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

從成為一名教師開始,“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話語已經伴隨我走過很多個春秋。翻開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前言中朱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其實,教師和孩子一樣,是需要注入新鮮生命活水的花兒,是花兒與花兒相互吸引、相互映襯、相互推動的過程。同時,閲讀前言,也讓我感受到教師職業不再過於神聖化。教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蠟燭,以燃燒自己化為灰燼、照亮別人作為代價。同時教師也能從這份職業這個使命中,讓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覺顛覆了以前所有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卻更具人性,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讓我有了閲讀全書的衝動。

我們小學老師儘管工作的瑣碎繁重和各種壓力,有時讓我覺得很累,但是隻要看到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依然會從心底感覺快樂和幸福。朱永新老師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來自物質生活的滿足,二是來自人際關係的滿足,三是與自己的關係。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幸福感莫過於孩子從心裏喜歡你。每天孩子親熱的擠在跟前跟我説這説那;每次雙休日後來學校,孩子們踏進教室就撲過來抱住我的時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聽到我跟他説再見,祝他快樂的時候;每次我身體不好,孩子主動過來關心,給我捶捶背的時候;偶爾請個假回來,那麼多孩子圍着我問去哪裏了,為什麼不來的時候……心裏總是很温暖。看着孩子們遊戲活動時的專注勁兒;看着他們飯吃得香香的;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越來越能幹……特別開心和滿足。教師這個職業,既平凡又聖神,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藴藏幸福。

書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落後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教育和孩子們的生活緊緊相連,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主人。在一個班級裏,孩子千差萬別,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級裏的快樂。特別是對待一些落後和有問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教師這份職業,讓我們收穫着快樂與幸福,但同時“教師”也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在《致教師》中,提出教師也要正確的關愛自己。像廢寢忘食之類,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可以作為拼搏的狀態,卻絕對不能成為常態,要學會科學、合理、從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為教師不是神仙,教師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有着尋找幸福的權利。相信,讓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2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班裏的萌宇同學,紀律不好,讓人頭疼,卻發現他熱愛勞動,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説“我來幫他掃。”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成了班裏的生活小老師,當上班幹部的他,果然不一樣了,還經常提醒別人要遵守紀律。另一個小熊,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強,還非常懂禮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學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裏掛着的鑰匙,批評的話會變成關心的話,慢慢的,學生和我關係好了,就不會在課堂上搗亂了。

班裏還有一個轉學生,一開始時成績很差,作業不寫、上課講話,每節課都攪壞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數學課上,黑板擦不見了,全班孩子都幫着尋找,突然,這個學生衝上講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顧滿地灰塵,從角櫥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給我,短短几秒時間,孩子善良質樸的天性打動了我。

從那以後,我讓他每天數學課前幫我開投影機,他對這個從未有過的“待遇”也很吃驚,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之後的數學課上,各方面的表現開始一點點進步,每一個進步都會給他鼓勵,現在看看,似乎這孩子還挺可愛。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温暖。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3

在朋友的推薦下,研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獲益良多。

我們常説,教育無小事。《致青年教師》一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正如他在書中所寫的: “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書中的事例涉及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真的很適合小學,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説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後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那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麼不想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説:“我一年級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她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沒想到他後一句説:“後來老師説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説一聲“對不起”,並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着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還不善於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他們每個人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説他們想説的所有事情。可是時間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老師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小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説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説個夠,聽他們説話,然後誇獎他們。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驗老師敏鋭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看了《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有些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後,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説,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麼痛苦。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如果我們能在這六年中,一直告訴他什麼是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小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小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4

《致教師》是新教育實驗之發起人、總負責人,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書共分四輯,即“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借我一雙好老師的慧眼”“願我書寫一部教師生命的傳奇”“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輯共收錄先生與一線教師對話的46封問答式書信,最後一輯收錄自20xx年以來先生為寄語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辭。16萬字的篇幅裏,看見真實,也看見真誠;遇見理性,也遇見理想;見證深度,也見證温度。那是普通教師的“問題之困”,更是平等對話的“智者之聲”。因此,“致教師”,與其説是一個書名,不如説是一個意象。在文字與心靈相遇的地方,亮着心靈晤對的古典燈光。

