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勃 >

關於王勃的作文(通用14篇)

關於王勃的作文(通用1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王勃的作文(通用1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王勃的作文(通用14篇)

王勃的作文 篇1

滕王閣上,你感慨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有多少人能鍾期既遇,又有多少楊意不逢?

曾經,你被贊為神童,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有時,又像棲於山腳的落日,忽隱忽現。是清晨的露珠,晶瑩,卻經不起陽光的凝視;是遠山的雲霧,縹緲,但經不住微風的誘惑;是空中漂泊的柳絮,輕柔,藏不住心中的慌亂。

天邊,那一抹淡淡的紫色,讓山巒多了一份沉穩與神祕,為你平添了一絲憂傷。閣樓上的你,世人能懂多少,又能記得多久?大概,當煙光消散,人們便不會再記起這座令人神往的山巒;不會再想起,這個曾有過“直掛雲帆濟滄海”理想追求的你,不會再憶起那個孤獨無依的你。

曾經,被授朝散郎的你,初入塵世,便有心憂天下的情懷,試圖用自己的才華來照亮忠君報國的路,可誰曾想,畢露鋒芒的你,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逐出王府,你顛沛的一生也因此開始。

眼前,精美的閣門,讓你既震撼,又傷感。這些精美與繁華,似是在提醒你落魄的處境,踏着被鮮豔欲滴的硃紅油彩塗飾的閣道,仙鶴與野鴨共棲於汀渚,詩情油然而生,一首《騰王閣序》便慨然於世。落霞與孤鶩存於紙墨,歌聲與排簫響徹樓閣。閣樓因序聞名於眾,你借閣樓大放溢彩,世人登閣樓多是為了你筆下的水天一色。想到此處,你可有稍減孤獨傷感之意?

曾經,遊戲文字,曠世不羈的你,忽然看清了這如今令你神傷的俗世,你似乎明白了些什麼,原來,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一個鐘子期;原來,世人的誤解比旁人的不理解更讓人痛心;原來,這世上有許多個楊得意。輕薄淺陋,終無大貴是世人對你的誤解,但,這又如何?你無畏亦無懼,你不墜青雲之志的傲氣,你遺世獨立的高潔,讓世人驚歎。

那一葉扁舟,終是沒能載下你的才華,你的軀體和靈魂,都沉於江河之中。你的一生,如流星劃過夜空,雖然短暫,但那一刻的閃爍,永久的留在了人們心中。

王勃的作文 篇2

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劉昫撰《舊唐書》已是公元940年,歐陽修編定《新唐書》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辭世是675年吧,他們與你都隔着幾個世紀的風塵。幾個世紀的風雨能消蝕多少往事,幾百年的大江東去會淘盡多少風流人物,但你王勃沒有被歲月掩埋,為什麼?因為你有不朽的華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滕王閣序》。

且不管你活在這個世界是二十八年還是二十九春秋,總之你是不滿三十個春秋就溘然長逝了。孔聖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為自己畫出了一條這樣的人生軌跡:“吾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聖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尋到一條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華動京師,文名播四海。

九歲時,你讀到了《漢書》,那是唐代大儒顏師古作注的《漢書》。一卷《漢書》讀罷,你寫下了一卷《漢書指瑕》,指摘顏師古的缺失,向那個時代的經學大師叫起了板,一時傳為佳話。十四歲,你上書當朝右相劉祥道,被劉祥道視為神童舉薦給了唐高宗。朝堂之上,你面對君王關於時局與經濟的提問,從容不迫,應對如流,被列為優等。龍顏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這樣賜與了一位不滿二十歲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賢比你年少幾歲(據《舊唐書》記載,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辭世的,時年三十二歲,由此可知,沛王生於653年。)你的才華他怎能聽而不聞。沛王出於對你的仰慕,奏請父皇准許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於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

漢代的一位佚名詩人道盡了人生的況味:“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生苦短,給歷史留下些什麼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夢想。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滿,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應該是最值得讚美的事。怪不得現代女作家張愛玲也説;“出名要趁早啊!”

王勃的作文 篇3

人生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道路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於人,猶狂風於陋屋,巨浪於孤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麪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運坎坷。”然而直面挫折,它卻能知人達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懷,哪能吟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宦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落沒了嗎?不,他沒有。直面挫折,他拂袖而去,訪便山川大陸,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情懷。

由此看來,直面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在痛苦之中。遭遇挫折,直面挫折,才是明智的作法。挫折使人睿智,挫折使人成熟,挫折使人聰穎,挫折使人充實。既然挫折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讓我們一起為挫折喝彩吧!

