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行箴翻譯原文

韓愈行箴翻譯原文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韓愈五箴詩,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餘生三十有八年,發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脱,聰明不及於前時,道德日負於初心,其不至於君子而卒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雲。

遊箴

餘少之時,將求多能,蚤夜以孜孜;餘今之時,既飽而嬉,蚤夜以無為。嗚呼餘乎,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乎?

言箴

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台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汝不懲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行箴

行與義乖,言與法違,後雖無害,汝可以悔;行也無邪,言也無頗,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惡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為;思而斯得,汝則弗思。

好惡箴

無善而好,不觀其道;無悖而惡,不詳其故。前之所好,今見其尤;從也為比,舍也為仇。前之所惡,今見其臧;從也為愧,舍也為狂。維仇維比,維狂維愧,於身不祥,於德不義。不義不祥,維惡之大,幾如是為,而不顛沛?齒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為!

知名箴

內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焉有餘,厥聞四馳。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無聞,病其曄曄。昔者子路,惟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矜汝文章,負汝言語,乘人不能,掩以自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師,不請而教,誰雲不欺?欺以賈憎,掩以媒怨,汝曾不寤,以及於難。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寧,終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銘汝前,汝如不顧,禍亦宜然?【題解】

箴銘是古代文體之一,它用簡明、整齊而且協韻的語句,説明歷史的經驗或者人生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訓。

《五箴》是韓愈在貞元二十一年(805)謫居陽山時所寫的表露自己真情實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評為基調,但這種批評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誡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藴含其中。

韓愈所寫的這篇《五箴》不能視為嚴肅的説教,而是抒發他對黑暗現實的牢騷和不滿,表達他對自己懷才不遇,屢遭排擠打擊的坎坷身世的深沉感歎,《序言》是寫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運多舛而過早衰老的感歎。《遊箴》表面譴責自己飽食終目,無所作為,實是抒發內心無限憤懣。《言箴》諷刺當朝權貴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們説話。《行箴》雖然並列當悔與不當悔兩層意義,主要是對自己生平事蹟的反省,結論則是隻要所作所為合乎道義,即使處於困境也不悔恨。《好惡箴》論證交際之道,所好所惡,以道為準,必須慎重。《知名箴》通過自持有才,鋒芒畢露,必然招致危險的社會經驗,含蓄地傾吐了作者對於公侯顯貴妒賢害能的不平之聲。

“箴”雖有五,但基本內容卻包含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作者對於自己“既飽而嬉,蚤夜以無為”的散漫,虛度年華表示了深刻的反省,並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將被正人君子所拋棄而淪入小人的行列之中。以道德的繼承者自居的韓愈,對此時此刻散漫無為的痛悔,應該説是發自內心的。二是作者在文中反覆地自警自戒要謹慎,並且回顧了兩度自任幕僚以及任四門博士期間廣收門徒和在御史台遭貶的際遇,初看起來,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結果。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卻是當朝權貴和羣小的專橫、昏庸、嫉賢害能的結果。正是這一切,招致了作者接踵而至的災難。韓愈認為,唯一的出路是,不值得與他們説話,唯有自己今後謹慎處世就是了。三是韓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作此文的目的在於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則“汝如不顧,禍亦宜然”,更大的災難將降臨。但是韓愈並沒有屈服,毅然決然地表白:只要平生所作所為合乎道義,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後悔,“行也無邪,言也無頗,死而不死,汝悔而何?”表示了韓愈對世俗鍼砭的憤激之情和剛正不屈的精神境界。

【註釋】

1、《五箴五首》並序,方氏《舉正》:“《呂譜》於永貞元年,時掾江陵。”魏廖本均無題注。但對“餘生三十有八年”考辯較詳。 魏本引韓醇曰:“公生大曆戊申,四十有八,則元和十年也。一本作三十有八。”又引洪興祖曰:“四十有八當作三十有八。按貞元十八年《與崔羣書》雲:‘左車第五牙去,兩鬢半白,頭髮五分亦白。’又《祭老成文》雲:‘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脱而落矣。’此雲‘發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脱。’從此觀之,公年未四十,屢有此歎。如作四十八,為誤矣。”

2、訟:責備。《論語》:“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也。“

3、蚤:通“早”,表時間。

4、烏:副詞,義為哪裏,怎麼,與“安、焉、何”同義。

5、幕中之辯:洪興祖《韓子年譜》雲:“貞元十二年丙子秋,為汴州觀察推官。十五年己卯秋,為徐州節度推官。公《行狀》雲‘武寧張建封奏為節度推官,得試太常寺協律郎。’九月一日上建封書,論晨入夜歸事,其後有諫擊球書及詩。《舊史》雲‘發言真率,無所畏忌,操行堅正,拙於世務’,公豈拙於世務者,特不能取容於俗耳。十六年庚辰夏五月《題下邳李生壁》雲‘餘黜于徐州,將西居於洛陽’,按公黜于徐,蓋骾言無所忌,雖建封之知己,亦不能容也。”叛:違背。

6、台中之評:樊汝霖雲:“此謂為監察御史坐論天旱人飢出為陽山令。” 傾:傾軋、排擠。韓愈在《論天旱人飢狀》中提出“伏請特敕京兆府”停徵賦税,而京兆尹李實是德宗的倖臣,他不止一次對德宗説“今年雖旱,而谷甚好”,德宗因而認為韓愈是有意傾軋、排擠李實。

7、呶呶:謂多言也。

8、方崧卿雲:“蜀本作《悔箴》。”朱熹雲:“‘行’或作‘悔’。”王元啟雲:“此箴專論悔之當否,標題當作《悔箴》。作‘行’則與言分二騂,首句言行並舉,先已自乖其例。”

9、《説文·頁部》:“頗,頭偏也。”段玉裁注:“引伸為凡偏之稱。《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

10、《説文》:“瘳,疾愈也。”

11、尤:缺點、錯誤、罪過。

12、比:親密。

13、《説文》:“臧,善也。”

14、聞:名聲。

15、子路:春秋魯國人,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弟子。《孟子·公孫丑》:“(子路)人告之以過則喜。”

16、賈:招引、招惹。

17、寤:通“悟”,醒悟。

【賞析】

林雲銘曰:“《知名箴》此所作《五箴》之一也。士生斯世,立名原不可少,惟其有實,而名自從之。病在一個‘急’字,蓋急則掩人,急則欺人。人必不肯受人之欺,受人之掩,皆取禍之道也。禍至以為悔,何如禍未至以為戒。若聞戒而不知顧,是自納於禍而已。立名者,宜以此箴為當頭一棒。至所引‘子路有聞’,解作著聞之聞,似以‘未之能行’作‘不稱其實’看,昌黎所注《論語》,此類甚多,然皆奇合,不可拘未注而訾其謬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pxz9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