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成不識賢的文學百科

  • 《公季成不識賢》的原文翻譯

  • 公季成不識賢【原文】公季成①謂魏文侯曰:“田子方雖賢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與之齊禮,假有賢於子方者;君又何以加②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議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國之寶也;智士也者,國之器③也;博通士也者,國之尊也,故④國有仁人,則羣臣不爭,國有智士,則無四鄰諸侯之患...
  • 8100
  • 公季成不識賢原文翻譯

  • 公季成不識賢【原文】公季成謂魏文侯曰:“田子方雖賢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與之齊禮,假有賢於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議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國之寶也;智士也者,國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國之尊也,故國有仁人,則羣臣不爭,國有智士,則無四鄰諸侯之患,國有博通...
  • 14494
  • 公季成不識賢譯文和練習題

  • 公季成不識賢【原文】公季成謂魏文侯曰:田子方雖賢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與之齊禮,假有賢於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議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國之寶也;智士也者,國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國之尊也,故國有仁人,則羣臣不爭,國有智士,則無四鄰諸侯之患,國有博通之士,則...
  • 7957
  • 納士招賢成語

  • 【成語】:納士招賢【拼音】:nàshìzhāoxián【簡拼】:nszx【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
  • 11909
  • 有哪些成語形容賢人賢士

  • [駒留空谷]比喻賢人在野。[鳳鳴麟出]鳳凰鳴唱,麒麟出現。比喻賢人出現。[黃鐘譭棄]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牛驥共牢]驥:好馬。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共處。[牛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馬...
  • 8026
  • 退讓賢路成語

  • 【成語】:退讓賢路【拼音】:tuìràngxiánlù【簡拼】:trxl【解釋】:退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出處】:《史記?萬石張叔列傳》:“願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退讓賢路成語接龍【順接】:路上路下路不拾遺路人皆知路人睚眥路出嘴邊路...
  • 11336
  • 推賢遜能成語

  • 【成語】:推賢遜能【拼音】:tuīxiánxùnnéng【簡拼】:txxn【解釋】:推:舉薦。舉薦賢人,讓位於能者。【出處】:《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示例】:社稷寧謐,黎民樂業,皆晏嬰~之功。邞·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近義詞】:推賢讓能【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讓賢推...
  • 5321
任人唯賢幼兒成語知識
  • 任人唯賢幼兒成語知識

  • 成語解釋:任用人只選擇德才兼備的人。成語出處:《尚書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成語繁體:任人唯賢成語簡拼:RRWX成語注音:ㄣˋㄣˊㄨㄟˊㄒ一ˊ常用程度:常用成語成語字數:四字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成語用法:任人唯賢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含褒義。成語結構...
  • 18282
  • 推賢進善成語

  • 【成語】:推賢進善【拼音】:tuīxiánjìnshàn【簡拼】:txjs【解釋】:推薦賢士,引進好人。【出處】:唐·蘇鶚《杜陽雜編》捲上:“上親自考試,用絕請託之門,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示例】:宋·王讜《唐語林?賞譽》:“是時文學相高,當途者鹹以~為意。”【近...
  • 28135
賢賢成長日記
  • 賢賢成長日記

  • 賢賢成長日記(一)孩子在大人的眼巴巴的期盼中來到了人間。剛出世的孩子不會用語言交流,可他卻會用哭來表達。或者餓了渴了,或者拉了撒了,或者冷了熱了……反正是不舒服,只要孩子不停歇的哭,那一定是有情況,待問題排除後,孩子會重新安靜下來。賢賢成長日記(二)孩子玩的時候是很可愛的...
  • 10973
  • 退避賢路成語

  • 【成語】:退避賢路【拼音】:tuìbìxiánlù【簡拼】:tbxl【解釋】:退避: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出處】:《史記?萬石張叔列傳》:“願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示例】:迫於時艱,勉膺重任,謹掬血誠,誓以公心效忠國事,一俟大難削平,即當~。丁...
  • 33038
  • 禮賢下士成語

  • 【成語】:禮賢下士【拼音】:lǐxiánxiàshì【簡拼】:lxxs【解釋】: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出處】:《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
  • 19866
  • 反眼不識成語解釋

  • 【成語原文】:反眼不識【標準發音】:fǎnyǎnbùshí【繁體寫法】:反眼不識【反眼不識是什麼意思】:翻臉不認人。【反眼不識成語接龍】:秀才造反→反眼不識→識變從宜【反眼不識成語解讀】:【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指人轉變態度【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識①shí識別識字;②zhì...
  • 28970
目不識丁成語造句
  • 目不識丁成語造句

