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一.選材及設計思路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本節課,我抓住對重點字詞來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二.教學過程

(一)背送別詩導入

課前我讓同學們蒐集一些關於送別的古詩,因此本課教學就從背送別詩導入,讓學生知道表達離愁別緒是古詩常見的一種主題,從而體會詩人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這一環節,我還引導學生根據古詩的題目來理解詩題。同時,對詩文的作者李白和他的好朋友孟浩然有了簡單的交流和介紹。

(二)解題

針對本首詩的標題,我首先問同學們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然後結合學生回答分別簡單介紹黃鶴樓和廣陵的地理位置以及“之”的意思。接下來,和學生一起交流詩人李白、孟浩然以及他們的友情,這樣同學就能深入的理解本首詩標題的意思。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的讀一讀古詩,藉助拼音和字典讀準字音,讀通古詩,然後指名朗讀,師生正音並進行恰當的評價。

(四)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都學過了哪些好的方法來理解古詩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總結、歸納學習古詩的好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和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首先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什麼是“故人”、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地圖來理解什麼是“西辭”,並結合畫面猜一猜誰是李白,誰是孟浩然,通過看兩位詩人依依惜別時的情景圖片並配上流水的聲音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着滔滔的江水,此時此刻他們在告別的時候會説些什麼,然後找同學到前面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來演一演,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講到“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時,我讓學生在課件中欣賞陽春三月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美麗圖片,通過觀看畫面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三月的美麗,為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奠定基礎。

在後兩句詩中,我主要抓住“孤”和“盡”這兩個關鍵字來理解。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麼?“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麼?同時,我重點進行了朗讀指導,通過學生個別讀、分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詩中藴含的畫面與情感。

(五)回顧全文,歸納昇華

本環節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學生個別讀、全班齊背誦等方式,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感悟到詩中所藴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指導寫字、擴詞和書寫

寫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重要的一環,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課文中需要會寫的六個生字,並進行擴詞,同時指導書寫“陵”字,讓學生們在本上用正確的寫字姿勢練習抄寫。

(七)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課後,讓同學們可以去找一找更多的送別詩,去感受和品味古人的離別情懷。

三.課堂生成與不足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發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拓展送別詩積累擴大學生閲讀量,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温馨。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1.在範讀上還要多揣摩,從而更好的進行朗讀指導。2.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比較單一,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多元的評價。但我相信,隨着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r3ko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