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梁實秋散文《旅行》賞讀的文學百科

梁實秋散文《旅行》賞讀
  • 梁實秋散文《旅行》賞讀

  • 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説穿了太陽下沒有新...
  • 31618
梁實秋散文:《旅行》
  • 梁實秋散文:《旅行》

  • 梁實秋散文:《旅行》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
  • 24098
梁實秋的散文鑑賞
  • 梁實秋的散文鑑賞

  • 導語:讀梁實秋的散文,我們時常為他淡泊名利、達觀進取的精神所感染。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梁實秋的散文鑑賞,歡迎大家閲讀!在梁實秋的散文中,有相當數量是描摹社會世相的,其中不乏鍼砭時弊之作。這表明他對於自己所生活的那個社會不滿意之處頗多。不過從作品的內容來看,他並沒有改...
  • 21869
梁實秋經典散文旅行
  • 梁實秋經典散文旅行

  • 旅行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説穿了太陽下沒...
  • 25859
梁實秋散文《雅舍》賞析
  • 梁實秋散文《雅舍》賞析

  •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譽海峽兩岸的名篇,《雅舍》是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現在《雅舍》已被收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梁實秋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在以前的文學史上,梁實秋是一個“反動文人”,建國以來中學語文教材一...
  • 20871
梁實秋《怒》原文賞讀
  • 梁實秋《怒》原文賞讀

  • 一個人在發怒的時候,最難看。縱然他平夙面似蓮花,一旦怒而變青變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滿臉的筋肉扭曲,眥裂髮指,那副面目實在不僅是可憎而已。俗語説,“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種變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變色的。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怒氣相加,但是許多...
  • 21815
梁實秋散文好句賞析
  • 梁實秋散文好句賞析

  • 理髮不是一件愉快事。讓牙醫拔過牙的人,望見理髮的那張椅子就會怵怵不安,兩種椅子很有點相像。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梁實秋散文好句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我們並不希望理髮店的椅子都是檀木螺鈿,或是路易十四式,但至少不應該那樣的醜,方不方圓不圓的,死橛橛硬邦邦的,使你感...
  • 18613
梁實秋散文《孩子》欣賞
  • 梁實秋散文《孩子》欣賞

  • 蘭姆是終身未娶的,他沒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亞隨筆》裏。他説孩子沒有什麼希奇,等於陰溝裏的老鼠一樣,到處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話無論是怎樣中肯,但在骨子裏有一點酸——葡萄酸。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因為我親...
  • 13478
梁實秋散文:旅行
  • 梁實秋散文:旅行

  • 導語: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於是指個人,是行走。旅遊是指遊玩,通常是團體出行,在時間上是很短暫的。旅遊就是旅行遊覽活動。它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旅行要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
  • 26692
  • 梁實秋送行賞析

  • 導語:《送行》是梁實秋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出自《雅舍小品》,是一篇散文。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樑治華,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實秋送行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梁實秋送行賞析先寫古人的送別,接着寫了現代人送行之中的所...
  • 31512
梁實秋精選散文《送行》
  • 梁實秋精選散文《送行》

  •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梁實秋精選散文《送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
  • 32462
梁實秋散文《旅行》
  • 梁實秋散文《旅行》

  • 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説穿了太陽下沒有新...
  • 27643
梁實秋散文《談友誼》賞讀
  • 梁實秋散文《談友誼》賞讀

  • 朋友居五倫之末,其實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所謂友誼實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其中包括瞭解、欣賞、信任、容忍、犧牲……諸多美德。如果以友誼作基礎,則其他的各種關係如父子夫婦兄弟之類均可圓滿地建立起來。當然父子兄弟是無可選擇的永久關係,夫婦雖有選...
  • 32504
梁實秋散文《錢》鑑賞
  • 梁實秋散文《錢》鑑賞

  • 梁實秋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瑣事入筆,典雅出鋒,這是樑文的成功之處。錢這個東西,不可説,不可説。一説起阿堵物,就顯著俗。其實錢本身是有用的東西,無所謂俗。或...
  • 6887
梁實秋經典散文欣賞
  • 梁實秋經典散文欣賞

  • 寂寞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裏,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裏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着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着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
  • 24474
散文欣賞之梁實秋《送行》
  • 散文欣賞之梁實秋《送行》

  • 導語:古人常説“後會有期”,今人常説“再見”,而這兩個詞都包含“再也不見“的可能性。我不願人送我,也不願送人。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散文欣賞之梁實秋<<送行>>,歡迎大家閲讀!“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
  • 30341
梁實秋散文《讀畫》
  • 梁實秋散文《讀畫》

  • 《隨園詩話》:畫家有讀畫之説,餘謂畫無可讀者,讀其詩也。隨園老人這句話是有見地的。讀是讀誦之意,必有文章詞句然後方可讀誦,畫如何可讀?所以讀畫雲者,應該是讀誦畫中之詩。詩與畫是兩個類型,在對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類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謂Utpicturapo...
  • 12845
  • 梁實秋《送行》鑑賞

  •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驪歌,灞橋折條楊柳,甚至在陽關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剛要起碇,汪倫老遠地在岸上踏歌而來。那幅情景真是歷歷如在眼前。其妙處在於純樸真摯,出之以瀟灑自然。...
  • 12850
梁實秋散文女人鑑賞
  • 梁實秋散文女人鑑賞

  • 導語:樑先生在《女人》一文中講述了女人諸多“不是”。女人原來如此豐富,讀罷此文,竟懷疑自己還是不是女人了,似乎那些字眼皆與自己無關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梁實秋散文女人鑑賞,歡迎借鑑!女人有人説女人喜歡説謊;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這問題...
  • 16149
  • 梁實秋《送行》原文賞析

  • 此文極為突出體現了樑公的文風,描寫細膩獨到,比喻生動形象,視角出人意料,文字表現力讓我們懂得什麼是入木三分。結尾的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如歐·亨利的小説。雖説窺一斑可見全豹,但讀此文,實在難以取捨。所以,提供全文與各位共享。「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
  • 31818
梁實秋散文欣賞
  • 梁實秋散文欣賞

  •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實秋散文欣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時間即生命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
  • 15264
梁實秋優美散文:旅行
  • 梁實秋優美散文:旅行

  • 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説穿了“太陽下沒...
  • 19735
  • 梁實秋練習 旅行

  • 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mdash;&mdash;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卧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説穿了太陽下沒...
  • 27407
梁實秋散文《送行》
  • 梁實秋散文《送行》

  • 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只驪歌,灞橋折條楊柳,甚至在陽關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剛要啟碇,汪倫老遠的在岸上踏歌而來,那幅情景真是歷歷如在目前。其妙處在於純樸真摯,出之以瀟灑自然。平夙莫逆...
  • 23610
旅行梁實秋閲讀答案
  • 旅行梁實秋閲讀答案

  • 語文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對語言的品評、賞析、感悟的能力,培養學習語文、陶冶性情的興趣,在多讀深思中進入學習語文的嶄新境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旅行梁實秋閲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旅行梁實秋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
  • 22770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