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元丹丘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元丹丘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元丹丘歌

元丹丘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唐代李白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

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峯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

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遊心無窮。

譯文

元丹丘啊,愛神仙,早上你還在潁川的清流中飲水,

晚上就回到紫煙繚繞的高山中來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峯上來回盤旋。

你來往於羣峯之間時,身騎飛龍,耳邊呼呼生風,其速度之快可追趕流星。

你可橫跨河海與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遊無窮之境,追求無邊的快樂啊。

註釋

元丹丘: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道友,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遊人物之一,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隱居。

愛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潁川:這裏指潁水,即今潁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陽乾山,東南流至今安徽潁上縣東南入淮河。

嵩岑:嵩山之顛。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紫煙:紫色的雲氣。

三十六峯: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嶽之中,故謂之中嶽。其山二峯,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南跨登封,北跨鞏邑,西跨洛陽,東跨密縣,綿亙一百五十餘里。少室山,潁水出焉。共有三十六峯。

躡星虹:謂登上星宿和彩虹。躡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騎飛龍:道家有駕龍飛昇之説。

與天通:上通天界。《列仙傳·陶安公傳》: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治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

“我知”句:此句《文苑英華》作“我知爾心遊無窮”。《莊子·在宥篇》:廣成子曰:“故餘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李白與元丹丘在開元中嵩山隱居的時期,具體時間約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對求仙學道十分入迷,信奉“長生久視”的神仙之術。元丹丘是李白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時兩人一起在嵩山隱居。李白很佩服元丹丘的道術,因作此詩。

賞析

道教的神話常常會激超詩人的豐富想象,彷彿道士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擺脱人世間的種種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滿足他們嚮往自由的心理和願望。這首詩的基本內容就是這樣。

“元丹丘,愛神仙。”正因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術,所以他才長期在嵩山修煉。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學道的誇張描寫:“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峯常周旋。”詩中把元丹丘長期在嵩山的活動浪漫化,誇張地説成是一天之內的活動,彷彿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飛騰之術。早上,他還在清清的潁川邊飲水,晚上就出現在紫煙繚繞的嵩山峯頂,在嵩山三十六峯的絕頂燦列處都有元丹丘的蹤跡。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嶽之一的中嶽。唐時這裏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勝地嵩陽觀和中嶽廟就在這裏。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峯,共計七十二峯。大概在唐時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峯,後來愈來愈多,但三十六峯也只是一個約數,言其多而已。

下面詩中着重寫元丹丘的神通:“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以上詩句意即腳踏星虹,身騎飛龍,速度之快,星馳電閃,只覺得兩耳生風。可以橫跨江河,飛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遊,一直通向神話中的天國。這與屈原《離騷》中的乘飛龍遨遊天國是同一寓意,即借飛昇以嚮往自由,借遊仙以寄託理想。

詩的最後一句説。“我知爾遊心無窮。”《文苑英華》“遊心”作“心遊”,意思就更為明顯。原來“躡星虹”、“乘飛龍”,“橫河跨海”的無窮之遊,都只是“心遊”而已。這一切都是詩人想象中的.產物。並非真實。原來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遙之遊。這與莊子“遊心”(《莊子·則陽》:“知遊心於無窮。”)的精神遨遊是完全一致的。

此詩讚揚元丹丘愛神仙。“愛神仙”是全詩之眼。詩中故意把元丹丘寫成一個能騎龍昇天、橫河跨海的神仙,表達了詩人對老友的美好祝願,也是對老友的戲謔。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樣的自由快活,當然這也是李白自己的願望。詩是歌謠體,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詩句更加活潑,富有變化。詩的前半首和後半首結構重疊,有一種長短相間,循環復沓的音樂美。後半首的首句與前半首的來句還用頂針格的修辭手法,使前後段自然銜接,天衣無縫。此詩有語言明白如話,自然天成的民歌風味,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此可見,李白在學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詩就是他學習民歌的優秀結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vm39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