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朝花夕拾》裏面寫的是魯迅小時候的許多事情,以及被家人限制下的生活,使我深受感觸。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地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魯迅在童年裏不是很好。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之後,他則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化作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裏,一定要開心。

讀完《朝花夕拾》之後,我感受到了魯迅小時候經歷的許多波折。他雖然在別人的限制下生活。但是,他沒有放棄去探索。他把錢存起來去買書,在書中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這就是魯迅從小養成渴望讀書的精神啊!

魯迅小時候的生活經歷過許多波折,甜甜酸酸,但又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又渴望讀書。我小時候也經常被家長限制,自己又想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那時,我的父母經常要上班,沒時間去照顧我,就把我困在家裏,由我奶奶去照顧我。奶奶年紀又大了,行動又不方便。我想出去玩,但是奶奶又行動不便。所以,我只能待在家裏。後來,我聽説讀書能學到許多知識,還能見識到外面的世界。於是我開始讀書,果然在書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一會兒,我穿越到了大洋洲;一會兒,我又穿越到了非洲。漸漸地,我在書中學習到了許多在平時學不到的知識。

後來,我喜歡上了讀書。課外的時間與平時的生活也不會再那麼無聊,乏味。是書,帶給了我知識和快樂。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説的一句話。我們要熱愛讀書,在書中探索新的知識,新的世界。這正如冰心説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2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椅子上。無意中打開魯迅爺爺的作品,不禁神遊其中。

"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將磚頭拋到隔壁的樑家去。"這些都是魯迅爺爺童年時做過的淘氣的事。這就是魯迅爺爺的"百草園"

所有的人都有童年,並且都有屬於自己的"百草園"然而卻是各不相同的在草地裏捉蟲子,拔何首烏,聽蟋蟀音樂家們的演奏。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着,嬉戲着。這一點,被稱為大文豪的魯迅先生也深有體會我們何曾不是。

魯迅爺爺小的時候生活在環境好的地方出生,然而不懂民間的一切,正如魯迅爺也説得"四面全是高高的圍牆,自己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同井底之蛙。"雖有一片"百草園",但見識卻極其少。遠遠不如外面的孩子。

童年是公平的,將自己分給了沒個人。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寂寞的;童年是美麗的;童年也是短暫的。但知識是人的營養品,所有人都會去學習,但學習是枯燥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距離實際上看起來並不遠,但實際上是天壤之別。然而所有人都不得不告別美麗的"百草園"到達"三味書屋"中去生活。從無憂無慮到那社會私塾。體現出魯迅爺爺對時代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的厭惡。

時光如同一把利刃,割去人生的一分一秒,也在人的臉上刻出辛酸。使走過的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不會再重新從三味書屋中重回百草園,讓我們面對現實,和魯迅爺爺一起向童年説再見。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3

一場成功劇幕,並不需要過於華麗的點綴;一件無價之寶,也不需要過多的裝飾。正如魯迅先生的文章,第一篇的開場,些許平淡,但足矣。

是了,不願浮誇,只是平淡跨越時空,再次回到他的童年,苦澀與歡樂並存,悠遠的氣息,將那一段段經歷帶到我的面前,歎為觀止。

與茫茫文字擦肩而過,願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我所不認識的魯迅先生。一抹我印象中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替代它的是一個活潑貪玩、博學多才的孩子。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不遮遮掩掩、扭捏得像個孩子,相反它大方、得體,仿若君子。這一點,從很多地方都能體會到。魯迅先生的童年,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是有些悽苦的,這一點從《五猖會》中體現出。記敍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我想去看五猖會,想到南風如此盛大的廟會,我又笑又跳,興奮極了。父親卻命令我背《策略》,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我頭上似乎澆了一盆冷水,心中不願,卻只好強記着,後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對於去看會,卻已覺得索然無味。”貪玩,對於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來説,是再正常不過的,而魯迅先生的父親卻絲毫不顧及他的額感受,讓他掃了興。由此可見當時封建社會,父母對孩子心理的無知,孩子的無奈和痛苦。

魯迅先生童年歡樂的時光,是在百草園度過的。縱然後來父親將他送到了三味書屋,這裏卻仍使魯迅先生久久無法忘懷。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裏,活潑的文字將他的童真表現得淋漓盡致。百草園,一個有着神奇、有趣的動植物的地方,那裏是魯迅最後將童心藏起來的地方。

