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匠人精神讀後感(通用7篇)

匠人精神讀後感(通用7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匠人精神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匠人精神讀後感(通用7篇)

匠人精神讀後感1

關於匠心,近期讀了一本書,叫做《匠人精神》。

秋山先生“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孝順父母,還生孝順兒”,都是在講德政和德行的教育

其實中國五千年精神傳承的主要核心即是“孝道,師道”。《弟子規》更是開宗明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秋山先生四十餘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據“老僧常談”,總結出了“匠人須知30條”。

難能可貴之處,“秋山木工”要求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學徒生涯中,每人能夠每天背誦三至五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累計一萬遍左右。同時在相對封閉的集體生活、工作的環境中,時刻對照自己如何把“匠人須知30條”去落實和踐行。學徒每天晚上都會靜下心來,如實反省今日所作所為,並盡心盡力用日誌形式向師長、父母“彙報”。每兩週會把寫(或畫)滿日誌的素描本寄給父母,通常父母在閲讀後會感動得淚流滿面,並在日誌上留下感動或祝福、鼓勵的話語,然後再寄回“秋山木工”。每日的朝會上,學徒當眾讀出父母的寄語時,往往也感激涕零。自願努力和奮發向上的動力,由衷升起。

秋山先生講:我們培養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專業技能。我的時間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結果是每年“秋山木工”的學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賽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斷磨礪心性,既圓融了親情,又在“德”、“技”雙修的道路上,增添了無窮而自然的動力。

匠人是從日常生活中修行而來的。

修行就是修正內心,去掉浮躁。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修行的過程。所以應該把日常生活都看作修行。

名、利、權這三樣東西,讓現在很多人浮躁,是人不能靜心的根本原因,也是工作總難以認真完成的原因。有些人,他們不會被名聲、利益、權勢等矇蔽,有了這三者,他們能坦然對待;沒有,他們也依然能做好自己。有或者是沒有,他們都不會覺得生活有什麼不同。這樣的人是智者。

正如玉衡人“白天干活,晚上讀書”。不被功名利祿所動搖,一朝一夕只為做好當下的事情,只願手中的虎符銅砭能為更多的人解決或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讓千家萬户受益於李氏砭法!

感恩李道政師爺,感恩李氏砭法,感謝靜靜老師的言傳身教,我們將繼續:“白天干活、晚上讀書”,精進提升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療法,願千家萬户受益於李氏砭法,造福於民。

匠人精神讀後感2

《匠人精神》這本書是秋山利輝先生通過列舉“秋山木工”的“匠人須知三十條”來闡釋如何培養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其內容不僅僅侷限於木工,對於各行各業都適用。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

“匠人須知30條”濃縮了禮儀、感謝、尊敬、關懷、謙虛……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

我們做人做事要“嚴,實,勤”。

一是嚴,秋山先生對學徒制定了獨特的“匠人研修制度”,凡是希望成為傢俱工匠的人,要進秋山學校需完成整整一年的學徒見習課程,接下去是開始四年的基本訓練,工作規劃,匠人須知的學習。之後要用三年學帶徒弟,傳承,合計八年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

二是實,做人做事都要實,一個不願意從頭老老實實地蹲好每一個馬步,不懂得從平地起高樓,聚沙成塔道理的人是很難成功的。真正的成功,是從最不起眼,最基本開始反覆練習,才能打好最堅實的基底能力。

三是勤,只有勤奮,用心,持之以恆的去做事,終會取得好的結果。秋山先生從自己成功經歷來證明勤能補拙的道理。秋山先生自認為不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學生時期總是成績倒數第一,但在十六歲時有機會進入大阪木工廠上班,尊敬師傅的一切,對師傅説的話言聽計從,一點一點的學習技術,創辦“秋山木業”,最後取得了巨大成功。

每個人都擁有成為一流人才的潛質,但如果沒有人反覆指點和指引,成才的種子是不會發芽的。在這個過程中,師傅無疑是那個最好的引路人,秋山利輝告誡年輕人,要想成為一流的匠人,必須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全盤接受師傅們所授予的知識,不然無法獲得成長,同時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心性,學會感恩。

生活中我們要與父母通,每個人就像一個棵生命樹,父母及祖是根,孝親敬祖,就是我們的心,與父母緊密相連。工作中與師父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跟師傅不僅學做事學手藝,更在學做人。與同事通,集體生活,共同工作,彼此學習,互相幫助。與客户通,不要把顧客當別人,一定要把顧客當自己人,為人着想,樂於助人,為他盡責。還要與工具通,要熱愛,感恩,我們的工具(虎符銅砭),隨時保養工具,甚至恭敬工具。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棘,要耐得住寂寞,我們要拿出自己101%的氣力,持續做有意的事,為此,我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要吸取《匠人精神》的精髓,要靜心,安心,專心,腳踏實地,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感謝唐老師推薦的這本書,不僅使我學到了工作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終身受益,感恩遇見!

