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範文(通用7篇)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範文(通用7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範文(通用7篇)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1

1991年我從師範學校畢業,又踏進了我的母校。我為我選擇了這個職業而自豪。當我第一次登上講台,神聖的使命就落在我的肩頭,我要無愧於我的學生!

這些年在學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在學校老師的大力幫助下,在自己的艱苦努力下,我體驗了失敗與成功的酸甜苦辣,體味了汗水與淚水的苦澀,更感受到了教師的那份自豪與幸福。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向都是認真地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一言一行要做學生的表率。在工作中,我一方面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學習政治理論和專業理論,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一方面又努力做到團結其他各科教師,協助他們搞好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儘可能的去幫助每一位同志。

我曾先後擔任了四個班的班主任,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學生,主要面對的是低中年級的孩子。這些孩子思想單純,模仿力強,可塑性也大。他們對抽象的東西接受能力還不夠強,光憑講大道理和簡單的説教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還要從真誠的關心愛護他們的角度出發,像媽媽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那樣,真誠地把愛傾注在他們身上,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作為一名低年級的班主任,如何能在開學初就培養好學生的一日常規,是一件既重要又困難的工作。在這方面,我採取了多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如編兒歌、順口溜——比如教育學生上課時要做到:“上課時,坐正直,手背後,腳放平,眼望老師認真聽。要想説話先舉手,經過允許再開口。回答問題聲洪亮,老師同學把我誇。”這種方法易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便於學生按要求去做。

當有人違反了紀律時,我就引導大家共同進行討論,“他這樣做為什麼不對?今後該如何去做?我們怎麼幫助他?”通過討論,讓犯錯誤的同學懂得:為集體做好事光榮,為集體摸黑可恥。這樣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大家的監督下,儘快改掉缺點。開學僅一個多月,我們班的學生無論課上、課下、集會——都能做到遵守各項要求,受到了學校各科老師的一致好評,在學校舉行的各項評比中均取得了好成績。

接受最終的職責使教書育人。作為教師,只有去關心學生,贏得學生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育人”。這一點表現在對待個別生的問題上,就更為突出了。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他的學習、紀律都很差,經常不完成作業,對班集體的各種活動毫不關心,還多次和同學打架。通過家訪我瞭解到,他和父母的關係也不大好,平日對家長不理不睬。批評他,他就同父母對吵。為此他的母親很傷心,一提起兒子就掉眼淚。我對此也很內疚,總覺得作為教師我有責任協助家長教育好每一個孩子。我曾嚴厲地批評過他,也曾耐心地勸導過他,可都未能見效。批評——只會讓他產生牴觸情緒;放縱——將來會不可收拾。經過觀察,我發現他很孤獨,課間總是自己玩兒。於是我又主動去找他談話、聊天,有時還和他一齊做些遊戲。在交流中,我逐漸瞭解了他的內心:他不是沒有上進心,只是他地自卑感太重,總怕同學們嫌他地學習成績差,瞧不起他。班級的各項活動他不是不願參加,而是怕做不好會聽到同學們的諷刺;和同學們打架,也是想掩飾內心的自卑——要想幫助他改正缺點,首先就要增強他的自信心,培養他的學習興趣。於是,我一方面與他的家長取得聯繫,勸他們多看孩子的長處,採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式來教育,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我又同其他科任老師商

量,共同幫助他進步。在學校裏,我試着多給他一些表現的機會,發現一點兒進步,就給予表揚,鼓勵他繼續努力。在學習上,我常利用業餘時間給他補課,動員班中的小幹部來幫助他、督促他,使他品嚐到學習的樂趣和集體的温暖。這樣,他對學習的信心逐漸增強了,成績也有了提高,和同學們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

冬季的一天下起了大雪,中午放學時他的母親推着自行車來學校接他,對我説,孩子前幾天扭傷了腳,天下雪路滑,怕他路上不好走。我扶着他上了母親的自行車,目送他們離開學校。我感到這不正是一個為孩子和母親溝通的好機會嗎?下午,我立即找他談話,讓他理解到人世間母愛的偉大,讓他體會到媽媽對他的關心,而作為孩子也應該處處尊敬父母,理解父母。這一次的體會對他觸動很深,他哭了,動情地對我説:“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事後,他的母親告訴我:“老師,我真想不到,我地孩子也會關心我們。”原來,他回家後,馬上為母親倒了一杯水,説:“媽媽,您辛苦了!”從此以後,他和母親的關係改變了。

