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理想國》讀後感(通用8篇)

《理想國》讀後感(通用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理想國》讀後感(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想國》讀後感(通用8篇)

《理想國》讀後感1

在書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對話引出:理想國是由衞國者、士兵、普通公民組成的;三類人各司其職,為了城邦的利益而努力。這句話還可以説得更加通俗:每個人的價值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

這真的是一種偉大的思想!但是,或許是這句話太過宏大,或許是我的思想境界不夠,也或許是在這個社會分工高度發達的時代里人們已經很難從自己的職業中找到滿足,我總是感到自己無法像柏拉圖説的那樣,一直懷有這樣高尚的信念,不動搖地度過自己的人生;也總是感到困惑,感到痛苦,總是在想什麼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意義。

柏拉圖説,為城邦正義而活;霍布斯説,為金錢享樂而活;釋迦牟尼説,為普度眾生而活;曹雪芹説,為人間真情而活……城邦正義,普度眾生讓人望而生畏,難以操作堅持,我無法把我們每天的工作和城邦、和正義聯繫在一起,我也不知道什麼可以讓社會和人類變得更好;而金錢享樂只能給我們生存上的滿足,在生存之後又是無盡的困惑;真情看似是一個切實的可操作的意義,實質上卻是他人身上的對自我的投射,是一種轉移了的顧影自憐。這些答案都無法讓人滿足。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了很多意義,長大後我們駁倒了這些意義,卻也駁倒了自己,最後陷入無限的困惑之中。路漫漫兮,無處求索。

《理想國》讀後感2

正義,我們應該怎麼做?

柏拉圖在討論正義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兩千多年後的桑德爾也在研究關於正義的問題。據説,桑德爾教授在公正課,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説明很多青年才俊也對正義充滿疑惑。這就更讓柏拉圖想不通了,至少在他看來,《理想國》裏,關於正義的問題已經一勞永逸的解決。

從什麼是正義的討論,到如何建立一個正義的城邦,讓所有公民各司其責的生活在理想的國度中,柏拉圖差不多給了世人一份理想國建設指南,在這份指南里,他幾乎討論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細節,從不同公民的位置,到領導人的培養,從婦女的地位,到孩子的教育……簡而言之,後世的一切政治意識形態,都能在他這裏找到源頭,匪夷所思的是,他還把這一切建成完整的思想體系,貫穿於整個關於正義的討論中。

完美嗎?很完美。柏拉圖對自己的這套理論自信嗎?不見得。因為所有的討論完成後,他不得不講一個靈魂轉世的故事,威逼利誘,勸人做正義的事。

那麼,什麼是正義的行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顯然不會完全同意柏拉圖的答案。這個被一代又一代思想家,反覆思考的大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至於該怎麼做,就更是見仁見智了。

好在,人們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只用謀生就夠了。

《理想國》讀後感3

我沒想到,我隨意讀的一本書,竟讓我邂逅了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我也沒想到,正是他,讓我從新對身邊的很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甚至讓我對快樂,幸福,痛苦,善,正義,勇敢,激情,慾望,智慧,愛情等有了新的定義,而正是這些新的定義,讓我多多少少地掃去了那些舊的理念,開始往另一條曲徑去通幽,而且,因為我不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選擇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勞孔,總是贊成蘇格拉底的,

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樂的,正義是善的,慾望與激情是惡的,而理念與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組合,愛要是蘇格拉底或伯拉圖的似的愛,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義的事,不做獨截者。但我不贊成天堂與地獄會接納好人與壞人,靈魂也不會脱離肉體而存在,更不會不朽,而且統治者不一定是哲學家,雖然他可能不是指我們現在的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現在可以説為什麼要感謝他了,其實我那兩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認同着物質與金錢是最好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屬於現在大多數人所默認的幸福之上,並把他作為一種追求。怎麼説呢,就象伯拉圖在理想國所寫的,我是金,銀,銅的混合體,雖然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最好的比喻,他們在我靈魂裏不協調的運作。可是,蘇格拉底説,可以讓善駕御其他兩種,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東西,就是那種,當然,哪一種,這是我的一個理念。

