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昌齡 >

王昌齡有哪些邊塞詩

王昌齡有哪些邊塞詩

王昌齡有哪些邊塞詩呢?王昌齡邊塞詩有哪些家喻户曉的詩句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邊塞詩,歡迎大家閲讀

王昌齡有哪些邊塞詩

1、《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2、《從軍行·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3、《從軍行·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4、《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從軍行·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6、《從軍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7、《從軍行·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8、《塞下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9、《塞下曲·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詔甘泉宮,總徵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11、《塞下曲·其四》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勛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

12、《出塞》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1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乾。

知識擴展: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1、《送人歸江夏》

寒江綠水楚雲深,莫道離憂遷遠心。

曉夕雙帆歸鄂渚,愁將孤月夢中尋。

2、《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

山為兩鄉別,月帶千里貌。

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節知所效。

3、《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粧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5、《春宮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7、《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興》

日暮西北堂,涼風洗修木。

着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或問餘所營,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掉。

山為兩鄉別,月帶千里貌。

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節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1、《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歸。

昔為廬峯意,況與遠公違。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竇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飲對瀟湘,從此歸舟客夢長。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

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

15、《送李十五》

怨別秦楚深,江中秋雲起。

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水。

16、《送劉慎虛歸取宏詞解》

太清聞海鶴,遊子引鄉眄。

聲隨羽儀遠。勢與歸雲便。

青桂春再榮,白雲暮來變。

遷飛在禮儀,豈復淚如霰。

17、《送歐陽會稽之任》

懷祿貴心賞,東流山水長。

官移會稽郡,地邇上虞鄉。

緩帶屏紛雜,漁舟臨訟堂。

逶迤回溪趣,猿嘯飛鳥行。

18、《送裴圖南》

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王昌齡人物生平

嵩山學道

唐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歲,是年前後,曾居嵩山學道。

開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歲,約在是年前後,客河東幷州、潞州。

邊塞留名

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後,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於此時。

開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歲。隱居於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山陰崔少府”即崔國輔。

進士及弟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

開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歲。在長安,以博學宏詞登科,再遷河南汜水縣尉。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歲,當年四月,在長安參加宴會,有《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羣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左遷交友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歲,因事獲罪,謫赴嶺南。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歲,遇赦北還。秋,在巴陵(今湖南嶽陽)遇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留詩。

天寶三載甲申(744年),四十七歲,在江寧丞任。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

天寶七載戊子(748年),五十一歲,至此年,官江寧丞前後共八載。此年昌齡乃自江寧丞貶為龍標尉。昌齡自金陵首途赴龍標,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順道遊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嶽》。

妒才被殺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歲。約在此年離開龍標,還鄉。其去龍標,過辰溪,經武陵,扁舟沿江東去,約在今年七、八月後,有《留別司馬太守》《留別武陵袁丞》等詩為證。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757年),六十歲。756年冬到757年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後張鎬杖殺曉。

評價王昌齡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嶽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這些都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邊塞詩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中的邊塞詩作品就相當豐富了(如《小雅出車》《六月》等)。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峯,僅就其數量就有近2000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疆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傑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藴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changling/nmmgj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