看過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於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朱教授所説:“你的閲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在閲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懶於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閲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是啊,教師就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武裝自己,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要、適應孩子們。在朱教授前言中的《我是教師》中提到的,“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以此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説的好有深意,讓我們以此來共勉吧!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5

人生是一場無法彩排的演出,教育是一場現場直播的實況,老師和學生,每個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師就像導演,學生就像演員,教室裏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雙眼睛在注視着導演,這些偉大的觀察家,在拿着最精密的顯微鏡,觀察着導演的一舉一動。這場現場直播的效果好壞,將會給學生的成長、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作為老師,這是一種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動力。

看完《致教師》我的心亂了,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了教師這一個行業,是把它當作謀生的工具,做個教書匠,平平庸庸過完這一生呢?有可能走到半道就被淘汰。還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不僅導演好自己的人生,還要為我的學生演員們指導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

回顧自己從教的這五年,根本沒有真正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曾經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早已忘到了九霄雲外。目標沒了怎麼還談得上行動,談得上努力?浪費了大好的青春。《致教師》一書中, 朱永新老師寫到的最多的就是“新教育”,書中也透露了很多“新教育”的'精髓,如新教育教師的“吉祥三寶”:專業閲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這“三專”給教師的成長、發展指明瞭道路。我應該行動了,不能再渾渾噩噩的走自己的教育路了,不能再過教書匠的生活。

在過去的日子裏,聽了很多名師、專家的講座,這些講座,內容都不一樣,但都傳遞着同樣的信息:多讀書。這時自己就會想工作那麼繁鎖,每天過着“兩頭黑”的日子,哪有時間讀書,總是給自己找很多理由。讀了《致教師》後,不僅有一種很想閲讀的衝動,而且還激起了我成長的渴望。打算把“新教育”文庫和“大教育”書系的書依依捧讀。我也想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沒有人會找任何理由來拒絕幸福,為了幸福將所有“沒時間”的理由扼殺。拾起書本,讓閲讀成為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開始行動吧,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是最困難的,但是,只有堅持,並且長期堅持,才會有奇蹟的出現。

曾經也有過那麼一次次的衝動,一次次的渴望,一次次定下的美好願望和目標,但都輸給了時間,輸給了自己,輸給了各種各樣的藉口。讀完《致教師》,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是一個奇蹟,任何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想成功,必須努力,且要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奇蹟發生。每個人都是人生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這個故事,由自己編劇和出演,由時光定格。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教育的舞台很大,演出的早間很長,一幕沒有演好還有機會,只要不斷努力,就會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謝幕的那天,即使沒有雷鳴般的掌聲,也會心安無悔。等到自己銀絲滿頭時,回顧自己的一生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在我教師故事裏出現的那些可愛並茁壯成長的“生命”們!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6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班裏的小銘,紀律不好,讓人頭疼,卻發現他熱愛勞動,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説“我來幫他掃。”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成了班裏的生活小老師,負責發放筷子等,當上班幹部的他,果然不一樣了,還經常提醒別人要遵守紀律。另一個小承,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強,還非常懂禮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學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裏掛着的鑰匙,批評的話會變成關心的話,慢慢的,學生和我關係好了,就不會在課堂上搗亂了。班裏還有一個小景,一年級時成績很差,作業不寫、上課講話,每節課都攪壞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數學課上,黑板擦不見了,全班孩子都幫着尋找,突然,這個學生衝上講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顧滿地灰塵,從角櫥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給我,短短几秒時間,孩子善良質樸的天性打動了我,從那以後,我讓他每天數學課前幫我開投影機,他對這個從未有過的“待遇”也很吃驚,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之後的數學課上,各方面的表現開始一點點進步,每一個進步都會給他鼓勵,現在看看,似乎這孩子還挺可愛。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温暖。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7

