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維 >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通用9篇)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通用9篇)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靜謐意境。

三、學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鍾並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瞭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採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賽”。

2、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夥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説説帶點詞語意思;

(人閒——人寂靜心閒;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麼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裏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四、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裏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蒐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着為明月寫一寫詩。

板書設計:《鳥鳴澗》

唐王維

山中月夜

美靜

作業:1、背誦古詩二首。

2、同步練習做完。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採用聯想和想象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欣賞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採用聯想和想象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課件出示:配樂風景圖

看這些圖有什麼想法?

2、我們這節課就來欣賞一首描寫夜景的詩。

二、感悟詩的內容

1、我們説過,欣賞詩歌就要把握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它跳躍性大,言外之意豐,初讀,也許不那麼好懂。如果我們在閲讀詩歌時,能充分調動我們的聯想和想象,就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意藴,進而理解其主旨。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詩:《鳥鳴澗》。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學生自由背誦,教師課件出示:古詩《鳥鳴澗》)

2、這是一首寫景的詩。從字面上看,作者寫了天上和地上的哪幾種景物請各小組討論(這些景物相約組合,把這個夜晚裝飾了一番,該多美啊,我們用讀,再來感受一下這夜景的美)

3、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還有哪些景物作者雖然沒明寫,但應該是有的。各小組繼續討論,每小組可以重點選擇詩中1—2句話為基礎,加以想象

4、有人説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我們看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啊能不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幅畫請小組先討論,再發言。

(多美的畫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再次感受這美景)

5、請大家閉上眼睛1分鐘,好好想象一下這優美的景象,欣賞一下這優美的景象。

(課件出示:表現幽靜閒適環境的音樂)

(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用想象和聯想繪製的畫面,一定想把自己見到的景物抒發出來吧!請同學們將自己感受融於詩中頌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領悟詩歌主題

1、:剛才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握了詩歌的內容。現在我們就要分析一下詩歌所表達的主題了。詩歌大多抒發某種感情或表現某種心情,有時也揭示某種哲理或表現某種看法。請大家把這首詩再齊頌一遍,説説這首詩屬於哪種情況

2、找出一個最能表現作者心情的詞,並説説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閒"應該是這首詩的詩眼。"閒"字,説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説明詩人的內心的閒適,平靜,這樣才能感受到周圍景物的美,才會產生欣賞到美景的愉悦。剛才提到了曹操的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它的下句是"繞樹三匝,無樹可依"曹詩,王詩都寫到了鳥的驚飛,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樹可依"這幾句詩,表現了建安時期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不安。而王維這首詩中的"時鳴春澗"中的鳥,並不飛離春澗,甚至也可能根本沒有起飛,就只在樹枝上偶爾鳴叫了幾聲。它的"驚"實際上只是一種好奇。如果把這兩首詩對照,我們就能感到王維的這種"閒",不僅是因為沒有人事的煩擾,而且也因為盛唐時代的和平安定。所以這首詩的主旨就是,表現作者閒靜愉悦的心情,並藉此表現盛唐時代的和平安定。

――要準確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文章的主題,除了想象聯想,補充詩歌的言外之意外,還應瞭解作者的社會背景。有時可以與相關的詩歌進行對比。)

3、帶着作者這種閒適、愉悦的心情來誦讀這首詩

四、課後作業

收集王維的詩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進行賞析。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1、(展示插圖)問:這幅圖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你能試着説説插圖的內容嗎?(學生自由發言)

2、解題及簡介作者。

二、體會詩的意境

1、提出問題:

(1)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的哪些景物?

(2)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3)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讀錄音。

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帶着上面的問題,感悟詩情。

三、自由讀詩,瞭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

2、小組合作交流詩句的意思。

四、感悟詩境

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在課本上批畫圈點。

2、這首詩寫出了夜的什麼特點?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學生齊讀這首詩。

五、指導朗讀

1、指名學生讀。

2、教師評議並指導。

3、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節奏。

4、注意重讀“落”、“空”、“驚”這三個詞語。

5、學生齊讀。

六、課堂小結

1、學生朗讀並背誦古詩。

2、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4

一、説教材及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鳥鳴澗》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一輪月破雲而出,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時而啼鳴於深澗之中。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緻傳神地表現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閒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而顯得富於生機和情致。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

