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岑參 >

岑參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岑參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引導語:岑參確實是一位傑出的邊塞詩人,歷史上在他其後的許多著名詩詞作家都對他有過很高的評價。他的邊塞詩主要特點是什麼?

唐代詩人岑參在新疆生活了六、七年,安西、北庭奇偉壯麗的景色,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為他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岑參在這個時期寫了大量的邊塞詩,並形成了他邊塞詩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邊塞詩以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戰、遠戍思鄉、將軍逸樂、戰士悲苦等等內容都寫入詩中,熱情地歌頌了戍邊將士保衞祖國而英勇抗敵的戰鬥精神。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個。

岑參當時很受封常清的賞識,因此詩作中有不少是歌頌封常清的戰功的。這首《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代表作之一: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脱,半夜軍行戈相投,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攝,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就是寫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詩人極力渲染朔風夜吼、飛沙走石的自然環境和來勢逼人的匈奴騎兵,有力地反襯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聲威,形成有聲有色的交響曲。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這是白晝的出師,因此寫法也和前詩寫夜行軍不同。前詩是銜枚疾走,不聞人聲,極力渲染自然;這首詩卻極力渲染吹笛伐鼓,三軍大呼,讓軍隊聲威壓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卻表現出唐軍英勇無敵的共同精神面貌。下面這首大作,可以説是和前兩詩鼎足而三的傑作,也是岑參邊塞詩中最為人稱道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一開始寫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樹萬樹梨花作比喻,就給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的感覺。以下寫軍營的奇寒,寫冰天雪地的背景,寫餞別宴會上的急管繁弦,處處都在刻畫異鄉的浪漫氣氛,也顯示出客中送別的複雜心情。最後寫歸騎在雪滿天山的路上漸行漸遠地留下蹄印,更交織着詩人惜別和思鄉的`心情。把依依送別的詩寫得這樣奇麗豪放,正是岑參浪漫樂觀的本色。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

  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

  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

  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

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髮生。岑參的邊塞詩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產生的。他的詩歌中有關邊塞風光的描寫,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十分引人注目。如描寫這裏軍營生活的環境:

  《首秋輪台》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氊牆濕,風搖毳幕羶。

  輪台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此詩作於公元756年初秋,岑參是年40歲,在西域北庭已度過三年時光,他應該是已經做好了返回內地的準備,因此,詩歌短短五言八句,似在總結西域生活,使人讀來即可感受西域之生活情形。 如:詩人描寫將軍幕府中的奢華生活環境,屋內的陳設生動形象,使人感覺歷歷在目:

  《玉門關蓋將軍歌》

  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駝酥。

如:描寫當時這裏的歌舞宴會的情景,這些都是習慣中原生活的岑參眼中的新鮮事物: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琵琶長笛齊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

  《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延歌》

  曼臉嬌娥纖復濃,輕羅金縷花葱蘢。

  回裙轉袖若飛雪,左延右延生旋風。

還有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詩中還反映了各族人之間互相來往,共同娛樂的動人情景:

  《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

  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

  《趙將軍歌》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

  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唐代開始,邊塞戰和成為詩歌常見的主題。詩中既有描寫西域地方風光景觀,又展現兵戎征戰的場景。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

  天子預開麟閣待,只今誰數貳師功。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馬尾,葱山夜雪撲旌竿。

  鳴笳疊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

  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雲。

  日落轅門鼓角鳴,千羣面縛出蕃城。

  洗兵魚海雲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

  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濕未乾,胡煙白草日光寒。

  昨夜將軍連曉戰,蕃軍只見馬空鞍。

詩中的“樓蘭”故地“月窟”借指極西之地;“蒲海”,就是蒲昌海,是羅布泊的舊名,這是唐詩中少見的直接寫到羅布泊附近情況的詩篇。

岑參因其“官二代”的出生和他的人生經歷,自有一種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他十分善於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岑參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情意深厚,深受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逢入京使》

  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輪台即事》

  輪台風物異,地是古單于。

  三月無青草,千家盡白榆。

  蕃書文字別,胡俗語音殊。

  愁見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這首詩描寫旅人遠走塞外,只見萬里黃沙,不知哪裏才是自己的歸宿?悲涼中更帶有深沉哀婉的鄉愁,又有“平沙萬里絕人煙”這樣的寫景佳句,充分流露出悲壯與悽清的綜合美。安史亂後,他雖然也在《行軍二首》等個別詩篇中,發出了一些傷時憫亂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説的那些邊塞詩,就未免有些遜色了。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北庭作》

  雁塞通鹽澤,龍堆接醋溝。

  孤城天北畔,絕域海西頭。

  秋雪春仍下,朝風夜不休。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

此詩作於至德二載春岑參由北庭赴鳳翔前。當時岑參39歲,與《行軍二首》詩為同年作。這時的心情表現出岑參作為一位詩人,其浪漫豪情已逐漸消失。

  《行軍二首》

  吾竊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亂,終日不自保。

岑參確實是一位傑出的邊塞詩人,歷史上在他其後的許多著名詩詞作家都對他有過很高的評價。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説他的詩“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可見他的詩當時流傳之廣,不僅雅俗共賞,而且還為各族人民所喜愛。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稱讚過他的詩。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更説他的詩“筆力追李杜”。

標籤: 岑參 邊塞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censhen/x4oe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