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創作的。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諸侯混戰,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經過數十年的征戰,終被司馬家統一,改為晉朝的故事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三國那麼感興趣,是因為裏面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從小的我愛看三國動畫片,夢想成為一個大英雄,象擅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擅使亮銀槍的趙雲,擅使丈八蛇矛的張飛,擅使方天畫戢的呂布。還有火燒赤壁、舌戰羣儒、空城計、七擒孟獲等足智多謀的一代軍師諸葛亮。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深深着迷。

但我現在再讀三國,卻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劉關張三兄弟的死。想當初關羽八面威風,温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後來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於吳國大都督陸遜手中。所以,我認為關羽死於“驕”。再説張飛,因為關羽的死,他借酒澆愁,喝醉酒暴打手下的士兵,後來幾個士兵見他喝醉,把他殺了。我認為,張飛死於“躁”。劉備基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因為關羽之死,他領兵不管諸葛亮的反對討伐吳國,一意孤行,最後被吳國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逃到白帝城,病逝於此。我認為,劉憊死於“迂腐意氣”。

看到他們的結果,我明白人應該戒驕戒躁,遇事應深思熟慮,更不應當意氣用事,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説是家喻户曉。我也一直很想看看。正好假期裏空閒時間較多,可以讓我好好欣賞。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羣雄紛爭,湧現出了曹操、劉備、孫權等英雄人物,他們個個胸懷抱負,在亂世之中建立了魏、蜀、吳等三個割據政權。經過多年的征戰,三國歸晉的漫長過程。

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應屬“火燒赤壁”這一故事。曹操為消滅孫權和劉備,率水陸大軍八十三萬南下討伐,與孫劉聯軍相持在赤壁。劉備與孫權不畏強敵,積極謀劃,根據曹軍的特點,先後使用了連環計、反間計、苦肉計,最後火燒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看了《三國演義》,讓我認識了許多重情重義的英雄人物,劉關張桃園結義,劉備為請諸葛亮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老師在語文課上給我們講過,看起來特別有感覺)。黃蓋為了東吳的勝利,和周瑜一起用苦肉計等等。

我對劉備、孫權面對強敵,毫不退縮,積極謀劃,反敗為勝的故事十分欽佩。對其中細緻的人物描寫體會很深,狡詐的曹操,謙虛的劉備,敢做敢當的孫權,還有數不清的將帥謀臣,書中對這些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彷彿令我身臨其境,很值得我學習。

這些體會相信會對我的寫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吧。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這部小説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魏蜀吳在爭分天下,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桃園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有上百個人物,主要描寫的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 、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心胸狹窄、忌才好勝”的周瑜,“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威風凜凜,智勇雙全”的關羽,還有趙雲他赤膽忠心,驍勇善戰。

我有兩個最喜歡的英雄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趙雲,趙雲對劉備十分忠心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了劉備身邊了,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有很多英雄事蹟比如他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傷、單刀赴會等英雄事蹟。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問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説過:“書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明智,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孩子讀的書多了,對事物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在共讀中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體會,有時,孩子和我們也會為各自的觀點爭論不已,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讀好書,讓孩子和我們共同去感悟書中的知識和哲理

總之,我深深體會到,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並且對家長也是一種提高,讓我們和孩子們在共同讀書中一起成長吧!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4

今年寒假,我在書架中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説: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歷史故事比如説:“桃園結義、選立漢朝太子、曹操假獻寶刀、陳宮捉放曹操、王允巧使連環計”等等等等。我最喜歡的故事名叫:《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因為諸葛亮已經死了,做了個諸葛亮的木像,司馬懿看到四輪上有一個諸葛亮嚇得調轉馬頭就跑,蜀國殺得魏國死亡無數,司馬懿回到魏營他才知道諸葛亮確實死了,他這才後悔不已。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聰明的人就要用聰明的辦法去對付強大的敵人,説不定贏得勝利。

