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

成都杜甫草堂,舉世聞名。我早已聽説了這個古蹟。所以趁這次考察的機會去看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寫杜甫草堂的作文,希望能幫到你!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1)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家人歷經磨難,終於逃難到四川。他的好朋友們為他在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草堂,杜甫終於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長,八月份的一天,突然烏雲密佈,狂風大作。草堂上的茅草被風颳得四處亂飛,有的高高地掛在樹梢上,有的落進了泥塘裏。杜甫急得手足無措,跌跌撞撞衝出屋子。

在林子邊,有幾個孩子笑嘻嘻地抱着茅草,跑進了林子。有個男孩很調皮,對杜甫説:“杜老頭,我家的茅草也颳走了,怎麼説茅草是你的呢?”杜甫累得氣喘吁吁,卻又哭笑不得,只好悻悻離去。

過了一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開始還好,屋裏漏的雨不算大,勉強用盆子,罐子還可以接住,後來卻越下越大,屋子裏牀被打濕了,被子也被打濕了,一家人蜷縮在一起,難以入睡。

在這個難眠的雨夜裏,杜甫百感交集。自從安史之亂開始,杜甫報國無門,只好四處顛沛流離,從來沒睡過一宿安穩覺。杜甫望着漏雨的房頂,不禁浮想聯翩,如果能有一座風吹不動,雨打不壞的大廈,讓天下窮苦的讀書人住進去,多好啊,他們將來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百姓就不會遭這麼多罪了。

杜甫想着,想着天亮了,他望着那輪噴薄而出的朝陽,自言自語道:“如果我的願望實現了,就我自己凍死,也心甘情願。

千古以來,誰能像杜甫這樣想呢,他真是當之無愧的詩聖啊!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2)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它不像遊樂園那樣讓人心潮澎湃;或許沒有動物園那樣吸引人;還或許沒有書店那樣引人入勝。可是它有一種特殊的美,吸引着我。。。。。。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來到了杜甫草堂。

穿過浣花溪公園,來到一個大門前,一股“詩”的味道飄到了我的鼻子裏,透過全身。那是種什麼感覺。

走進杜甫草堂只覺得裏面空氣清新,甜潤,看到旁邊古樹參天,樹枝縱橫交錯。淡淡的芳香撲鼻而來。嗯,還有股詩的味道。

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竹木葱蘢,台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頗有特色的祠宇園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徑,聽見河水潺潺聲,左邊的櫻花紅中帶粉,垂柳細細的枝條,綠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這麼美麗的地方居住,難怪寫下如此絕佳的詩詞。

我來到"茅屋",房間的中央擺着一張木榻。我在想,杜甫與朋友在榻上吟詩作對,飲酒歡歌。該是多麼瀟灑啊!我也能那樣該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了嗎?

再來到了"詩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賞到了從古今中外,眾多書法家,軍事家,大文豪書寫杜甫詩句的作品,有草書,隸書,行書。真是讓人讚不絕口,佩服之至!

再看看 "唐風遺韻館",那裏面介紹了杜甫的生平事蹟。他幼時喪母,靠自己努力奮鬥,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憂國憂民,為民着想,山水詩中也表現出自己對百姓的同情和關愛之情。除了"華清池出浴圖"楊貴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畫像,這裏還介紹了唐代的許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覺得唐朝真是一個繁花似錦的盛世。後來,我還去了"萬佛樓","工部祠"等地遊覽。

最後,我緩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離開這個“世外桃源”了,離開這個詩的園林,詩的世界,難免有些傷感。可能下次我還會來到這個詩的園林,詩的世界。。。。。。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3)

在天府之國,有一處著名的遊覽勝地,就是杜甫草堂,它座落在成都市新華路上唐代詩聖杜甫為避免安史之亂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此修建的一個草堂,歷代文人墨客前來瞻仰這一勝地的不計其數,無怪乎馮至先生這樣説:“人們提到杜甫,儘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