王勃的作文 篇4

精華珍寶,漫天的南昌郡城;俊採人傑,遍地的洪都新府。卻隱含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希望與失望,滕王閣一帶精緻何為美麗,遠離長安卻是一大弊病。

我不是沒有想過功成名就,亦或強國安民。奈何地位卑微,一介書生之身又何德何能高攀類此種種呢?如今,寧願許可獲拋棄一生的功名富貴,也要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我將陪侍聆聽他的教誨,既然不能像司馬相如一樣遇到楊得意,那麼歸家又何嘗不失為一種享受呢?父親有淵博的知識,他能教我的不會比任何人少。而官場種種,步步驚心。又何必在一審涉嫌呢?

我遠大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難道還能追求別的什麼嗎?

我將離開這名勝之地隻身前往南地呵,這樣盛大的宴會不會遇到第二次了。

我聽見江水中央遊過的漁舟裏飄來的歌聲,雁羣飛過,陣陣寒意。河流,湖澤永遠不會停息它的腳步。我與這即將消逝的盛景相比,有還能比它多存在?多少時間呢

遠處的天邊是幾多粉紅色的雲霞,隨着暮色的來臨正在漸漸消退。幾隻騰空的野鴨正與它融為一體。遠遠望去,一眼看不到邊的江水已於西天相接,倒映着水中的一切。雲遊於水中,魚映在天上。靜靜的滕王閣,靜靜地俯視着這一切……

王勃的作文 篇5

當生命之花凋謝在二十六歲的年少有為之時,這未嘗不是一種遺憾與傷痛。流星般滑過文學的天空,卻留下永恆的光芒,這又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奇蹟。

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讀到了他的樂觀與曠達;從“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中,讀到了他的纏綿與深情。

而真正的他,是歷史中那場盛大的宴會中的他。秀麗如畫的風景,蕩氣迴腸的歌聲,懷才不遇的悲涼.勃進取的人生態度,震人心絃,啟人心扉。生動細膩的山川景、人文景、宴會景與強烈真摯的賓主情、壯志情融一體,,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筆敍説着他的所見所想,述説着他的歡樂與苦悶,失落與追求。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唱晚……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語言、飛揚的文采、極具個性的文學才情,為我們營造的一片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學天空。

然而,在滕王閣永不褪色的壯麗圖畫中,我們卻隱隱捕捉到他豪放超逸情致之外的些許無奈;我們讀到了那份縈繞在他心頭的個人宦途失意的低沉感慨。

可王勃畢竟是王勃,他不會沉陷於懷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他把人生的得失看作常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看到他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化悲涼為曠達的豪邁,他用堅韌不拔的意志、樂觀開朗的情懷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撥動了生命的最強音,奏出了與命運抗爭、不甘沉淪、積極進取的交響曲。

也許當我們的生活滿目瘡痍的時候,我們在他那裏找得到精神的支持。

他用短暫的生命,用自己富有才情的歌唱,用他那獨具魅力的人格,為我們留下一道永遠亮麗的文學風景……

王勃,他是永遠的……

王勃的作文 篇6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大唐盛世,有繁華如錦的長安街,燈火珊闌的排排煙花,但最令人所銘記的,還是一顆顆的文星璀璨,絢爛奪目。

那是春花盛開的季節,春風十里,楊柳依依,一篇《指暇》震驚朝野,王勃這個名字,也隨之名滿天下,十四歲的他步入仕途,深受皇帝賞識,不論是朝野的眾臣還是街道上的平民百姓,無一不是對他稱讚有佳,少年時期的王波,白衣翩翩,墨發在風中肆意飛揚,卻是吹不去那滿身的才華。

只可歎,數年之後,一篇,《檄英王雞文》使皇帝震怒,一氣之下,將王勃打入天牢,二十歲的王勃,尚是一個少年,驕傲,輕狂,又怎知大唐的天下是殘害手足而得來的,這篇文章,在皇帝看來,分明是教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怎能不怒?他的輕狂,終究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打擊。