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充滿了靜謐的意境,但“花落”“鳥鳴”“月出”寫來靜中有動,動中見靜。是很成功的寫景詩,如同一幅線條清朗的水墨山水畫,正是王維所擅長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一些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程標準,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能夠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複述出來。

3、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態度。

4、嘗試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想和體會,通過誦讀,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複述出來。

二、説教法及教學手段

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為了使學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鬆,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採用“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製作了有關課件,把月夜的影視文件、能調動學生情感的優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製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的學習方法,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於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説”,説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覆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四、説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這首詩就像剛才的音樂一樣,清新、雅緻,恬靜、幽美,題目叫——《鳥鳴澗》。(齊讀課題)

“澗”這個字,它的偏旁是“氵”,我們可以推想“澗”跟——水有關。水在哪裏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湧波濤?那應該怎麼讀題目呢?誰來試試?(齊讀)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王維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誇他的詩“詩中有畫”,現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麼呢?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4遍,前2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後2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1、學生自讀。

2、(屏顯古詩)指名讀。點評。

a你很會思考,夜靜春山空,“空”這個多音字你讀準了,真是一絲不苟。

b聲音清脆悦耳,讀詩正確流暢,很好。

c聲音響亮,把每個字的音都讀準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錯。

d讀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詩內部的停頓,讀出了詩的韻味。

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麼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麼時候呢?

指名回答,並説説依據。(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春夜)5、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到詩中一行一行仔細地找一找,並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再舉手。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花、山、月、鳥、澗)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麼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

指名回答。(板書靜)

的確,這首詩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感受就是“靜”。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第一行:人閒桂花落

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屏顯:人閒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麼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也包括張老師可能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麼呢?(不作答)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麼程度?(讓學生自由説,老師不評價)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呢?

(指名回答)

是呀,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看看“人閒”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亂,安定統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閒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説自己是——人閒。

現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地輕柔、舒緩展現出來。(指名讀)

(女生齊讀、齊讀)

女生讀起來清清幽幽的,別有一番情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聽着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覺夜是多麼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夜靜春山空)同學們,鳥鳴澗這裏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遊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遊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了,山林也空閒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麼詞語,什麼句子來形容?

是呀,靜,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麼都沒有了,空蕩蕩的。誰用朗讀來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

讓我們用朗讀來讚歎這座空山吧!(男生齊讀、齊讀)

讓我們把這個“靜”字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屏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齊讀

3、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雲)怎樣的雲?

(薄薄的幾片雲)是呀,一輪明月從雲層中鑽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於是——(指名回答)是呀,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着。

“時鳴”怎樣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麼會寫鳥鳴聲呢?

對,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説“鳥鳴山更幽”

我想,鳥兒此時一定是用它動聽的叫聲在讚歎。

現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瞭解鑑賞類文章的寫法。

2、學以致用,初步學習點評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梳理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

難點:初步學習點評。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要求】

1、蒐集與作者及文中涉及詩歌相關的資料。

2、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詞注音釋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是唐朝文化的華彩樂章,我們也學習了許多唐詩,今天就讓大家領略一下在學者的眼中,唐詩的神韻如何?

二、關於作者。

胡曉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文學博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祕書長。目前從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

三、通讀全文,瞭解大意。

(本文篇章較長,且信息豐富。要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把握全文的大意。)

學生帶着問題閲讀全文。

1、作者為什麼認為“唐詩是早晨”?它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2、在作者看來“下午茶”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提示:學生應結合全文進行考慮,查找信息。

教師提供示範引導:

1、早晨是充滿希望的少年精神,清新,神采飛揚,這與唐詩中表達的精神一脈相承。唐詩世界廣闊,力量充沛,精神豪邁;可以提升人格,振作生命;選擇題材多為大江大河,高山平原,生命剛健,積極有為;唐詩有貫通宇宙之豪氣;唐詩中充滿了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2、“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式的。其生命特徵是沉鬱,內斂的。

四、拓展延伸,比較探究。

通過一系列可操作活動的設計,引領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去評點分析詩歌。

1、學生對文章中所列舉的詩句有些熟悉,有些可能沒有接觸過,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蒐集交流的方式,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作者點評是否恰切。

