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教養演講稿

教養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養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養演講稿

教養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教養與文明同行》。開始之前先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火車站自動取票機前排着長隊,有個女孩兒的車快開了,卻還沒取票。她跑到隊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哥哥説,可以讓我先取票嗎?我的車快開了。小哥哥説:“好!你先取吧。”然後小哥哥走到隊伍的末尾,重新排隊。可能很多人會遇到這種情況,但這才是讓人插隊的正確方式,在伸出援手的同時,顧及別人,不影響他人,真正有素質的體現。

第二個小故事:剛剛下完一場雨,公交車緩緩靠近。司機只見一個農民工遲遲不肯上車。他在路邊仔細將鞋上,粘滿的泥土蹭掉。因為還沒有蹭乾淨,上車後他還一直把腳懸着,不敢踩到地面。教養無關貧富,卻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

它體現在:

1、和別人説話的時候,語氣温柔,善於傾聽。

它體現在:

2、吃飯的時候,儘量不發出聲音。

它體現在:

3、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不要坐在別人家的牀上。

它體現在:

4、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辯駁,等大家平靜下來再好好解釋。

它體現在:

5、亦或是撿東西或穿鞋的時候要蹲下來,不要彎腰撅屁股。

文明、教養由許許多多的細節構成。説文明話,做文明事,但要真正做好,持之以恆,卻不容易。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習慣養成時期,讓我們一起承諾:

將文明帶進校園,遵紀守法,懂得禮儀

將微笑帶給同學,互助友愛,學會謙讓;

將孝心帶給長輩,尊敬長輩,和睦鄰里;

將愛心帶給社會,善待他人,樂於奉獻。

同學們,擁有了文明和修養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讓教養與文明同行伴隨我們茁壯成長。

教養演講稿2

近日,英國知名主持人克拉克森來中國乘坐高鐵時,他後座的男子一直拿着手機大聲通話。他拿手機拍下這名乘客,自己則對着鏡頭壓着嗓子連喊4句“閉嘴”,然後發到了有120萬粉絲的社交賬號,在4天內獲得超過305萬次觀看和9千多條評論。

國人出行的進化史,可以視為經濟發展的映照。以前的綠皮車時代,大家只求正點到達目的地,對於出行體驗的訴求比較低。如今,高鐵和飛機打造的舒適的全方位出行體系,讓乘客們對於出行環境的心理期待值大大提升。但總體來看,如今雖然交通工具越發現代化,但一些乘客的文明素養卻並沒有趕上交通工具的發展速度。遠的如孟非,近的如克拉克森,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我們在關注名人效應的同時,更要在諸多事件之中有所反思。

從克拉克森拍攝的視頻圖像可以看到,高聲打電話的男子乘坐的是高鐵商務艙。從經濟角度講,選擇商務艙的人士理論上財富狀況應該是不錯的,但其人在公共場合的文明禮儀和秩序素養,顯然還不夠“富裕”。而這種尷尬狀況,恐怕當事人還處於未知的狀態。而一些網友對此事件也持“不要上綱上線”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的説法是——“沒有侵犯到他人的空間,又何有打擾之説呢?”

以上所述,代表了個別人對於公共空間認知的偏頗。所謂公共空間權益,並非單單是肉體上要求他人保持距離的權益,包括聲音、味道和視野等多方面的權益,都是不可侵犯的。打個比方:如果你在地鐵上吃韭菜盒子,就很可能被其他乘客投訴,因為他人的嗅覺因你的行為已經不堪重負。在高鐵上被他人長時間高分貝打電話所打擾,也是自身權益受到了損害。但是目前行政條例還沒有細化到這一步,因此,要維護好公共場合免打擾權益,就只能靠道德約束和自身的文明素養。

有一句話叫“不打擾到別人,這就是教養。”無論何時何地,不輕易地冒犯他人的自由空間和靈魂居所,應該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我們能在重要會議開始前把手機調成靜音,卻粗線條地忽略了在高鐵車廂內大聲説事對別人的冒犯。文明素養和時間地點無關,這一點不僅是長時間高聲打電話的男子要領悟,更是所有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教養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文化與教養”。