不久,王勃又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打擊,藏匿宮奴並將其殺害,自從那以後,王勃雖遇天下大赦而留下性命,卻徹底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此時的王勃,迷茫,無措,便簡單收拾了行李,去看自己的父親,途經滕王閣,遇上酒會,當時的會主請在座的文人墨客為滕王閣做詩一首,眾人紛紛推辭,當紙筆遞到王勃跟前,他毫不猶豫的接過來,提筆便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眾人聽去,無不拍手稱妙,即使落魄,即使備受命運的打擊,卻終究擋不住他的光芒。

深夜,沒有星與月,江上只有一支小小的漁船,閃爍着點點亮光,忽地,狂風大作,浪也一波比一波高,最終將王勃捲入江中,隱隱約約,傳出不知是誰吟出的一句詩:閣中弟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或許我們應該感激,官場沒有將王勃的性格變得圓滑,他在生命的盡頭依舊輕狂,驕傲,依舊停留,在那個最美好的年華。

繁花開得燦爛,卻有一朵悄然枯萎;星空璀璨,最奪目的那顆卻滑落天際,人不輕狂枉少年。

王勃的作文 篇7

你步履輕盈,如九霄雲外傳來的笛音,給唐朝的詩壇注入一股清新的氣息;你長身玉立,如皎潔的明月懸掛夜空,讓周圍的羣星為之黯然;你踏浪歸來,如彭蠡之濱的漁曲,讓我再次陶醉於鑠古振今的滕王絕唱裏。王勃,是你,讓詩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你鋪就了詩歌的康莊大道,才讓我們這羣現代人,體會盛唐的魅力。我的內心對你敬佩不已,我有許多話要對你説,所以“請君傾耳聽”。

品讀你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你用你那優美的詞語,描繪出了一個彷彿呈現在我眼前的朋友離別的情景,讓我讚歎不已。我也讀過你的《滕王閣記》,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已深深藏在我心中。自從你筆走龍蛇,作了序,滕王閣因你出了名,真是“人靈地傑”。

而今,滕王閣已不是你筆下“臨江渚”的高閣了,它現在已經被稱為“西江第一樓”,但多次塌毀,又經過一次次的重修,現在已是第二十九次了。不過,似乎聽不到響窮彭蠡之濱的“漁舟唱晚”了,只有汽車發動機和船支的轟鳴聲;也再不是“山原曠其盈視”了,一條條公路河大橋凌空飛渡,南來北往的船的汽笛聲取代了雞鳴和馬蹄聲。四周又有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雖然那江山沒有不可復時,但也已改變了許多,至於還有哪些相似之處,只有請您來一一指認了。

總而言之,你就是那“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安而倪堅”的王勃,你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走上前台,在時代的聚光燈下報幕:“詩歌正走向盛唐”,此時,詩歌黃金帷幕,已徐徐開啟。

你短暫的生命“去來固無跡”,然“動息如有情”!不管“物換星移幾度秋”,你輝耀千古的功績像一座石碑,屹立於華夏子孫的心中。聽,長江發出了悲鳴;看,山山黃葉紛飛,你何時歸來,踏遍山山水水,依舊生動這無邊美景!

王勃的作文 篇8

王勃,一般都知道他是初唐四傑之首,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學過醫,而且有一定的造詣。

王勃只活了27年短促的生涯,但饋贈給後人一份豐厚的遺產。他在十幾歲肘,以《滕王閣序》而聞名,一時傾倒許多名公巨卿。後來馮夢龍在《三言》中以“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為題演繹出一段關於王勃撰寫此序的神話故事,形象地描繪出“如有神助”、“神來之筆”的創作意境。因為王勃留下了許多像《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這樣的名篇佳句,文學名氣太重,以致掩蓋了他的許多孝行和醫跡。在古代,許多讀書人都懂醫道,乃是因為他們把掌握醫學知識視作為人兒女盡孝道的技能和表達孝心的一種具體行動,乃至後來發展成為衡量為人子者是否具有孝心的一項基本標準。

王勃很孝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要王勃學醫時,他説:“太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王勃就謹遵父命去學醫。他尋訪老師,當得知長安曹元有祕術,便前去求教,師事五年。學醫艱苦乏味,但他無怨無悔,從周易章句學到黃帝《素問》、《難經》。他不僅盡得其要,而且達到了一定境界。他“伏習五年”醫道,“升堂睹奧”,以學習《素問》、《難經》的心得去學習“氣功導引”、“導引元氣”,自覺“滓穢都絕,精明相保”,實際是他學習《難經》後的現身説法。

