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14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1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14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1

愚公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雖然年近九十的他,想剷除屋前的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卻不怕任何困難,決定與子孫一起挖山。他堅信他的後代會一代一代地挖下去,總有一天山會剷平。

這就是愚公精神,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説明,在前進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我們都要有戰而勝之的決心,意志和勇氣,只要堅持不懈地奮鬥下去,總有一天會獲得成功。

學習也同樣如此,有的同學覺得考上好學校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於是對自己失去信心,放棄了追求,只撿了路邊的野花,而放棄了遠方的玫瑰;而另外一些同學雖然成績與理想學校所要求的分數線相差懸殊,但他們總是充滿着信心,總對自己説:我能行,我會做到。於是寒窗苦讀,一點一滴的進步,一步一步的靠近希望。最終,目標會達到的。作為一個學生,要具有愚公精神才行。不能消極而安於現狀,要往前看,邁大步地向前走。即使我們不會像愚公那樣最後有神仙相助,可我們有自己的思想,在幫助我們進步。

周杰倫是我們熟知的歌星,提到他的名字無人不對他才華所欽佩,但成功也是由他的汗水和愚公精神所換來的,如果當初他沒有遠大的志向,他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歌曲嗎?能在演義圈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嗎?如果他不專研於音樂,能成為人們模仿的偶像嗎?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我們有愚公精神,沒什麼事不能辦到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2

今天上午老師講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學習後,我深受啟發。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家人出行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帶領親屬一起去挖山。這事被智叟聽到了,想愚公真是痴心妄想。第二天一早智叟去勸愚公不要挖山,愚公説,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這句話感動了玉皇大帝,他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兩座大山揹走了。愚公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真讓我感動。

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説的話:“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愚公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他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高貴品質。為了方便大家,他寧可困難自己,愚公用這種犧牲自己的方法移動大山,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與其説愚公是靠玉皇大帝移走了山,還不如説是靠毅力,靠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和他比起來,我還差很多。我的英語不好,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英語字典,開始我還認真看,過了幾天,我覺得沒意思了,也不看了。到了考試的時候,我的分數還是那麼低。以後我要像愚公一樣,做到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愚公是一個遇到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難的人,我也要學習他這種精神。

讓我們一起向愚公學習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3

我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被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於是他對全家人説想要把山移開,他不但親自幹,還讓自己兒孫一起幹。

面對嚴寒酷暑,旁人的冷言冷語,愚公絲毫不動搖移山的決心。他堅定“只要有恆心,什麼事都能辦成”這個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地幹下去,移山就不再是個夢。後來,愚公的子子孫孫果然移走了這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學習愚公的精神。遇到困難和問題不退縮、不動搖、不怕困難。如果一個人見到困難就退縮,聽見嘲笑就動搖,還能幹成什麼事?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逛街。走了很長時間的路,已經很累了,當我走到太平洋商場門口時,已是滿頭大汗了,可還要爬很長的樓梯。這時候,媽媽就鼓勵我:“就這點困難就把你難住了,人家愚公不是把山都移走了麼?”我眼前一亮,拉着媽媽的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那天,我過得非常開心。

今後在學習上,我也要像愚公一樣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為了我的明天,為了我的前程,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我要繼承這種“愚公精神”,並把它發揚光大。

愚公移山讀後感4

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兒歌,是啊!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上面佈滿了青石和荊棘,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被摔跤·受傷。所以我們要學會和困難抗爭。

今天觀看了《愚公移山》使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老翁,名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兩座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有一天愚公提出:不如我們全家一起把兩座山移開吧!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第二天,愚公全家開始動工,鄰居們見了,也動員了全家男女老少來幫忙。有一個人見了,不禁嘲諷道:真是太異想天開了,兩座高山怎麼可能移開呢?但愚公仍然不放棄,天神被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於是他把愚公門前兩座山給移走了。

看了《愚公移山》,我不禁佩服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於困難抗爭的毅力。古今中外,我們知道許多擁有堅持不懈精神的人。明朝有位醫學家,叫李時珍。為了讓老百姓有一本可以照着服用藥物的書。他不辭辛苦,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嚐遍百草,曾多次嚐到有毒草藥差點丟了性命,但他從未被困難打倒,依然不放棄自己的意念,用了整整14年時間寫出了著名的醫學名著《本草綱目》。

李時珍有這種成就主要就依靠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於困難抗爭的毅力。堅持不懈,可以使困難迎刃而解。正如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我相信只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5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成語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裏面講述了許多像“汗馬功勞、盲人摸象、畫龍點睛、名落孫山、水滴石穿”等等這樣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其中讓我最受啟發的要數“愚公移山”了。

