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生命的演講稿4篇

生命的演講稿4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現如今,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的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的演講稿4篇

生命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敬畏生命 安全第一》。在這個地球上,擁有生命光輝的不僅僅只有我們人類,還包括其他一切生物,如勤勞的螞蟻,自由自在的小鳥,高原精靈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員鯨魚等,甚至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及參天的古樹,都無不豐富地藴涵着生命的底藴。記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學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個近四歲的小男孩捉住一隻蝴蝶後肆意摧殘,蝴蝶在驚恐、怯懦和無奈中瑟瑟發抖,小男孩玩夠了,就任意撕毀那襯托蝴蝶美麗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還是晚了一步,他已經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揀起來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掙扎了幾下,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這隻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麗翅膀自由自在飛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將成為一個美麗的回憶??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卻,就像《愛的奉獻》一樣時時縈繞心間。特別是媒體上報道出來的各種傷亡事件,更讓我們觸目驚心:礦難、交通事故、爆炸、正威脅着全球的禽流感和地震??這些災難迫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生命”與“安全”。

當然,我們在生活中時常聽到“關愛生命,安全為先”的聲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識裏和行為上做到了“生命與安全為先”?這裏,有一組對比數據令我們很汗顏:我國公路總里程只有美國的1/5,民用汽車保有量還不到美國的1/10,但年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是美國的1.8倍,每一百公里死亡人數是美國的10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國民對待安全的態度遠不如美國人嚴肅和尊重;據國內外大量傷亡事故的統計數據表明,在生存、生活領域的意外傷亡事故遠比工、礦企業等生產領域的事故為多,其比例約為4:1??而校園作為我們學生人生的第一驛站,築牢校園安全的籬笆,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一直備受關注,只因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年全國約有1.6萬多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有40名學生死於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安全事故,而這些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與學校、家庭教育有關。

所以,安全首先需要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態度。在如今高速運轉的社會中,每一個人可能遭遇的不安全因子很多,如若一個人不敬畏生命,他就不會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也就不會愛他人,更別説熱愛社會;正如“安全的外延不僅僅是死亡,還有着對生存的尊重,甚至,還需要對生活的關注。圍繞着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時刻,都需要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可見,如何規避危險,保重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説,就顯得極其重要。其實,樓道擁擠造成學生受傷,課間追逐打鬧造成劃傷或骨折,課堂上被鉛筆頭扎傷,實驗過程中被燙傷等意外事件,令人防不勝防;放學時,一些同學就像脱韁的野馬,喜歡追着跑,老師提心吊膽,更讓家長操心;接學生的家長和放學的學生在校門口與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以及眾多的行人摩肩接踵,將校門口擠得滿滿當當;機動車的司機都在小心地避讓學生,而同學們大搖大擺地在汽車間穿行,很是危險。在3月26日——“全國中小學校園安全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進行校園安全教育大清查。針對實驗室、食堂、廁所、宿舍、教室等建築物意外倒塌引起的傷害,水災、爆炸、食物中毒等意外傷害,文體活動中的傷害,校內交通事故以及暴力不法傷害等,逐一排查。

第二,多留心、多觀察、多提醒,防患於未然。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善於發現安全隱患,學會多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防範於未然。

第三,加強日常行為規範。有些學生課間在樓道口、樓梯上追逐打鬧,既不文明又不安全,存在着扭傷、跌傷、碰傷、撞傷等,既不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又存在着很多不安全隱患。這就需塑造校園安全文化教育,掌握自救互救常識,強化法紀觀念,以日常行為規範養成促安全教育的落實,更要防微杜漸,把安全隱患消弭於無形之中。

生命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華師一附中第2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在學校領導、老師們和同學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今天正式拉開帷幕。這次心理教育活動周的主題是:尊重生命 關愛自己 健康成長。

我們知道地球賦予自然力量,使世間不再荒蕪;自然賦予萬物力量,使大地不再光禿;大地賦予生命力量,使大地不再單調;生命賦予人類力量,使生活有了陽光和熱愛。惟有尊重生命,尊重萬物,尊重自然,世界才是一個真正和諧融洽的生命體。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也是不可重複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善待它,因為生命有時會在你對自己的生命漫不經心時,離你而去。生命在堅強時會使你超常的生機盎然,但它脆弱時會因一陣輕風就熄滅了生命之火。你珍愛它,它為你支撐所有的未來和明天,你尊重它,它會使你心明眼亮,光彩照人。珍愛自己,尊重生命吧!