由外面喧鬧的人羣中,從鋼筋水泥中進入了杜甫草堂,迎面撲來了的是古香古色。耳朵裏再也沒有什麼雜音,只有風吹疏竹的瀟瀟之聲,頓時就是心曠神怡。接觸的也不再是鋼筋水泥,一根根木頭帶替了它們,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杜甫在詩中提到過"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怪不得杜甫在此創詩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進入草堂寺的山門,就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人間仙境一般,一道牆使得在這裏就有一重脱俗的感覺,這裏的陽光、綠樹、青草都比牆外更閃亮。在圓中漫步,處處都是一片翠色,陽光透過樹葉穿到了地面,變的沁涼,不再像外面的毒辣,偶爾覓的一處小亭,隱祕在翠綠之中,在亭中坐坐,聽着歡快的鳥鳴,心情不得不舒暢起來。

進大門往西北方前行約五六十米,便來到一小徑入口,入口牆上“草堂”兩個渾厚大字赫然醒目,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書的“草堂”影壁。在這裏花開滿園,花香四溢我已經深刻的`體會過了。原來,這條小徑就是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提到的花徑。

沿小徑走出就是柴門,不言而喻這就是杜甫當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卻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觀華麗的“石門”了。

步入有名的詩史堂杜甫的詩到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實,反映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經歷,所以後人把他的詩譽為“詩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頭上,思索着國家命運,為百姓擔憂。

走出草堂,心裏還在回顧,杜甫的偉大和美麗。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4)

從天府之國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宮出發,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來到一處著名的遊覽勝地——唐代“詩聖”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於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來成都後在朋友幫助下建成的草堂。歷代文人墨客前來瞻仰這一勝地的不計其數,無怪乎馮至先生這樣説:“人們提到杜甫,儘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靜。

進入草堂寺的山門,你立刻就能感覺出那種超脱塵世的幽雅和神祕氣氛。於是,飄飄然,如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遠離了喧囂的鬧市,嘈雜的人羣。這裏的每一棵樹,每一根草,每一絲空氣,每一縷陽光,都無不顯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靜。

園中,青石小道縱橫貫通,道旁綠樹相依,幾棵樹和幾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園圃,點綴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樓宇亭榭。

進大門往西北方前行約五六十米,便來到一小徑入口,入口牆上“草堂”兩個渾厚大字赫然醒目,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書的“草堂”影壁。進入小徑後五六米處,有一隔門,兩旁掛有郭沫若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裏春。”原來,這條小徑就是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提到的花徑。

獨自漫步於花徑,必能想象到當年這裏繁花錦簇、春滿小徑的景象。

如今,紅牆外的幾叢翠竹,廕庇着彎彎的小道;輕風穿過竹梢,似在喃喃細語;偶爾幾聲鳥鳴,更添幾分愜意。雖沒有了錦裏花香,卻清雅勝似當年,的確可謂“青郊草木四時新”。穿過幽雅的花徑,右轉有座小橋,直達柴門。一聽就明白,當年杜甫草堂中此門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稱為“柴門”,而今天卻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觀華麗的“石門”了。

步出柴門,便來到了青松掩映的“工部祠”。

祠中供奉着杜工部及黃庭堅、陸游的塑像,還有草堂石刻圖和碑記。

杜工部頭戴羽巾,身着紫衫,腰繫朱綬,圓臉紅活含情,胸前直垂幾綹青須,造型栩栩如生,顯得十分莊重,令人敬仰。工部祠前兩側各有一院,一為“水竹居”,一為“恰受航軒”。三座分散的建築組成一座整齊的院落。

院內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詞書法:或雄厚圓潤,或清秀健拔,或氣勢如虹,或清雅玲瓏,實在令人賞心悦目。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綠的香鬆,蒼健的臘梅,更顯出院落肅雅、靜謐的風貌。

工部祠東側的荷池邊,有座茅草覆頂的碑亭,亭內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鐫刻着“少陵草堂”四個蒼勁大字,被九條龍環繞。這些龍如在空中騰躍,又似在雲中穿行,活靈活現,顯得十分威風凜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隨風搖曳,蒼健秀拔,實在叫人喜歡。

欣賞着這些“吸翠霞而夭矯”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現出杜甫當年所居草堂的景色:“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穿過花徑,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詩史堂”。

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真實地揭露當時社會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經歷,所以後人把他的詩譽為“詩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詩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銅色的杜甫立像:手拈鬍鬚,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現出杜甫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人民的同情。

詩史堂兩端連接着曲折深長的迴廊,與東西兩座杜甫詩意畫陳列廳相連,組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建築羣。

各廳中分別展出了名畫家為杜詩所配的詩意畫。

這些畫線條明快,立意深遠,都較好地表現了杜詩中的韻味,絕大多數都是根據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時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詩畫成的,為古樸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此外,草堂還有浣花祠、水檻、大廨等有名的景點,都是遊覽的好去處。

杜甫留下的僅住了四年的草堂為何如此盛名?