他為醫書《黃帝八十一難》作序的出發點十分高尚:“有立言,非以徇名也,將以濟人也,謹錄師訓,編附聖經,庶將來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難經》,是《黃帝八十一難》的簡稱,是古代四大醫學經典之一,全書共三卷(亦有五卷本),分為八十一意節,以問答體裁論述了八十一個醫學上的主要問題。《難經》的名稱由來有二種説法:一是認為指其內容深奧難懂;一是指著文體例為間難形式。《難經》成書年代迄今尚無定論,多數認為是漢代作品。但王勃在《黃帝八十一難》序中對此書的成書和承傳作出解釋説:“《黃帶八十一難》,是醫經之密錄也。昔者,岐伯以授黃帝,黃帝歷九師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湯,湯歷六師以接太公,太公接文王,文王歷九師以授醫和,醫和歷六師以投案越人,奏越人始定立意句,歷九師以援華論,華論歷六師以授黃公,黃公以授曹夫子。”王勃認為,《難經》就是這樣一步步傳下來的,一直傳到他的老師曹夫子曹元手裏,所以老師是得自醫家真傳,“洞明醫道,至能遙望氣色,撤視腑臟,洗腸刳胸之術”,王勃在名師指點下,“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王勃是在為《難經》作序中作這番介紹的。《難經》的廣為流傳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應該説與王勃等人的傳薪續給和廣為宣傳是分不開的。

讓我們在登臨滕王閣,吟詠他的佳句“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王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移星換幾度秋。閣中帶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時候,也緬懷一下他與醫學的那段情愫和對醫學的貢獻吧!

“年二十七,勃好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多麼多麼有才的一個人啊,死了是千古的惋惜,他不單只是文學出色,而且醫術高明,讓人欽服,讓我們再次向這位鼎鼎大名的先生,鞠一個恭敬的躬,以示我們後世人有多麼的崇拜他、有多麼的歎息他!

王勃的作文 篇9

(背景:21世紀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學家終於發明了一台能穿越時空的可視電話機,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為第一個試用者。電話接通了……以下為一位記者的複述記錄)

“您好!請問是王勃先生嗎?”

“在下正是,敢問你是?”

“我是一個未來人,想通過穿越時空來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閣序》千古流傳,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更是膾炙人口,您能先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當時是如何寫下《滕王閣序》這作品的嗎?”

“可以。唉!説來話長,其實當時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親,路過南昌時,趕上都督閻伯嶼成功修新滕王閣,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於是我便前往拜見,熱情的閻都督便請我參加宴會。閻都督這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我當時是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竟不知推辭,反而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也沒有注意閻都督已經不高興了。”

“那麼當你在創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寫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要這麼寫呢?”

“……其實自己也不太清楚,因為朋友無論相隔多遠都想在一起,那時我的心中滿是對朋友的不捨和勉勵,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

“有人説你這是一種自我安慰,是這樣的嗎?”

“我想不是的。當時我只是十分自然地表達送朋友惜別的情感,並沒有想到自己。”

“那麼你對朋友、知己的看法是?”

“只要是互相瞭解,有着真摯友誼的人,即使相隔再遠也能做到就像在身旁那樣倍感親切。”

“謝謝你!那麼對於別人稱你、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我……”

(由於信號的不穩定,通信被迫終止,但似乎所有人都覺得很滿意。那位幸運的試用者在事後説:“只要是互相瞭解,有着真摯友誼的人,即使相隔再遠也能做到就像在身旁那樣倍感親切。我相信這樣的友誼無處不在,而且我堅信有這種友誼的世界將會永遠美好!”——《新世紀科學報》)

王勃的作文 篇10

贛江之濱的滕王閣,伴着迷茫的煙雨仍舊夜以繼日地翹首以待,等待那位從風雨中匆匆而去的大唐才子王勃。——題記

一篇《滕王閣序》使王勃在大唐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使得騰王閣名揚四海。我又翻開那褶皺的書頁,於墨香中重品《滕王閣序》,於字句中重新走近王勃。

我讀王勃,驚訝於他的才華。不愧為千古絕唱的《滕王閣序》,讀來真是酣暢淋漓。記事磅礴大氣,寫景奇秀壯美,抒情純樸自然。工整的句式,多樣的表達,豐富的典故,無不令人嘖嘖稱讚。這也難怪閻都督能拂去不悦,對此歎服了。

