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劉禹錫 >

談談劉禹錫的人格魅力

談談劉禹錫的人格魅力

詩人劉禹錫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劉禹錫少年時就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一生積極進取,勇於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論在朝還是被貶,他都絲毫不與權貴妥協。他入仕後,努力為革新出力,為百姓謀利,為國家盡責;被貶時也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艱難,他與朋友唱和成為一代文豪;缺醫少藥,他自讀醫書成為良醫。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裏,他以豁達面對生活,以傲然面對權貴,以真情面對朋友。

一、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年輕時的劉禹錫就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他出身儒學世家,自己又勤學苦讀,使劉禹錫“弱冠即有文名”,並且22歲就考中進士。但當時的唐王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已是一個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頹廢朝廷,他入仕之後積極進取,想要改變朝廷現狀,得到了王叔文的欣賞與提攜。貞元二十一年唐順宗即位,改元“永貞”。在新皇的支持下,以王叔文為首發動了一場力圖復興的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劉禹錫參與其中,他支持新政,着手改革,成為核心人物。可是這場運動沒過多久就以失敗告終,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被貶的行進途中,又接到朝廷的聖旨,加貶為朗州司馬,並且下詔“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他關注底層百姓,進行改革,每遇災荒都上書請求減免賦税。在朗州任上他寫下了《砥石賦》,其中“霧盡披天,萍開見水。拭寒焰以破毗,擊清音而振耳。故態復還,寶心再起。即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感利鈍之有時兮,寄雄心於瞪視”,讓人看到了他百折不撓的勁節、待時而起的雄心。

二、不與權貴妥協的勇氣

劉禹錫忠心為國,卻無端被貶,並且一貶再貶,他卻不與權貴妥協。當和他命運極為相似的柳宗元在寓所寫下了一些阿諛權貴的書信以期回京之時,劉禹錫卻是寧折不彎。遭受了十年的磨難,終於迎來了返還的機會,但是十年的艱辛並未磨去他的鋭氣,回京後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以玄都觀中燦爛的千樹桃花比喻朝廷中紅極一時的當朝權貴,“盡是劉郎去後栽”充滿了諷刺,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意味,更表現了他不畏權貴的風骨之氣。

三、豁達、樂觀的品質

遭受貶謫的文人,他們的人格中流露出的首先是悽怨的憂傷。在困境中能保持豪邁達觀、積極向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比如和劉禹錫並稱的柳宗元,史書説柳宗元是一個性格執着激切的人,簡而言之就是褊狹、想不開,47歲死在寓所和性格有極大關係。劉禹錫在“巴山楚水淒涼地”被棄置了二十三年之久,為什麼卻在羣星耀眼的中唐詩壇贏得了“詩豪”的稱號?因為他在命運沉淪中釋放出了生命本質中積極向上、樂觀豪邁的品質。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表達出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徹和達觀,既勸慰自己,也勸慰朋友,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面對世事變遷、宦海沉浮,應有豁達胸襟。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裏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四、與柳宗元真摯的友情

劉禹錫與柳宗元是一對年齡、遭遇都極為相似的朋友,他們一併進士及第,從此相識相知而成莫逆之交。劉禹錫、柳宗元這對少有志向,為了匡扶大唐社稷、救生民於水火之中的朋友,一起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改革失敗後,兩人一同被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從此,“劉柳”跌至政治漩渦的深淵,也讓兩人年輕時的理想一步步走上破滅。元和十年他們一起被召回京,又同時再次被貶。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中有記載:劉禹錫與柳宗元於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貶。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貶至柳州,而劉夢得遠謫播州時,不禁大哭起來:“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於是,柳宗元立即“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朋友的每一句話都像是從自己心底湧出,劉禹錫百感交集,遂有《重答柳柳州》、《三答柳柳州》。他們別情依依,彼此傾訴着、安慰着,抒發着鬱結在心頭的離恨和患難與共的情意。這一次被貶,柳宗元在柳州呆了4年,後發疾病死在寓所,享年47歲。柳宗元油盡燈滅,客死柳州任上後,劉禹錫花畢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遺作,然後又全力籌資刊印,使其得以問世,並收養了柳宗元一個兒子。可以説,沒有劉禹錫,也就沒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於世。

總之,劉禹錫一生命途多舛,但不管是少年得意之時還是中年貶謫之中或是老年回京之後,他始終堅持理想,得志之時為百姓謀福利,失意之時也能樂觀面對生活。他在政治、文學、哲學以及醫學方面都有頗多貢獻,因此他的人格為後人所敬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uyuxi/olem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