當我接新班不再教他時,他特意找到我,悄悄對我説:“老師,我真想永遠跟着您!”現在,他已經上了初中,在班中還是個表現不錯的學生。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2

作為教師,對學生只有愛之深,才能管之切。我在日常對學生的教育中,總是先創造一個有利於教育的良好心理氣氛,使學生感到温暖和親切。

班中有個挺漂亮的女孩子,卻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弄得大家都不愛理她。她得父母為此很生氣,可無論打罵,孩子得毛病卻總不見改。女孩兒得母親氣得要用刀砍下她得手指,而她的父親也覺得有這樣的女兒太丟臉,不再好漢理她。眼見着漂亮的小姑娘沉默了,臉上也失去了以往的紅潤。我找到了班中的小幹部,告訴他們同學有錯誤是要幫助,兒不應嫌棄。動員大家主動找她作朋友,和她一起遊戲。由於她的父母都再地方上工作,平日沒有時間到校來交流,我就利用晚上去她家家訪,告訴她不要因為犯過錯誤就抬不起頭,只要改正就是好學生。同時我也開導她的父母不要過於焦急,以免傷害到孩子,我們應共同配合,幫助孩子改正。在學校裏,我和同學們都主動與她接觸,使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有時,我有意讓她去為大家開門、鎖門,或是幫老師拿些東西。看着我信任的眼光,她也總是認真地完成每一次任務。現在她已轉到了城裏地一所小學,在那裏擔任班中的中隊長。前不久她寫信給我:“老師,我在這裏很好。但是我很想您,很想我們班的同學——”

愛是在師生親密交流中產生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他才能接受你,喜愛你。師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小學生離開父母走進校門後,教師成為他們最親近的人,他們所需要的也正是老師的愛。在孩子眼中,老師哪怕是點點頭、笑一笑,都會被看作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一種愛;作為老師哪怕是給他們釘一下釦子、縫幾針衣服,其效果也遠勝於他們的母親。

我遇到過一個叫張亮的男孩兒。他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早年離開他們走了。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職工,經常需要加班,一個人帶孩子很不容易,經常是丟三落四。再看看孩子,不是頭不梳臉不洗的來上學,就是衣服缺少鈕釦。當我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就主動地去關心、照顧孩子。每天來到學校,我總是幫他把頭髮梳好,整理好個人衞生。孩子在家把衣服劃破了,沒敢告訴爸爸,自己用膠布粘上。我看見後急忙取來針線,細心地幫他縫好;有時他的父親因為加班,不能給孩子做飯,我就把他領到自己家來吃飯。天晚了,就讓孩子睡在這裏;孩子生病了,我從家中取來藥品給他吃,還買來水果去看他——時間久了,我和張亮之間架起了一座感情地橋樑。在我的幫助下,他學會了自己料理生活

。他經常把心裏話講給我聽,無論是高興還是憂傷的事,而我也願意像媽媽一樣聆聽他的訴説,為他排憂解難——

這種愛生之情,愛生之舉,是使學生動情的火花。老師對學生施以愛的暖流,主動去接近他們,關心幫助他們,捧給他們一顆赤誠的愛生之心,才會使學生受到感染、感動和感召,從而去衷心地產生出對老師地信任、信賴和尊重。

教師的愛不同於母親的愛,師愛中含有母愛,但它更高於母愛,勝於母愛。在班中,我對每一個孩子都會無私地獻出這份愛:沈忱家中出了事,一家人忙於處理,到了放學時卻無人顧及孩子。我就把她接到家中,安排她吃飯、寫作業、休息;李澤陽在家裏扭傷了腳,上學比較困難,我就每天接送她上學,抱她上下樓,扶她去廁所,送她上科任課:曹亮的媽媽做了手術,爸爸又要出差,我就主動到他家去探望,並幫助他照顧生病的媽媽;李陸森家離學校比較遠,中午要在食堂吃飯,遇到天氣突變,我就他領回家中,找出衣服給他禦寒——天熱了,我想着提醒孩子們多喝水,少曬太陽;下雨了,我把雨具借給了學生,寧可自己淋雨,也要送他們回家——逐漸地,班裏的學生也學會了,他們懂得了互相幫助,懂得了主動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當一個同學有了困難,全班同學都會去主動幫助他,甚至有時還發動家長一同幫忙。