打開書,前言處的《我是教師》這首小詩,如同一杯espresso,香氣撲鼻、口感醇厚,讓人回味不止。細細品讀《致教師》一書時,發現其更像一杯latte,沒有過多的華麗外表,沒有過多的酸澀鹹苦,卻多了一份真誠與感動。朱永新老師把自己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與每一位教師分享,把自己對教師、對教育的熱誠與摯愛向每一位讀者傳達。於我而言,除了收穫滿滿之外,更多了一份思考與堅定。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作為教師,就一定要相信每個生命都有着與生俱來的力量。”“如果我們發現孩子還沒有‘開竅’,一定是時機還沒有成熟,或者是你還沒有找到打開他心扉之門的鑰匙。”孩子天生性格迥異,擁有着無限潛力,誰也無法預料明天的他會帶給你怎樣的驚喜。有時不妨退出教師職業的框架,靜靜地呆在一個角落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太多的閃光點,是你從未知曉、未曾想過的。

有的孩子善於表達,總是迫不及待地告訴你有關他的一切,讓你對他印象深刻;有的孩子善於表現,總是按照你的意思做好一切事務,讓你肯定他的能力,然後委以重任;有的孩子善於溝通,總能與班上每一個孩子愉快地相處,讓你放心地把班級管理的事情交給他。每每談到這些孩子,總讓你讚不絕口,引以為傲。但也有這樣一些孩子,不愛圍在你身邊,問你這樣、那樣;不願有事沒事地湊在你身邊,説要幫你幹這幹那;也不喜歡和大家聚在一塊打打鬧鬧、説説笑笑,總是那麼不起眼,不能引起你太多的關注。可當你靜下心來,細細觀察時,你會發現那些善於表現的孩子,總會要求去承擔太多事情,從未考慮到自己的能力與特點,往往許多事情表面看起來不錯,其實內裏卻一團糟,甚至毫無意義。而那些安靜內斂的孩子,雖不會太多言語,卻會細細思考,用心去做每一件他覺得有意義且是他能力範圍內所能承受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他們帶着純真與真誠來到你的身邊,把世間最好的愛給了你,千萬不要因為學習成績不夠優異,而去否定他的一切;千萬不要因為同一個問題講了多遍,他還不理解,而去質疑他會故意和你作對;千萬不要因為他偶爾犯得一個錯誤而對他失去信心,不再信任……多給他些自由、時間、空間,他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他會創造出令你驚訝的輝煌。

朱永新老師在書中提到“其實,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後成就人生的人只能是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是命運主人。”我想我能做的,無非就是盡我所能陪伴孩子,靜待種子發芽、花朵盛開、果實成熟,堅守這片未被污染過的聖潔之地,做孩子童年世界的守望者。作文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8

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書中講述了青年教師的很多困惑,並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方面。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吳非老師指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老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是吳非老師教育我們不僅要做好學生的老師,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胸襟遼闊的良師。

我們經常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説: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 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9

翻開《致教師》一書,淡淡的書香中,”我是教師“這首小詩赫然映現,”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感慨,的確,教師就是教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和學生的故事互相編織,我們的直播中有他們的身影,我們的最美時光中離不開我們的學生。

細讀《每天都是最美時光——如何做晨誦午讀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們的最美時光中少不了書香縈繞。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實驗所倡導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體現。”

朱教授希望孩子們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心靈得到喚醒,以飽滿的的精神,開啟一天的學習。想到我們學校每日的經典誦讀就是開啟學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課”,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領略了優美的母語,感受了詩歌所傳達的情境、思想及音樂感。

朱永新教授曾説:一個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民族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民族的整體閲讀水平。新教育實驗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閲讀,尤其是兒童的閲讀。

猶記得上學時和好友一起讀《紅樓夢》,大家會反覆讀,把書中的所有詩句都摘抄下來,還按照格式韻味寫一些酸文酸語;讀《簡愛》時會徹夜不眠,各自寫下十幾頁的感悟交流,視旁人訝異眼光於不顧;讀《文化苦旅》的時候,特別崇拜餘秋雨,雖然感覺那時候有點裝文青,但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至今懷念,覺得那是最美的時光,最幸福的時刻。

再看我們的學生,再也沒有了我們兒時得一本書的歡欣,似乎也找不到在書中徜徉的快樂了。電視、網絡、應試等等童年的殺手,肆意吞噬孩子們的閒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閲讀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陰影。作為教師,很希望閲讀能如一條潺潺的溪流,流進孩子們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讓他們從容地應對一切生活的誘惑與壓力。

現在,孩子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讀什麼樣的書。個人認為,老師和家長只需作適當引導,不可過分限制孩子們讀什麼樣的書,採得百花方能成蜜,讀書也一樣。其次,是什麼時候讀。朱教授提出,午讀只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時間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間閲讀。