2、結合學生學過的唐詩學習適當地評點,分組進行。

(1)在你學過的詩歌中有哪些具有明顯的“早晨”的特徵?試着例舉。

(2)在你學過的詩歌中又有哪些具有“下午茶”的特徵?試着例舉。

3、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如果不同意,請説説你的觀點和理由。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辯證看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適當引導,是否所有的唐詩都具有文中所描繪的特徵?唐朝也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詩人的風格是否一致?比如:王勃、李白、李賀、李商隱。同一詩人經歷了國家的不同時期,前後風格是否一致?比如:杜甫。)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閲讀練習?探究”第三題。

2、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的配套練習。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尤其是後鼻韻“靜、驚、明”,翹舌音“春、山、時、中”,邊音“落”,鼻聲母“鳥”。通過“澗”字的理解,滲透偏旁表意。

2、理解詩意。通過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詩歌的意思。再通過誦讀理解詩意。

3、學習吟誦。通過標音的長短進行基礎誦讀,再通過錄音示範進行吟唱,理解王維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學習吟誦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吟誦一首古詩,它是--板書:《鳥鳴澗》

二、解詩題

1、齊讀古詩題目。

2、看到這個字,你能猜出什麼是“澗”嗎?

指導:“澗”字有三點水,肯定和水有關,右邊的“間”字既表示它的讀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兩座山之間的小溪溝就叫澗。

3、師總結:鳥鳴澗就是有小鳥不時鳴叫的小溪溝。

4、這首詩是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所寫,你們對他有多少了解呢?誰來彙報一下,注意用簡短的幾句話來介紹。

5、那麼這首詩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給誰的呢?(瞭解了古詩的作者和背景有利於我們學好古詩,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古詩。)

三、讀詩音

1、自由朗讀古詩,必須把古詩讀通讀順。

2、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學生評價)(注意讀準字音:靜、驚、鳴)

3、CAI:古詩朗誦

4、齊讀古詩

5、同學們,古詩的朗誦應該注意什麼?(同桌間相互討論一下這首詩哪些地方應該停頓、哪些地方應該讀重音?)

6、學生彙報並試讀(學習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學完這節課我們肯定會知道該如何讀好這首詩。)

7、同學們,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寫景的詩)詩中寫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澗)

四、悟詩情,學吟誦

1、師講述:

孩子們,詩是心靈的語言,一首詩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春天,詩人王維來到好友皇甫岳家裏做客。皇甫嶽的云溪別墅坐落在一條山澗旁邊。白天,王維看到了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朵,聽到了陣陣小鳥的啼鳴,覺得很快樂。夜幕降臨了,白天裏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鳥們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裏歇息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也安靜下來了。王維和皇甫嶽坐在種了許多桂花樹的庭院裏,四周非常安靜,連桂花飄落到衣服上的聲音彷彿都能聽見。嗅着陣陣花香,感受着這裏寧靜的美,王維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詩:

出示第一句:人閒桂花落(師生齊讀)師貼板書: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學習吟誦

如果我們用吟誦的腔調來讀,可以怎麼讀呢?

a、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並指名試讀

b、其他同學還有不一樣的看法嗎?師藉機範讀

指導:看看這個“落”,正因為桂花飄落幾乎是無聲無息的,所以要讀得短促,輕柔一些。

人閒靜下來,才能有心思欣賞周圍的美景啊。所以“閒”字拖長了。這一行詩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別拖長。(生試讀)

[師評價引導]:你的朗讀都讓我好像聞到了濃濃的桂花香了。

指導:第二行詩主要是講安靜的夜晚,四周圍都非常空曠寧靜,所以,吟誦“空”字的時候把聲音延長,可以用我們的語言把這份空曠延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3、過渡:夜色中空曠寂靜的春山雖然有誘人的桂花香,但也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景色還在第二句詩呢。

4、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詩?指名讀

5、誰來猜猜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6、出示第二句,師過度:

王維剛剛還坐在桂花樹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萬籟俱寂的寧靜美。

突然,一輪明月出來了,那皎潔明亮的月光彷彿霎時間給山裏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紗似的外衣,真美呀!王維不由得拍了一下座椅站了起來。這時,山澗裏傳來了一兩聲清脆的鳥鳴。原來呀,是明亮的月光讓剛剛進入夢鄉的小鳥們眼前一亮,以為是白天了呢。這充滿生機的鳥鳴聲讓這片寂靜的山澗顯得更加空靈,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維深深地愛上了這裏。他不由得吟出了第二句,師生齊讀板書: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a、學生學習吟誦。如果我們用吟誦的腔調來讀,可以怎麼讀呢?