《理想國》讀後感4

《理想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的,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這本書講述了柏拉圖對國家的構建、治理和正義。這本書代表古希臘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對比較理想化的一種社會。

其實我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上學的時候總會聽到關於烏托邦空中樓閣、柏拉圖式戀愛等等關於這本書的一些側面的評論。國家層面的理論,年紀太輕體的我始終無更深的理解,所以分享使我最感興趣的部分的柏拉圖式的戀愛,當然我也是以這個為切入點的,很多人都以為柏拉圖式戀愛是精神上的戀愛,並無男女之情的愛情。

而我讀完這個部分的時候我覺得柏拉圖式戀愛是,相愛的兩個人思想精神層面高度同步,愛侶之間最害怕的應該是同牀異夢,相互猜忌,表裏不一,口口説愛你的並不一定是真的愛你,但是從來沒有對你表示愛意的,從不關心你的人肯定是不會珍惜你的人。

在現代物慾橫流的社會,每個都人慾望都很強,我讀完後更向往着這樣的戀愛觀,“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掙錢養家”,這話聽着沒有毛病,可是最後能實現的有幾個人?

想要對方掙錢養家,自己貌美如花,但彼此之間的思想南轅北轍,這樣的戀愛和婚姻也不長久呀,所以柏拉圖式戀愛應該是兩個思想高度一致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在生活中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相互支撐對方並肩而行,舒婷説:"我愛你,也愛你腳下的土地。"的那種境界。

回到最原始的追愛,大家追求的僅僅是一份真摯的感情,沒有外部附加條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並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只是有些時候在追求的過程中,他或她並沒有達到彼此心目中嚮往的“柏拉圖式的戀愛”僅此而已。

所以耐心等待,會在對時間裏相遇對的人,皆大歡喜,遇到屬於你的柏拉圖式戀愛。

《理想國》讀後感5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懷疑自己是否能看懂。為時兩個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國》,很久沒有花這麼長時間看一本書了,但收穫還是挺多的。

首先,豐富了我對正義的認知。在看此書時,我對正義的理解就是正義,無正義本身和正義的表象(暫且稱為表象)之分,我們追求正義,究竟就正義本身,還是由正義所帶來的榮譽、地位、權力?論及正義也僅僅是與道德和法律相聯繫,但《理想國》所提及的則包含更多的內容,不僅是法和道德,還涉及了智慧、節制、愛,給我以更全面的瞭解。正義不單是恪守法律、公正審判;不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有明智的認知和判斷、對本性惡的有效節制、對社會、對國家的普遍愛的等等。

我認為,理想國中的守衞者們都是正義的化身。蘇格拉底説,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較守衞者的幸福與否及其程度。構建一個全體幸福的國家,必須要某些公民出讓自己一部分的權利、利益。當然,守衞者也是靠公民來供養的,社會也是有回饋於他們的。

但我還是忍不住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去評價這些守衞者,去尊敬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總是用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此外,這本書是立足於理性的,這對於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幫助。讓我在看書過程中,在思考問題時,不自覺的優先運用理性思維去判斷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維去感知事物的價值。

此次閲讀僅有這些粗淺的理解也略感疲勞,希望下一次閲讀時能給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國》讀後感6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衞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着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理想國》讀後感7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裏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裏,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穫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裏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裏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概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着強烈的憧憬與嚮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裏,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説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後説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儘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閲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説,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説、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

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着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裏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説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裏,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裏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理想國》讀後感8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於正義的學説”,同時《理想國》也被後人譽為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為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透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託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裏,統治者務必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裏“哲學家”有着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資料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我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説,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能夠這樣説,《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説的基礎。書中把正義範疇作為討論的中心,並透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什麼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裏,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衞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裏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odg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