再次,怎麼讀?朱教授倡導班級共讀,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另外,一定的儀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擇一段時光,亮一盞燈火,捧一本好書,拈一枚書籤,以此富於儀式感的方式,去另一個世界裏走一走。當這種儀式感成了一種習慣,那就習慣成自然了。

“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如此堅持閲讀,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這個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盡的風景,讀不完的書,但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能盡我們所能,引領學生用最美的時光去讀書,去感悟,能帶給學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心靈旅行,沉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中,去體味書裏的精彩與睿智,讓學生收穫成長,收穫幸福!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0

寒假中收到了學校的教師共讀一本書——《致教師》。翻開這本書,才理解到本書中書名中的“致”字的與眾不同。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師寫給一線教師的一封封書信。在書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關於教育教學,以及教師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語重心長地解答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及個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苦惱。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讀過這本書後,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輩自身對教育的熱愛所感動,更從中體會到一個教育前輩對後來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讓我對教師這份工作更加珍視。

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落實基礎訓練是平時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別關注這一篇文章——《讓語文迴歸生活——如何做好聽説讀寫?》。

多角度培養“聽”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説的那樣,“在人際交往中,、聽非常重要。聽的時間遠遠超過説的時間。聽意味着眼睛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意味着能夠對説者予以及時的反饋,意味着對人的尊重。”那麼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如何落實這一點呢,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從還給孩子們聽的內容上進行豐富,並從聽的方法上與同學們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如何認真傾聽,有效的溝通,把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一輩子都受用。如告訴學生,在聽的時候要抓住關鍵字詞的意思來進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語調、身體姿勢、手勢、臉部表情和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在聽的時候也要及時通過點頭等動作來表示自己正在傾聽等等。也就是説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聽也應該作為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多渠道的培養“説”的能力,除了平時在語文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教學,書中更提醒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的表現欲,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着説話的能力。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的讀寫繪項目和口頭作文項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將閲讀、情感、思維、表達整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寫繪的過程中,通過繪畫語言、口頭語言和文字性語言,讓學生更加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説“讀寫繪”是一種適合低齡段兒童的全新的閲讀,並解決了低齡段學生受知識所限無法完整的表達閲讀後的感悟的困難,為老師及家長提供一扇讓我們觀察、理解兒童的窗,更為孩子終身閲讀打基礎。

提升閲讀興趣,促進語言積累。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都能夠學得好、記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師生共讀正是為了培養真正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學一起讀,假期裏師生共讀一本書,都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積極閲讀,也建立了老師與同學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讓老師瞭解了學生的閲讀興趣,能夠恰當地引導學生去讀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書籍,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師生共讀成為學生一向喜愛的活動。

多鼓勵學生以説促寫、説寫結合,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課堂上,訓練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改寫、續寫或寫縮寫等等很多的訓練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書寫訓練。我們更要鼓勵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們寫的日記就寫得非常的精彩,思維也特別活躍,是寫命題作文所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多觀察,寫作能力也就漸漸以提高了。

其實,由於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因此,我們訓練的內容形式上也應當不同。在提高學生聽些讀寫能力方面並沒有一定之規,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學中需要我們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才能將聽説讀寫落到實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對新教育又有了些許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將課內課外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聽説讀寫合理組織,和諧操作,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紮實,學有成效。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1

翻開《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我不禁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幹””。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書中平實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讀後感覺受益匪淺。

讀完後,就如同説的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説的不謀而合。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當孩子聽寫詞語老是錯誤時,我們也會急,甚至有時會責罵他們。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們經常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説: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 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2

談到教師,人們會説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説: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的評價都是過於神聖化。

暑假裏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書中第一輯中這樣寫到:"教師歸結為神聖,會過於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紮根於現實的堅實基礎。"讀完這句話,我的心裏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

