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鄧肯自傳》讀後感

《鄧肯自傳》讀後感

前言:讀《鄧肯自傳》來自作家作品裏的推薦,筆者也想借閲讀此書提升一下個人藝術修養,花了30多小時來閲讀摘錄,同時還觀看了鄧肯舞蹈的視頻、楊麗萍的雀之靈舞以及鄧肯批判的芭蕾舞,(原創)。

《鄧肯自傳》讀後感

舞蹈是通過身體來展示、表達美的藝術,致力於舞蹈事業的女子真的要付出很多代價,包括失去愛人、失去孩子。為了藝術她們獻出人生的幸福,她們連同自身的舞蹈藝術被代代相傳、成為經典!她們不是普通的女子,她們是上帝賜給人間的美麗舞蹈精靈!作為一個舞者,她很美,她很成功,創立了“自然即美”的鄧肯現代舞;作為一個女子,她多情,她很可憐,擁有過偉大的愛情但最後一個個情人都離她而去;作為一個母親,她慈愛,她很可悲,擁有過3個兒女又不幸失去。

她的一生很傳奇,6歲開始開辦舞蹈培訓班,幫助母親賺錢養家;通過閲讀了解世界,並進而開始她研究舞蹈、創作舞蹈、傳播舞蹈美的闖蕩世界旅程;50歲意外車禍結束了自己不算老的生命,將這份美麗定格在50歲。她的天賦和勤奮:毫無疑問,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在舞蹈上的天分,她的音樂家媽媽充分尊重她,沒有按世俗的教育扼殺掉她的潛能,給她音樂、藝術的薰陶。當然這種天賦的種子是需要勤奮的汗水來澆灌才可能開花結果的。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她非常勤奮,她去參觀希臘教堂、神學院,欣賞唱詩班主美妙哀婉的歌聲,去博物館欣賞名畫和雕塑,有時面對一幅畫會連續幾個小時不離開,母親的音樂更是培養她藝術成就的營養,“為了一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我常常需要用幾年的時間去研究和探索”。她專心致志地閲讀從久遠的古埃及到當代的一切關於舞蹈藝術的書籍,並且把讀書心得和摘要記在專門的筆記本里。 她的婚姻和愛情:由於受父母失敗婚姻的影響,她終身拒絕婚姻,同時形成了有悖常理的婚戀觀:與不公正的婚姻作鬥爭,反對結婚,爭取婦女解放,爭取每一位婦女都有權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要幾個孩子,而不受社會的歧視和傷害,她一生有多次與偉大藝術家的愛情,還與兩個深愛的人生了一雙兒女:與德國畫家克雷格生了女兒(為了藝術後來主動離開了他),與英國百萬富翁洛享格林生了兒子,仍然拒絕他的求婚。她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不管在藝術上,還是在愛情方面,她遵循內心真實的情感,有了愛的感覺就會去體驗激情之愛,享受生命賦予的美好。但這種隨性的愛又與現實的傳統的.婚姻和愛情相違背,最後她必將品嚐苦果,也許違反自然規律的追求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她説:“我總是忠實於我的愛人的。而且説實話,如果他們忠實於我,我也許根本就不會離開他們中的無論哪一個人。因為只要我愛過他們,我便永遠愛他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如果説我已先後和很多個曾經愛過的人分手,那也只能怪男人見異思遷,只能怪命運殘酷無情。”