匠人精神讀後感3

在國內,提到“工匠精神”,常混互聯網的人定會想到羅永浩,且不論這是老羅的真實情懷錶達或是營銷策略,就工匠精神而言,確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種態度和信念。也很多人説老羅玷污了“工匠精神”,搞得其實是公關營銷。我個人一直很景仰羅永浩,無論是當年的牛博網、後來的老羅英語、如今的錘子手機,老羅都是跟着自己的聲音走,而且專注、專注、再專注,有了今天的成就。並且,當年正是有了喬布斯偏執狂般的挑剔,才成就了今天的蘋果。

也有人説,工匠精神不適合當今的快節奏社會,現代社會應該有的是“商業精神”、“互聯網思維”。但事實上是,快節奏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仍然需要對極致產品的追求,工匠精神更顯寶貴。因為,什麼叫“工匠精神”?其核心不是“製作”什麼,而是一種心態,一直把東西做到極致的心態。説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20萬年薪招處女座體驗師”的廣告,想起了精益求精不斷改需求折磨程序猿的產品經理,想起了一天工作14個小時不分晝夜可憐的前端後端工程師,還有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卻又不厭其煩力求完美的測試工程師。

我突然明白了,沒有絲能夠逆襲,對一夜暴富和驟然成功的巨大渴望,已經讓我們迷失了心性。我們只看得見洋房豪車、專欄採訪,卻看不見他們的夢想、積累、心態,看不見他們的意志、氣度、熱情,以及堅持。這本《匠人精神》是一本集大成者書,講述了本傑明富蘭克林、華盛頓、麥克唐納、卡門、愛迪生、梅爾沃德、格里菲斯、勃蘭登堡等傑出的工程師、科學家、創業家。由於出生年代等因素,他們的背景、經歷和成就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偉大的創舉併名垂青史。我記得小學還是初中第一次知道富蘭克林,看到“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的描述覺得簡直胡編亂造,長大後讀了他的自傳才知道原來每一個都是真的,而且單獨把每一個職業挑出來他的成就都夠普通人賴以生存一輩子了。其實在華盛頓那個年代,很多傑出的政治人物都是工匠,為什麼?答案在哪裏?答案其實就在第一章的第一頁——“他們都是博學、充滿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個並不便利的時代,電燈和能夠打發大量時間的電視還沒有被髮明出來。”

試問,在這個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絡,跟別説電腦電視的年代裏,又有多少人能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心中想?

我想起一位朋友,畢業於中國兩所大學本碩核物理專業,畢業後也在保密單位從事相關工作,每一週會打開微信看一次消息,然後回覆,平時從來不會打開。他不打雞血、不喝雞湯,也不是小説裏幻想出來書呆子,相反,他開朗健談,老婆漂亮。他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不會被紛繁複雜的網絡世界所幹擾,一心一意鑽研自己喜歡並擅長的工作。如果現在要我為“工匠精神”頒獎,我定會頒給他。因為在這個人心浮躁的年代,堅持認真做一件事情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我想,這就是《匠人精神》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吧。

匠人精神讀後感4

本書是適應時代的一本書,當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中國的年輕人有着無比高昂的創業熱情。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但這本書裏所講的匠人,並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現在貌似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後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白領了。反而做為技術工人的藍領現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資也高,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也想去學木匠,還想去開火車,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後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己。

書中寫的雖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帶學徒的方法,但是裏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説話該怎麼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確實最應該注意的。

以前讀過胡雪巖,知道了他也是從一個小學徒幹起,學徒期間要為師父師孃倒夜壺,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不過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取代了,一個匠人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取代了。現在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歎,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可是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歎一下:窩草,這技術這麼牛逼,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後再也沒人提起這牛逼的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時間的,要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學會投入熱情,學會擔起責任,學會為自己的成果自豪、負責。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負有責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傢俱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雖然投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工作,但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麼從現在開始,用心和身邊的人打好一個招呼吧。

匠人精神讀後感5

讀《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輝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就是日本人能夠在1945年被原子彈炸燬後,利用短短的幾十年內時間迅速又稱為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的原因吧。

忘記以前是從明白的一個對日本最正面的評價是:“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夠快速的理解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長處,並且快速跟本國的實體進行結合的國家,快速試錯,並從過程中保留最原始的東西,加以宣揚。”

這就像中國的茶道,漢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以前的人,窮人就和粗茶,富人才會品茶,也就讓飲茶成為了很多富人結交的工具。反觀日本,從中國學習到神奇的樹葉能夠用來品後,傳回日本,最終發明了茶道,把品茶創造成一種職業。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最終會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國人過於封閉,即便是懂一些東西,可是習慣性的揣着,怕別人把自我的技術學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個精神告訴更多的人,培養習慣。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強調記憶,定製標籤。