記得自己剛走上教育崗位的時侯,我們有同學做了銷售行業,在商城與人侃侃而談、唯利必爭,我是自卑的;有同學在服務行業混的風聲水起,職位攀升,我是自卑的。但在我的陣地上,在那三尺講台上,我是自信的。面對台下三四十個孩子,我侃侃而談,娓娓道、輕鬆自如的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我很驕傲,我是開心的。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自教育,於我的學生。當一個學習不積極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在堂上能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堂活動時,我的內心是幸福的,當一個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我的關心、教導下能懂禮、感恩時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滿庫同學是我們班較靦腆的一個孩子,爸媽在北京做生意,平時和爺爺在家,由於父母不在身邊,我對他會格外關注一些,這個孩子的脾胃不是太好,有時常會胃疼。記的有一次他胃疼,在徵求了他家長的意見下,我帶他去醫院看了看,開了藥吃了之後,還用熱毛巾給他敷敷了肚子,直到他睡着,我才離開宿舍。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就注意在平時吃飯時會經常提醒他,先喝湯,要細嚼慢嚥,平時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這孩子胃疼的毛病很少出現,人也胖了些。每次給家長溝通都是滿滿的感激。靦腆的小男孩也開始主動和我説話,我打掃衞時會主動幫我,我改作業時會湊到跟前和我聊天,甚會至心疼我不願給我添麻煩。被學生信任,被學生親近,被學生感恩。作為老師這是我的幸福。

還有一個已經畢業六年的學生,每年的教師節他都會記得給我打電話或發短信,祝我節日快樂。我是感動的,幸福的。我的幸福自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自於孩子們優異的成績,自於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自於孩子們偶爾給我帶的小驚喜,記的我生日那一天,同學們祕密佈置黑板,每人一句祝福的話,同學們的賀卡,同學們的畫,使我感動滿滿,我想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幸福感了。

教師這個職業,既平凡又聖神。我們的幸福很簡單——也許是今天哪個學生堂上表現出色;也許是哪個學生有了進步,也許是哪個學生改正了錯誤,也許是自己取得了進步,也許是她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做一名教師不易,做一名優秀教師更不易,也許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難和磨練,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堅持,會讓我收穫很多。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3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中寫到:“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常識”就是“基本知識”,我們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學,那教育教學的常識是什麼?

新教育提出的“讓人成為他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是常識;李鎮西老師説的“用兒童視角做教育”是常識;“最起碼的尊重,最樸實的教學”是常識;“教育的重要特徵是慢,必須遵守,不能繞過去”是常識;愛孩子是常識;相信孩子也是常識······

原來這些都是常識,可我們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識呢?

在學校現場,很多老師為了考個好成績,拿個好名次,一味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考得不好,就用罰抄十幾乃至幾十遍的方法來補自己的教學之不足,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這樣的現實還時有發生。

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着、講解着,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容器,給一點就裝一點,不給就等着,學生沒了問題意識,沒了自主思維,甚至沒了自我,這樣的課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師對學生説話淺薄粗俗,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在學生心中是什麼形象,更沒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語言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壞影響。

大家都知道教育憑藉的是人的愛心與智慧,“教”和“學”的關係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可當我們高高舉起所謂“教師的尊嚴”旗幟,俯視學生時,又怎能奢望學生的親近呢?由於我很少批評學生,學生和我走得比較近,和學生談話時也多是温和的語言,曾有同事見了説:“你班學生怎麼不怕你呀!”呵,為什麼非要讓他們“怕”我呢?難道不怕就不是老師了嗎?“親其師,信其道”是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這句話不也是常識嗎?很多老師嘴裏唸叨着這句話,手裏卻拿着懲罰的“鞭子”,沒有“親”,何來的“信”?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就不會採用無用的罰抄形式和無休止的繁瑣講解了;如果能時時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話,都關係到學生的人格養成,關係到學生的思維品質,或許會重視話語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為;如果懂得好的關係就是好的教育,就不會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把學生當成朋友或孩子。

再次回味吳非老師的那句話:“我們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可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現這些教育常識,或許一個教師,要通過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而這也都是在不斷學習中總結髮現的,同時又需要眾多發現者在以後的實踐中去努力維護,做一個不違背常識的教育者。

老師們,教育常識就在那裏,你可看得到?又能否做得到?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4

最近讀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其中有一篇《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讀後我掩卷細思,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深感慚愧,這篇文章也讓我茅塞頓開,如夢初醒。