b、學生試着吟誦

c、指名讀,藉機範讀

[指導]:通過詩句可以看出月亮是突然出來的,也説明月亮一下子就放出它皎潔的光亮來了。所以,“月出”我們讀的時候可不能拖長。

[師評價引導]: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那隻剛剛進入夢鄉突然突然被明亮的月光驚醒,以為是天亮了的小鳥。

第四行詩是詩人最喜歡的鳥鳴,所以“鳴”字拖長,而小鳥的叫聲不時啼鳴在春澗裏,所以詩人把“中”字拖長,讓我們彷彿聽到了那斷斷續續的,或悠長或清脆的鳥鳴聲。

[師評價引導2]:你的朗讀讓我聽到了小鳥歡快的鳴叫。

[師評價引導3]:你的朗讀讓我感覺到這寂靜的夜色裏藴含着無限的生機呢。因為有可愛的小鳥,有生命的律動啊。

d、為什麼“月出”會“驚山鳥”?(學生思考,自由談談)

師小結:鳥兒本來是休息了的,因為月光讓鳥兒受驚了,更加襯托出了月夜的靜;整首詩中的“花落”“鳥鳴”都襯托了春夜山中格外的幽靜。這種手法經常被運用到古詩詞中,叫以動襯靜。板書:以動襯靜

7、咱們連起來吟誦一下,好嗎?CAI:標好音長的詩句(指名學生練讀、齊讀)

8、這首詩歌讀到這裏,老師也想讀一下,在老師讀的時候你看大屏幕,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感受到了什麼畫面。

a(出示課件,配樂朗讀)夜幕降臨了,詩人王維也許在這裏流連了一天,不忍離去,看到了這樣的景色寫下了這首詩——(師朗誦)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誦讀一遍,感受一下詩歌的意境。

b:為學生配樂讀。

c:睜開你的眼睛,你的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置身於怎樣的環境中?

生:我彷彿看見了山間流淌的小溪,聽見了鳥兒不停的鳴叫,我彷彿置身於詩情畫意的境界裏。

生:我看見了隨風飄落的桂花,聽見了鳥的鳴叫,還有水的歌唱,我彷彿置身於一片幽靜的世界裏。

師:你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到了落花,還聽到了水的歌唱,你的語言真美。

生:我彷彿看到了落花從樹枝上飄落下來,落到了地上,而且我也聽見了春澗中

9、我們來聽聽詩人的心聲、CAI:播放古詩解釋

10、有人説這首詩很簡單,只有簡單的二十個字,甚至幾分鐘我們可以背誦下來,可是我説這首詩不簡單,不簡單在他用僅僅二十個字寫了那麼的景物,給我們呈現瞭如此美麗的一幅畫卷,這首詩不簡單,還不簡單在體現了詩佛的詩歌藝術水平!美麗的月夜在王維的眼中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在李白的眼中是“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眼中的月景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白居易眼中是“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其他詩人眼中呢?

五、拓展

師: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也一樣可以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親近月夜,用我們自己的筆寫下精彩的詩篇!

《鳥鳴澗》教學反思

《鳥鳴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描寫的是春夜山間異常寂靜的景象。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初讀——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四個生字,能夠正確、規範地書寫。

2、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兩首古詩的情景,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並背誦。

二、設計意圖與設計思路分析

教學中,力求體現“初讀解題知作者――細讀討論明詩意――誦讀想像悟詩情”的設計思路,同時也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授之以漁”的過程。

第一步,談話導入,初讀解題知作者。

1、調動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

2、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就“你認為我們要讀懂一首古詩,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識?”的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其實也就為後來的古詩學習需要的方法作出鋪墊。

3、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知曉作者的資料,為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據。

第二步,細讀討論明詩意。

1、一讀,詩文讀通順。

自由讀、齊讀、指名讀,選用多種方式朗讀古詩,讓學生充分熟悉詩文,掃除生字障礙,同時自主解決部分難點。

2、二讀,討論明詩意。

啟發學生借鑑已有的古詩學習經驗進行自學。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你都讀懂了哪些地方?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能不能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為學習任務,在多次自讀、指名讀的基礎上進行自學、交流。

