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西遊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1

説起《西遊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聽到“西遊記”幾個字,眼前一定會浮現出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囉哩囉嗦的唐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老實的沙和尚這幾個主要人物吧。

《西遊記》和作者是吳承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了唐僧師徒一路降妖除魔,最終來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主角,主要事蹟是“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的金額箍棒和七十二變令幼時的我浮想連翩:啊!要是我有金箍棒就好了,可以把壞人全打跑。啊!要是我也會七十二變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變成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這樣我就可以變成魚兒在水中歡快的遊戲。可是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猴子也不例外。孫悟空的自律能力有點差。既然天庭讓他看守蟠桃,那他就應該好好看着蟠桃。如果蟠桃困為他的能力而被別人吃了,那還有情可原??——你已經盡力了。可孫悟空倒好,監守自盜,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不過天庭也不是完全對。大多數猴子一般都愛吃桃子,這不是很可笑嗎?

再説説唐僧吧!現在很多人都用唐僧的緊箍咒。至少嘮叨不會讓你頭痛職裂。唐僧的出生很高貴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他西天取經毅力是最強的,不像豬八戒,動不動就説:“師傅已經被妖精吃掉了,我們公行李散夥吧!我回我的花果山。白龍馬,你也回你的東海吧!”不是那句話,金無足赤,人無空人。唐僧也有弱點。那就是太懦弱了。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就是:逃!還有一個最不應該的缺點:不聽孫悟空的勸。

總之呢,《西遊記》這本書是十分 不錯的,把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好像隨時都會從書裏蹦出來似的。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2

暑假這段時間,我讀了厚厚的一本白話版《西遊記》。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兒在茫茫的西天取經路上,遭遇各種妖魔鬼怪、刀山火海,歷經各種千辛萬苦,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

品讀這本書,我跟隨作者吳承恩開始了跌宕起伏的心歷路程。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令人大開眼界,歎為觀止,可以説使人“腦洞大開”。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善良有愛心一心向佛的唐僧、聰明頑皮擁有七十二變高超能力的孫悟空、好吃懶做又愛耍小聰明卻經常被孫悟空捉弄的豬八戒、性格沉穩忠厚老實的沙僧。

小説情節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其中家喻户曉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大戰紅孩兒等等精彩情節,不勝枚舉,讓人不禁愛不釋手。

白話文版讀起來雖然有點累,有的地方要多看幾遍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感覺作者寫的非常細膩,語句可謂簡短精闢,感覺讀起來非常美妙。

讀這本書我覺得給我最大的收穫不光是精彩絕倫的故事,更重要是的作者始終環繞的一個故事中心,就是百折不撓的取經精神,我想這也是作者留給後人的深遠意義。就好比我們的學習,或者任何需要達到目標的事情,都像西天取經之路,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要像唐僧師徒那樣的心態去面對,應對各種艱辛困苦,當成一種磨練,那麼黎明之光就在眼前了。 閲讀《西遊記》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如果有時間,我很可能會再去閲讀一次。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3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了《西遊記》後;我感慨良多。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他們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僧師徒四人,想必這四個人大家已耳熟能詳。他們各有鮮明的特點。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是妖怪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心地善良,沙僧——心地好,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鮮明的對此。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孫悟空了,他大膽勇敢,不甘安於天命,面對如來佛祖也毫不害怕,但他反抗並無效果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的孤獨,五百年的寂寞,五百年的約束,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勇敢。在經歷了長時間個性束縛的日子裏,孫悟空不乏的想得到自由,就連當代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也不服天上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天宮、花果山上稱王。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都知道,在現在,即便是將來人們想獲得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始終要受到這般或那般的約束;但是我們可以修身養性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拘無束,包容萬物。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次閲讀《西遊記》我都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從中獲取新的人生道理讓我受益匪淺,指導我前進的方向。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當代的我們更應該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我國有許多經典的著名書籍,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幾百年來,滄桑世變,唯獨優秀經典文化一直延續至今。閲讀經典,品味文化。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煉的。我自然不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我此刻的心境於是再次翻開《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堅韌與堅持不懈,不畏艱險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然而,再想想我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不能持之以恆。我試問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也許我缺少的正是這種勇氣這種堅持,致使我一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我不禁感到慚愧,我相信,只要一件事從頭做到尾,不論我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對我來説這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盡力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五百年是對他的磨礪,不經一番風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五百年是對他以前唯我獨尊、狂妄不羈的震懾,是對他的一次從新定位也是為他做出一番成就奠定了基礎;古人云:合飽之禾,生於毫末。若是沒有五百年來的沉澱物積累,又何來日後戰勝聖佛。又有誰知道在這背後付出了多少淚水,汗水甚至血水呢?這裏給我闡明瞭一些哲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想成功必須要懂得吃苦耐勞,不因小事而亂大局,還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

《西遊記》是一部備受讀者好評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的人喜歡他的活潑詼諧的語言,有的人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在我看來,它只是我兒時嚮往的遊戲世界,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在我讀這本小説時,思緒不禁神往,幻想遨遊在這美妙的神話世界裏。

讀完《西遊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彷彿和唐僧師徒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劫難一樣。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從現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努力,不斷上進,不斷提高。我們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應像唐僧師徒那樣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努力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4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西遊記,我愛不釋手的看着。

《西遊記》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著名文學家吳承恩。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掌握三界的玉皇大帝敢鬥,真稱得上“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説到豬八戒,他可沒有孫悟空那樣的氣度,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説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伺機報復孫悟空;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雖然他這樣,但人們還是很喜歡他。

師傅唐僧,雖説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唐僧曾經被人們説成軟弱迂腐,但他並沒有失去信心,一直堅持不懈。最後終於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5

《西遊記》第三回:大鬧天宮,悟空拿着金箍棒回到了花果山,孩兒們看見大王回來了他們都非常高興悟空把金箍棒一會變山一樣高一會便繡花針一樣校最後塞進了耳朵裏。金箍棒真是太神奇了,重一萬三千五百 斤的東西居然能塞進耳朵裏,真讓我佩服。

悟空背閻王抓去了,結果悟空大鬧了一場,並改寫了自己和孩兒們的生死簿。這個事讓玉皇大帝知道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封悟空為弼馬温,悟空不滿意又回到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又讓他管理蟠桃園,開蟠桃會沒有請悟空,他很生氣大鬧一常玉皇大帝白了十萬個天兵天將去捉拿悟空,結果沒有打過悟空。

悟空真是太厲害了,連神仙都沒有放在眼裏。

小學《西遊記》讀後感6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他所寫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聰明機智的孫悟空。

在取經的路上,孫悟空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和一身本領保護了師父。但有時候,孫悟空也會與師父有點小摩擦。可我認為這些事歸根結底都是唐僧的錯。一次,孫悟空把一羣強盜殺死了,唐僧就要孫悟空走,孫悟空自己回了花果山。等唐僧明白了之後,還是讓豬八戒把悟空請了回來。經過重重考驗,師徒倆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了。

《西遊記》是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每當讀起它,我的心裏就很快樂,很充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498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