因為這裏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秀美風光,更重要的是詩聖那高超的詩藝和高潔的詩風,令人稱頌。

不是嗎?杜甫身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心,就連屋頂被秋風捲走後極度窘迫之時還高吟“安得廣廈千萬間”,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這樣的高風亮節,怎不令人佩服!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遠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5)

今天我們來到成都市杜甫草堂,它是詩聖—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走進大門,只覺得裏面空氣清新,甜潤,看到旁邊古樹參天,樹枝縱橫交錯。淡淡的芳香撲鼻而來。

我漫步在通幽小徑,聽見河水潺潺聲,左邊的櫻花紅中帶粉,垂柳細細的枝條,綠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這麼美麗的地方居住,難怪寫下如此絕佳的詩詞。看着迷人的春色,我詩興大發,吟詩一首:荷塘美如鏡,皎月明無瑕。溪水透我心,盛日在今夕。媽媽聽了,鼓勵我説:"不錯!以後繼續努力,有詩人的潛質喔!"我害羞地笑了。

經過柴門,我們來到"茅屋"。這裏是杜甫的故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會客廳。房間的中央擺着一張木榻。我想象着杜甫與朋友在榻上吟詩作對,飲酒歡歌。該是多麼瀟灑啊!

來到了"詩史堂",沿着走廊,我們欣賞到了從古到今,眾多書法家,軍事家,大文豪等人書寫杜甫詩句的作品,有草書,隸書,行書。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葉聖陶爺爺,葉劍英將軍,陳毅元帥的大作,讓人讚不絕口,佩服之至!

"唐風遺韻館"是我最喜歡的一處。那裏面介紹了杜甫的生平事蹟。他幼時喪母,靠自己努力奮鬥,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憂國憂民,為民着想,山水詩中也表現出自己對百姓的同情和關愛之情。我記得一句最著名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曾經與李白相逢,痛飲了幾日,這也是歷史上難得的大詩人相聚時刻。這裏還介紹了唐代的許多人物和大事件。我看見了楊貴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畫像,還有"華清池出浴圖"。我覺得唐朝真是一個繁花似錦的盛世。

後來,我們去了"萬佛樓","工部祠"遊覽。這次杜甫草堂遊讓我大開眼界,也對杜甫有了更多瞭解,越發敬佩他了。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詩人啊!我會努力的!

寫杜甫草堂的作文(6)

那天天氣真不錯,春雨過後,一切充滿了活力,就是這種感覺,伴隨我步入了杜甫草堂。

那寬敞而簡樸的大門,彷彿在張開雙臂迎接我。可能顯得有些魯莽了,握疾步走馬觀花般地遊覽,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座宅院,非常小,只有二十來平方米,也比較矮,但門前,清溪碧水橫淌而過,一座別有情趣的拱橋橫跨溪上,自然卻不遜情調。西邊,兩叢翠竹拔地而起,不禁為我帶來了一種清爽的扶風,朦朧的樹影在竹林中若隱若現。我正驚歎這幽趣的景點,卻發現了刻於青石上的兩個字:柴門。

來到正門,只見一條波光粼粼的河流從門前環過,這兒叫浣花溪,傳説唐代時着力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人美且心善,一天他正在洗衣時,迎面走來一位滿身膿瘡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這位和尚求她浣一下那滿是農學的袈裟,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時水中金蓮萬朵,再看那和尚,也不知去向,於是,人們就把這兒改名為浣花溪了。

也許這兒的幽靜陶醉會將你吸引至此,那麼遊覽吧,展現你不一般的美麗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llxm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