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祖席》閲讀答案

韓愈《祖席》閲讀答案

韓愈的《祖席》寫的是一首格律嚴格的律詩,但能一氣呵成,明白如話

韓愈《祖席》閲讀答案

祖席

韓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獨傷秋。

況與故人別,那堪羈宦愁。

榮華今異路,風雨苦同憂。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

注】 ①祖席:餞別的宴席。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湜觸犯宰相而受牽連被貶,韓愈與王涯是同年進士,兼有與皇甫湜之誼,因而寫《祖席》二首相贈,此其一。②宜春:地名,今屬江西袁水流域。

(1)中國古典詩詞往往以虛字傳神。請簡要分析第二聯以“況與”與“那堪”相呼應.表達了詩人內心哪些複雜的感情。

(2)“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與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樣,都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説説你更喜歡哪一句。

參考答案

(1)“況與”與“那堪”呼應,表達了三種情感:①有情人本悲秋,此苦之一;②在這愁心的季節傷離別,此苦之二;③羈宦之愁,此苦之三。情感層層相遞,一層比一層深入。

(2)示例一:韓詩好。詩人勸朋友要想得開,保持樂觀的'情緒。這裏不僅有勸慰之情,而且替朋友着想,提出瞭如何解決精神苦惱的建議,比王詩單單表現身可離心相近的意思更為豐富、温暖、動人。

示例二:王詩好。豪邁宏放,讚頌了人間友誼堅不可摧,知音間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萬水也難以阻隔。詩句富有哲理,閃現着理性的光輝,這是韓詩所不及的。

《祖席》,五言律詩,作者韓愈,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整首詩抑鬱低沉,抒發作者對宦海沉浮的無奈及對友人的關心。

韓愈《祖席》賞析

首聯是開題,主要寫木落悲秋,古今同慨:“淮南悲木落,而我獨傷秋。”“淮南”即西漢淮南王劉安。他在《淮南子·説山》中,有“桑葉落而長年悲”之句。兩句意思是説:淮南王當年曾悲哀秋來草木零落,而作者自己也見秋至而獨自傷懷了。在古漢語中,“悲”和“傷”雖為同義詞,但“傷”卻比“悲”在感情上更深一層。特別加一“獨”字,情味更濃,表示了詩人對朋友冤情的理解與悲傷。並切“秋心為‘愁’”之題旨。頷聯承首聯之意而再推進一步:“況與故人別,那堪羈宦愁。”意思是説:有情人見秋葉落本來就傷悲,更何況是在這愁心的季節要與好友相別呢?故人相別,已是痛苦難耐,更何況再加上羈宦之愁呢?“羈”是羈絆,“羈宦”相聯,便有從京城外放為官,常常倍受監視、官身更不得自由之意。這一聯中的虛詞用得好;“況與”與“那堪”相搭配,至少有兩點妙處:一是幾層意思相遞進,一層更比一層深入;二是這種“流水對”,轉折輕靈,語氣如行雲流水,使人覺得似乎未用對仗,而實際上卻是十分工穩的對偶。

頸聯轉入回顧友情和敍述今日之悲:“榮華今異路,風雨苦同憂。”上句暗用《淮南子·説林》篇中“有榮華者,必有憔悴”之意,下句用《詩經·風雨》篇中“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語,表示天時不利,憂思君子之情。兩句意思是説,當年同科進士,本望同有榮華之樂;而今已成異路之人,願與君子風雨同憂。此聯用典自然貼切,讀之不覺是在用典,而是出自肺俯之言。並且這種“不能同樂,便來同憂”的感情,更體現出友人間的關懷。

尾聯歸結到送別的用意上來,勸朋友要想得開,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意思是:您不要以為屬於江南西道(今屬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離京城太遠,那裏的江山如畫,風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裏暢快地遊賞。言外之意是:千萬不要以暫時的榮辱升降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體,保持開朗的心懷。這比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在意義上更加豐富動人;因為王勃的詩只單純表現了“身可離而心相近”之意,而韓愈的詩卻替友人着想,提出瞭如何解脱精神苦惱的勸勉。

拓展閲讀:對韓愈的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並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淨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峯,“韓愈開雲”千百年來在南嶽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雲”為題歌詠不絕。

他也是第一個寫詩吟誦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楊慎稱其《岣嶁山》一詩“發揮稱讚豈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為對衡陽人文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大文學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82mod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