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國讀後感200字

三國讀後感2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讀後感2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讀後感200字

三國讀後感200字1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用計謀和武力來對抗敵人。那個時候有三個國家,分別是蜀國、魏國、吳國。那個時候的大王叫主公。蜀國的主公是劉備,魏國的主公是曹操,吳國的主公是孫權。每個國家各有幾員大將和軍師等主要人物,督都是士兵裏面最厲害的一個,軍師就是為主公和督都和大將軍出謀劃策的。如果沒有將軍只有軍師,就沒人衝鋒陷陣,如果只有將軍沒有軍師,每一場戰爭將沒有勝算,而主公是他們之間的靈魂人物。

從《三國演義》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我覺得軍師、將軍、主公是缺一不可的。所有的這三個方面的人物是一個國家打勝仗和前進的必須條件,還有的就是人之間的團結和信任也是成敗的關鍵。

三國讀後感200字2

今天,爺爺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的書,在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的人有:諸葛亮、趙子龍、黃忠和劉備。我為什麼喜歡他們呢?

諸葛亮——因為他很聰明,比如説草船借箭。

趙子龍——因為他是常勝將軍。

黃忠呢?我就喜歡他的百步穿楊,老當益壯。

我認為劉備非常會用人,三國演義太精彩了。

三國讀後感200字3

三國演義是説的那時的君王非常殘暴,於是,就有許多民兵起義,這時候,劉備遇見了張飛和關羽而且他們志向相同於是,他們結拜了,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弟張飛是三弟,劉備平定了民兵起義,當了官,這時,董卓長了大權,於是劉備認識了曹操。 後來,王允用計讓呂布把董卓,之後,孫權、曹操、劉備開始爭天下,之後,關羽、張飛都被殺了,只後;劉備病死了,再後來,諸葛亮也病死了,再後來,三國統一歸晉國。我的感受是人與人之間要信任,曹操是英,但是他剛愎自用,又疑心太重,那時候的人都説卧龍和鳳雉是天下最聰明的人,卧龍是諸葛亮,鳳雉是龐統,當時,龐統去投奔曹操,但曹操疑心太重,所以龐統去投奔了孫權,而劉備卻對人很好,也相信人,所以他可以當長勝將軍。

對自己身邊的人都不信任,還自大,這是曹操的致命弱點,如果他從戰鬥中汲取經驗,不在有這麼重的疑心,也許他就不會吃這麼多敗仗了吧。

三國讀後感200字4

《中國歷史故事——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三國中從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到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包括官渡之戰、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都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故事。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和發明家。

孔明原本居住於山中一座小茅屋內,但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所感動,於是隨他四處征戰。

他的著名典故有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這些都突現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智過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裏我學到了計謀,當然更近生活實際的來講就是學習人物精神,比如不要像呂布那樣忘恩負義,見利忘義;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驕傲自大。

多學習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的寧百姓棄我,也不願我棄百姓的精神。

三國讀後感200字5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三國演義》裏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

近來,當我看過之後才發現《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好看。我被裏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孔明空城智退司馬懿》……我捧着書,愛不釋手,在這些故事裏流連忘返……

《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讓我非常佩服。我經常拿着孔明扇模仿諸葛亮,甚至做夢也夢見諸葛亮,夢見自己也成了諸葛亮,羽扇綸巾,英姿颯爽,好不威風,哈哈……

後來,媽媽告訴我,《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説,裏面的故事都是虛構的,不是真的。媽媽説有一本書叫《三國志》,那裏面的故事就有着歷史的真實性,還説要買給我看,我真想看,在期待着……

三國讀後感200字6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大有感受。

關羽被孫權危害了,劉備下決心要為二弟報仇,踏平江東。但諸葛亮勸他説:“現在我們主要是抗拒曹操,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必須先聯合東吳攻打曹操” 。劉備一心只想為二弟報仇,不聽諸葛亮之言,率大軍攻打江東,然而他卻讓大軍在樹林中下寨,被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最終病死在白帝城。

這個故事是因劉備不聽勸告引起的,俗話説:“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這樣做了嗎?大多數人經常不聽勸告,最後吃了大虧,到時才後悔,沒有聽勸,那時後悔已經晚了。所以,我們要聽別人説的對的話,不要吃虧了才後悔。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知道了:聽別人一句好話,往往是對自己好。

三國讀後感200字7

我看了《三國演義》裏面的一個叫《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後,它給了我很好的啟發。

這故事主要講的是東吳的孫權發兵十萬攻打魏國只有幾千兵馬駐守的城池合淝,魏國大將張遼知道後,立刻挑選了八百精兵,在吳軍還沒站穩腳跟,在逍遙津夜襲了吳軍營地,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使得孫權在接下來的十幾天都沒有能攻下合淝,還損失了大量的兵將,無奈只好收兵回營,在返回的路上,孫權還沒想到差點被張遼捉住了自己,嚇得他魂飛魄散,倉惶而逃。張遼用兵得當,以少勝多,威震了逍遙津,解除了合淝之圍。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兩軍交戰並不一定兵多就一定能取勝,只有正確運用兵法,合理調配自己的將士,也能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體育比賽中也是一樣,教練員正確指揮,用人得當,運動員堅決執行教練員的意圖,也有可能出現以弱勝強的比賽……

