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手抄報 >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手抄報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還苦於找不到好的手抄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第2張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第3張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第4張
  


端午節手抄報三年級 第5張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1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傳統端午節。現在也很重視過這節,大魚,大肉,香菇,瓜菜,應有盡有;物質生活遠比以前豐富多了,然而,那傳統節日的味兒就就是掉價了許多。

穿過時空隧道,我們來到六十年前。五月初四,母親推磨,奶奶坐在一旁下麥子,白白的麪粉與麥麩如密集的雨水,隨着磨盤沙沙地灑落在簸箕籃裏。上午磨粉,下午做粑。一面墊着洗清的被單的曬籃(曬穀用的)擱置在桌子上,母親和奶奶都就是面帶微笑揉捏麪粉團粑,捏好一個很認真地擺放在曬籃裏,一行行,每隻間隔也均勻。差不多有一曬籃粑擺放着,等待着發酵(也叫醒粑)。這天我再怎麼調皮搗蛋,大人也就是和聲悦色笑呵呵的,決不會大聲訓斥。傍晚開始蒸粑。蒸出來的小麥粑,比現在的饅頭還要鬆軟香甜。我們都笑呵呵地先嚐為快,晚飯也就免了。至於粽子,可能就是這天吃的東西也蠻多,我們很少包粽子。到就是現在的端午節,粽子還就是重點美食。

初五,天剛矇矇亮,父親放小掛鞭炮,開始插掛菖蒲艾。菖蒲有很重的芳香氣味,菖蒲夾着一根艾,所有門框,連豬欄、牛欄、雞舍,掛插對稱的兩根艾,有的像八字,有的像x交叉着。掛菖蒲艾據説就是防害蟲,那種氣味蛇都怕聞。電影《白蛇傳》裏的白娘子修煉了千年,在端午節這天,她都受不了,特別就是喝了點雄黃酒,還真現出了原形;那青蛇,修煉了八百年,更就是受不了菖蒲艾的氣味,只得躲進深山洞裏。這都就是神話傳説,但菖蒲艾就是有點驅趕蚊蟲的作用吧。

端午節的重點在早餐,也就是小孩的最愛——吃鹹蛋。那時的雞蛋確實就是最好的東西,鹹雞蛋就更好吃了。奶奶一早就將許多大蒜頭與雞蛋一起煮,上面還放一塊粑笮熱小麥粑。雞蛋有四十隻左右吧(這個印象最深,每年都有那麼多),非要打水的柄桶盛。五口之家,互相推讓着吃,自然就是我吃得最多,我要吃五六個雞蛋,下午還要吃。那時,每家都有一個鹽水大壇,裏面總有幾十只雞蛋浸在鹽水裏。農家人人都養大羣土雞,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隻母雞下蛋。老百姓再窮,雞蛋還就是有的,雞蛋也就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平時,買點糖呀鹽什麼的,就就是靠雞蛋換錢。五月節,吃雞蛋最補身體,誰家這天能不奢侈一下?我當然就是先吃雞蛋後吃粽子,煮熟的大蒜頭,也就是要吃的。這就是祖宗留下的規矩,説就是初夏水汽重,吃大蒜可以預防水濕病,可以殺細菌。這煮熟透了的大蒜,味道也不錯,綿綿的也有股香味,大家都喜歡吃。

看,三五歲的小弟弟小妹妹,脖子上還掛着裝有紅殼鴨蛋的線織網袋子。繡花用的花線編織的,裏面裝一個或兩個鴨蛋,莧菜染紅的,好看極了。這天小孩脖子上還要掛香囊,三角形的小香囊,裏面的香藥,就是在中藥店裏買的,説就是除濕辟邪,反正好香,小孩都喜歡掛。

中午,小孩統統要洗艾水澡,這個程序差不多所有的大人都很重視。你想呀,大半年的沒洗過澡,小孩身上的污垢差不多有幾毫米厚吧。熱熱的艾水一搓擦,污垢紛紛滾落下來。小孩的皮膚舒展了,病菌也沒了,能不健康?穿上新衣裳,眉心點上雄黃,嗨,可愛的寶貝們,一個個鮮亮如花!此時全家也更就是平添了不少喜慶!中午有些人還保留傳統習俗,喝點雄黃酒,説就是喝過雄黃酒能百毒不侵;另外還要在屋內灑點雄黃酒,説就是驅趕害蟲,有的人嘴裏還唸唸有詞呢!之後,大人忙着收菖蒲艾,帶上鞭炮,將菖蒲艾拋到村外的池塘裏——這叫送瘟神,祈求風調雨順,全家平安。

這天的活動也很多,三裏外的徐港碼頭有贛劇看,戲台下有貨郎擔,有油條攤,有穿着紅紅綠綠花衣裳的漂亮姑娘們;也有看龍舟賽的。野外,到處就是綠油油的禾苗,路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羣。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大人小孩都非常開心。

現在過節,也很重視,好吃的多得去,就就是沒了傳統的節日味兒。大人圍坐在桌子旁玩麻將牌,小孩呢?城市的,到遊樂園玩;農村的,只有在家看看電視,或到村裏的小百貨店,買垃圾食品。有些乏味吧,唉。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2

端午節的風俗:懸鐘馗像:鍾馗捉鬼,就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此時家家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曳,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赤腳,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挖悼其眼睛,一隻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日,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皇醒後,瘧疾愈,於就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圖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趕迫拯救,就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開始有尤舟競渡就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此時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説:“端午節本就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而賽龍舟便就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他們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並把船建造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説明自己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3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根據局有關活動通知精神,我校在端午節期間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我校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x週年,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主題活動的始終,使廣大師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愛國情感,樹立了報國之志,在校園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首先,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派專人負責,精心策劃,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學校加強了宣傳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此時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我們通過少先隊板報欄、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演講的形式,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及其意義,做了大力宣傳,充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各班開展了生動活潑的中隊會,例如一年級的什麼就是端午節,五年級的端午節與屈原,六年級的端午節隨想等,既突出了主題,又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預期效果。父親節快到了,我校將父親節融入到端午節活動中,突出端午主題,增強主題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我校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銘記的,不僅就是屈原刻骨銘心的詩句,更就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就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shouchaobao/0jr8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