好詞有:雄健、驚懼、連連答應、刀槍密佈、雄壯、半信半疑、戲言、飛身上馬、紛紛潰亂、乘勢進攻、手起刀落、武藝高強,萬弩齊發、封鎖、丟盔棄甲。

好句有:

1、兩人戰不到三個回合,文丑見關羽武藝高強,心中害怕,調轉馬逃跑。

2、正在危急關頭,忽見迎面十餘人騎在馬上,為首領的一將紅臉長鬚,手提青龍刀,迎住文丑,大喝:“賊將不要跑!”文丑急忙迎戰。

3、此時,關雲長正領兵下邳,保護劉備妻小。

4、曹操誘關雲長出戰,取下邳斷其歸路。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最早讀的一部歷史小説,我被書中的各種個性的人物深深吸引着,他們不同的品德造就了自身不同的命運。使我對此書愛不釋手、百讀不厭。

書中,諸葛亮和關雲長是我最敬佩的兩個大英雄。諸葛亮一代完人,草船借箭、空城計,盡顯其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既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也能呼風喚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本領讓我不由為之驚歎。更可貴之處是,其樹立的君臣之禮可謂是中國幾千年之典範。其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更是震撼着我。他是我們後世忠誠的楷模。

同樣,關羽也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之人。想當年,他斬顏良誅文丑,一代梟雄曹操對他三番五次收買,甚至以赤兔贈英雄,也沒能留住他。在得知兄長消息,他立即封金掛印,不惜過五關斬六將,威風煞煞。然而一路上照顧嫂子卻是無微不至,畢恭畢敬,就是收得義子也不敢自作主張。難怪曹操對其既愛之也恨之到極點。可惜的是他晚年臂中箭毒,刮骨療毒後,終被呂蒙所激而殺之,一代明將從此殞落。關羽雖傲,但古今中外後人無不對他忠誠的品德深表敬佩。

今天,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裏,忠誠更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最好的品德,對待人民忠誠,對待祖國忠誠,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以一顆忠誠的赤子之心回報生養我們的母親和祖國!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説。劇中向我們展們示了許多英雄,也向我們描繪出了許多奸臣。

寫出了劉備的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造自己的事業,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但在歷史上是英雄。關羽可以説是忠義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稱為“武聖”,他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了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張飛勇猛但是非常的魯莽、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的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都是一條心。諸葛亮可以説是智慧的化生,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他為了回報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是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婆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了“一身是膽”的美譽。至於品德,自從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死入生,而且為人耿直,劉備有這種人的追隨真是三生有幸呀。孫權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他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我認為曹操對他的評價非常對。周瑜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人才。

在三國中讓我的記憶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講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軍。因魏軍不善水戰,孫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後者假裝投降於魏;孫明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假帶了數十條船向魏投降船裏裝滿了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了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

在《三國演義》中我瞭解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做什麼事都要多方面考慮,要將成功率提高。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8

寒假中,我閒着無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經讀過幾十遍的《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三國演義裏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韋、仁義的劉備、奸詐的曹操?我不知不覺沉浸在書的海洋中。

這次,我反覆品讀了董卓一段,董卓是西涼刺史,因大將軍何進邀請而進京,何進做夢也想不到,這一來,他竟然為朝廷埋下了禍端。

董卓進京後,整日橫行無忌,搞得人心惶惶,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決定把少帝廢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為帝(就是後來的漢獻帝),於是第二天上朝時提起這事,大臣們懼怕董卓,只有袁紹大聲説:“不可以,你這不是造反嗎?”董卓大怒,要殺袁紹,眾官苦苦求情,董卓才對袁紹的叔父太博袁槐説:“袁槐,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放了他,這件事你意下如何?”袁槐只得表態:“丞相做得很對。”大家一直忍隱着。

有一天,大家再也受不了董卓了,十八路諸侯帶着自己的將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活動,其中,諸侯公孫瓚的一名手下趙雲,武藝高強,在長板坡大顯神威,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但一切被呂布打亂了,最後,王允巧施連環計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

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學習其中的好處,為將來打下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2jj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