我讀王勃,瞭解了他詩意的情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文字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彷彿帶我來到了當年滕王閣聚會的現場。我感受到春風拂過臉頰,清爽與心曠神怡撲面而來,抬頭天空與清澈的水彷彿融為一體,緩緩地流向遠處,羣山綿延起伏,白雲温柔飄蕩。低頭人頭攢動,觥籌交錯,文人對酒吟詩,武將秀出各門技藝。這樣有魄力這樣有魅力的文字,也只有這位大唐的才子王勃才能寫出來吧。擁有詩意的情懷,不僅來源於對書籍的研讀,更來源於他對生活的自信曠達。

我讀王勃,讀出了他的樂觀與堅毅,如此壯麗的景色令人陶醉,但王勃想到修建滕王閣的李元嬰,想到他流放於江南的痛苦與無奈,免於皇位之爭的喜或悲,不禁感慨萬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王勃筆鋒一轉,述説起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經歷。思想故都卻只能遙望,渴望被皇帝重用卻懷才不遇。一聲長歎“奉皇室以何年?”道出了古代多少才子對報國的期望。王勃就是王勃,“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永不會改變志向,就算我困厄,處境艱難,我仍然懷有青雲之志。好一個霸氣的王勃!好一個積極的王勃!我酌貪泉依舊覺得爽快,我如鮒魚一般奄奄一息仍然樂觀開朗。如此壯志!如此心境!哪能不長風破浪,會當臨絕頂呢?我深深被王勃的才華折服,更欽佩於他優秀的品格,樂觀的心志,不屈的靈魂。

王勃溺水而死,英年早逝。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用文采譜寫了千古絕唱《滕王閣序》,亦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美麗的靈魂。

我讀王勃,讀詩亦讀人!

王勃的作文 篇11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豪情佳句出自何人之手?王勃,“老當益壯,窮且亦堅,不墜青雲之志”此不甘落後之句出自何人之手?王勃。“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此悲傷哀怨之句又是出自何人之手?仍是王勃。

王勃,是一個締造了初唐文化時代的天才。他的豪情壯志,凝在天地之間;他卓越的才華,顯露在文字的間隙。一草一木,在瑟風吹拂之時,無一不在吟誦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唱。他蘸筆揮毫的頃刻,一首開闊的詩,閃着思想的光點誕生了;他將筆輕架在墨碟邊時,一句名句誕生在人生。簡潔、自然、輕靈、飄逸,已不足以形容王勃的作品。

才華橫溢的他,在人羣中猶如金星一般惹眼,被皇帝所注意到了,便請他來到朝廷作陪讀。這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於是才情與率性使其呈現出狂傲之態,或許此時的他有狂傲的資本,然而備受關注的同時也會招來嫉妒與排擠,狂傲至極必然會招致禍患。

他這是在官場,人人自危、勾心鬥角,他忘了嗎?又或者説他根本不懂。鬥雞本是兩位皇子的遊戲,而王勃摻和進來,寫了一首“鬥雞文”,一紙戲言被認為是挑唆皇子爭鬥,對王室抱有敵意。曾經耀眼的他,被貶出了京城,拉入了黑名單。從光明的天上落入灰暗的地下。

如果説鬥雞文把王勃踢出了官場,那麼曹達之死就是他人生的終結點。雖然後來在大赦中保全性命,卻也連累父親,最終死溺水而亡,留給世人無盡遺憾。

如果王勃不那麼狂傲,他的漫漫人生路,又會怎樣呢?

他一定會善用自己的才華,這將是他仕途的階梯,而不是狂傲的資本。他的一生或許會順風順水,一路向上。在他看見二皇子鬥雞時,更不會寫一篇鬥雞文,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施展才華,而會更為“謹慎”,注意用詞。

如果王勃不那麼狂傲,或許在官場之中就不會處處受到排擠,遭貶之時,或許還會有人為他求情,替他呈辭。

如果他不那麼狂傲任性,曹達之死也可以避免。但凡謹慎一些,王勃或許還能夠為我們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

然而世間沒有如果,一代傳奇就此隕落,只有平靜的河水記得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淡然得帶一點諷刺的意味,藏在如鏡水面的下的,是戛然而止的似錦前程,是讓人垂淚歎息,惋惜不已的,王勃的,一生。