花的一生,不過是從起初的嬌豔與芳菲到最後的凋零與枯萎,在風中蕭瑟,那殘忍的清香卻會傳到更遠的地方。人生,亦是如此。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4

這本書是被譽為“民族魂”魯迅先生寫的一部散文集,這本書主要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以及青年時的趣事。其中令我記憶深刻的兩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以及《瑣記》。《阿長與山海經》裏面的阿長就是兒時一向領着魯迅先生的女工,説得大氣一點就是保姆。阿長長得又矮又胖,就是因為她胖所以很怕熱,晚上睡覺時總擺着一個“大”字型睡姿,一條胳膊還擺在魯迅先生的脖子上。推也推不動她,叫也叫不醒她。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寫出了魯迅先生對阿長的無奈以及不滿。

到除夕時阿長讓魯迅先生吃福橘,賀喜他人,以及不停告訴他要懂禮數。通過語言描寫我看出阿長是一個愛嘮叨,還稍有些迷信的人。接下來的這件事可是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阿長給魯迅買山海經的故事。魯迅先生用了“別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

這句話表示了對阿長的感激,從而消退了以往對阿長的壞印象。第二篇文章《瑣記》,在這篇文章裏回憶了少年時期中對孩子很好的鄰居衍太太。每到冬天時湖裏都會結一層薄冰,魯迅先生和他的小夥伴都想吃冰,可是通過他們小心翼翼的'動作描寫看出他們想吃冰卻怕被父母罵。可是衍太太卻讓他們吃,還常常和他們開玩笑。如果哪個孩子受傷了,孩子都會來衍太太這裏,因為不會被罵,而且通過動作描寫還可以看出衍太太為孩子們包紮時的細心。這篇文章寫出了這位太太對他們的好,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很喜歡她。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讀了一遍又一遍通過書中的描寫,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不得不説這是一本好書。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5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晚年的時候,回憶過去寫的一本書。從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再把它拾起來。多麼美妙的名字!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不求語言華麗,只求能抨擊人心。在朝花夕拾這篇文章中,《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令我感觸很深。一開始,我並不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是後來經過魯迅先生的描寫,我深刻的體會到藤野先生的為人,他和其他日本人包括有些中國留學生不一樣。他並沒有嘲笑或者看不起中國人,而是很認真的教每一個學生,他教學很認真嚴謹,哪怕是魯迅先生的一個血管圖畫的不準確,他都要親自告訴魯迅。因此我很佩服藤野先生。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魯迅説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該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努力完成作為一名學生的使命——好好學習!

朝花夕拾六年級讀後感500字6篇6

《朝花夕拾》是魯迅追憶青少年時期難忘的人和事以及對師長的懷念,童年時期故事的一本書。這是中國近代散文的佳作,文筆深沉,生動地描繪出清末的生活畫卷。在晨曦與黃昏交替更織中,在看不清的路上前進,拾起路邊的花,放進思想的揹簍。

其中,讓我最為百感交集的,是《父親的病》這一篇。在《父親的病》這篇中,那些“名醫”們的藥引子全是稀奇古怪,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什麼“原配的蟋蟀一對,經霜三年的庶,敗鼓丸子”全無半點療效,最終讓魯迅的父親撒手人寰。在我看來,那些所謂的“名醫”的本質是草菅人命、毫無醫德的庸醫,錢,才是他們的最終目地。魯迅正是通過敍述這件事,來洞穿當時醫道荒誕乃至罪惡的本質。

魯迅曾因父親的病遲到的原因,在桌子上刻下了“早”這個字,來提醒自己不能再遲到,我想,魯迅的父親應該感到非常幸福。現在,只要一提到魯迅先生,我就會想起那個“早”字。這個字不但提醒着魯迅,還提醒着我們應該早起勤學,不落後於他人,更提醒着當今我們中國要做到比他國更早發展各方面的水平,科技、軍事、文化、經濟等等,只要我們更早、更努力地發展,一定能取得飛躍性突破,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實,魯迅的父親的離世看似是醫德醫道的低下,更根本的原因是當時醫療水平的低下,才導致魯迅的父親的病情越拖越嚴重,最終撒手人寰。當今的中國,醫療資源是人民健康的保障,想想看,一個多病而又尋而無醫的國家怎麼富強起來?我們需要合理地處理醫療問題,人民才能健康。

由此可見,醫療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又耐人尋味的問題,要想盡快讓“白衣天使”遍佈各地還是有難度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y4m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