為了讓我們全體師生能更好的“尊重生命 關愛自己 。”在這星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裏,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

1、今天下午4:40 —5:20在厚德廣場舉行“尊重生命 關愛自己 健康成長”簽名活動及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小報展示。

2、週二下午4:30-6:00 將由我校心理老師及華師大心理諮詢專業研究生在校圖書館一樓大廳開展大型心理諮詢。

3、週三下午4:30-5:30我們為家長舉辦一次心理沙龍。

4、我們還非常有幸邀請到了美籍華人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所長李紹昆教授和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朱建軍教授分別在週四和週五為我們師生作報告

5、週日下午2:30—4:00在學校足球場上還有一次刺激的挑戰自我的素質拓展。

同學們,我們期待你的到來。

“尊重生命,珍愛自己”。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需要融入到行動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從現在開始請我們增強一份責任感,增加一份對生命的理解!

請不要輕易放棄自己選擇活着的權利,更不要破壞其他的生命活着的意義!

用心尊重生命,用愛温暖生命,在人生的旅途中,讓生命取暖,在未來的跑道上,為生命加油!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生命的演講稿 篇3

我們常説:“習慣成自然”。當一種生活的動作重複了無數次後就成了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別人來提醒。因為這是一種生活責任,是生活的必須。那麼,安全能不能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你也把安全當作是生活的必須,就能形成一種自然習慣。而如果你認為責任感是別人的,或是必須強制性壓給你,你才為之,這就成不了一種習慣,因為你沒有把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因此,安全能否形成習慣,關鍵是安全在我們心中佔有多大的`“分量”。

“責任”就是分內應該做的事,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樣去做、做了以後的結果,以及做壞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做每一件事前,都要問問自己:這件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這個最壞的結果會傷害到什麼人?我能否承擔得起這個最壞的結果?

負責任是一種愛的表現。只有愛自己,才會對自己負責,才會有一種責任感,責任感體現在每一個操作上。從某種意義上説,你的安全體現了你的職業道德,一個有道德的人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採取負責的態度面對工作中的一切。

安全是一種責任,要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就必須形成一種責任、一種習慣。沒有責任就幹不好工作,沒有工作就沒有生活來源。工作責任遠高於生活責任,生活中的一次“失責”可以改正,而工作中的一次“失誤”很可能因此喪命。讓我們自覺樹立大局意識,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讓責任創造安全,讓責任創造財富,讓責任使自己的人格昇華。

生命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愛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僅僅只有一次,所以我們熱愛生命;生命是偉大的,它創造了人類文明,使得大自然異彩紛呈奧祕無窮,所以我們歌頌生命;生命是美好而又短暫的,也許就在我們一眨眼間,多少鮮活的生命將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所以我們珍愛生命。每一週我們離開父母來學校讀書時,父母親總是沒完沒了地對我們叮囑:注意安全,好好學習!每一天我們的班主任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對我們進行安全教育和及時提醒:珍惜生命,專心學習!他們時時刻刻都對我們有一個共同而又永恆的'祝福——那就是祝願我們——平安!健康!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平安是福!健康是金!

我們敬愛的老師和親人為什麼總是牽掛着我們的安全呢?是因為我們還不懂得珍愛生命,還沒有安全防範意識,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更是因為我們生活學習中存在着許多不安全隱患和潛在的意外。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學生死於各類安全事故,平均每一天有40多名學生死亡。這觸目驚心的數字怎不叫人心痛和震驚呢?前年在我國中小學校園內連續發生學生事件,造成數百名學生死亡;湖南某中學做課間操時,學生在樓梯間發生擁擠踩事件造成數十名學生傷亡。這些慘痛的事例足以證明安全事故已成為我們青少年的最大殺手,這些血的教訓促使我們要加強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也許有人問:我們中學生怎麼去做才是珍愛生命呢?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專心學習。只有永不放棄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堅強地面對生活賦予我們的任何困難和挫折;二是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按照《中學守則》和《中學生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班主任老師要求的‘十不三要’。只有堅持做到以上兩點,我們的校園就會平安和諧,我們就會擁有一個平安健康的人生。

同學們,朋友們!請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開始,為我們平安健康的成長添磚加瓦,為我們楊森中學創建平安和諧的校園出一份力,盡一份責;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請珍愛你的生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z9en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