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李清照創作風格的獨特性-婉約中的丈夫之風

李清照創作風格的獨特性-婉約中的丈夫之風

摘要:李清照是我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詞人,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作家。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詞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陽剛美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婉中見直,柔中見剛。本文從李清照的作品、思想、情感及生活等方面來剖析女詞人獨特的文學風格。

李清照創作風格的獨特性-婉約中的丈夫之風

關鍵詞:藝術風格;曠達情懷;詩文創作;作品人品

誰能稱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們最有可能達成共識,可能就是李清照了。前人沈去矜有這樣的評論;“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李白詩的地位不需討論。論其詞,傳世有《菩薩蠻》、《憶秦娥》,後人譽為“獨冠詞史,千古絕唱”。南唐李後主被譽為詞宗,基本上得到人們的公認。李清照能與詩仙太白、詞宗李後主比肩而立,並駕齊驅,堪稱文學史上巾幗第一了。

關於李清照創作的藝術風格,歷來多有爭議。魯迅先生論及陶淵明時説過,陶淵明既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一面,又有“刑天舞天戚,猛志固長在”的一面,“尚有取捨,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題未定草》)。而歷來論李清照者,卻有不少人犯了魯迅先生驚醒過詩人的這種錯誤。

自明代把詞劃分為婉約、豪放派後,後世論者多從其説,認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這固然不錯,但後來人們對“婉約”的理解越來越窄,以為李清照的詞只有纏綿悱惻,悲悲悽悽的一面,不免一葉障目。李清照本來是詩、詞、文全才,但自宋以來學界研究李清照卻成了重詞輕詩文的風氣,加上把她的作品大量失散,不少研究者眼中的李清照,便即“非全人”,也“離真實”了。

李清照的詞的確有清新婉約、“兒女情長”的一面,委婉的情思、纏綿的情緒常在她的詞作縈繞,不愧為婉約派的代表。但這些詞綿婉而不纖糜,具有潛在的英風豪氣。沈曾植説:“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蘇辛,非秦柳也。”為了使人注意李清照的豪放的一面,甚至把李清照與蘇軾、辛棄疾並舉。下面我們就從李清照的詞、詩、性格等方面來探討她的藝術創作風格。

一、李清照詞婉約中的丈夫之風

李清照詞的“丈夫之風”主要指潛藏於詞中的勃鬱震顫的感情激流,而非昂昂藏藏的關西大漢和潑辣的鐵板琵琶。而李清照嚴格詩詞之別,即“詞立為體,要眇宜修”,所以其豪氣表露得曲折隱約。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

(一) 活潑開朗的率真美和超脱世俗的閨情

李清照出身於一個富於文學修養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優越的環境,加之李清照天資聰慧,極富文學稟賦;其父母對待兒女教育的態度非常開明。所以她從小養成了開朗率真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發揮。她不把自己的生活圈子侷限於閨房繡樓之內,而是走出重門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所以,李清照早年詞作常常抑制不住生活的激情,青春女子的活潑、俊爽、開朗非常自然的流露出來。如《點絳脣》: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調皮的嗅梅觀客,將少女羞澀中帶有新奇的心理描寫的大膽明朗。一個輕靈資秀、活潑灑脱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又如《如夢令》:

常記夕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運用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勾畫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河湖日暮圖。如果抹去一切背景知識,我們能判斷出這首小令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嗎?“沉醉”、“爭渡”皆閨閣女子所為嗎?在這裏我們看不到一絲一毫的纖弱和柔糜,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洋溢着青春風采豪爽灑脱的年輕詞人。古人寫秋多感傷之語,悲涼之調:“秋風蕭索愁煞人”、“草木搖落露為霜”,讓人悽神寒骨。只有極少數男性作家把秋天寫得絢麗多彩、令人振奮,如王安石、杜牧等。作為一封建社會閨閣女子,李清照竟也寫出了令人意氣風發的暮秋湖景。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説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菏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露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俊朗之氣從絢爛奪目的秋景圖中飄逸而發,令人心神為之一爽。

李清照筆下描寫的愛情也是超脱世俗的,是大膽、健康、真摯的。李清照之前,有過不少寫女子相思之情的詩詞,但情感缺少必要的依託,往往使得蒼白甚至帶有病態。李清照嫁給一個志趣相投的人,她對丈夫產生了強烈而真摯的愛情。她的詞作中,表現的就是這種充實健康的情感。因為愛才有思之刻骨,因為刻骨的相思,便有濃重的愁緒,因為愁緒太濃,有時不免產生怨恨。對於女性內心世界這些真實而又微妙的情緒變化,李清照作了大膽的展示,並不因為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含蓄穩重而稍加掩飾。

因為相思,她“倚偏闌干,只是無情緒”(《點絳脣》);因為相思,她“終日凝眸”(《鳳凰台上憶吹簫》),“人比黃花瘦”(《碎花陽》);還是因為相思,她“淚向愁中盡”(《生查子》)

(二)滿腔的愁緒透射着正義和愛國理想。

李清照詞作中寫“愁”的內容佔了很大的分量,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愁呢?宋室南渡以後,李清照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先後遭遇了國亡、家亡、夫喪、被誣、失盜、再嫁、離異、繫獄、蒙譏之難,由上層貴婦一變而為“飄流遂與流入伍”的“閭閻嫠婦”。生活的磨難,使李清照心靈愁苦不堪,同時也錘鍊了她的堅韌,激起了她的愛國情感。在她晚年的詞作中,個人的愁思往往和國破之恨連在一起。請看《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之愁怎一個愁字了得!國家者國土、國君、百姓。今國土讓人家佔去一半,國君讓人家攆得抱頭鼠竄,百姓四處流離。國已不國,君已不君,她這個無處立身的亡國之民怎麼能不犯大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皇帝又一次逃跑。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遊附近的雙溪名勝,她無心出遊,寫下了《武陵春》:

風入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使我們想起了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離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家愁、情愁。國破家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她這時是《詩經》的《黍離》之愁,是棄棄疾的“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後人評李清照常觀止於她的一懷愁緒,殊不知在她心靈深處,總是閃爍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呼喚,她是為看不到大宋的出路而愁啊。

(三)委婉的情思和超曠的情懷相融合

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的文化女性,她不像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把自己鎖在閨房繡樓內消磨自己的生命,而是把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她靠着自己敏鋭細膩地觀察和深厚精湛的藝術造詣,用文字語言反映宋代上層社會、民族關係和階級矛盾。可見李清照的社會關係意識有別於一般封建淑女,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關注朝廷、關注國事、具有熾熱愛國情懷的女子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的詞婉中有直,柔中帶剛。她能把委婉的情思與超脱的襟懷融合起來,使詞婉約而不綺靡,於柔媚中藴含着激昂豪邁之氣。《漁家傲》一詞就充分地展示了她精神世界雄奇闊大的一面。英豪之氣不是在詞底,而(原作者:朱一華)是充溢全篇: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問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是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被評家譽為“無一毫釵粉氣”。在詞中,詞人通過神奇瑰麗的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廣寬無垠的太空,不顧“路長”、“日暮”,在九萬里風的推動下,泠然作海外行。如此闊大雄奇的境界,於清照之外,恐怕只有李白才寫得出。與天帝對話的這一設想,對於一個封建社會受壓抑、處於從屬地位的女子來説,就絕不同凡響。詞中我們分明能感受到了李清照那種不遜鬚眉的颯爽豪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q3om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