三國讀後感200字8

這個星期,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本書裏“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吧!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延,孫權傭兵吳東,劉備聽説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覺得去請諸葛亮,第一次去,諸葛亮不在。不就,劉備等人冒着大風雪等二次去請,不料,他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又過了幾天,劉備第三次來請他,發現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睡醒後,才彼此坐下談話。

通過這個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説明劉備胸懷大志,尊重人才,善於團結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使整個集體充滿戰鬥力。

三國讀後感200字9

我讀了三國演義讀後感之後,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讀後感200字10

《三國演義》這部作品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寫,是中國古代第一篇章回體小説。

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讀了以後我才知道三國滅了以後,結束了三國分立的局面,中國歷史進入了又一個大統一的時代。

三國讀後感200字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很多人説《三國演義》裏的英雄隨處可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我認為書裏只有一個英雄,他就是諸葛孔明。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三氣周瑜、空城計……這些都是他為蜀國立下的赫赫戰功。今天我就要講一個七擒孟獲的故事。

諸葛亮抓了孟獲後又把他放了。之後孟獲借到幾十萬蠻兵在門口叫罵,諸葛亮不岀戰,等蠻兵沒力氣後就把他抓了,後來又放了他。之後楊鋒把孟獲抓到諸葛亮面前,可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孟獲又找了木鹿大王來助陣,趙雲上去迎戰,卻打了個敗仗,回去請罪。之後又去進攻,諸葛亮推出了巨獸,口吐火焰,嚇跑了野獸們,他們就把孟獲給抓了。諸葛亮抓他這麼多次都放了他,孟獲被感動了,就不走了。

諸葛亮的寬容感動了孟獲,所以孟獲就不走了。從中,我們知道:要多多學習諸葛亮的寬容胸襟和容人的度量。

三國讀後感200字12

説起三國演義這本書啊,在我心中它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我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 我最崇拜的是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中顯示出了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我也被降職。張飛為人勇猛,可脾氣暴躁,對士兵十分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死在他部下手中。

自古亂世出英雄,沒有哪個時代能如三國時期湧現出如此多的經典人物。書中生動趣味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三國讀後感200字13

在學校,我又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三國演義》。暑假再次閲讀這已經是第五次合上這本書了,但是無論我看多少遍,都看不厭,每次都有很深的體會。

在書中,我尤其對大智大賢的化身——諸葛亮,敬佩有加。他精通六韜三略,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神機妙算,只可惜他沒有統一中華,復興漢蜀。這當是他一生中最大憾事。

有一句話,不知大家聽沒聽説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紅樓》”,我同意,但“老不看《三國》”,我卻不贊成。《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像有些人説的那樣,教人老謀深算。有人説,小説着重描寫了蜀漢,而最後,蜀漢卻舉起了白旗,這麼沒勁的故事情節,有什麼藝術可言它的悲劇結局比大團圓的結局更耐人尋味,不是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能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書中,劉備為了二弟、三弟而賠上了更多兄弟的性命,我認為是不值得的。能屈能伸,謹慎做事,否則,會失去得更多!

三國讀後感200字14

呂布打敗袁術後,得意洋洋。而曹操決定先除掉呂布,再對付袁紹袁術。呂布把劉備從沛城打出去,而對呂布不滿的部下宋憲、侯成幫助曹操抓住了呂布,呂布因劉備的一句“他不是輔佐過丁原、董卓嗎?”被斬首。曹操收了張遼,和劉備一起回到了許昌。

唉,劉備也真是的,為什麼要説那句話呢?呂布好歹也幫過他,如果他不説,呂布也不至於被斬首。武藝非凡的一員猛將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真令人可惜呀!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應該説的話、做的事不能不做、不説;而不該説的話、做的事就不能説、不能做。有時,就因為多説了一句話,就引發了爭吵,大打出手。少説一句不該説的話,把那句話放在心裏吧!

同學們,我們要時時刻刻剋制住自己,如果做事衝動魯莽的話,只可能會失敗,永遠也不會成功。遇事要鎮靜,千萬不可因情緒激動而做錯事。

三國讀後感200字15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三國演義

書中有“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過五個關斬六將”的關羽,有“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亂世梟雄曹操等等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

書中講了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晉的一段歷史,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此後,南北之間常有戰事發生,但總體來説,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40餘年之久。

我們是新世紀的少年,應該要有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趙雲那樣渾身是膽的氣魄,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做一個有膽量,有知識的世紀少年吧!

標籤: 讀後感 三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pd8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