王勃的作文 篇12

公元675年的重陽節,贛江邊的洪州。浩浩的江風,送來了一葉輕舟。輕舟上有個清癯俊秀的書生。他一襲青衫,昂然直奔那些所謂名流雲集的滕王閣。

他就是王勃,六歲時就能寫文章的王勃;九歲時就敢作《漢書指瑕》直斥大儒顏師古所注《漢書》的王勃。

從不相信還會有第二個人,會把跟“才氣”有關的詞語演繹得如此完美。“才高八斗”,“才華橫溢”,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的萬一。他不是詩仙,不是詩聖,不是詩鬼,可他卻是真正的曠世奇才。還有誰可似他,小憩片刻便可為驚世之作,即席落筆,便可成《滕王閣序》,而讓世人驚瞻,千古傳誦?“四傑之首”豈是空口無憑,那分明是對他最恰如其分的讚美。天生我才,註定創造歷史。愛其才,更慕其狂。印象中的子安,笑容永遠輕狂而不羈。遊戲文字,擅殺官奴,恃才傲物,陵籍同僚,他的路向來與世俗格格不入。為此,他失去得太多,更讓無數人用“輕薄淺陋”將他形容,“才高命短,終無大貴”。

可是,我卻偏頗地相信,即使再給他機會,他也不會選擇做一個練達人情的謙謙君子。或許他也曾有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無奈,也曾有過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志向,但他更應該是那個滕王閣上曠世的才子,絕代的狂生,看不到主人愠怒,賓客詫異,他依舊不可一世,只成就屬於他的傳奇。

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是倔強而驕傲的。上天不給他時間,但卻給他機會,讓他不需消減鋒芒去適應人世的複雜,不必湮滅鋭氣去改變命途的多舛,在另一個世界裏,永遠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人生至此,縱然短暫如流星,也全然無憾。對子安,我不會用眼淚去祭奠,而只會吟他的詩,讀他的文,在看到聶遠的時候想到他的樣子,憶起曾經的朝代,落花紛漠漠。

關於唐朝,從此後便只有一個王子安,什麼帝王將相,或是侯門府院,也敵不過你身後一抹殘雲,腳下一方土地。只是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何日君再來,共聞落花香。

二十六歲,他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樣一個氣宇軒昂的年紀。不知他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閣成了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絲記憶。那日的學士將軍,滿座賓朋,也都隨往事風乾了吧,連那都督“閻公”也成了有姓無名的某某某,沒有人記得,也毋須再記得。惟有他,連同他筆下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四月的南海,以足夠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靈般的陽光能否穿越那層深藍的海幕,為他送去人間的問候。

我從未到過南海,但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一個人乘船飄蕩在這單調的幽藍之上,也是不會孤單的吧!這水下的某一處,某一縷水草或是某一方巖石之後,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裏,任海龜魚兒匆匆遊過,任海水瓢搖了你的長髮。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

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王勃的作文 篇13

第一次開始這麼認真地思考王勃。説來也好笑,很早就牢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個名句,卻從不知道它的作者王勃。

説實話,初讀《滕王閣序》,對於王勃,我是不喜歡的。不喜歡他拍馬屁似的誇讚那個筆會和人,也不喜歡他大篇幅的描寫自己。不過,有這種感覺只是因為我沒讀懂。可是無論如何,對於王勃這個神童式的人物,最初的感覺是不好的,也説不清楚是為什麼,或許是覺得他自大吧!

可,當我一遍又一遍的閲讀王勃的生平和著作後,對他的感覺卻一點一點的發生變化。

沒錯,王勃的確自負,可自古天才有哪個不自負?六歲便能作文,九歲便能指出大儒顏師古註解的《漢書》中的錯誤,並寫出《漢書指瑕》,,十二歲便毛遂自薦,“所以慷慨於君候者,有氣存平心耳。”請求右丞相劉祥道舉薦自己。呵!這是怎樣的神童,有具有怎樣的膽識啊!他有什麼理由不自負呢?

總是覺得“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的,本應和鄰家小孩一起丟沙包的年齡,卻故作深沉的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可一篇《檄英王雞》,卻讓我不覺他是遠古的神童,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的夥伴。也是啊,寫《檄英王雞》是的王勃正是十七八歲的年齡,同我們一樣。文章裏透露出的率真,鬥氣,還有一種説不出卻很熟悉的感覺,讓我覺得他好真實。然後就會想,如果子安就是我身邊的一個男生,我會對他有怎樣的感覺。我想,不會是喜歡,會是佩服吧!

