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似曾相識出自哪首古詩哪句詩的文學百科

似曾相識出自哪首古詩哪句詩
  • 似曾相識出自哪首古詩哪句詩

  • 這首詞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樣的.名句,這句詞中列舉了“花凋落、春消逝、時光流逝”等自然現象,表現出哲理意味。似曾相識這個漢語成語的意思是好像曾經見過,它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似曾相識的漢語拼音是“sìcéngxiāngshí”。似...
  • 26133
此地空餘黃鶴樓出自哪首詩
  • 此地空餘黃鶴樓出自哪首詩

  • 此地空餘黃鶴樓全詩賞析《黃鶴樓》這首詩在首聯借用“仙人乘鶴歸去”的典故引出了黃鶴樓,在頷聯中寫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主要進行景物描寫,寫出了詩人在晴日天氣中在黃鶴樓的眼前景色,尾聯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作為結尾。“此地空餘黃鶴樓”寫出了黃鶴...
  • 12632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 出自哪首詩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 出自哪首詩

  • 原文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脱,可憐飛絮太飄零。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翻譯從古至今多人情的不免留下很多遺憾,這裏看來也很難找到有情的人了。等感情沒有的時候就會轉換成無情,可是無情比多情還要讓人累的多。...
  • 26764
  • 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自哪首詩

  • 一枝紅杏出牆來全詩怎麼翻譯《遊園不值》全詩的描寫生動形象又充滿理趣,全詩翻譯為白話文是: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 19531
  • 別有洞天出自哪首詩

  • 別有洞天是什麼意思別有洞天這個成語表示洞中另有一個天地,通常形容風景奇特或藝術創作引人入勝。別有洞天這個動賓式成語,一般形容另有一種境界,這個成語常用的語法功能是謂語。...
  • 20059
  • 明月有情應識我出自哪首詩

  • 詩人介紹:袁枚(1716-1797)清代詩1653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
  • 29352
葳蕤出自詩經哪一首詩
  • 葳蕤出自詩經哪一首詩

  • 古風·綠蘿紛葳蕤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草木有所託,歲寒尚不移。奈何夭桃色,坐歎葑菲詩。玉顏豔紅彩,雲發非素絲。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古風·綠蘿紛葳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四首詩。此詩共十句,前四句為比興,以物比人,謂無情之物相托,尚且...
  • 20751
參差荇菜出自哪首古詩
  • 參差荇菜出自哪首古詩

  • 《詩經》的內容現存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大部分,這些作品是周王朝由盛轉衰的社會民間面貌的`表現,其中包含了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鬼神的樂章,貴族宴飲的場景,同時也有勞作、婚姻、習俗等多方面的內容。《關雎》全詩如下:《關雎》先秦無名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
  • 17805
春風得意出自哪首詩?
  • 春風得意出自哪首詩?

  • 1、春風得意出自《登科後》《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意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侷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説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
  • 9192
似曾相識愛情詩歌
  • 似曾相識愛情詩歌

  • 每一次遇見你總擾亂我平靜的思緒遇見你,多了一點欣喜遇見你,多了一次驚異遇見你,有了一片輕輕的激動遇見你,多了一縷靜靜的回憶依然記得第一次遇見你我驚訝的眼神,詫異的表情從那時起我的心中多了一片天地它屬於你從那時起生活中總有你的影子揮之不去從那時起我又多了一...
  • 26033
楚天千里清秋出自哪首古詩詞?
  • 楚天千里清秋出自哪首古詩詞?

  • 翻譯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淒涼,江水隨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羣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着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羣孤雁的悲鳴聲裏,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遊子。我看着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杆...
  • 31001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首詩
  •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首詩

  • 參見:子曰:為政以德,譬(德,仁道的體現。針對‘為政’。譬,打比方。參見:譬之宮牆)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北極星)分析:【以德譬】以道的體現打個比方,用以比照,作為榜樣,有樣學樣,才會有好的結果。參見:德不孤,必有鄰。【北辰】其價值體現於有‘眾星共之’的.參照,與眾星是共生共存...
  • 11524
思鄉古詩有哪些整首
  • 思鄉古詩有哪些整首

  • 我思念家鄉的那條山路。崎嶇而又蜿蜒。那條山路有母親守候的`牽掛,有鄉親盼望的視線,也有遊子依依回望的目光,更有我的歡樂、嚮往與追求。《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蜀中九...
  • 17793
  • 老驥伏櫪出自哪首古詩

  • 老驥伏櫪原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34063
  • 六月禾未秀出自哪首詩

  • 《田家》的賞析“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並不僅僅是寫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民的家庭,所謂“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正是農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並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墾的荒地,從耕田寫到開荒,簡潔有力地刻劃...
  • 14549
春風得意出自哪首詩
  • 春風得意出自哪首詩

  • 春風得意出處原文:登科後唐代: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譯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侷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説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
  • 17733
  • 桃李滿天下出自哪首詩

  •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桃李滿天下出自哪首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桃李滿天下。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 19696
夢寐以求出自哪本書哪首詩
  • 夢寐以求出自哪本書哪首詩

  • 夢寐以求的用法拓展夢寐以求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比如有朝思暮想、日思夜想,這個成語的語法用法是謂語、定語。...
  • 30454
  • 三潭印月出自哪首詩

  •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説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着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 30594
晝出耘田夜績麻出自哪首詩
  • 晝出耘田夜績麻出自哪首詩

  • 田園詩是什麼上文中提到的田園詩,指的是在中國古代以歌詠田園生活為主題的'詩歌,這些詩歌利用恬淡疏樸的語言,大多將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作為寫作題材。...
  • 8757
寸草春暉出自哪首古詩
  • 寸草春暉出自哪首古詩

  •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韻譯】: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為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誰能説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註解】:1、遊子:出門...
  • 22508
風急天高猿嘯哀出自哪首詩
  • 風急天高猿嘯哀出自哪首詩

  •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着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
  • 11545
黃梅時節家家雨出自哪首古詩
  • 黃梅時節家家雨出自哪首古詩

  • 黃梅時節家家雨全詩抒發什麼感情《約客》這首詩中藉助寫“黃梅”、“雨”、“池塘”、“處處蛙”這些意象,表現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用雨聲和蛙聲反襯出寂靜。“黃梅時節家家雨”通過寫景寓情,寫出了梅雨時節客人不能如期赴約的客觀原因,流露出詩人對綿綿梅雨這種陰...
  • 31622
萬人空巷出自於哪一首詩
  • 萬人空巷出自於哪一首詩

  • 萬人空巷這個成語大多用於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在句式中充當謂語、定語或者分句的句子成分。...
  • 8987
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句詩出自哪一首詩
  • 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句詩出自哪一首詩

  • 這是一首教育子女的詩,開頭詩人先是讚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做學問的艱難,後面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要持之以恆的學習,既要有書本上的知識,也要自己親身實踐去檢驗真理,主要是激勵兒子不要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在實踐中進一步瞭解。...
  • 27157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