從其他資料瞭解到她曾經和小她10多歲的俄國詩人葉賽寧有過短暫的婚姻,她甚至出錢幫他出版詩集、助其實現夢想,筆者認為,這段婚姻除了愛情外,更多是她想在這個小男人身上付出她濃濃的母愛(一雙兒女去世後她難以自拔)。她對舞蹈的熱愛:毫無疑問,她的生命是為舞蹈藝術而生的。小時候就熱愛舞蹈,自己跳、還教人跳,漸漸長大後,研究舞蹈,創造舞蹈,辦舞蹈學校傳播藝術。為了舞蹈藝術她主動離開深愛的克雷格(她女兒的生父),她説:“同他生活在一起,就意味着我要放棄我的藝術、我的個性,甚至要放棄我的生命和我的理性。”為了讓舞蹈學校能生存下去,她找到一個英國百萬富翁來支撐經濟,後來他也成為她兒子的生父。“我一生中只有兩件大事----愛情和藝術----我的愛情常常會毀滅我的藝術,而我對藝術的渴望又常常給愛情帶來悲劇的結局。這兩者無法調和,總是不停地鬥爭。”她的舞蹈藝術:“伊莎多拉為了要表現人類的情感,在希臘藝術中發現了最精彩的表達方式。她很欣賞那些美麗的浮雕,而且從中得到了靈感。然而她更富有創新的天賦和本能,帶着這些靈感,她又重歸自然,從中創造出她的一切優美的舞姿。在模仿和復興希臘舞蹈的同時,她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她想到的是古希臘人,但展現給我們的是她自己的藝術。她的願望便是忘卻時空、不懈地追求幸福。她把希臘藝術完整地呈現給我們,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在她為我們復活希臘藝術的同時,我們變得與她一樣年輕了,我們心目中又升起新的希望。當她的舞蹈表達命運的不可抗拒時,我們也只好同她一樣屈從。

伊莎多拉.鄧肯的舞蹈不再是一種餘興節目,它是個性的張揚,是生命力的體現。作為藝術作品,它的內涵無比豐富,激勵着我們為自己的藝術使命而努力去創造。她的母愛(孩子):鄧肯的一生裏,除了舞蹈以外,她最愛的是她的兩個孩子。不幸的是,在她的孩子---女兒6歲、兒子3歲時,他們乘坐的汽車掉進巴黎的塞納河,同時被淹死。鄧肯悲痛欲絕:“沒有任何姿態或表情可以表達我的悲傷。這如同古希臘女王娜爾彼由於悲痛變成石膏,我只能坐下來盼望我能在死亡裏消失。”兒女的意外離世是她致命的打擊。她天真地以為再生一個孩子可以轉移掉痛苦,沒想到第三個孩子一出孃胎就只剩下一口氣。作為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女人,她是那麼渴盼擁有自己的孩子,也曾經得到過可愛美麗的兒女,可最後老天還是帶走了他們。失去子女之後的她再也難以恢復到以前的生命力。“我徑直走進大海,永遠地結束那無法忍受的悲痛,因為無論在藝術中,還是在再次生孩子或者愛情中,我都無法找到安慰。我盡一切努力來擺脱不幸,但得到的卻只有毀滅、痛苦、死亡。”她的意外死亡:50歲那年,有一天,她走進一個車庫,堅持要求一位年輕修車工帶她試開一輛跑車。車子啟動了,瞬間,她的圍巾纏在車輪中。僅僅幾秒鐘,她的脖子斷了,鄧肯就這樣告別了塵世,留給後人無數的唏噓。舞蹈是追求美藝術,也許鄧肯50歲離開人世就是為了將最後的美麗留給人間。她的文采:通讀她的傳記,可以看出她在文字方面的修養和造詣,當然同時要感謝高仰之的通俗流暢的翻譯和表達。鄧肯是個勤奮的姑娘,從小時候就開始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歷;同時在學習研究藝術時,讀書筆記也是她常用的手段,這些都幫助她錘鍊文采。她無拘無束的筆觸,揮灑自如的文字,都充分展示了對藝術與感情無比坦率、忠誠的態度,並由此演繹出鄧肯充滿魅力和傳奇的一生,更奠定了該<<鄧肯自傳>>成為世界傳記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低位。

後記:筆者是個感性女子,常會被不幸女子的坎坷命運所感傷。看完《鄧肯的自傳-我的自由我的愛》是在一個晚上,內心很沉重很壓抑,大哭了一場,為她悲美集於一身的坎坷人生。女人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擁有愛情、擁有孩子,鄧肯也一樣渴望,但她很不幸......

標籤: 讀後感 自傳 鄧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kqe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