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元稹 >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

夫妻之情是人世間最珍貴也是最隱祕的感情,我國古代的詩(詞)人們,尚缺少將這一感情宣於詩詞的習慣和勇氣。詩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隱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懷》七律三首,又有《離思》七絕五首、《六年春遣懷》七絕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詩。下面就是關於元稹悼念亡妻的詩,歡迎閲讀。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詩出自《離思五首》(其四),為大詩人元稹悼念亡妻韋叢之作,以至美之景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盡情思久藏心底,因與韋叢的相識而使其自此對其他女人不屑一顧。

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韋叢去世後兩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納了妾。

《離思五首》(其四)賞析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採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於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脱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説,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裏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裏“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説: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台,“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願薦枕蓆,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説:“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説: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藴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説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裏,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而他無心去觀賞印入眼簾的盛開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説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説,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作者在這首詩裏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並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複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並不是説,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徵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着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於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裏。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痴情。這就充分説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標籤: 亡妻 元稹 悼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yuanzhen/zwrv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