王爾德曾説過:“有文化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文化與教養總是相生相伴,相輔相成。在學習生活中更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當人們失去了教養,世界會是怎樣的呢?街邊堆滿了垃圾,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馬路中央互相叫罵,城市間一片烏煙瘴氣。如若真的是這樣,那麼人類的文化也離徹底消失不遠了。教養也是類人猿從動物進化為人類的一個轉折點,失去了教養的人類與走獸又有何差別?再想想看,教養離我們並不遙遠,它體現在每一個附中學生的身上、每一位附中老師的身上。自習課上同學們自覺自律,大家都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附中給予我們的文化薰陶。

若説生活是一棵大樹,文化是枝幹、是繁盛的花朵、是豐碩的果實,那麼教養則是無數的綠葉與根鬚。教養是做人處事的根本所在,文化則是建立於教養之上。文化是一盞香茗,教養便是茶盞下的檀木盤;文化是一掛彩虹,教養便是那無邊的蒼穹;文化是一泓清泉,教養便是山頂的皚皚白雪。

文化與教養都是內在的修養,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外在體現——“禮”。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人而無禮,焉以為德?

禮,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朱師傅為周恩來總理理髮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颳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心中十分過意不去,周總理安慰他説:“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朱師傅深受感動。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僅是禮的體現,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底藴與內在教養。

大家可曾想過,來到這裏,來到附中,是何目的?是為考上一所好高中,還是跟隨老師修習文化,又或是提升自己的教養?想必三者都有吧。

事實上,在沉澱文化底藴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養並不困難。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課堂上緊跟老師的腳步接受知識與文化的洗禮,這也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其次,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也是很重要的——他可以是古時候如孔子那般不矜不伐的萬世師表,也可以是身邊默默無聞卻賢良方正的一人,又或是自己的老師。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之處。

同學們,真正的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着想的善良。而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大抵也如此。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高人一等,也不會頤指氣使,他能推己及人地體諒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骨子裏深藏教養的人,眼裏有光,心底有愛,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温柔對待。

教養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禮貌拉近距離,言行盡顯教養》。

我們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與交流。語言粗鄙,會顯得缺少文化內涵;文字華而不實,就成了“偽文化”。可見,在口頭語言上,要保持良好的作風;在書面文字上,要保有端正的文風。

語言文字的背後,是文化;而文化,是一種教養。

樑曉聲説:“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着想的善良。”我想,把這裏的“文化”替換為“教養”,也是通順的。

在書店閒逛時,我們儘量壓低自己的聲音,避免打擾到別人;在飯桌上,接受他人的端茶倒水時,應雙手扶住杯子,以示敬意;接過老師遞來的獎狀時,要雙手接過,以示尊敬;在聽別人説話時,要目視對方的眼睛,悉心聆聽;上完廁所洗完手時,不要隨意甩動,以防把水濺到別人身上;在遞給別人尖鋭物品時,鋭利的一端不應朝向對方,而應指着自己……我們在看中私德的同時,也應懷有公德之心。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個人骨子裏的教養。當教養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就成了一個個迷人的美學現場,自然的、生活的、精神的,都會在這裏碰撞與發生。

北大錢理羣教授説,讀書是教育的本質。其實要提升我們的教養,不光要讀學校裏的書,更要讀生活這本大書,讀一讀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人不應僅僅只為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着,還應該有一種對於超越現象世界的精神追求。通過教育,我們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既關懷當下,也關乎遠方,幫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這一點很是要緊。

教養,是指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禮貌則是教養的自然外化。當我們的教養不斷提升後,自然表現在我們平日的一言一行。所以不妨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每一個舉動做起,讓文明與教養的種子根植於內心,並在我們身邊開花、結果,讓它灑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繁盛。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像世間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農民,他們能做的就是日復一日的在田裏幹活,來養活自己,就算都老到這個份上,我也時常會看到他們在後院裏幹活。炎炎夏日,他們埋頭苦幹,只有那移動的背影才能認出他們在哪,我便跑過去,蹲在奶奶身邊問:“奶奶,現在的生活條件那麼好,您為什麼還有親力親為呢?”“都幹習慣了,而且我們也享受這勞動帶來的樂趣!”奶奶邊説邊移動。看着奶奶的背影,我心裏不是滋味,一把搶過奶奶手裏的鋤頭,在旁邊幹起了活,奶奶看着我笑了説:“我們種一些蔬菜給自己吃,還可以送給別人吃,何樂而不為呢!”我抬起頭,望着站在陽光下勞作的奶奶的背影,心中思緒萬千:奶奶雖然沒文化,但她卻用她最實際的行動,告訴我愛可以很無私。

