻盛哲學,學習他的心願,學習他的精神,就是為了提高心性,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

進入社會工作以來,學習稻盛哲學和結緣明德書院,是我最大的收穫:學習稻盛,讓我認知;結緣書院,讓我踐行。感恩書院各位老師和各位學長的陪伴學習成長。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2

秉持哪種思維方式度過人生屬於個人的自由,但由於思維方式不同,人生也將迥然不同,換句話説,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那麼這樣的思維方式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必須知曉。

“小生意靠討價還價,大生意靠蓄勢造能”。讀了這部書以後,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對企業的經營者而言,德行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根本,是修身養性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品質是指品德和人格,而非能力和手段。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凝聚大家的力量,靠團體去贏得市場的認同,而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企業家在單打獨鬥,為員工在打工,努力經營的同時員工冷漠的旁觀,為自己尋找後路。無法獲得大家真正的接納與信服。這個可能就是德行缺失的反應。

那麼德行以外,企業進步發展的動因是什麼?答案是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一方面靠提倡完美主義,全力以赴而非盡力而為。另一方面需要相應完美主義的心態,對流程、成因、人性的瞭解,做事才會瞭然於胸。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稻盛先生提倡堅持立場,持續的發力,研發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後的靈感激盪。而要讓市場接受更需要創新產品的各個部分提升,比如造型、材質、包裝等等。提出研發能夠”讓手劃破“的產品的理念。極致的提倡設計美學、工業美學、材料美學的結合。

結合我們公司自身來説,在國際範圍的生物殺蟲劑市場中,與日本的企業有過接觸和交流,日方的負責人田邊博士本身就是技術的帶頭人,對代工產品的要求近乎嚴苛,對產品的侵染性、致死率、存活率等要求開始時超出我們自己的產品的要求。相對於歐美市場的產品包裝,日本的產品更是精美。採用的`是食品級的HDPE材質,另外再附上可透氣的膜。外包裝加上卡通設計,把天敵防治的科學理念體現的十分生動,既可愛又容易讓人接受。與德國包裝設計的嚴謹求實,美國產品設計注重品牌的理念相較,日本的設計似乎更合乎國內市場現狀。寓教於樂,活潑又不失品質。我想這個可能是日本一貫的嚴謹性,所以説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技術崇拜的日本社會土壤當中昇華,簡明扼要。

説起組織創新,是提倡集體主義的延伸,阿米巴經營對今日的中國企業家來講,已經成為心嚮往之的組織形式,對於背後的“全員經營”的核心理念我們不妨來做一下探討,書中提到京瓷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時,與當地僱員也會存在思想的不一致,特別是書中提到之前在美公司虧損,換了美方經理以後逐步扭虧,在公司經過全員努力終於盈利時,按日本公司的管理髮放的話大家都有份,而美國的企業則認為是經理的功勞,員工只是負責做事,所以經理拿大部分的獎金。所謂文化差異就在此,美方的高管很難理解東方文化薰陶下的利益分配,最後使得美方經理也離開公司。

中資公司因為文化上和日資公司同源,所以對其企業經營的理念和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和吸納,對於其一百多年市場經濟背景下,調整優化後的企業經營思想的倍感認同,心嚮往之。特別是明治維新以後陽明心學在日本廣泛傳播,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稻盛老先生尤其推崇,以善惡為標準來進行判斷,而非得失。對當下崇尚物質的國內社會風氣來講,猶如醍醐灌頂。基辛格博士對中國40年改革的成果有過評論—一進一退,物質進步、精神倒退。日本把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精神運用於商道,得之甚幸,學之甚幸。

書中還提起善學習、會學習。學習是要學習根本,而非枝葉,要從自身條件中來進行,"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提出來的理念,保持自我的文化自信的同時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幫助日本成為一流國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古就有之。

現在國內經濟正處於逐步恢復的階段,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煩憂。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人性、時機。機會一直有,關鍵是能否把握,無法把握的機會不應該稱作機會,願諸君努力,提升心性。

稻盛哲學讀後感 篇3

這本書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絲,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並且嚴重認同先生的經營哲學。知和行,到我這似乎就斷開了,學了不少,但能踐行的卻微乎其微,慚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見過”而已。

忘記了是誰推薦的《幹法》,這是閲讀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書,是曹岫雲先生翻譯的,後來也閲讀了其他人翻譯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對於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認識絕對沒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為曹先生不過是個翻譯家,大概對日語比較在行,沒想到曹先生對陽明心學理解如此深刻,窺一斑而知全豹,看見曹先生之於國學,亦是大師級的人物。

將陽明心學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一比較,兩箱輝映,令人豁然開朗。”致良知”不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真我是心,心之本質就是良知。從心出發,方向對了,離目標就近了。

陽明心學這幾年也在學習,學得頭昏腦脹,一頭霧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學習,卻收穫甚少。曹先生此書,孟夏的一桶涼水,醍醐灌頂,突然驚醒,但願這種收穫會伴我終生,而不是一時之快。

標籤: 稻盛 範文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3ym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