課餘時間,我經常和孩子們一同遊戲,一同聊天,一同唱歌,一同跳舞。有時,我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在那裏大家擁着我,圍着我,有的為我唱歌,有的為我跳舞,有的還俯在我的耳邊,悄悄地説:“老師,您真好!”“老師,您就像我媽媽一樣。”——我開心地笑了。

多麼天真、純潔的童心啊,毫無保留的獻給了我。我用一顆愛心,換得了四十多顆愛我得心,我真的很滿足。這時,我才深深的體會到:與上界學生告別時,他們依依不捨地神情;當我路過原班時,他們深情洪亮地呼喚:“寧老師來了。”朋友們、同事們、還有我家的鄰居們,都曾對我説過:“這些孩子一點兒也不象是你的學生,倒好象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是的,在我的生活中,沒有什麼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他們和我就是知心的朋友,是一個大朋友和她一羣小朋友之間的交流。

愛學生,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他們,給他們以知識的甘露。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僅是生活上的關心,更重要的還應是在學習上對他們的促進和指導。

為了能上好每一堂課,我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利用業餘時間進修了中文大專,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平日裏訂閲了多種教育教學雜誌,以增強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同時,我也積極參加校、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不斷的汲取新的教學經驗。在學校裏,我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求教,為講好一節課常常是多方查找資料,反覆備課。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下,我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競賽,曾在校首屆“五四青年杯”教學教學比賽中獲二等獎。同時,我積極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教學論文評比活動,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及優秀獎,還在區教案評比中獲一等獎,區青年教師評優課中獲二等獎。

在教學中,我根據低中年級的教學特點,聯繫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利用板畫,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師生談話法、提問法、討論法——多種方法,並充分利用各種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努力創設一種愉悦的氣氛,實施快樂教育,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力爭上好每一堂課。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我就把每節新課的教學集中在10~15分鐘內,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方法多樣,不僅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會學,逐漸掌握各種學習方法

為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我針對不同的課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當堂知識當堂解決,課後不留家庭

作業。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學習任務,到家後又沒有作業負擔,就擁有了充足的業餘時間,可以培養逐漸的愛好,發展逐漸的特長。孩子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在平日的課後管理班上,我儘量領他們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有時開展閲讀,有時表演課本劇,有時召開個小小聯歡會、故事會,或是個人展示會。這些活動由學生自己主持,自己表演,使他們在快樂中得到了全面發展。

由於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校能主動的學習,業餘時間又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愛好。我們班的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突出。每一次的測驗、考試,全班都能達到100%的優秀率;在各學科競賽中,我班學生也是紛紛獲獎。於博兩次代表班級參加“全國中小學生作文競賽”,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李澤陽參加區“實興杯數學競賽”獲三等獎;裘喬楚多次在市區的繪畫比賽中獲獎;張木子荷的聲樂、器樂比賽也在區裏獲獎;餘榮榮參加“少兒英語大賽”,獲得了北京市一等獎、全國一等獎、二等獎——而我們的班集體,在學校每次舉辦的藝術節、運動會等各種競賽活動中也總是名列前茅。

為了能更好實施素質教育,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正在虛心求學,不斷探索,試圖在教育教學上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我只是一隻虛心小小的螢火蟲,在宏大的教師隊伍中還有許多閃亮的星星,與他們相比,我所發出的光是微弱的。但我願把這微弱的光和熱,奉獻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奉獻給我們的孩子。愛在付出,愛也在回報。當眾多的學生簇擁在我身邊,呼喊着:“老師,我們愛您!”,這將是我最大的欣慰!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們:

我們都知道“一個孩子教育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説,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我是一名教師,一説教師,有人就會在心裏隱隱約約地説:“教師,太平凡了。”是的,教師人是平凡的,但事業卻是偉大的,因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默默的奉獻和無私的犧牲。我為能從事這樣的事業而自豪!當我登上那講台,不,應當是舞台,我似乎覺得帷幕正緩緩地拉開,最富有生氣的戲劇就要開始了。最令我興奮的是這戲劇擁有一羣忠於自己的角色的演員——我的學生們!