《檄英王雞》拿到現代,定會是備受歡迎的,但在那個時代,卻是犯了皇帝的忌諱。高宗的心裏正埋藏着一種擔憂,那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們會自相殘殺。喝彩就喝彩吧,寫什麼檄文,這不是挑撥離間麼?不過,這應該也和子安才高遭妒有關。

遠離那些“上游生活”的子安倒也輕鬆,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甚至還鑽研起了醫藥。但他那樣的個性,那樣的才氣,周圍自會有許多不喜歡他的人。於是,一個曹達,險些害了子安的性命。

遭受兩大挫折,子安能怎樣?心情鬱悶唄!可是二十幾歲的年齡,總是樂觀的呀,所以,那篇《滕王閣序》打動了多少年代,多少人!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子安的愛情,才子當配佳人嘛!可是除了電影《王勃之死》外,我找不到一個與此有關的線索。電影中的王勃為了救落霞姑娘參加那次筆會,可落霞還是死了,而王勃最後跳海自殺。我不覺得他自殺是真的,可我倒希望真有這麼一個落霞姑娘而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千古絕唱也真的與她有關。如果是這樣,子安27年的生命將會更唯美些吧!

電影中的落霞鍾愛的舞劇《銅雀伎》裏鄭飛蓬與衞斯奴的愛情悲劇也深深打動了我。於是,更加喜歡子安,喜歡他在劇中透露出對愛情的執着,儘管那其中滿載着對現實的不滿。當然,也因為總覺得,他是和我同齡的人吧!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勃,率真,自負,還有一點點的可愛。

王勃的作文 篇14

王勃的一生真的太短了,短得像一場稍瞬即逝的煙火。浩大的盛宴,還未來得及細細觀賞,便已融入黑夜。而他,少年才子,名動京城,可風流才子還未來得及向夢中的位置走多遠,便匆匆停住了腳步,從此長眠深海異地。

大概那些青史留名的古人在仕途都或多或少有些許不順。在自我掙扎與迷惘或是沉淪,或是再拾信心,最後走完漫漫人生,心智經過歲月的磨練也變得堅韌。王勃在這眾多大師中便顯得有些許單薄,他活了不過短短25年,開始的時候是少年天才,是皇帝都急於招納的人物,可時間流轉,彼時的少年意氣,驚豔才華之下的少年心志被一點點挖掘、放大,最後一篇《檄英王雞》讓他這條平步青雲的路瞬間到了盡頭。起初,都歎的是他的才華,那點稚童心氣是專屬少年天才的錦上添花;後來,他沒有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沒有在他們期望下快速通達官場,明瞭什麼該做與不該做。於是,他的一生,才華不用多説,可他真正的抱負只不過畫了寥寥幾筆便匆匆結卷,歲月並未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去成長,他的人生在歷史風雨中似乎少了點可以沉澱的東西。或許驚豔了時光,卻並未温柔歲月。

每個人夢中的自己大抵都是王勃那般人物,在青稚的年紀享受着他人只能仰望的榮光,有能力讓整個京城為之震動,有能力讓人透過文字而深深迷戀;活成每個人夢中的樣子。他着實有如此魅力。短短一生,活成了唐朝盛世不可或缺的象徵。

只是,若他還活着,若他並未葬身於那方兇險,歷史又將會是怎樣?或許他被重新起用。在政治上大有作為;又或是寄情山水,投身詩文。自此歷史又多了幾篇千古絕唱,一切的或許,都因為現實戛然而止;也因為現實,讓這一切或許都成為無限可能。

王勃名震京城的時候,還太過年少,過早的畢露鋒芒卻沒有保護鋒芒的能力,致使後面的人生都過早地凋零。或許當還未強大到足夠保全自身時。很多的榮耀都浮在半空,他們的的確確鐫刻着我們的名字,我們卻難以觸碰,強大不代表榮耀,榮耀卻需要強大。

他或許在文化墨卷上是最為單薄的一筆,但也最為傳奇,我敬他,那位在滕王閣上髙吟不墜青雲之志的絕代才子!

標籤: 通用 王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bo/qve0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