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想念地壇》讀後感

《想念地壇》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想念地壇》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想念地壇》讀後感

《想念地壇》讀後感1

讀史鐵生的《想念地壇》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利用一天半的時間讀完。初讀一遍,有些感悟,有所體會。人這個東西很奇怪,很多時候,要經歷困苦,才會去思考人生,有些事要經歷了才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史鐵生失去了雙腿的功能,讓他在輪椅上,對生死、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與思考。只有經歷生死輪迴,與死神不斷抗爭的人,對人生、對生命才能有如此透徹的領悟。

面對疾病、面對生命,史鐵生的一生寫照,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面對疾病,史鐵生的態度是:敬重。“把它看作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是命運對你的錘鍊,就像是九段高手點名要跟你下盤棋,這雖然有點無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卻能從中獲益,你很可能就從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説逼着你把生命的意義看得明白。”仔細想想,疾病既然找到了你,怨天尤人,自尋煩惱,一點用都沒有;我們要做的看來也只有敬重它,“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精神上戰勝它,讓生活過得更好更有意義。面對疾病,人最不能輸掉的是精神。

“困境不可能沒有,艱難不可能徹底消滅。”面對困境,史鐵生的感悟是愛和鎮靜。在困難面前是友誼、愛讓史鐵生重新“站”了起來,達到了新的境界。正如其所説:“向友誼、愛,敞開自己的心靈,是最好的醫藥。”是友誼和愛讓他感受到了“生命意義的誘惑”。“新境界的另一方面就是鎮靜,就是能夠鎮靜地對待困境了,不再恐慌了。”不管你接不接受,願不願意,困境都在那裏,無法逃避,只有鎮靜的面對。

以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死。書中列舉了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的片段:女主人公要自殺,擰開了煤氣,結果讓卓別林演的那個角色發現了,把這女的救了。這女的説:“你憑什麼救我?你有什麼理由不讓我死?”卓別林説:“急什麼?早晚還不是這回事?”是啊!急什麼?生活中,相比死亡而言,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面對艱難困苦,有如自暴自棄,不如樂觀幽默的生活,坦然面對。

讀史鐵生的這本書有很多共鳴,似乎有很多話要説、有很多東西要寫,可又不知從何説起,如何下筆。因為他的感悟之深、之透徹,讓我顯得是多麼的膚淺和無知。最後,摘抄書中的一段話來結束這篇讀後感:“人類走到今天,怎麼連生的平等權利都有了疑問呢?有錢和沒錢,怎麼竟成了生與死的界線?這是怎麼了?人類出了什麼事?”

《想念地壇》讀後感2

本次閲讀,我讀完了史鐵生的回憶性小説《我與地壇》。本書共分了11個章節,為讀者描述了作者在雙腿殘疾後的真實生活與心靈感悟。這本書運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寫下了“我”與地壇的奇妙緣分。

開始坐輪椅時,作者悲痛,消極,失魂落魄,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從那時開始,他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感悟人生,最終悟出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出生了,這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的時候,已經順利保證了它,所以死是一件不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論述死亡,也是本書第一部分的精彩。死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日子,它永遠停留在那裏,不管你這一輩子過的是好是壞,不管你都幹了什麼,沒幹什麼,也不管你有沒有遺憾,你都得在那一個固定的時間去做你生命中的最後一件事。死是生命的終結,但生又是死的開始,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生命就在倒計時了,你不能延長你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你生命的寬度,人們這一輩子不斷努力,奮鬥,只不過是為了最後能死的光彩,不是有句話嗎?有的人死了輕於鴻毛,而有的人卻重於泰山。我覺得作者之所以在正年輕的時候沒有糊里糊塗地選擇死亡,除了母親對他説的話,他可能是發現了生命的真諦,死了只能幹一件事,就是躺在屬於你的棺材裏睡覺,而活下去做的事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它,多麼不願意幹,但它總是有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覺罷了。文中寫道:“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有時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人是沒有的。我有時候倒是怕活,可怕活不等於不想活呀!”我們不能怕活,因為活着就一切都好,一切都在,都還充滿希望。

作者的母親無聲地離開了作者,那是一年秋天,收穫的季節,各種花開得正鮮豔的季節。這個章節從題目到每一個字都暗藏着悲傷和對母親的懷念。秋天的懷念:“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雙腿癱瘓後,她侍弄的花都死了。”這題目,題記,都是在懷念母親,母親那麼愛花,可為什麼“我”的雙腿癱瘓後就都死了?母親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顧“我”身上,哪還有時間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母親離開時的最後一句話竟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總能包容“我”那喜怒無常的怪脾氣,可能是雙腿癱瘓後不適應的常態吧,“我”一個人搖着輪椅去地壇,一待就是一整天,母親怎麼能不擔心“我”,“我”拼命捶這自己那兩條沒用的雙腿,拼命地喊:“我還活什麼勁?”只有母親,也只會有母親,會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兒,好好活兒。”誰能料到,母親還是沒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説發表,“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本書的後半部分,顯然作者已經擺脱了痛苦個憂鬱,用幽默的語言開始寫作者中年時期的趣事以及一些往事的回憶:記憶與印象1、2.。有位物理學家説過:“物理學不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而是告訴我們關於世界我們能夠談論什麼。”這句名言給了作者膽量,不再消極悲觀的世界中繼續走下去,跳出這個深深的泥潭,開始回憶快樂的往事。從作者出生時的醫院,到一點一點長大,在小街中,草坪上玩耍,直到長到該上幼兒園的年級,才到那兩個老太太的私人幼兒園裏玩,對作者來説,只是換了一個玩耍的地方。“如今,這些場景飄去50年了,我的軀體早已被固定在了牀上,固定在輪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離開殘疾的軀殼,脱離白晝的魔法。”對作者來説,雖然身體殘疾了,但心魂完整無缺,它可以在路上奔馳,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所在。

最後一章:想念地壇。想念地壇,想它的安靜。作者最後又回憶到了這個安靜而又神聖的地方。作者的靈魂在地壇又升高了一個高度。回憶地壇,那個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可是後來,搬家後離地壇較遠,不常去了,偶爾去一次,才發現今天的地壇已不是安靜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但作者的思念已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壇,那個安靜又神聖的地方,只有一跨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那是作者的青春!

文中最後一句我很欣賞:只要有些事我沒説,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説,不能想,卻又不能忘……”會忘嗎?能忘嗎?是地壇給了作者重新活下去的希望,地壇!能忘嗎?

標籤: 想念 讀後感 地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2dq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