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商隱 >

蟬李商隱古詩解釋

蟬李商隱古詩解釋

導語: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  ,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以下是小編整理蟬李商隱古詩解釋的資料,歡迎閲讀參考。、

蟬李商隱古詩解釋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詩文解釋:

你棲息在樹的高枝上,餐風飲露,本來就難以飽腹,何必哀婉地發出恨怨之聲?這一切其實都是徒勞的。由於徹夜鳴叫,到五更時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樹依然如故,毫無表情。我官職卑微,像桃木偶那樣四處漂泊,而故鄉的田園卻已荒蕪。煩請你用鳴叫之聲給我敲響警鐘,我的家境同樣貧寒而又悽清。

詞語解釋:

以:因。

高:棲於高處。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嘶鳴。

疏欲斷:指蟬聲稀疏,將欲停止。

薄宦:官職卑微。

蕪:荒草。

君:指蟬。

清:清貧,清高。

詩文賞析

棲於高樹之蟬吸風引露,飢而難飽,日夜哀鳴,然而碧樹無情,仍然清翠依舊;詩人身為小宦,四處漂泊,想來故園一定已經荒蕪了,鄉思難熬,可是蟬卻無情,依然鳴叫不停。

蟬聲的`斷疏與樹葉的清翠、作者的思鄉與蟬的鳴叫本無關聯,但在詩人筆下,蟬與樹都被賦予了情感,詠物與抒情密切地結合了起來,而且「錯綜細膩」,寓意更深:詩中的「蟬」難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嗎?

標籤: 李商隱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shangyin/q2dl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