這齣戲劇也許是世間最長的了,為此,我願做一名熱情的報幕員,大聲宣佈:XX班的戲劇就要開始了!我想,我還應該是一名合格的導演。我渴望導出充滿時代氣息的戲劇:崇學、向善、務實、守信是它的主調;理解,友愛,開拓,創新應當是它的主要內容;愛着這個集體和被這個集體愛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為導演,我將要精心設計出生動的情節,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獻給所有的演員。我也心甘情願地做一名配角,盡我的力量成為主角服務、效勞。我還要做一名最虔誠的觀眾,為演員們精誠的演出微笑,鼓掌,吹呼。

生活的目的,不在於顯耀和享受,而在於精神上的充實和事業上的成功。沒有戰士誰也當不了將軍;沒有水手,誰也當不了船長;沒有多行多業的分工,就不存在國家和民族。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興。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把書教好!如果我的學生是蜜蜂,我甘當採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學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護花的綠葉;如果我的學生是幼苗,我一定當好稱職的園丁;如果我的學生是衞星,我一定當好把他們送上萬裏征程的火箭。我一定當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頂着他們踏上輝煌的前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曾有人把學校比作池,把學生比作池中魚,把師愛比作池中水。試想,如果沒有師愛,學校就是無水之池,學生就是無水之魚。無水之魚,其景何慘!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站在講台上看着下面幾十雙渴望的眼睛時,教師要有把他們教育成才的責任感。為了傳授知識,我們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經常閲讀專業書籍,積極參加研修活動,不斷改進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不僅會誤人子弟,而且也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這就是教師的責任。所以,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是導師,應是慈母,應是朋友。給導師般的厚愛——多一點教導和激勵,多一點嚴格和期待,多一點訓練和督促,多一點召喚和鞭策;給學生以慈母般的仁愛——多一點信任和攙扶,多一點温暖和體貼,多一點呵護和愛憐,多一點表揚和鼓勵;給學生以朋友般的摯愛——多一點平等和尊重,多一點幫助和支持,多一點理解和關心,多一點肯定和讚賞。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肩負着聖潔的使命,我,願把青春,刻進樹的年輪;願把關愛,溶入生命的河流;願把奉獻,織成潔白的羽衣。讓我把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穿越荊棘,瀰漫花香,撒播在堅定的教師生涯!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4

懷着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憧憬,懷着對孩子無限的熱愛,我來到了西羊市幼兒園,做了一名幼兒教師。斗轉星移,不知不覺,我已工作近六年了。每天我用微笑迎接孩子們入園,給他們唱歌、講故事,教他們學做一個真善美的人。生活中,我更是關心、愛護他們。天氣涼了,我會把外套脱下,穿在班上身體最弱的小朋友身上,用胸口捂熱他的小手;下雨了,我把自己的雨衣借給家長,以免孩子着涼;孩子把大小便拉在褲子上,我默默的為他清洗乾淨,並告訴他不必介意,每個孩子小時侯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的媽媽,有事不能接孩子,我陪着孩子做遊戲、玩玩具,不讓他感到寂寞和孤獨。愛心換來了真情,孩子一句:“媽媽就只是媽媽,可週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媽媽”,讓我感動的淚流滿面。儘管我還很年輕,儘管我還沒有做母親的經歷,但我明白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就是學做母親。只有擁有一顆母親的心,才能做好孩子的老師和媽媽。

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知識、有能力。為了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我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堅持學習。不僅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深鑽細研,而且多讀書、多看報,最大限度的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積累廣泛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學上我勇於開拓創新,曾接待了苛嵐縣、清徐縣、西山、中界河鄉等幼兒園來我園的觀摩與學習。

作為一名團員,我擁有青春、熱情和朝氣。在園領導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下,我積極參加了教委及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參加了杏花嶺區教師合唱團,並多次演出;在杏花嶺區“議改革、看發展、建新區”演講活動中獲二等獎;在杏花嶺區首屆玩教具製作大賽中我製作的“多功能教具”獲二等獎;在杏花嶺區幼兒教師全能賽中獲一等獎;在太原市幼兒教師基本功比賽中,教育筆記獲三等獎;自己撰寫的論文《對小班幼兒實施養成教育》獲山西省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獲太原市優秀論文二等獎;19xx年至20xx年,連續三年在太原市少兒賀卡設計大賽中獲“優秀輔導員獎”。

成績只能證明過去。為了進一步得到提高,我於二零零零年莊嚴的向組織遞交了入申請書,要求積極向組織靠近。

今後,我會再接再勵,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更好的成績。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的奉獻,愛的收穫》。