從前有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喚全家老少説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後他們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鄰居勸他説:“你已經老了不可能把這座山搬走的。”愚公説:“我是老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有兒子,一代代挖下去,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神仙,於是就施法術把山搬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頑強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樣再難的事也能辦成。我就想起我學彈鋼琴的事,每開始學一首新的曲子,我都會覺得很難,磨磨蹭蹭不肯練習,還不停地抱怨:“這首曲子太難了,我不會彈!”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學會了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練習後在琴譜上畫上一個個“正”字,告訴自己已經彈了多少遍,按這種方法給自己鼓勁,這樣彈得久了,自然就會熟練起來。練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樣。只要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不怕困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讀後感6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並且對其中的一個故事印象深刻,那本書就是《寓言中的智慧》,那個故事就是《愚公移山》。

“愚公愚不愚?”的論戰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核心,也是人們爭辯的焦點,直至現今依然是仁者見仁。

愚公不愚!這是愚公自己的見解,有道理嗎?當然有!倘若沒有的話,又怎會驚懼山神,感動天帝呢?山神怕什麼?我想他怕的是愚公那種“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要將山剷平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會讓他喪失山神的尊嚴,失去山神的地位。那麼天帝又是被什麼感動了呢?我想是愚公那種勇於挑戰困難,自信克服困難的精神。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愚公這種坦蕩蕩的自信與勇氣,做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的真正自我。

愚公很愚!這是智叟的看法,有道理嗎?應該也有!試想,那麼高那麼大的太行、王屋二山,是説平就能平的嗎?“子子孫孫無窮盡”的移山,哪來那麼多的財力物力?即使移了山,那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再看看自己的家園,還有家園的美好樣子嗎?沒有了山,哪來的花草樹木?哪來的蟲魚鳥獸?又哪來的衣食住行?

“愚公愚不愚?”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分辨是非善惡,並將這種最淳樸的意識實踐到自己的行動中並堅持不懈,因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愚公”,而且是最真實的愚公。

愚公移山讀後感7

這幾天,我讀完了神話《愚公移山》感觸很深。

書中介紹了中國有一個很古老的神話>故事,愚公的為了去年眼前的障礙大山,愚公一話的舉一動感動了上天,上天就派天神來把兩痤山移走,從此,愚公一族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快樂的好日子。

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還有二十多人,為何能感動到上天?如果愚公的家人屈服於眼前的障礙,那麼,愚公的家人並沒有向眼前的障礙低頭,面是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把‘太行山的王屋山’,這兩座大山挖掉,搬離家門口的巨大障礙,開出一條直往南邊的陽光大道。

我讀完了這篇神話,我深刻地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成就,而在於有沒有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是以條件差,困難多啊,為不能成就的理由,但是,如愚公相比,這些條件又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胸懷遠大的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去不懈的努力奮鬥,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可發揮自己的潛,胸有成竹地取得成功。《愚公移山》的精神非常感人,往往會使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重新振作起來,我們應該像愚公學習。

我們從小開始上學,長大了要參加工作,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誰能保證不遇到困難,不遭遇失敗呢?怎樣堅定信心,頑強不屈地克服困難,我們應該向九十多歲高齡的愚公老爺爺學習。

現在,《愚公移山》這四個字已成為一個成語,廣為流傳,激勵着一切努力進取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8

我讀了這篇文章非常感動,因為愚公移山不怕多大的困難都要消滅掉,這麼大的山,何況我們這麼小的題。我們真應該向愚公學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才能成功。我相信有志事竟成!

以前我讀了這篇寓言後,覺得主人公愚公實在是太愚蠢了,他為何不搬到山前住?現在我上了六年級,還像以前那樣學着玩,甚至長長醉心於自己的聰明無人能比。期中考試成績公佈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置信的地步!這時,我又重讀了《愚公移山》。可能這是我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令我重讀《愚公移山》吧。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移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終於感動了玉帝。玉帝便派娥氏二子把山揹走。由此我深深地認識到,愚公搬走的不僅僅是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知難而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精神。

與愚公相比,我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取得好成績;就在於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因難就像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大山一樣。我這次失敗,正因為不自覺地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

我深深地認識到: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大的。如果安於現狀,不敢冒險,就不會嚐到勝利的喜悦。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時刻激勵着我們不斷克服困難,去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愚公移山讀後感9

同學們,《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們應該都聽過吧?故事裏那位快九十歲的老頭兒,覺得家門前那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與王屋山)阻擋了他出門的道路,以至和家人去城裏都要繞道,非常不方便。愚公決心要把那兩座山挖走,這樣他和家人出城就方便多了……

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精石為開,終於“帝感其誠,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往朔東,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正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的體現。

魏徵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200多次,彌天下之大勇冒犯龍顏,系萬民生死於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還重用他,這才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昌盛。他也是一個有着“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學習上遇到一個稍微難一點兒的問題,就放棄了,去玩別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一類人,所以我會失敗,這已是在所難免的了。如果愚公、魏徵怕費勁,圖省事,安於現狀,那麼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就會使子孫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貞觀之治也不會出現。

由此,我認識到我們要從現在起,培養“愚公精神”,把它發揚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勞累,不能只安於現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去嘗試,相反,我們還要逆流而上,為建設新中國做出貢獻。

