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1

年假期間,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小説家羅貫中寫的。

這本書裏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劉備之子劉禪。

劉備愛民如子,他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最終成為蜀國的皇帝。

諸葛亮是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收姜維……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等山地運輸工具。

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阿,重情義重承諾,不為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曾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但最終因輕敵中了孫權的埋伏。

張飛作戰勇猛,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曾在虎牢關一聲吼,嚇退曹軍20萬。他對士兵非常嚴厲,最終死於部下之手。

曹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擅長政治,但是他過於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亂殺人,最終失去天下。

在這本書裏,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知道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於魏國。到了最後,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為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我佩服關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劉備的愛民如子,我更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勇無謀的人永遠受制於人,而智勇雙全的人才會統治天下。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這是林俊杰在《曹操》中唱的歌,歌詞中所描述的東漢末年間的戰火紛飛的場面、亂世英雄的輩出,正是出自我最喜歡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人物。曹操陰險狡詐,告訴我們人還是要有點心計的;關羽重情重義,但也不能太心高氣傲;張飛粗曠豪邁、諸葛亮神機妙算等等。這些人物性格鮮明,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故事。

從英雄和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一些道理。“草船借箭”,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他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事事都有一手;“三顧茅廬”讓我們知道了劉備的耐心、不拘小節、寬宏大量;“挑燈夜戰馬超”讓我們看到了張飛的魯莽衝動、強悍勇猛。每個小故事都表達了書中人物的鮮明特性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在這本書中,我最為欣賞的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有謀有略、智勇雙全。他最出名的就數“草船借箭、“空城計” 事件了。在這兩個故事中,諸葛亮準確的猜測到了人的缺點,曹操和司馬懿最大的缺點就是生性多疑,他正是掌握了每個人的弱點所在,設下陷阱,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反敗為勝,真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三國演義》,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多得呀!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對人物描寫是非常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後,帶着百姓一起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説:“你等欲陷我於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寫觀點鮮明。

在三國故事裏,浮現出許多英雄好漢。他們殺敵報國,卻都戰死沙場。這本小説隨處貫穿着“忠義”二字。我讀完這本書,覺得這些肯為了兄弟、國家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非常偉大,就像孟子所説:“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這就是英雄氣概!)當震天的戰鼓敲響時,當祖國陷於危難時,大丈夫當挺身而出,以身殉國。

“滾滾江水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當戰場上最後一縷硝煙散盡,我們不能忘記那羣雄逐鹿中原的過往歲月。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4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彩圖本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太精彩了,我一連看了三遍,還覺得不過癮。現在,你只要任意指出書中的一幅插圖,我就能馬上説出這是描寫哪一場戰爭的或是描寫哪個英雄人物的。

這本書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敍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就殺頭。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5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明朝作家羅貫中寫的一部經典名著。這本書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到初晉期間,魏蜀吳三國爭天下的一系列故事。在這段期間真是英才輩出,有英雄奸詐的曹操,武藝高強、膽識過人的趙雲,有戰無不勝又剛愎自用的關羽,也有武藝高強但又草率魯莽的張飛,合上書之後,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卻都在我的眼前晃動。其中,我最佩服的是趙雲這個人物,他既有絕世的武功,又有着一副俠肝義膽,他千里單騎救主為幾百年後的世人所津津樂道。和趙雲相比,我簡直就是一個膽小鬼,在家裏我一個人都不敢進入一個沒開燈的房間。有一天晚上,媽媽讓我單獨到離家不遠的超市裏去買東西,我斗膽一個人走在漆黑的路上,戰戰兢兢,兩腿發抖,就在我要返回到時候,我突然想到我的偶像——趙雲,於是我鼓起勇氣,勇敢向前,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再説説關羽這個人,在明知有兇險時卻隻身一人前往東吳喝酒,他們雖説想殺關羽卻又害怕他的武藝,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他揚長而去,關羽真是一個有武藝有膽量的蓋世英雄;再看刮骨療毒,關羽面對華佗的刮骨,流了許多的血,他卻當沒事一樣,照樣下他的棋喝他的酒,關羽真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再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比刮骨療傷還難以忍受的痛苦嗎?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之外,許許多多的戰爭故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船借箭、單刀赴會、赤壁之戰、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等等都是人盡皆知的百戰經典。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運用他的超人智慧,利用了天時地利,在一個晚上“借”得了十萬枝箭。在歷史故事中如此,而我在學習中又何嘗不如此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講究方法與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的學習成績。

總之,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學會了堅強、忍受、磨練和思考,我相信會讓我終身受益。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6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一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就在書中。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又怎麼會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殺呢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算得上是最強了,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着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8

又一次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已記不清讀過多少遍了,但每次讀完後,都回味無窮。

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描寫了從鎮壓黃巾起義時出來的各位英雄,然後成就了十八路諸侯,最後鬥來鬥去只剩下了三大股勢力。即:魏,蜀,吳。

在三國中,我瞭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官渡之戰以七萬大軍敗袁紹七十萬大軍,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一生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關雲長的義薄雲天,華容道義釋曹操。

要説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那非趙雲莫屬。雖然他沒有關羽的壯麗,張飛的驍勇,馬超的傲氣,也沒有太多的戰功,更少有領兵出戰。但我們從那不多的幾次中可已看出一個有膽略,穩重的大將,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空寨退曹操時,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大開寨門,偃旗息鼓,單槍匹馬,立於寨外,殺退曹操大軍,又佔了曹寨奪了糧草。從這一仗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穩重,膽略都超過常人的大將。不光如此,常山趙子龍還是一員勇將,少年之時抗河北名將文丑五十餘合,長阪一戰獨抗曹操百萬大軍,漢水河邊救黃忠,晚年之時力斬五將,英勇無比,誰與爭鋒!

當曹操劉備先後稱王時,他們都走了下坡路,劉備欲抱關張之仇,起兩川之兵。最後差點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不久去世。後主劉禪溺於酒色,聽信讒言,最終導致蜀國滅亡。曹操得病,不信華佗,最後病死。魏國國權最後落在司馬懿父子手中。如果劉備保持冷靜,採取“聯吳伐魏”的策略,結果會是如何?如果曹操相信華佗,治好重病,結果又是如何?如果······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誰也無法將歷史改寫。

魏,蜀,吳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在司馬炎面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時。人們沒有忘記,這個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的手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z0m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