第三步:誦讀想像悟詩情

要學生品讀詩人的內心,激起學生與詩人情感的共鳴,這一環節往往受學生生活閲歷的影響,有一定難度,因此,配樂誦讀詩歌,使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畫面,把自己當作詩人,體會當時的心境,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一首古詩的學習,是為更多古詩的“不學習”,因此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帶着這些方法進行第二首古詩的自學,並有所收穫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詩的學習當中,要敢於放手,充分尊重學生自學的成果,引導學生更好地從內心感受古詩的意境。

三、學情分析

因為學校一直堅持開展“古詩誦讀”的活動,這兩首古詩大多數學生早就接觸過,所以並不陌生。對於剛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在古詩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儘管年齡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學的能力,小組的合作意識、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發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以前都學過很多古詩,你認為我們要讀懂一首古詩,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識?(板書:題目、詩人、詩意、詩情)那麼我們就試着來讀懂第一首古詩。

(二)學習《鳥鳴澗》

1、板書課題,齊讀,你從題目中都瞭解到什麼?

(重點在鳴、澗二字的字義理解上)

2、這首詩是誰寫的?出示圖片。你瞭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

(王維,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看來,同學們通過查閲資料瞭解了詩人的情況。完整板書:初讀解題知詩人)

3、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自由朗讀,指名讀,齊讀。)

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

(熟讀法、結合註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4、小結: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裏討論解決。最後請每個四人小組的組長把同學們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進行全班交流。

5、學生自學、交流:

(1)哪些地方讀懂了?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過渡:看來,同學們在細細的朗讀討論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

(完整板書:細讀討論明詩意)

6、記得我們在介紹詩人的時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是不是這樣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想像,説説在你腦海中都出現了什麼樣的景物、怎樣的畫面?

7、交流,重點理解小鳥是被什麼給驚嚇了?為什麼會這樣?作者在山林裏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體會當時山林的靜謐和作者閒適的心情、對明月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通過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同學們想像到當時的情景,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完整板書:誦讀想像悟詩情)

8、我們一起帶着作者當時的心情來誦讀這首古詩。

(三)學習《暮江吟》

1、總結學法: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鳥鳴澗》這首古詩的?

(初讀解題知作者;細讀討論明詩意;誦讀想像悟詩情)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暮江吟》。(板書課題。)

2、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自學《暮江吟》。

3、交流學習體會:

歡迎同學們進入“學古詩挑戰賽”,出示挑戰等級。

三星級:説説題目的意思,介紹作者的資料。(重點解釋暮、吟)

四星級:描述這首詩的情景。(重點理解“殘陽”“瑟瑟”“可憐”的意思)

五星級:帶着作者當時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畫出這幅情景。

4、小結學生的表現。

(四)總結

1、兩位詩人選擇了靜、夕陽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

2、教師推薦有關“月”的古詩,供學生課下的誦讀、學習。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2、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在理解分析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並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寫作手法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自由誦讀:讀通順,讀準確,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自己解決。

二、初讀感知

1、提問學生讀文本檢查效果,對字音不正確的地方糾正。然後齊讀。

2、結合註釋感知詩歌大意,同桌之間互相説説,誰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找學生説出詩詞大意。a詩歌寫了哪些自然景物?b這首詩歌中景物的特點分別是什麼?帶着自己的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情感,朗讀出來。c作者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

4、明白了詩歌的內容,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這首詩歌。

三、詩情畫意

1、詩人及其背景簡介:默讀一遍後讀詩歌,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帶着這種感覺朗讀詩歌。

2、聽老師範讀一遍,閉上眼睛感受詩歌。你感受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學生齊讀感受,個別學生誦讀。然後談自己的感受。

從落花寫到了夜,然後寫到山空,再寫到月亮,又寫到了山裏飛的鳥。這是一個什麼順序呢?從近到遠、從低到高。

教師小結:這首詩歌不是簡單的在羅列材料,而是一個立體的、交*的、流動的畫面,

“人”的特點是“閒”,“花”的特點是“落”,“夜”的特點是“靜”,“春山”的特點是“空”,:“月”的特點是“出”,“鳥”的特點是“驚”。

3、寫法指導:你認為這首詩歌寫的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呢?

