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1

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比有堅韌不拔之志。

在羅曼.羅蘭心中,他佩服過三人,但他最佩服,又佔據英雄之位的:就是貝多芬!

從童年開始,挫折與噩運就"偏愛"他,他的童年中,父親急於開發他的音色天分,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去換物質品。還有其父親最愛的酒,他的母親在他十幾歲時,漠然逝去,給他精神上的悲痛。然而,在其創作的巔峯時期,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耳朵聾了,聽不見音樂了,也不能創作了……

一切又一切的挫折都向他湧去,雖為"超世之才",也是經受不住這麼多的困苦的。可是,他堅持住了!火一樣蓬勃的頭髮,深邃的眼睛,堅毅的眼神,構造了一個"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貝多芬。

而他"堅韌不拔之志"體現在他遭遇挫折後的反抗。在雙眼失聰後,他也曾迷茫:"我得隱藏在悽慘的聽天由命之中,"聽天由命!多麼悲慘的隱忍!"可是迷茫之後是重新的認識:啊!能活上個千百次是那麼的美啊!不,我感受的出來,我不是生來過這種恬靜的生活的。"

那麼在我們受到挫折時是否要一味的去抱怨呢?

不,我們不能這樣,在受到挫折時,想起貝多芬的挫折與克服挫折的不屈意志,讓我們也振奮起來。往前是山脈,往後是河流,向前是挫折,向後也是挫折,那麼,我們能不能拼搏,去克服挫折呢?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命運總是如此,但是隻要你能拼搏,你能不放棄,那麼你總是會衝破黑霧,獲得光明!

耳畔,響起一曲《命運》,我用心傾聽着這用生命演奏出來的,不屈意志的樂曲。

音樂巨人貝多芬,不屈意志,貝多芬!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2

“彩虹,是經過雷電激戰之後才出現的。”

——題記

午睡醒來,泊窗的潔雲籠罩着灰煙,屋內沉悶的空氣讓人窒息。陰沉沉的烏雲吞噬着蔚藍的天空,慢慢地向四周擴散。忽然,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長隆。在雷聲陣陣的奏響曲中,雨點也衝進了灰色的帷幕,要把它扯個粉碎……

我翻開了《名人傳》。伴着雨點捲起的泥土的氣息,跟隨着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跨過不同的時代,走近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和意大利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位擁有各自不同領域的偉人,去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其中,貝多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一生宛如雷雨交加的一日”,真如羅曼·羅蘭形容的那樣,貝多芬的人生充滿了苦難。童年時期缺少家庭温情,成年後愛情又屢屢幻滅;在他的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又遭受了失聰的厄運……對於貝多芬來説,命運是多舛的',然而,這些打擊最終都沒能把貝多芬打倒。他勇於向命運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強烈的生命樂章。他用行動詮解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是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透過歷史,我彷彿看到忍受着身心巨大痛苦的司馬遷,用筆驅散人生天空中的烏雲,留下被後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鉅著《史記》;看到了漫遊赤壁的蘇東坡,用他笑對人生苦難的從容,寫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情意;我看見了落難時期的沈從文,用他的高潔與堅強,在漫漫人生和文學的天空中,最終抹上了芬芳、明麗的色彩。

當人生被陰霾遮蓋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不屈不撓得到信念和化苦為樂的勇氣,鞭策自己。處在初三的我們,面臨着考試與升學壓力的同時,一樣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着。因為美好的事物總是藏匿在萬丈烏雲之中。

……

雨過天晴。

輕輕合上書,心中收穫了一份堅定與力量。天空裏烏雲已慢慢散開,溶入於湛藍如洗的天幕中。打開窗户,一陣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廣闊的天穹下,一道彩虹,跨過了屋頂,跨過了滴水的草尖和注滿雨水的蓓蕾,那繽紛柔和的色彩融化了夏日裏的所有燥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的眼睛……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3

穿越幾個世紀,我彷彿聽到了貝多芬指揮他的樂團演奏《第九交響曲》的聲音;穿越幾個世紀,我彷彿聽到了米開朗琪羅專心雕刻的聲音;穿越幾個世紀,我彷彿聽到了托爾斯泰寫作時筆走的聲音。沒錯,這三種聲音都來自於《名人傳》,它們雖然不同,但它們卻同樣地深沉,雄壯。

