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岑參 >

岑參之《暮秋山行》

岑參之《暮秋山行》

岑參與高適在唐代詩壇上並稱“高岑”,成就頗高。下面是岑參的《暮秋山行》,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暮秋山行

唐•岑參

疲馬卧長阪,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關於岑參

岑參,生於715年,卒於769年,湖北江陵人(一説南陽人),曾出任嘉州刺史。出身於官僚家庭,自曾祖父起,家族中多有人做過高官,甚至官至宰相,其父也曾兩任州刺史。岑參少年喪父,家道中落,但其好學自勵,發憤讀書,終遍覽史籍,學富五車、才華出眾,尤擅綴文,每出一篇,皆廣為傳抄。岑參年輕時,曾到長安獻書以謀求從政之道。唐天寶三年(774)考中進士後,岑參曾先後出任右率府兵曹參軍、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判官、右補闕、起居郎、長史、中允等下級官員,使他滿腔報國之志難以遂願而棄官從戎。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有《岑嘉州詩集》。

註釋

1.長阪:泛指山野。阪,山坡。

2.通津:泛指漫漫旅途,天地極遠處。津,渡口,交通要道。

3.空林:樹葉凋零,十分蕭條的樹林。

4.颯颯(sà):形容山風吹樹發出的響聲。

5.旻(mín):天空。此處指秋季的天。

6.霽(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7.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鵑鳥。

8.蕙(huì):草香草名,又名燻草、零陵香。

譯文

疲憊的馬兒歇卧在野山坡上,太陽已經落到渡口的水面上。山中的秋風吹進空寂的樹林颯颯作響,發出沙沙的聲音好像有人在樹林中走動。冰涼的秋雨過後,天空顯得更加寂寥空曠,青石路面被洗刷的一塵不染。千萬種念頭都在這傍晚出現在腦海,萬物的聲音都在蕭瑟的`清晨悲鳴。杜鵑昨晚還在鳴叫,蕙草已經開始枯萎。何況我這遠行的異鄉人,自然就會有很多艱苦的辛酸。

賞析

《暮秋山行》是一首五古。此詩描寫了暮秋時節,詩人獨步山林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描繪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襯了作者倦於仕途奔波的空虛惆悵的心境。語言清新自然,描繪生動傳神,構思新奇巧妙,意境幽遠悽清。

拓展閲讀:岑參那麼愛用“輪台”,它到底在哪兒

古人詠雪作品中,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無疑是最能讓人產生共鳴的句子。這兩句詩是他長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片段,表現了他清晨突然發現雪景時的驚喜心情。但並非所有人都能脱口背誦最後兩句“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其實,岑參的70多首邊塞詩中,“輪台”出現數次。諸如“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聞説輪台路,連年見雪飛。”“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輪台城頭夜吹角……四邊伐鼓雪海湧”等。

那麼,岑參的“輪台”在哪?岑參為什麼對輪台情有獨鍾呢?

出生在官僚貴族的家庭,且生長於“開元盛世”的岑參,先後於749年以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和754年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的身份兩次出塞,他成名的邊塞詩皆創造於第二次出塞。

唐朝邊塞詩人,經常借用漢代典故敍説當時的故事。由此可見,岑參的“輪台”並非漢代的輪台。《漢書》載,漢代的“輪台”,古稱侖頭,是西域36國中的城邦之一。公元104年,漢武帝兩次揮師西征,平定西域。西漢朝廷便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要道上的輪台這個地方,設立西域都護府,天山南北從此成為中國的領土。

唐太宗擊滅西突厥可汗後,設立輪台縣。據《舊唐書·地理志》載,“僅取漢輪台為名”,唐朝的輪台新城卻築於白水澗道北口的烏拉泊湖邊。“白水澗道”不僅是準噶爾盆地與吐魯番盆地之間的連接線,更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如今依然是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兩城市間,乃至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澗道北端連綿的羣山之間有一片寬闊的谷地,縱然有碧藍如鏡的烏拉泊水庫和楊樹圍抱的農田,蒼涼的戈壁草原依然是這裏的主角。荒野中,靜卧着一片一里見方的城垣遺址,這裏就是當年岑參駐守的輪台古城。

1200多年前,從這個遺址東行210公里,便到大唐北庭都護府的治所庭州城;向西則可通往碎葉,也就是大唐的安西四鎮之一(今吉爾吉斯斯坦國北部)。岑參曾先後在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供職,戍邊6年有一半時間在輪台城塞度過。而扼守天山南北通道的輪台,不僅是身系大唐西域穩定的屏障,也確保着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

標籤: 暮秋 岑參 山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censhen/82wn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