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勃 >

《少年王勃》課程教學反思

《少年王勃》課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將每一堂上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我們永恆的追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好課”的認識也不盡相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瀾女士認為,下列五種課都屬於好課: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少年王勃》課程教學反思

瞭解了葉教授所提的“好課”標準後,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的整個過程,儘管自己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許多有待改善之處,離“好課”二字相去甚遠,需要不斷反思,不斷改善,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一、關於“紮實”與“充實”的思考

一堂好課首先應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對學生來説,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可鍛鍊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而不是圖熱鬧的課。同時一堂好課也應該是一堂有效率的課。一是對面上來説,對全班多少學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

從這兩點上來説,我覺得本次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都還存在着有待改進的'地方。造成這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模式還在探索與試驗階段。的確將這一嶄新的學習模式引入平常的教學中,不但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一系列多種能力。但是由於在嘗試的初期,不管是形式上,還是流程上,甚至是合作分工上我和學生都不是很熟悉,都在探索階段。

在課堂上我提了這樣一個任務““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句、段中體會到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大家可以畫句子、圈詞語並在旁邊寫下感受”。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但透過這熱鬧現象的背後,走進每一個學習小組,仔細聆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我就發現這份熱鬧是由一部分優等生所撐起的,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説更多的只是一個聆聽者或者是個重複者。(學習小組 內發言不允許重複,對於實在無話可説者允許將他人的話重複一遍)尤其是交流的形式,在課堂的呈現來説應該是不成功的。按照平時的要求,發言時我對1號到4號根據其能力高低都由不同的安排,但是在本堂課上,叫了那麼多組的發言只有3個組是按照我的要求逐個發言的,其實各組的發言全由能力較強的3號組長來發言的。

從這個課堂過程來看,還在摸索階段的小組合作模式都沒有很好地達到“紮實”和“充實”的要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自然談不上得到鍛鍊與發展,對他們來説就談不上“紮實”二字。在交流的時候,有較多小組都由組長代勞,就可以看出從效率的面上來説是遠不夠的。因此“充實”二字做得也不到位,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並不是本學期開始嘗試的嶄新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實踐不夠成熟。在實踐初期的具體操作這一環節的方法、步驟以及對學生的訓練都存在一定問題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如何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嶄新的模式是我必須認真學習、思考、實踐、改進的課題,而且迫在眉睫。

二、對於“豐實”與“平時”的實踐

葉教授所説的“豐實”二字,我是這麼認為的,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內容豐富,多方活躍,給人以啟發。這樣的課就是“豐實”的課。“平時”二字我認為則是指常態下的課。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基於以上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在“豐實”與“平時”這兩點上,自己所執教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還是做得不錯的。

首先儘管這是一堂青年教師的評優課,又是在自己學校上自己班,而且內容是自己定的。但我並沒有事先給學生做任何安排或是有關內容的滲透,而是將比賽、評委、聽課老師通通“不放在眼裏”,因為我的眼裏“只有學生”。依然按照平時的上課模式來給學生上課,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提問……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在學生的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東西,較好的做到了“平時”二字。

其次“豐實”二字的體現可以從課堂上當我提出“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我先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後再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在班級內進行交流。這樣不但交流的面增加了,而且在這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也擴大了,生成的東西也就多了。還有在引導學生體會完王勃的才氣後,我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為什麼會這麼有才華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後得出結論,那是因為王勃愛觀察、愛思考、愛寫作。這一環節不但概括了課文,而且也生成了對學生習作的指導。

三、基於“真實”二字的遐想

不管是誰上的課,任你如何精心設計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將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正是因為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是不粉飾的、有缺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所以它是一堂“真實”的課。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給了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少年王勃》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是對於“好課”的追求永無止境,永遠不會結束,我會繼續走在教學的這條探索路上,不斷以葉瀾教授的好課“五實”標準作為參照,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bo/mwg4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