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黃庭堅 >

黃庭堅的書法特點

黃庭堅的書法特點

導語:黃庭堅的書法有什麼特點呢?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文學和書法上面的成就非常的高,而他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黃庭堅的書法特點,歡迎閲讀!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晚號涪翁。生於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卒於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北宋詩人、書法家。詩學杜甫而自成一家,蘇軾喜歡他的文章,以為超軼絕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於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書法以側險取,縱橫其掘,行、草、楷書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與蘇軾並稱“蘇黃”。

黃庭堅一生仕途坎坷,屢次被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元符元年(公元1098)黃庭堅的外兄張向奏請朝廷為僻親嫌,應遷黃庭堅於戎州安置。黃庭堅三月離開貴州,順烏江抵涪陵,再溯江西行,六月至戎州。戎州便是今天四川省宜賓市地區,這是的他把自己比作一個“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老和尚”這與他的屢受貶嘀深受打擊,環境惡劣的原因有關。

在戎州(今宜賓)這段時間裏,他遊遍山水,在戎州地區留下不少的石刻,其中以流杯池為最。那裏所存的石刻是宜賓地區最多,較為完整的石刻積聚地。 這樣一段文字描述宜賓流杯池:“宜賓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橫亙之際。山下,一巨石中開,形成天然峽谷,谷深20餘米,谷底有清泉緩緩流出,繞谷底沒入石中,為一天然奇觀。北宋元符元年,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 意境,於此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這就是宜賓流杯池。

自宋以來,後人為紀念黃庭堅,相繼在流杯池周圍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樓”、“山谷祠”、“吊黃樓”等建築。涪翁樓是昔曰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於後世。而《苦筍賦》以其俊美的行書字體格外的引人注目。此石刻字帖為行書字體,整篇字帖矯健灑脱,剛柔相濟,行氣揖讓穿插頗具韻味。同時這塊石刻同時也藴含了顏真卿的結體,張旭、懷素的剛勁,也有黃庭堅自己的特點。這篇字帖結體上內緊外鬆縱橫逸出點畫起伏跌宕,汪洋恣肆,字體開張充滿意適,筆法瘦勁。

從他的一句話裏便可知道:“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過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脱,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吏、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黃庭堅書法的結體是從顏真卿處得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器宇軒昂,其個性十分顯著,黃庭堅結合他們各自特點吸收,便獨創一體——黃體。流杯池的《苦筍賦》,雖經後人維護刻畫,但它卻並沒有失去黃庭堅書法的特點:剛柔相濟,氣勢渾厚。它的字體之間充分體現了黃庭堅書法的基本特點,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較長的筆畫波勢比較明顯。由於黃庭堅善於把握字的鬆緊,因此形成了中宮收縮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可稱為輻射式書體。

《苦筍賦》與他在黃州寫的《黃州寒食卷跋》書法上相比存在有形似性,但卻有着不同的特點,與《黃州寒食卷跋》相比,流杯池的《苦筍賦》在字體上比較收縮,比較清秀,但仍不失那種縱橫奇崛的特點。在排版上沒有《黃州寒食卷跋》那麼變化無窮,曲盡妙意。《苦筍賦》不像《花氣詩貼》那麼豪放,那麼洋洋灑灑,不像《黃州寒食卷跋》那麼變化無窮,曲盡妙意,卻有《花氣詩貼》那種自然包筆有骨,沉着有力。同時也有《黃州寒食卷跋》那種其側中求平衡,與傾斜中見穩定。集合兩字貼的特點,同時也藴含了自身的特點的《苦筍賦》堪稱黃庭堅行書的佳作。

其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自己説:"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脱。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

標籤: 書法 黃庭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huangtijian/g88k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