“一位老師所要面對的孩子是差異巨大的生命,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同仁,可以説十分正常。但是作為一個老師,正是得知這一點,我們才更應該記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作為教師,就是要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其實,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

這些語句直擊心靈,讓我讀後念念不忘。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覺得我太愛給學生貼標籤,每天只關心他們的表現,極少關注他們本身,我是一個不合格的教師,再這樣下去,我也許就要毀掉他們的童年,毀掉他們可能的成熟豐滿的明天。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首先我要改變對一些孩子的態度。

張思是我們班有名的調皮鬼,他經常讓我感到頭疼和不耐煩,這不今天上課時,他居然半扭着身子,歪着脖子,跟後邊的同學竊竊私語。我氣得七竅生煙,滿腔怒火快要從眼睛裏噴射出來,他無視我的憤怒,繼續我行我素。下課後,我把他約出來,按捺住自己的強烈不滿,像對待我喜歡的孩子一樣,柔聲細氣地説:“看你文質彬彬,我一直以為你是個知上進的好孩子,不應該給我一個調皮的印象呀。”原本有些吊兒郎當的張思,聽完這句話,慚愧地耷拉着腦袋,像個雕塑,一動不動。從那以後,他低調了許多,上課也能做到安分守己,不再調皮搗蛋。某次作文課,張思跟同桌李霞拉扯起來,我走過去,示意他們安靜,李霞一把扯過張思的作文本,塞到我懷裏,嘴裏直嚷:“老師你快看他的作文。”

張思的臉刷地一下就白了,像只等待圍捕的小獸,驚恐萬分。我有些疑惑,拿着本子認真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着:“王老師像只兇惡的大老虎,眼睛瞪得銅鈴一樣,我哆嗦哆嗦地站了起來,腳下像絆了兩個大米袋,費力地向前挪……”我忍俊不禁,拍拍他的肩膀:“寫得不錯,比喻很貼切,形象生動。”張思滿臉吃驚:“老師,我真的寫得很好嗎?”“嗯,真的寫得很好。”我直視他的眼睛,鄭重地點點頭。他顯得很興奮,臉蛋而紅撲撲的,像朵快要綻放的映山紅。晚上,我注意到他更新了説説,他拍了那篇作文,旁邊備註:我不知不覺愛上了學習。看到這些,我恍然大悟,他之所以自省轉變,就是那些我不經意間的讚賞。這真應了朱教授説的,愛是教育的底色。

雖然,我現在只改變了一名學生,但是那種幸福的滋味是別人難以體會的,我想我被《致教師》喚醒了,我願意創造更多這樣的幸福。借用朱教授的話,那就讓我挖掘自身的無限潛力,激發不可限量的能量,讓明天遠遠超出想象,為孩子的童年抹上亮麗的一筆。

致教師讀後感1000字15

最近,我讀了《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當我翻開這本書後,書的前言就讓我很感動。在前言中否定了人們對教師的普遍的形象比喻,讓我感覺和作者的心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有了把這本書讀下去的慾望,這首詩沒有過多的華麗的詞彙,沒有教師的過多的酸澀鹹苦,全詩是那麼的真誠,讓人感動,他對教師和教育的理解、感悟讓我們覺得是真正的被人理解了。書的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我很喜歡書中這幾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做學問,一定要先學“問”,自己能提問題,在經過自己的思考想問題,自己求得答案。這才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才是真正掌握學問,增長學問。”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頭疼,喜歡不起來的。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書中説得不錯,“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作為教師,就一定要相信每個生命都有與生俱來的力量。”“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沒有‘開竅’,一定是時機還沒有成熟,或者是你還沒有找到打開他心扉之門的鑰匙。”“其實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最後成就人生的是自己,因為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孩子們都是帶着純真與真誠來到我們的身邊,把世間最好的愛給了我們,我們老師不要因為他們的成績不夠好而去否定他的一切;不要因為一個知識點講了多次,他不理解而以為他們是在和我們作對,而放棄他們;不要因為他們一時的衝動犯了錯而對他不再信任,沒有信心……要多給他一些時間,空間,讓他們去發展,等他們最後爆發出他們的潛能,創造出讓我們難以置信的輝煌,我們能做到的是,作為他們人生的守望者之一,盡我的所能陪伴好他們,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靜待他們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標籤: 教師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jv4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