我的爸爸媽媽是普通的工作者,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為了讓我和弟弟過上更好的生活,爸媽毅然的開了一個廠,一直工作至今。某一天,我心血來潮到廠裏工作,工作不到一會,我就體驗到了工作的艱辛。在那時我才發覺爸媽的細微變化:爸爸頭上的白頭髮多了,嘴角邊也漸漸衍生了幾根白鬍子,以前肥胖的身軀變強壯了;媽媽雖沒有白頭髮,但臉上已有很明顯的皺紋,以前微胖的身材變得苗條了,而且她只在要出門的時候才會打扮。原來爸媽都老了,原來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原來一切都在我的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爸媽的愛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身為高中生的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懂事是在父母逝去的青春中度過的。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熟,讓父母放心。有時,我會抱住媽媽撒嬌,幫爸爸捶背,幫爺爺幹活,幫奶奶養花。這些生活中的小情節,我都認真的去做。因為我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典故,我也夢到過失去親人的疼痛,所以我更加珍惜時光,我的愛就是珍惜與用心。

我家很平凡,但我家很温暖,親人之間的愛讓我們緊緊相依。親愛的家人,請等待我長大,用自己的力量呵護這個愛我的家。

教養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蔚藍的天空,因為有鳥兒的翱翔,才顯得更加寬廣;鮮豔的花朵,因為有綠葉的陪襯,才開得更加嬌豔;浩瀚的大海,因為有魚兒的遊動,才變得更加廣博。美妙的人生,因為有教養的同行,這段旅程才更加多彩,散發着迷人的芬芳。

尊重他人是一種教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不僅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且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美國前總統林肯曾在樓梯上碰到一位手裏拿了許多東西,行走不方便的工作人員,兩人不小心相撞,身為總統的林肯,竟然先向那位工作人員道歉,並靠邊讓她先走。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看出林肯作為總統對他人的一份尊重。尊重他人的人讓人敬佩,尊重他人的人受人尊重。

我想,尊重是人們交往所要遵循的基本的原則,要想讓教養的芬芳四溢,需放尊重二字於心中,只有做到了相互尊重,才能擁有良好的教養,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放出七彩光芒!

寬容他人是一種教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犯了錯,重要的是改正了錯誤。對於別人不小心犯的錯誤,應該學會寬容。曾記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理髮師正在給周恩來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説:"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寬容的美德。

正是因為寬容,消除了人們與總理心中的那一層隔膜;也正是因為寬容,讓我們擁有了一位可親可敬的總理。擁有寬容,可以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擁有了寬容,我們的心情會更加開朗,歡暢,我們才會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獲得更多同行的伴侶!

擁有謙遜是一種教養。從小,父母就教育我,人不可以驕傲,一旦有了驕傲,到最後什麼事也做不成。驕傲使人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不思進取,這終就會害了自己,無所成就。而謙遜的態度往往使人進步。相傳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作好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後再反覆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於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傳誦。

謙虛,使人奮發向上,不斷進取;謙虛,使人發現不足,及時改正。擁有了謙遜,不驕傲自滿,才能讓教養散發芬芳,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教養演講稿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時下,我們經常可以在路上聽到齷齪之言,堂而皇之地“污染”着我們的文明天空。闖紅燈,隨地吐痰,亂扔亂畫。這些行為也屢見不鮮,對此,我很是厭煩。

文明,何為文明,我國悠悠五千年華夏文明歷史,告訴我們:遵守道德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維護我們的社會,維護我們的文明,需要我們唾棄這不堪入目的一幕幕。文明是社會發展的標誌,成熟的結晶,而人又是文明的創造者。我們在義務讓這個社會更加強盛,所以就必需告別陋習。有人説:我不扔,別人還扔,我只是“隨大流”。可你為何不去責備他們給予糾正呢?我要説:維護文明,人人有責。不管是誰破壞了我們的社會文明,我們都要懲罰他(她)。1988年上海甲肝的爆發和今年慘絕人寰的非典型肺炎,都告訴着我們,必需要告別陋習。否則,迎接人們的將是更大的災難!

在這裏,我真誠地呼籲:告別陋習,倡導文明,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克服不良習慣,不文明行為,全民行動,還我們一個文明,祥和的美好的天空!

