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信客讀後感三篇

信客讀後感三篇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總是有着一股力量,讓人深深的沉入歷史,在靈魂的掙扎中體味那獨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這樣,《信客》也是這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信客讀後感,歡迎閲讀參考。

信客讀後感三篇

篇一:信客讀後感

信客,是一種職業,在這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裏,已經消失了。

信客,一種高貴的精神永遠也不會消失。

曾有一次為客户送給女兒的紅綢,而老信客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裏帶來口信,説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着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老信客沒有想到,一個“信”字,竟讓他丟掉了自己一輩子的名譽。而後,他明白了。當他把棒交給年輕的信客的時候,他千叮嚀萬囑咐,做信客,關鍵就是一個“信”字。

然後,每次的風雨中,總會有一個全身濕透了的年輕人,在凹凸的石板路上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緊緊依偎在媽媽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讀完此文,我一片迷茫,這樣不堪入目的人生,為何卻還有着奉獻,他的人生值得嗎?

我尋找着答案,他僅僅是為了生存嗎?不,他一無所有,伴隨着他的只是那間破舊的草房

他是為了所有人,為了所有在苦苦等待的人,更是為了擁有誠信。

也許他的付出,往往不被人理解,面對村裏人的説長到短,面對那不被人信任的目光,面對世人的唾罵。多少個黑夜,他獨自坐在破草房的燈前,他想念老信客,他明白了老信客的心情,他的心中頓時滿是辛酸與淒涼,誰會注意他?誰會感謝他?凜冽的寒風劃過他的面頰,望着窗高高在上的明月,沒有人,沒有人會相信他,他或許會想念以前的日子,但他明白,“鄉間不能沒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那一份難忍的孤獨誰會了解?也許他只是一個運輸的交通工具,也許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信差,可以揮之即來,揮之即去,註定這一輩子孤獨終老,值得嗎?

誰會了解?誰會用心去感受?可他卻依然執着,依然堅持……

每一次讀過後,眼簾中,我彷彿有看見了,看見了那個單薄的身影在風雨中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篇二:信客讀後感

這幾天在網上讀餘秋雨老師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頗多。讀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篇體現“誠信”的《信客》,我們上次學生做作文也是寫了反映“誠信”的話題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談一下。

《信客》寫的是早年在鄉間的事,那時候通信手段很落後,對外的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的人——信客。沒有信客,好多鄉人就不不能聯繫上出遠門的親人了。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文章説的是這裏的一個老信客,曾有一次為客户送給女兒的紅綢,而他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裏帶來口信,説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着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家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家的一切都來自剋扣。但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毀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譽,老信客申辯不清,滿臉悽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這就是不講"誠信"的結果,哪怕只有僅僅的一次;這就是我要説的,在這個世界,你要想頂天立地的站在這個世界上,請記住一句話——萬事"誠"為先!

西方有句話:“他騙了所有的人,最後發現他被所有的人騙了。”信譽,是對權益的維護和尊重。承諾,就自己來説是一種責任,就對方來説是一種希望。失信和失諾,不管對象是誰,都是一種失責。然而,正是這種誠信,才顯示出一個人思想品德的高下。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為何難追?因為言出諾隨,方顯君子本色。“言必行,行必果”,特別是存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承諾更是事業生存發展的基石。只有一諾千金,才可贏得至高無上的信譽。

鄭周永説過,信用是財產,有信用就有一切。麥可格雷爾也説過,一切商業交易中,信用第一。請看美國的凱特皮勒公司是怎麼做的,這個公司是生產推土機和鏟土機的世界性跨國公司,它的廣告中説:“凡是買了我們產品的人,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地方,需要更換配件,我們保證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就白送給你們。”他們説一不二。有時候為了把一個價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山區,不惜用一架直升飛機,費用高達2000美元。有時無法按時在48小時內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按廣告所説,把產品白白送給用户。由於經營信譽高,這家公司歷經幾十年風風雨雨仍然興旺。這就是講究信譽給凱特皮勒公司帶來的效益。正是有了信譽,才有了凱特皮勒公司的發展,才有了凱特皮勒公司興旺。這就是説,承諾就是信譽,承諾的實現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有一家國內的銀行的員工們也很好的做到了講誠信,維護了“青年文明號”的榮譽稱號,做到了名不虛傳。當記者拿出1100元錢,卻故意在存款憑條上填寫了1000元,遞進2號窗口,服務員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並將多出的'100元退了回來。這是發生在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工商銀行吉林市湘潭儲蓄所的一件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普普通通的銀行普普通通的職工,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堅持,才換來了他們這樣的光榮稱號。這種品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告訴我們:信譽要靠實際行動積累。

但也有一些單位口號喊得震天響,在真有事發生後卻一再推諉,在羣眾中造成很壞的影響。一消費者到一家門面堂皇,公開向消費者承諾“包修3年”的電器商店,花820元買了一台全自動洗衣機,使用僅10天,就發現定時器失靈了。當該消費者帶着發票把洗衣機運回商店要求換一台新的時,就惹得營業員滿臉的不高興。她説,換新的不可能,只能給你修理一下,今天沒修理人員,你先運回去,明天派人來維修。不得已,筆者只好運回去等人上門修。殊不知,修了壞,壞了修,折騰了好幾個回合仍無效果。真是讓人有苦説不出。這樣的服務,這樣的承諾,又怎麼能讓人信服?這件事告訴我們:承諾不是隻説不做。就像池田大佐説的:“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的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這也是我們今後生活中要吸取的教訓吧!

説到這裏,不禁又想起了《禮記》上的一句話:“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這句話戰國時期的尾生做到了。尾生曾與一女子約會於橋下,女子未來,河水卻開始上漲。於是他便面臨着兩難的選擇:要麼固守着誠信被淹死;要麼丟掉誠信保全生命。尾生最終選擇了誠信,抱柱而死,成就了千古美名。讀來雖覺慘重,但在追尋誠信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正像《信客》裏的那位老信客,一生的信譽毀在了那條窄窄的絲綢帶上,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整整一條路都認識他。流落在外的遊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腳步聲。而他只能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裏,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着眼,迷迷亂亂地回想着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世人,牢牢的記住那句話吧:萬事誠為先。

篇三:信客讀後感

今天老師講了《信客》這一篇文章,都後我感觸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異的進步着,信客如同許許多多的職業一樣,在今天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於是這個職業消失了。

但是,曾經或者願意成為信客那樣的人卻沒有消失,他們仍然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科技是在進步,但作為人的一種思想,一種品質的象徵的信客是永恆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樣悠久。他們這些人就是我們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品質卻永遠不會想他們曾經的職業一樣消逝,現在,他們仍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默默的奉獻着。

信客的苦是雙方面的,他們賺的錢僅夠餬口而已,但工作卻異常艱辛,往往鄉親們的親戚都不在一個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運氣不好,遇到壞天氣,可能難以吃的上飯,這些苦就是來自肉體與物質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難後的信客們,回鄉卻難以受到鄉親們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還得主動去安慰他的家人,任憑別人打罵。更糟糕的是,信客們常常收到鄉親們的無端懷疑,這使本身身體勞累的他們,心也累了。這些痛苦,這些磨難,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們都已默默承受,並沒有絲毫怨言。

信客的職業已經逝去,並不再回來,讓我們目送這曾經承載過無數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職業,但是,也不要忘記,這種精神卻永遠的被刻在了歷史,現在,和將來,是你我都因去繼承和發揚光大的。

這是給信客職業的墓誌銘,卻不是給信客精神的墓誌銘。

標籤: 讀後感 三篇 信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r7y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