然而,在這三位天才,偉大當中,我還是喜歡“樂聖”—貝多芬。

貝多芬生於波恩,他沒有常人般幸福的童年,暴力的父親逼迫他學習藝術,讓自己承擔經濟的重擔。然而,他內心的依靠—他熱愛的母親,卻因肺病去世。這不僅僅是肉體上的苦難,更是心靈上的摧殘。在他走上音樂生涯時,耳聾卻成了他的酷刑。這是對一個音樂家何等的打擊啊!痛苦把貝多芬深深地包圍,但他並沒有墮落,他還在堅持,他還在渴望痊癒、渴望幸福、渴望自由。他一方面幻想着疾病突然消失,一方面又在與殘忍的現實作鬥爭。最終,在他的勤奮努力下他創作了許多不朽的名曲。

貝多芬的耳聾和自己的疾病的確曾給他帶來許多的麻煩,雖然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貝多芬依舊在與疾病鬥爭,但他又是怎麼作曲的呢?他是用的意志和毅力。都説挫折是強者的墊腳石,貝多芬的耳聾卻讓他更加努力更加奮發,讓他有勇氣戰勝困難。

我之所以喜歡他,是源於他對音樂的熱愛。即使患上耳聾,自己也不甘離開,卻依舊從事他所熱愛的音樂事業。

我之所以喜歡他,是源於他內心的堅強,即使遇到磨難,他也從不屈服。

我之所以喜歡他,是源於他對侄子的諄諄教誨,即使是侄子也依舊愛着他,貝多芬希望把他送上善良與正直的道路上,他想把侄子培養成“一個於國家有益的公民”,想讓他為社會盡一份力。雖然這個侄兒最終並沒有改變,但貝多芬卻依舊愛着他。

從貝多芬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我知道了“陽光總在風雨後”,對於某些事情,我們要學會堅持,對於眼前的困難,我們要努力克服它,命運對我們不公時,我們要學會“扼住命運的咽喉”,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和努力來克服,戰勝困難,當我們深陷在挫折與痛苦中,我們要樂觀,不能坐以待斃……。

他在無聲的世界裏尋找聲音,他在黑暗的世界裏尋找光明,他在拘束的世界裏尋找自由。貝多芬的一生雖然是苦的,然而他卻是幸福的,即使患有耳聾不能使他屈服,身處困境也不能使他低頭。也只有這樣的精神,他在我心中永遠是個傳奇。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4

“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題記

《名人傳》又稱為《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其中對於我來説最為熟悉的同時也是印象最深就是音樂家貝多芬了,他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熱情,他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可以説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身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雷鳴交響曲,在他不甘心而又無奈與世長辭的瞬間停止了節奏旋律,留給後世的是傑作與荒涼的背影。一發愣,似乎我看到了那盤旋在他頭頂上的狂風暴雨,肆虐站在風雨裏的他,而他仍堅持他的理想、原則與音樂。有些感傷,有些莫名的疑問,“為什麼許多偉人要遭遇那麼多苦難?為什麼天妒英才?”

於是,這個心結在我閲讀完《名人傳》後,解開了。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着這可怕的祕密。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但由於自己的殘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痛苦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最後,貝多芬在風雨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終年57歲。

之前的疑問也終有果了。那是因為,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因為他們將苦難當成錘鍊,在苦不堪言的旅途中認識與成長,最後找到自己所屬的那一輪月圓,在那之上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天才與偉人之間的差別了,也許天才可能是偉人,但偉人一定不是天才,因為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才得來光榮、才得以在歷史篇章鍍上一層金邊。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了《名人傳之貝多芬傳》這本書。

貝多芬由於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勤奮,他從8歲起就登台演出了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評價貝多芬:“大家不要小看他,他將來會轟動全國的。”

成年後,貝多芬果然成為了世界聞名的音樂家。然而,厄運從天而降,貝多芬失聰了。他感覺上帝在捉弄自己。但貝多芬沒有放棄。他聲明自己要編曲編到死。1826年11月底,貝多芬患上了胸膜炎。1827年3月26日,音樂巨人貝多芬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讓我懂得了: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取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oq4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