教養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一1班的黃文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志願服務讓你更有好教養》。

首先,我想和大家重温一下教養的定義:教養是因為虛心受教和自我修煉而達成的內外兼修的優秀品質和習慣,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真正使人高貴的不是出身而是根植於內心的教養。

由此可見,教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與人的交流,與事的接觸逐漸形成的。你對待外界的方式時刻彰顯出你內心的教養。

那麼從何處獲得一個理想的平台來提高我們的教養呢?答案早已在我今天演講的題目中揭曉了,志願服務讓你更有好教養。志願服務,或許在大家看來並不起眼,但正是這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服務活動讓眾多青年走進社會,貼近生活,感受人與人之間最平淡交流中的純真。在無私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他們的教養便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我也曾在I志願平台上參加過志願服務,工作的內容是在科技館內做遊客引導的志願者。雖是志願者,但準備工作必不可少。你得了解館內佈置,參展內容以及線路安排。當你胸有成竹地認為準備工作都水到渠成時,工作便開始了,但更大的問題會接踵而至。你得學會精煉的表達,因為遊客需要你言簡意賅的解答;你得學會機敏果斷,因為遊客需要得到有效快捷的幫助;你得學會融會貫通,並且對待事物擁有自己的看法與情感,因為遊客需要一種有別於文欄的情感解説。他們需要明確的目標方向,需要觀點鮮明的表達來滿足他們的好奇。此間種種,你都得選擇一種適當的交流方式傳達你的信息於前方的人。()漸漸地,你懂得語氣委婉的交流方式,你明白用詞準確的重要性,由此,降低語調,平和語氣,斟酌談吐的用語,換位思考以瞭解對方心理。於是,潛移默化中,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謙遜有禮的表達方式。

當然,志願服務並不拘泥於表達形式,還有諸如衞生清潔、探訪老人院、社區創文宣傳活動、馬路天使等多樣化服務方式。有困難的地方便需要幫助,在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就存在令人思考的問題。在你接觸到社會中各具特色的人、體驗到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滋味、收穫到給予他人幫助的喜悦後,你會發現你會有所成長。你能瞭解到生活中有待提高的不足之處,你會擁有貢獻己力以完善社會現狀的意識。經歷過志願服務特別洗禮,會給我們帶來由表及裏的教養的提升。正如我們每週週末為我們疏導交通的家長義工們,看着他們服務大家的身影,不禁讓我們產生崇敬之情,覺得他們就是最美的爸爸媽媽,他們就是最有教養的人。

“受過教育”不等於擁有教養,知識的武裝永遠無法完全包裝個人的缺點,唯有人格的高尚才足以被他人長久地稱道,而教養便是人格魅力的一大體現。參與志願服務,也是一次短小的'心靈歷程,在幫助他們中延展自己生命的寬度,在付出後收穫滿意的笑容,在實踐中完善自我教養,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註冊成為志願者開始,從參加學校志願服務活動開始,懷揣一顆充盈感激與助人的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志願服務常常温暖於我們的心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9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做有修養的人。

英國著名作家羅斯金説過這樣一句話:“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文明,即“有修養”,從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當我們彎腰撿起廢紙時、為每一份善意致謝時、為每一次過失道歉時,文明的光焰就在我們身上閃耀。

我們自身的修養,不光關係到自身的成長,還關係到與他人的融洽相處,更關係到所在城市、所在國家的形象與發展。目前,海淀區也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倡議通過開展道德學堂、志願服務隊、文明餐桌、網絡文明傳播等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促進海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為推動海淀區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同時為建設美麗校園、塑造美好心靈,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海淀區教育系統紮實推進“道德學堂”建設。為此,我校也設立了專門的場地作為交大附中道德學堂,即綜合樓一層怡樂廳,歡迎同學們到此開展相關活動。

推進道德學堂建設,要求我們“修身律己”,自覺踐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在家中為長輩盡孝心,在學校為同學送關心,在社會為他人獻愛心。我們將在道德學堂中圍繞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這五個環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希望所有同學積極藉助道德學堂建設,提升自身修養。倡議同學們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建立常態化的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堅持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積極創建文明餐桌;在網絡生活中,文明上網,運用電信、移動通信平台,撰寫博文、論壇跟帖、原創評論、微博等形式,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宣傳社會亮點、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氛圍。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更多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有良好修養的道德模範。每個班級評選出的“最美交大附中人”便是其中的一支隊伍。我們將利用升旗儀式等機會,介紹他們的感人事蹟。

