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賀 >

美人梳頭歌詩意 李賀

美人梳頭歌詩意 李賀

《美人梳頭歌》描繪一個美人曉起梳粧的情景,表現了美人氣質以及心性,為詩人李賀所作。

美人梳頭歌詩意 李賀

  美人梳頭歌

  西施曉夢綃帳寒⑴,香鬟墮髻半沉檀⑵。

  轆轤咿啞轉鳴玉⑶,驚起芙蓉睡新足⑷。

  雙鸞開鏡秋水光⑸,解鬟臨鏡立象牀⑹。

  一編香絲雲撒地⑺,玉釵落處無聲膩⑻。

  紆手卻盤老鴉色⑼,翠滑寶釵簪不得⑽。

  春風爛漫惱嬌慵⑾,十八鬟多無氣力⑿。

  粧成婑鬌欹不斜⒀,雲裾數步踏雁沙⒁。

  揹人不語向何處⒂?下階自折櫻桃花⒃。

【白話譯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曉還做着夢在清冷的紗帳中,芳香的環形髮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鬆鬆。

室外響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鳴一樣的轆轤勝,把芙蓉般的美人從酣睡中驚醒。

打開雙鸞鏡套,鏡子像秋水般光潔,站在象牙牀上,解開發髻面對明鏡。

一頭長長的香絲烏雲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這那細潤柔美的頭髮滑利無聲。

細嫩的雙手推弄着烏黑的發盤,青翠滑潤,連寶釵都不能插定。

爛漫的春風吹得她嬌柔倦懶,十八歲的美人髮髻高高,好像力不能勝。

梳理成的髮髻美好而又齊正,穿着華美的.服裝把腳步輕緩地移動。

揹着人脈脈不語,她將去向何處?走下台階折枝櫻桃戴在頭頂。

註釋

⑴西施:春秋時越過美女,這裏代指所寫美女。綃帳:絲織的牀帳。晉王嘉《拾遺記·蜀》:“ 先主甘後……至十八,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先主召入綃帳中,於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⑵香鬟(huán):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髻。墮髻:墮馬髻的省稱,為一種髮式。《後漢書·樑冀傳》記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粧、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李賢注引《風俗通》:“墮馬髻者,側在一步……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放佼之。”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頭。

⑶轆轤:井上汲水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顧曰:‘井上轆轤卧嬰兒。’”咿啞:形容物體轉動或搖動聲,這裏指是轆轤轉動的聲音,其聲如玉之鳴。

⑷芙蓉:借指美人。《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後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⑸雙鸞:指鏡蓋上所繡的鸞鳥。秋水光:形容明鏡的光芒像秋水一樣明淨。

⑹臨鏡:對鏡。唐元稹《三兄遺白角巾》詩:“暗梳蓬髮羞臨鏡,私戴蓮花恥見人。”

⑺香絲:指髮絲。絲、雲:都指美女的頭髮。

⑻玉釵:玉製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漢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⑼老鴉色:形容頭髮烏黑。

⑽翠滑:色黑而潤澤。多用以形容女人頭髮。簪(zān):插定髮髻。

⑾爛漫:形容光彩四射。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丹彩之飾,徒何為乎,浩浩汗汗,流離爛漫。”嬌慵:柔弱倦怠貌。宋柳永《臨江仙引》詞之三:“鮫絲霧吐漸收,細腰無力轉嬌慵。”

⑿鬟多無氣力:髮長髻高好像力不能勝。

⒀婑(此字應為“髟”下加“委”,音wǒ)鬌(duǒ):形容髮髻美好。欹(qī):傾斜之意。“欹不斜”,指髮髻似斜非斜。

⒁雲裾(jū):輕柔飄動如雲的衣襟。宋陳著《柳梢青·壽吳竹溪內》詞:“縹緲瑤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雲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

⒂背(bèi)人:避開別人。

⒃櫻桃:果木名。落葉喬木。花白色而略帶紅暈,春日先葉開放。核果多為紅色,味甜或帶酸。核可入藥。木材堅硬緻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實或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he/wyvm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