而本書的秋山利輝先生雖然只是一個“木匠”可是他自我卻沒有把自我當成一個簡單的木匠工人,而是要把這個技術發揚出來,告訴大家木匠應當有怎樣的精神,要怎樣做。要想被人尊敬,必先自重;而自重的來源則是很多方面:技藝的精湛,做事的專注度,為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最主要的服務精神。我的爺爺也是一位木匠,他的技術遠近聞名,能夠説是當地最早從事木匠的工人之一,並且技藝精湛,只要是他手裏出來的傢俱,必須能用很多年都不會壞。靠爺爺自我的努力從一名小小的木匠成為了之後了大工頭,小的時候家裏常常好多人。

爺爺是最早一批做裝修的人,在加上爺爺為人善良、誠實,從不坑蒙客户,也不欺騙工友,所以他的客户從不間斷,最高峯的時候同期開11個工地,60個工人,隨便走走基本上都是爺爺的徒弟,都被爺爺帶過。秋山先生的徒弟工人一向也就是幾十人,還沒有爺爺手下的人多,可是秋山先生卻成為了讓人敬佩的手藝人。秋山先生用自我的做人做事身先士卒的行為去影響傳遞給更多人,讓一些不懂木匠的人尊重木匠,讓懂木匠的人更加尊重自我的技術也尊重自我的客户,並精神傳承下去。這應當就是爺爺最終的影響力減弱的原因吧,雖然懂行的依然尊重他,可是也只是當時他手下帶的那些人懂,而之後越多的人從事裝修木匠這個工種,在求快速完成的時候忘記了當初強調的技藝達標。

匠人精神讀後感6

《匠人精神》這本書,説真的,不是我會主動尋閲的類型。迫於無奈,我翻閲了:粗看;可是很多故事鏈接,卻吸引我細看這本書。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用智慧駕馭自我的情緒,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敬業會讓自我變得出類拔萃,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本職工作,每一天不停的重複的工作説真的每個人都會厭煩,覺得工作沒有一點挑戰性,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這工作不歸我管……從而我們會慢慢變得馬虎、懶散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可是發生之後,更多的手尾等着你來跟……

作為一個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狀況我親身體會過:認為這可是就是一份工作,無論我是否認真對待,只要不出問題就好,我一樣拿相應的薪水,領導一樣不明白。

可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這種心態令自我情緒嚴重壓抑,真的覺得自我很老很老了……透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真的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我工作的定位: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因為僅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帶動氣氛,但至少不做氣氛的破壞者,有效溝通,永遠持續初學者的心態,才能持續自我心態年輕,情緒愉悦;把化驗結果和化驗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對自我和別人負責,敬業會讓自我變得出類拔萃。僅有找準了自我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導自我向價值型員工進化,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匠人精神讀後感7

讀完《匠人精神》以後,我感覺裏面的每一條法則對工作都是有很實際的指導意義的。這裏,我想重點談談自己對第10項法則“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愛管閒事」的人”的認識。“愛管閒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貶義的。但試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去管任何“閒事”,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的冷漠。什麼是“愛管閒事的人”?我認為,一定是善良的人、博愛的人、敢於擔當負責的人。

我畢業後一上班,就在辦公室工作,我的領導曾對我説過,在辦公室工作一定要“眼裏有活”。多年的辦公室工作,我對這句話的感受越來越深,其要求可以説是和《匠人精神》第10項法則異曲同工。眾所周知,辦公室細碎繁瑣,又是整個公司的核心部門,各種事情層出不窮,所有事情都得有人操心,才能及時落實。

我認為“愛管閒事”一要敢説。愛管閒事有時候會受到誤解,但正如書中所説“如果是為了對方好,即使得罪人,該説的話也要説”,辦公室本身事多,來辦事的也是人多事雜,一個人不管多麼優秀,難免會有疏漏,如果作為看到卻不是指出,“愛管閒事”“多説一句”避免工作上的失誤,又何談友愛互助、搭台補台?

二要敢做。按照文中所説,“但如果是出於為對方好,而且真的覺得有必要做的話,就不是多管閒事”,正如“眼裏有活”一樣,要能主動去發現工作疏漏,主動去承擔工作任務,不是自己負責範圍內的,要能主動提醒一句,別人忙不過來主動幫忙解決,大家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團結一致一定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

三要感恩。管別人的“閒事”,需要更多倍的勇氣和心力,所以別人看似“管閒事”對自己進行的提醒、幫助,也是認真思考後才做出的決定,一定要以感恩之心對待,不可讓別人為你出了力又傷心,在別人提醒或幫助你之後,要以感恩的心回報並儘快改正,才能獲得成長。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富有責任感的人。

標籤: 通用 讀後感 匠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0vo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