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元稹 >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詞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詞

元稹,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也是最令人感傷的情人。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元稹悼念亡妻的詩詞,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元稹悼念亡妻的詩詞

一、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皆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譯文

其一

你如同謝公最受偏愛的女兒,嫁給我這個貧士事事不順利。

你見我沒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釵因我相求而買酒。

你用野蔬充飢卻説食物甘美,你用落葉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祿你卻離人間,為你寄點延請僧道超度士靈。

其二

往昔曾經戲言我們身後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説的展現在眼前。

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的針線盒我珍存着不忍打開。

因懷念你我對婢僕也格外憐愛,多次夢到你我便為你焚紙燒錢。

誰不知夫妻永訣人人都會傷懷,想起許多往事令人極度地傷悲。

其三

閒坐無事為你悲傷為我感歎,人生短暫百年時間又多長呢!

鄧攸沒有後代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鳴。

即使能合葬也無法傾訴衷情,來世結緣是多麼虛幻的企望。

只能睜着雙眼整夜把你思念,報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雙眉。

賞析

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並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借指韋氏,以戰國時齊國的貧士黔婁自喻,其中含有對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順遂,這是對韋氏婚後七年間艱苦生活的簡括,用以領起中間四句。中間這四句是説: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櫃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活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平常家裏只能用豆葉之類的野菜充飢,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便靠老槐樹飄落的枯葉以作薪炊。這幾句用筆乾淨,既寫出了婚後“百事乖”的艱難處境,又能傳神寫照,活畫出賢妻的形象。這四個敍述句,句句浸透着詩人對妻子的讚歎與懷念的深情。末兩句,彷彿詩人從出神的追憶狀態中突然驚覺,發出無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雖然享受厚俸,卻再也不能與愛妻一道共享榮華富貴,只能用祭奠與延請僧道超度亡靈的辦法來寄託自己的情思。“復”,寫出這類悼念活動的頻繁。這兩句,出語雖然平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悽苦的。

第二首與第一首結尾處的悲悽情調相銜接。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脱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僕,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僕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麼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説,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説,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説推進一層,着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閒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於死者來説,也沒有什麼意義,等於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着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詩人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永遠地想着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

二、《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賞析

《離思五首》的第四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在此詩中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本詩的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描寫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跟據宋玉《高唐賦序》説,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鬆榯,美若嬌姬。所以,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説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所以第三句説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在第四句上起到了承上説明“懶回顧”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説,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脱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説“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yuanzhen/w0rpm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