有一首歌最為動聽,那就是關愛;有一種人生最為平凡,那就是教師。教師,是平凡的,平凡得像洶湧澎湃的大海中的一滴水,平凡得像枝葉繁茂的大樹上的一片葉。然而,教師又是偉大的,教師是一把火,點亮求知者智慧的火花;教師是一盞燈,照亮後來者前行的路。人們都説,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三尺講台,就是選擇了付出。我選擇,我熱愛。在這裏我不僅感受到為人師的艱辛和壓力,更感受到無私奉獻的聖潔和美麗。因為,有愛的奉獻,就會有愛的收穫。

今年教師節來臨的時候,我的家裏照例又呈現出了節日的歡樂。“苗老師,教師節快樂!”看着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聽着一聲聲誠摯的祝福,我不禁淚光盈盈。是啊,十個春秋過去了,一路走來,幾多辛勞,幾多甜蜜。曾為孩子們的淘氣而大動肝火,曾為深夜尋找未歸的學生而心焦如焚地奔走在空曠的大街上,也曾為學生的茁壯成長而笑逐顏開……

“苗老師,要是沒有你,我早就失學了。”説這話的是一個剛讀高中的女孩,她叫“姚翠”。那是小學六年級時的事,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品學兼優的她,像變了個人似的,沉默寡言,經常失神地望着窗外。有一天,課外活動時我見她又獨自趴在窗口發呆。於是走過去,輕輕地拍着她的肩膀説:“姚翠,老師知道你有心事,説給老師聽聽,老師會幫助你的,好嗎?”哪知,她轉過身來,眼裏閃着晶瑩的淚珠,猛地撲到我的懷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老師,奶奶説我們家沒有錢,下個學期我不能來讀書了……”原來,她父親喪失勞動力,母親現在又病倒,全家人就靠70多歲的奶奶值班的六七十元的收入維持生活。我聽後心如刀絞,動情地緊緊摟住她:“姚翠,別怕,有老師在!”她哭得更傷心了,把頭深深地埋進我的懷裏,許久,許久……後來,我幫她墊付了新學期的學費;學校得知姚翠家的困難後,也給了她很大的幫助。懂事的姚翠沒有讓老師失望,在參加箇舊中學的考試時,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績!我倍感欣慰,可欣慰之餘,又為她上中學的費用而着急。我沒有多想,揣上她的考試成績單找到文錫社區、找到箇舊市關工委、找到箇舊市婦聯,終於,為姚翠爭取到了雲南省婦聯的幫助。

轉眼,三年過去了,中考成績出來了,姚翠考了619分!那天,她手裏握着成績單,高興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得了箇舊三中給我的一萬元的獎學金,高中的學費你不用再擔心了。我會好好學習的,將來,也像你一樣當老師……”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看着今天的姚翠,我彷彿看見昨天把我引入音樂殿堂的鄧麗珍老師,彷彿看見臨分娩的頭一天還在工作的朱麗敏老師,彷彿看見三尺講台上許許多多無私奉獻的人們……是他們的崇高,折服了我;是他們的偉大,讓我義無返顧的接過“愛心接力棒”,播灑愛的陽光……

愛,是一汪清泉,能滋潤乾涸的心田;責任,是一種使命,能創造輝煌和奇蹟。用愛心教會學生負責任,用責任喚起教師的愛心。讓愛的陽光,灑滿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愛的雨露,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我堅信:有愛的奉獻,就會有愛的收穫。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愛的奉獻”。愛因斯坦説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換句話説,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在生活中,有時候家長會批評我們,這其實是對我們的愛。家長是為了我們好。因為我們是家長的掌上明珠。我們好比一棵小樹,需要經過剪枝,澆水,施肥才能茁壯成長。

課堂上,老師時常教育我們,要去關心別人,關心別人就等於關心自己。因為愛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只有把愛處處撒播,生活才會變的更加美好。

當一個人需要關懷,需要別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付出愛的時候,卻沒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着天使臉孔,卻不願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這樣的人活着有什麼意思。就算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但走到哪裏別人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這眼光不是羨慕、讚許,而是嫉恨、厭惡。幫助人是快樂的,不圖回報,我們世界需要愛,有愛讓人不再覺得世界冷漠,讓人不覺得孤單,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滿愛是我們心中的理想世界。

愛,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看你有沒有去發現它,有沒有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人人都需要愛,讓世界都充滿愛吧!

