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晏殊 >

晏殊 訴衷情

晏殊 訴衷情

全詞着意描寫濃春煙景中,巧妙地將楊柳的絲縷和人物的紛亂心緒牽連綰合,襯寫出香閨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別具風情。全詩如下:

晏殊 訴衷情

  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

  眉葉細,舞腰輕。宿粧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繫人情。

【譯文】

長亭餞行的歌宴酒席,終於散了,美人已經登船,猶回首凝眸,依依不捨。送行人上馬目送他離去,馬兒聲聲嘶鳴,似在代他千萬遍呼喚。船兒順流而下,漸行漸遠,只有離愁別恨,在送行人心中生生無已。

登上畫閣,更上高樓,為的是再見帆影。可是,望盡天際,只見斜陽一道,平波流水,遠與天際,哪有船帆的影子!這一刻,真個是腸斷魂銷!他止不住要把滿懷離痛別恨向天地傾訴,遍天地間也裝不下這無窮無盡的愁恨相思意。

賞析一】

這首詞,上片以景襯情,下片則描繪人物時藴情會意。全篇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別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致纏綿。詞中化用金昌緒的《春怨》和王昌齡的《閨怨》詩,但有神無跡,如輕霜溶水,泯融無痕。詩詞都寫到鶯聲驚夢生惱,春柳觸發怨情,但詩中閨婦聽鶯聲而小庭追打,見柳色而直説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詞裏的香閣女子卻只是濃睡不起,宿粧不整,嫻靜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現上有隱顯曲直之別,聲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語言上有質樸明快和清麗優雅之異,意趣、韻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筆“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先繪出一幅如畫春景:東風吹温送暖,催引生機;楊柳因春風吹拂而萌發春意,雖未青青成陰,卻染得人滿眼春色;柳絲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濛意態;一番春雨初霽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這兩句將春風、春柳,春雨、春晴,編織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二句,詞意陡生頓挫。

面對爛漫春光,不是覽景生歡,而是意趣索寞,“香閣濃睡”,情態異常。着一“惱”字,既是貫下,也暗暗承上。上兩句描繪春景,是為了襯示香閣女子的怨思,即以樂景而反襯哀情,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把離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強烈。由於人物內心狀態的'異常,觀景亦有異常之感:春色娛人,鶯聲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惱人,聞鶯心煩,則是變態。詞中香閣女子所以對春色視而不見,懨懨無緒,黯黯思睡,聽到鶯聲卻生惱恨,實際是因春感懷,睹景傷情。鶯聲驚睡,也許還驚破了好夢。下片“眉葉細,舞腰輕,宿粧成”為人物描寫。

眉葉、舞腰,既是詠柳,也是寫人,楊柳枝葉的纖細裊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詞人生花妙筆的暈染下,相互疊印複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雋麗,比喻貼切,既寫出柳的風神,也顯出人的韻致。“宿粧”,隔夜未整的殘粧。詞裏的“宿粧成”,是指香閣濃睡的女子醒來,無心梳洗,懶於修飾。此處雖不明白言情,而從“宿粧”不整的容態中自然溢露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幽怨。結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三句正面點示題旨。“一春芳意”與“三月和風”為對偶句,同是“牽繫人情”的景物。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長的春意,縈拂柳條的春風,以及柳枝上的鶯啼,柳樹間的煙鎖,無不牽繫着閨中人的情思。“牽繫”二字,切柳絲。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結,中間所及,關涉到柳,聯想古詩詞中常用的柳的內涵自知“人情”為何。

【詩人簡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峯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擴展】

練習

(1)詞中“惱他香閣濃睡”的“惱”是因何而惱。

(2)這首詞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

(3)這首詞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聯繫全詞加以賞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yanshu/q7jq2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