愚公移山讀後感10

近日,偶然翻起本寓言故事書,讀了《愚公移山》一文,又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以前學習《愚公移山》時,雖然寫着學習寓公挖山不止,持之以恆的精神,心理卻想着:寓公為什麼不搬家呢?如果早早搬了家,那樣可以省下多少勞力?有能創造多少財富呢?,現在想來,移山與搬家有各有一翻道理。

移山,貴在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太行、王屋二山看起來是多麼龐大、雄壯,相比之下,北山寓公又是多麼渺小、卑微。然而,這看似渺小的寓公卻立下了一個大志——移山,為後世子孫造福!在他的帶動下,全家人齊心協力、堅持不懈的挖山。經過人們的努力終會將它改變、征服,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所需要的是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挖山不止的精神。

然而,搬家也並非過錯。移山是為了免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而搬家同樣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並且搬家與移山相比較,可以減少不少人力、物力,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更多的`財富上。如此之例,何樂而不為呢?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也存在着移山與搬家這兩種選擇。國家幹部的廉政問題,對於黨來説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只有黨員幹部廉潔奉公,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而搬家只能縱容某些人更加猖狂,阻礙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

我覺得,我們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工作,有要靈活的處理問題,應付萬變的社會。只有如此,才有利於我們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

愚公移山讀後感11

今天我看了一個名叫《愚公移山》的故事:傳説在冀州南部,黃河北部有兩座大山。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的家就在山腳,愚公每次出行都要繞行很長的路。有一天,愚公下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移開。人們都勸説他是白費功夫,但他卻説:“我移不完,還有我的兒子,我兒子死了還有我的孫子,總有一天會把山移完的。”愚公最終感動了天帝,天帝把兩座大山都移開了。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逃學。有一天,李白趁私塾先生不在,跑下山去玩。在小溪邊,李白看見有一位老奶奶正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奇怪地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幹什麼呀?”老奶奶一邊磨針一邊説:“我要把鐵杵磨成一根針。”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很慚愧,連忙跑上山去讀書。從此,他發憤圖強、刻苦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我喜歡滑冰,可是有一次我在訓練時摔倒了,頭很痛,手也磨破皮了,就連膝蓋也磕了個大包。我生氣地把旱冰鞋一踢,對媽媽説:“我以後再也不滑冰了。”媽媽聽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聽完媽媽的話,我打消了念頭,堅持了下來,現在我已經滑得很好了。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像愚公一樣,愚公連大山都有勇氣去移,我們做事情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我們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12

大家好!我今天要為你們講一個寓言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傳説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説:“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説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説,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説:“你這樣做太不聰明瞭,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説:“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13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神話傳説》這本書,其中《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故事説的是一個叫愚公的老人移山的事情。兩座大山在愚公的家門口,擋住了他家的風景,也影響了他一家人的出行,於是愚公決定把山挖平。這兩座山可大了,有一萬多丈高,可是愚公都已經快九十歲了,他能成功嗎?我不禁替愚公擔心起來,心想:難怪人們都叫他“愚公”。

我繼續往下讀。愚公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們開始熱火朝天地移山了,連鄰居家的小孩子也加入進來。他們先用斧頭把山上的石頭砍下來,然後用竹筐和推車把挖出來的土石運到遙遠的渤海。村裏有個叫智叟的笑話他説:“你這樣挖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挖完呢?”愚公就這樣,日復一日,挖山不止。愚公的行為感動了上天,後來天帝派了兩個大力士把兩座山揹走了。

愚公的這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想想自己在學習古箏的事情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作業多的時候沒時間練、週末練習時間一長手就很酸、好幾天都彈同一首曲子有些枯燥,後來在爸爸媽媽的督促下,好不容易才考了四級。和愚公相比,我真感到羞愧。

愚公移山的故事雖然是個傳説,但是愚公的精神卻很值得我學習。今後,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面對,想辦法克服,而且要堅持不懈,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很受啟發。

在冀州南邊和河陽北邊有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山相對,方圓七百里,高入雲宵。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每當要到山的對面時,因為山的阻隔非常不便。便召集家人商量,準備剷平大山。於是,一家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祖孫三代鏟石挖土,並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子裝起來運到渤海去拋掉,整個工程艱鉅困難,但是愚公毫無懼色,就這樣不辭勞苦滿懷信心辛勤地工作着。

住在黃河岸邊的智叟,聽説愚公移山的事情,忍不住捧腹大笑,對愚公説:“你的舉動真是愚蠢,也不想想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要開山,不顯太遲了嗎?”愚公聽了喘了一口氣説:“就算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仍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山卻不會變高變大,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説,只好慚愧地走了。

不久,海神和山神知道了這件事,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將此事稟報了天帝,天帝認為愚公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幫助愚公完成了移山的心願。從此,愚公一家出門再也不用費盡周折了。

我想,人們要想搬動大山,也是痴心妄想,但是愚公的行為卻告訴我們,山不會變大變高,但是子子孫孫卻連綿不斷,只要齊心合力,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eq0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