世間的“愛”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所有的驚人舉動,都有愛的力量,都是愛創造出的,沒有愛,就沒有一切。一個人心裏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並有愛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讓世界因為有愛而變得更加精彩!

最後我想用一首短詩,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灑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為大地增添一份綠意;如果你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就給予他人無私的關懷。謝謝大家!

把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演講稿 篇7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盧梭。在他的自傳體小説《愛彌兒》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重任以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個人?你自已是否是人心中的模範?”他的這句話就是説,在我們敢於擔當培養別人教育之前能否捫心自問,你自已是不是一個大寫的人字。盧梭提出這一觀點前1700年,我國西漢著名的思想家楊雄就説過:“師者,人之模範也。”他直接把老師比作學生心中的模範。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給我自己整理了一條原則,這條原則就是“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用愛的教育來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再用嚴格的要求來指導學生的行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不是我發明創造的“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我是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他曾經説過這樣的話: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暱的温存、睿智的嚴厲和嚴格的要求。那麼我把它學來,概括到我的工作中就推出“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這樣的教育原則。

老師們,我們和孩子相處,需要打動學生的心啊。我們和孩子素未相逢,我們不認識,大家到了一起來,到了一個課堂裏來,我們如果不去打動他的內心世界,我們怎麼能去教育好他呢?用什麼來打動?用愛!

老師們,愛是需要一種能力的,什麼能力呢?這個能力不是説我愛我的愛人,我愛我的學生,這就是能力,愛的能力是什麼呢?是讓你所愛的人愛你,這是愛的能力。怎麼能讓你所愛的人愛你。就是你能深深地打動你的愛人一次,他保證愛上你5年不變心。(笑聲)

有一年班裏來了小孩,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發育得明顯不良,頭略小了些,手臂和腿細了些,天生髮育得不夠健全,就像一棵小小的柔弱的樹苗啊!總是埋着頭不作聲認認真真地寫字,很專心地背書,雖然動作慢一些,但字寫得工整,書背得流利,這讓我已是很吃驚,很滿意了。

但到了高年級,任務重了,他的學習明顯感到有些吃力,別人的作業都能按時完成,可他由於動作慢,總是完不成。開始時,我總會大聲説:“姜超,快點!”他一邊忙一邊抬起頭來無助地看着我,眼神裏有一些茫然,這讓我很自責。孔子説:因材施教。我卻為什麼千一律,一樣地苛求呢?對於他,我為什麼不能把給他的任務減少一些,我為什麼不能有更多的耐心呢?我輕輕地走過去,説:“姜超,彆着急,慢慢寫,不要趕,老師等着你寫完。你只要把這一項任務認認真真完成好就行。”他輕輕地點了點頭,繼續慢慢地認真地寫,看着他愈加工整的字跡,我對自己的所做感到慶幸。

以後每次碰到,我總會問上一句:“姜超,媽媽來接你嗎?今天有人做飯給你吃嗎?”他總是笑眯眯的回答,臉上帶着羞澀的笑容,他真是個可愛有些害羞的小男孩!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和他的家人聯繫一次,讓他們多關心,多鼓勵。並把他在學校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及時告訴家長。有一天,他的媽媽來了,笑着對我説:“謝謝您,老師!我家姜超變了,愛和我們講話了,還常和我們談起您……”孩子站在一旁像一隻歡快的小羊。

看着他們母子倆離開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阿甘不是很笨拙嗎?腿腳不好,腦袋不靈,學校都拒絕接收,靠着媽媽和夥伴的愛和鼓勵,阿甘拼命練習跑步,他成功了。以後,他拼命練習乒乓球,同樣獲得成功。甚至在當兵打仗時,他不顧安危勇敢地救了幾名戰友……阿甘的事例告訴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讓孩子獲得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老師就該像阿甘的媽媽和夥伴學習,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陪伴他們成長,期待他們的成功。

老師要有這種愛的能力,不是你光愛學生就完了,你要讓你所愛的學生也愛你,這是愛的能力,教師愛的能力呀。只有你愛的學生反過頭來愛你了,這個教育的奇效才會發生,有很多學生因為喜歡某一個老師而喜歡他的課;因為愛某一個老師而不厭學。因為愛這個老師而奮發向上。

其實老師們,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就是,有着快樂心態的老師引領着學生奔向快樂幸福的終點。希望每一個老師能夠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創造出快樂和諧的教育來,讓我們每一個學生真正在他的學生時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wm7y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