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而不知其所止的而是什麼意思的文學百科

而不知其所止的而是什麼意思
  • 而不知其所止的而是什麼意思

  • 赤壁賦中的“而”1、而不知其所止錶轉折;2、羽化而登仙表承接;3、扣舷而歌之表並列或修飾;4、倚歌而和之表修飾;5、順流而東表修飾;6、而今安在哉錶轉折;7、舉匏樽以相屬以,相當於“而”,表目的;8、挾飛仙以遨遊以,相當於“而”,表修飾;9、抱明月而長終表修飾;10、而未嘗往也,錶轉折;11...
  • 7923
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什麼?
  • 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什麼?

  • 不言而喻的造句不言而喻的.成語用法偏正式,常作為謂語、賓語、定語使用,一般比喻很明顯。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他這樣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了,我們要想法去勸阻他。...
  • 9267
  • 暮而果大亡其財是什麼意思

  •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譯文: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牆被毀壞。他兒子説:“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説。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
  • 13249
  • 學而不思則罔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 學而不思則罔是出自《論語·為政》,原文為: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
  • 7810
  • 而見者遠的而什麼意思

  • 勸學節選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翻譯:登到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瞧見;順着風喊,聲音並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
  • 28115
而不知其所止前一句是什麼
  • 而不知其所止前一句是什麼

  • 前赤壁賦節選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25482
和而不同的和和同是什麼意思
  • 和而不同的和和同是什麼意思

  • 和而不同的出處和用法和而不同這個成語的來源是《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對孔子以及儒家學派的各方面思想進行了記載,《論語·子路》中提到這個成語的.語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這個成語是一個褒義成語,它的成語結構屬於複句式,這個成語在語句中一般情況...
  • 843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什麼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什麼

  • 原文《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譯文孔子説:“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説,還有什麼遺憾呢?”讀解這一章談論治學的.方法問題。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説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
  • 19066
  • 潭西南而望的而是什麼意思

  • 而的字義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艱難的任務。戰~勝之。取~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羣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不烈,清~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
  • 17295
不翼而飛的意思是什麼
  • 不翼而飛的意思是什麼

  • 不翼而飛的用法拓展不翼而飛的近義詞成語是不脛而走、不知去向,反義詞成語有原封不動、失而復得等等。不翼而飛這個漢語成語常作為謂語、定語、狀語使用。...
  • 31568
出淤泥而不染是什麼意思
  • 出淤泥而不染是什麼意思

  •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出淤泥而不染成語解釋及造句,希望對你有幫助。淤泥而不染chūyūníérbùrǎn近義詞:潔身自好反義詞:同流合污用法:複句式;作定語、賓語、分句;比喻處於污濁環境保持純潔品格解釋: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29784
  • 隨遇而安的意思是什麼

  • 隨遇而安原文: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萬物應時而生,人生隨緣而止。懂得知足,人生常樂。...
  • 6949
食言而肥的意思是什麼
  • 食言而肥的意思是什麼

  • 食言而肥的成語故事食言而肥這個成語的.典故與季康子、孟武伯、郭重、魯哀公有關,這個故事講述的是: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在五梧宴請大夫,孟武伯由於厭惡郭重,便在敬酒時取笑説他肥胖,季康子説“請給孟武伯罰酒,因為我國接鄰敵國,我因此沒能追隨君王,得以免於遠行,而郭重在外跟隨國君...
  • 17822
擇其善者而從之當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 擇其善者而從之當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 而的古文用法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
  • 31566
環而攻之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 環而攻之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
  • 33545
  • 不寒而慄的慄是什麼意思

  • 成語用法不寒而慄在句子中一般是用作謂語、定語,常用於想到、聽到或見到令人恐懼不安的`事。造句示例:1、他一想到不久後將被捕判刑,就會不寒而慄,冷汗淋漓。2、自從上次他被蛇咬後,現在一聽到蛇字,就不寒而慄。3、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現的嚴重危害廣大人民身體健康的問題,真讓人不...
  • 7703
不言而喻的喻是什麼意思
  • 不言而喻的喻是什麼意思

  • 不言而喻的用法總結不言而喻是一個偏正式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是用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很明顯。造句示例:1、知識就是力量,這個道理是不言而喻的`。2、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3、水對生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8216
因人而異是什麼意思
  • 因人而異是什麼意思

  • 因人而異,是漢語成語,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人的個體差異,而採取不同的態度或方式對待。成語出處: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塗》:“然而風格和情緒、傾向之類,不但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意思比喻:就像一個人喜歡...
  • 25462
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什麼
  • 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什麼

  • 不言而喻的.語法用法不言而喻這個成語的用法偏正式,通常情況下在句子中表示謂語、賓語、定語。不言而喻這個成語在清朝劉鶚的《老殘遊記續集》中出現,在第一回中有記載:“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儘可不言而喻了。”...
  • 32210
  •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什麼意思

  • 季氏將伐顓臾原文: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 33738
  • 不破不立 破而後立是什麼意思

  • 不破不立造句:1、新舊信任機制之間的關係更屬轉化而非不破不立。2、所謂不破不立,正是這個道理。3、不破不立,要樹立新規,必先廢除舊習。4、不破不立,即非學術批評。5、在意識形態層面,我們採取的是不破不立的方針。6、我們信奉的是不破不立。7、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不破不立...
  • 16540
  • 而以是什麼意思

  • “而已”和“而以”的區別兩個詞沒有什麼區別。現在來説,一般沒有“而以”的寫法,都屬於“而已”的誤寫。古文中有“而以”的應用,可以理解為是“而已”的通假字。“而已”,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 12648
  • 不陵節而施是什麼意思

  • 《禮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
  • 23612
戛然而止的拼音和意思是什麼
  • 戛然而止的拼音和意思是什麼

  • 戛然而止這個漢語成語出自於清朝章學誠《文史通義·古文十弊》:“夫文章變化,侔於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
  • 6365
不知所措的措是什麼意思
  • 不知所措的措是什麼意思

  • 用法總結不知所措在句子中一般是用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處境很為難。造句示例:1、突然間,頭頂一瓢冷水澆了下來,鬧得他手忙腳亂,不知所措。2、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樣子,我也很着急。3、當大家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而不知所措的時候,小明挺身而出挽救了大家。...
  • 27126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