  • 目不識丁造句:1、“我直到十一歲都目不識丁,”她告訴我。2、他們當中除了那個目不識丁的執事,沒有一個鄉紳。3、當我們的祖先把美國全部事業託付給一批目不識丁的農民時,我懷疑他們在想什麼。4、政府希望,在一半印度人目不識丁、另一半幾乎漠不關心的情況下,沒有人會發現區別。...
  • 5804
不識不知的成語故事
  • 不識不知的成語故事

  • 【成語名字】不識不知【漢語拼音】bùshíbùzhī【近義詞】:不知不覺、暴雨祈寒【反義詞】:民風彪悍【成語出處】1、《列子·仲尼》:“堯乃微服遊于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2、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
  • 14791
  • 清聖濁賢成語

  • 成語:清聖濁賢【成語】:清聖濁賢【拼音】:qīngshèngzhuóxián【簡拼】:qszx【解釋】:漢代末年因饑荒嚴禁釀酒,飲者諱言酒,稱酒之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用來指酒。【出處】:《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棜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示例】:閒攜~酒,重試朝南莫北風。?宋·...
  • 26463
  • 識其一不識其二成語

  • 【成語】:識其一不識其二【拼音】:shíqíyī,bùshíqíèr【簡拼】:sqybsqe【解釋】:瞭解事物的一方面,不瞭解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出處】:《莊子?天地》:“識其一不識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示例】:昔漢陰丈人修渾沌之術,孔子以為~。(《晉書?王坦之傳》)識...
  • 33301
  • 推賢進士成語

  • 【成語】:推賢進士【拼音】:tuīxiánjìnshì【簡拼】:txjs【解釋】:推薦賢人,引進學者。【出處】:唐·姚崇《答張九齡書》:“近蒙獎擢,倍勵駑庸,每以推賢進士為務,欲使公卿大夫稱職。”【示例】:宋·王楙《野客叢書?楊惲有外祖風》:“其故人任安予書,責以古人~之義。”【語法】:作賓語...
  • 19255
  • 賢人君子成語

  • 【成語】:賢人君子【拼音】:xiánrénjūnzǐ【簡拼】:xrjz【解釋】:指有才有德的.人。【出處】:唐·陳子昂《明必得賢科》:“凡賢人君子,未嘗不思效用,但無其類獲進,所以湮沒於時。”【近義詞】:賢才君子【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有才有德的人【英文】:virtuousandtalentperson...
  • 25277
  • 見賢不隱成語解釋

  • 【成語原文】:見賢不隱【標準發音】:jiànxiánbùyǐn【繁體寫法】:見賢不隱【見賢不隱是什麼意思】:賢:道德高尚的`人;隱:隱藏。看見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沒【見賢不隱成語接龍】:兵戎相見→見賢不隱→隱介藏形【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世【讀音預警】:倡導普通話,請按照音標...
  • 26398
不打不相識成語故事
  • 不打不相識成語故事

  • 不打不相識指經過交手,相互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下面是不打不相識的成語故事,歡迎閲讀。不打不相識bùdǎbùxiāngshí【成語解釋】:指經過交手,相互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成語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
  • 31778
  • 推賢下士成語

  • 【成語】:推賢下士【拼音】:tuīxiánxiàshì【簡拼】:txxs【解釋】: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份去結交。【出處】:《梁書?徐勉傳》:“當應推賢下士,先物後身,然後可以報恩明主,克保元吉。”【近義詞】:禮賢下士【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交往等推賢下士...
  • 24460
  • 賢賢易色成語解釋

  • 【成語】:賢賢易色【拼音】:xiánxiányìsè【簡拼】:xxys【解釋】: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出處】: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示例】:公子此時,一來心裏不安,二來有些發訕,三來也未免動了點兒~,滿面周身...
  • 7243
不打不相識的成語故事
  • 不打不相識的成語故事

  • 不打不相識的成語故事:指經過交手,相互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小編收集了不打不相識的成語故事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拼音]:bùdǎbùxiāngshí[釋義]指經過交手,相互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語出]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lsq...
  • 11047
不打不成相識的成語故事
  • 不打不成相識的成語故事

  • 成語名稱:不打不成相識成語拼音:bùdǎbùchéngxiāngshí成語用法:作賓語、分句;用於朋友交往。實用性: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詞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年代:古代成語解釋:指經過交手,彼此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成語來源: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
  • 28863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