4、總結,配樂朗讀。

四、延伸拓展

1、其他詩人眼中的春天。

2、總結結束

王維詩作《鳥鳴澗》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古詩的教學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自由、充分的對話,在閲讀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再現詩中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出學習內容

1、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古詩吧?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麼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

(課件演示:《春曉》《詠鵝》《登鸛雀樓》……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有一定難度的,想挑戰嗎?接着演示:《古朗月行》)

2、老師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了。望着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板書題目:鳥鳴澗暮江吟)

設計意圖:以看圖猜古詩、背古詩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課文註釋,嘗試着説説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是否讀得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6個生字。

3、齊讀兩首古詩,讀後思考:這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後收穫:

(1)作者都是唐代詩人。(可讓學生再説説自己對唐代詩人和唐詩的瞭解。)

(2)兩首古詩都是寫景的。

(3)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愉悦的心情。

(4)《鳥鳴澗》寫的是春天的景物,《暮江吟》寫的是秋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門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後即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在藉助課文註釋初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分步解讀,體察詩韻

(一)學習《鳥鳴澗》

1、過渡語:唐代詩人王維描寫山水的詩歌很多,尤其對明月情有獨鍾,他寫的《鳥鳴澗》就描繪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圖,想去看看嗎?

2、品讀《鳥鳴澗》,想想古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3、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1)寂靜山村,人已入睡,在這樣的夜裏,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板書:夜靜)後來詩人聽到了——鳥鳴(板書:鳥鳴),詩人認為是什麼使鳥兒受驚了呢?(月亮出來,照亮了大地)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月亮,但是卻説月亮出來後使鳥兒受到了驚嚇,那你認為這月亮是什麼樣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書:月明)你認為這聲音破壞了原先那種寧靜安逸的意境了嗎?(沒有,有靜有動,反而是更加使詩人陶醉於其中)你認為這樣的環境怎麼樣呢?這時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會如何呢?(板書:境美)

(2)觀看課件,展開想象,再現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並和同桌交流:説説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閒,沉醉)誰來讀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古詩)

4、參讀《鹿柴》,拓展理解。

(1)課件出示《鹿柴》,對比“空山不見人”與“夜靜春山空”,“但聞人語響”與“時鳴春澗中”,你發現有什麼異同之處呢?(體會王維詩作的意境美)

(2)詩人筆下的景物都是那麼美麗,來説説你對王維的評價吧。

(3)王維的詩作人們非常推崇,後人對其詩作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認為這樣的評價如何呢?

(4)請閉上眼睛,聽課件吟誦這兩首詩,在頭腦中再現詩中描寫的情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古詩描寫的情景,通過比較參讀和課件演示的形式再現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過渡:一輪冉冉升起的明月,讓王維陶醉其中,而白居易也在江邊流連忘返,他在欣賞什麼美景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2、學生讀詩。讀後質疑、討論: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白居易在江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樣景物呢?和同學討論交流。

3、師生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中引導理解:

(1)為何不説“殘陽照水中”而用“鋪水中”呢?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引導看圖理解這個詞: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着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看上去就像鋪在水面上一樣。板書:殘陽→鋪)

(2)“瑟瑟”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這個詞語的呢?(看插圖結合註釋理解: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綠色(江水的原色)。受光多的地方呈現出紅色(陽光的顏色)。

(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讚道——“半江瑟瑟半江紅”。板書:江水→瑟瑟)

(3)“可憐”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可愛)那詩人為什麼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

(4)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呢?(板書:露水→珍珠月亮→弓)這樣的景色是多麼美麗。(板書:景美)

4、這樣迷人的景色確實容易使人陶醉其中,難怪詩人白居易流連而忘歸呀!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首詩美美地多讀幾遍,然後閉上你的眼睛用心感悟,再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結合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反覆吟讀,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

四、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借景抒情,兩位詩人卻分別用“境美”和“景美”來表達,當兩處美景分別展現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説什麼呢?(自由暢談,體會兩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在索解兩首古詩的內在聯繫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五、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以月為友留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的海上月……)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裏為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關山月》(李白)、《中秋月》(蘇軾)、《霜月》(李商隱)、《江樓月》(白居易)等,大家可以去讀讀背背。

2、佈置自選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的一首古詩,將其改寫成一篇文章。

(2)自由選擇文中的一首古詩,將描寫的景色畫出來。

(3)祖國山河無限美,你的身邊(生活中、家鄉、家裏、學校等)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嗎?將你所看到的美景結合你的想象將其創作成古體詩或現代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wei/4lzve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