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失敗的邏輯》1500字讀後感

《失敗的邏輯》1500字讀後感

人的一生,失敗可謂無處不在;即使是一件擠盡完美的事,也必然有其失敗的一面。用馬克思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來看,“成功”與“失敗”天生就是一對矛盾,卻必然統一地存在與事件之中。

《失敗的邏輯》1500字讀後感

《失敗的邏輯》作者德爾納致力於研究失敗的產生過程,並極力尋找一種打破失敗邏輯的方法,但作者也從未否認失敗的必然存在性,他通過研究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是如何將失敗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失敗的邏輯》不同於其他學術著作,沒有艱澀的理論文字堆砌,作者通過新穎的研究方法——計算機模擬向讀者清楚直觀地展示了一系列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並且全書貫穿了古往今來諸多實例,圖、文、例並茂,深意自現而簡明易懂。

本書開篇就為我們闡明瞭失敗的邏輯——我們的失敗並非缺乏好的意向,而往往是思維過程的某些不恰當的傾向的產物。假設我們具備所有的智慧、條件或經驗,失敗仍然不可避免。拿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中國的計劃生育來説,領導人為了降低本國的人口壓力,以及由於人口過多引起的經濟發展吃力,住房、耕地不足,糧食供應困難等等問題,做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施行計劃生育的決策。無疑領導人的意向是好的,也不可否認這項決策之後,人口增長過快的一系列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這項決策讓今天的我們面臨着另一個棘手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現在,我國又開始有計劃地放開計劃生育的政策,事件最終將如何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已經走進了德爾納失敗邏輯的其中一種情形——問題迴環往復。

因此,一件正確的事情的失敗往往不是源於粗心或者忽視。德爾納指出,在未了解一個複雜系統中所有的連鎖因素之前就採取行動,即使我們懷着善良的意願,也難免鑄成大錯,小問題積累起來就可能釀成大失誤。“蝴蝶效應”也算是失敗邏輯的一個典型。蝴蝶震動翅膀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並且沒有任何好或壞的意向,卻無辜成為了一場龍捲風的始作俑者。

仔細想來,似乎條條大路都通失敗,因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將失敗相對於成功的比率降到最低,即打破失敗的邏輯。其關鍵在於:首先,我們要善於應用系統性的思維,避免線性思維。我們擁有一些錯誤的卻不自覺的思維傾向,諸如一次只做一件事,只關注因果關係一條線,讓過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發散性的連鎖問題。線性思維對於現今這個各種因素複雜交錯,相互影響的世界是不適用的。其次,我們做事要顧全整體,而不要只着眼於局部——局部並不等於“小”或“少”的部分,它取決於我們目標的大小,一句話一個動作可以是局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也可以是局部。

如何建立全局思維,作者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瞭解事件的.複雜性和動態性;一個特定的系統存在着諸多變量,他們相互間的依賴性越大,複雜性越高。同時,我們都知道,事物的靜止是相對的,我們必須關注系統及其部分的動態;

二,儘可能消除系統的不透明性;系統之有很多特徵都只有模糊的輪廓,給決策填進了不確定因素。

三,避免無知和錯誤的假定,並規劃行動的步驟;要善於預測系統將來的狀態,有計劃的走好每一步。  這些看起來都是小兒科的事情,真正落到實處卻是很難的。單在確定目標這個環節,作者就有如下許多要求:消極目標轉化為積極目標,將“不要”做什麼轉化為“做什麼”會更好;一般目標轉為特殊目標;多重目標的安排;隱性目標的處理等,如果你覺得作者的要求很簡單,那隻能説你的認識還在一個膚淺的層面。

打破失敗的邏輯意義或大或小,但一定有百利而無一害。在社會生活中,個體或組織每天都面臨着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將事情處理得更完善,利己利人,減少失敗的概率又何樂而不為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8rr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