讓我們記住英國作家羅斯金的話:“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爭做文明交大附中人。同時,請同學們牢記海淀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的口號:

1、舉區域之力聚萬眾之智共創全國文明城區

2、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辦人民滿意海淀教育

3、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建設海淀美麗校園

4、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區

教養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的題目是:懂教養,美德行。

有人認為,學生應以成績為重,其他的不必關心。也有人認為,我們中學生應該要注意言談舉止。因為,學校是一方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淨的土地,校園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文明。所以,懂教養,美德行,是我們中學生應該盡力做到的。

教養不是空談,不是高雅的姿態。一個人的教養怎樣,從言行舉止的細節上就能體現出來。他可以是行走靠右,下車推行,停車規範等。還可以是對他人的尊敬和寬容……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所作所為將為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自身行為。而文明的行為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修養,也能完善自身的行為習慣。

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説人生是樹,功績是果實,才能是枝幹,那麼教養和德行則是那紮根地底的根鬚。要想讓你的樹碩果累累,就應提高修養,培養好的品德。就要從細節做起,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必須要從小開始養成好的習慣。

那什麼是教養呢?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講衞生……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在學校,老師總是給我們講: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要相互幫助,我們的着裝要整潔……其實,我認為這些就是一人的教養。

除此之外,名人們筆下的字也能教育我們。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就説過“句子不怕官位不高,紙牌品行低下,不以俸祿不多為羞,只以只是貧乏為恥。”我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都是一樣的,因為人生下來就是一樣的,所以才會有眾生平等的這個説法。因此,我們不應該瞧不起任何人。

其實,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並不難。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地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看見有人在摘花朵,主動地上前制止,並耐心地給他講;幫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們人人都從這些小事做起,那我們都將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養演講稿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陋習,時時刻刻都在危害着我們的環境,侵害着我們的身體。隨地吐痰,隨手扔果皮紙屑,飯前便後不洗手,不勤剪指甲,隨便在蕩着灰塵的小攤上買小吃,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會使許多人得上可怕的甲肝,乙肝,非典等傳染性疾病!

非典未來的時候,我們大家對陋習並不重視!非典來以後,我們才認識到陋習的危害!陋習對我們的危害無處不在,非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人對個人衞生不注意,沒有養成很好的衞生習慣,更沒有愛護環境衞生的意識!還有些不講衞生的人,有垃圾台他不去,隨手把垃圾丟在牆角,路旁,使得滿街是蒼蠅,老鼠,臭蟲!這樣的陋習不但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環境,還對我們身體有害

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請大家向陋習告別吧!

教養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教養猶如一朵盛開的花,人們摘下它不同的花瓣,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我摘下了“擁有愛心”的花瓣。昨天要去學校,媽媽便帶我到銀行去取錢,待我們要出去時,一位老奶奶駝着背、弓着腰站在我前面,也許是沒有力開門,臉上的焦急顯而易見,在那不知所措地東張西望。我趕緊上前一步,用力拉開門。看見門打開,老奶奶轉過來抬頭看我,我從她眼神中看出了感激,老奶奶連忙説:“謝謝你。”我搖搖頭。出來後,我隱隱聽到後面有人説:“這孩子懂事嘞。”媽媽嘴上雖然沒説什麼,但我從她臉上看出了自豪感。

擁有愛心的花瓣自然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哈桑摘下了“質樸忠誠”的花瓣。電影《追風箏的人》裏面的哈桑是一個僕人的孩子,他對小主人阿米爾的感情真摯無比。有一個鏡頭定格在阿米爾對哈桑的問話中:“你能為我做什麼?”哈桑真情地回答:“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哪怕是你讓我吃地上的泥土我也願意,只要你説。”那忠誠的決心深深打動了銀幕下的我。更感人的是風箏節比賽,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成功打敗最後一隻風箏,而哈桑在幫他追風箏的時候,遭遇到幾個成年壞孩子的報復,他們要哈桑交出風箏,可哈桑寧願被他們打得鼻青臉腫也不肯交出風箏,只因那是阿米爾叫他追的風箏。

他啟示着我:真摯的友情是用心培育的結果,它需要每個人都真心付出。而瞻仰前賢,我們敬佩他們的為人,也仰慕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馨香。

錢學森摘下了“愛國為民”的花瓣。上個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為核物理學界的權威和現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過着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他卻一直牽掛着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興奮不已,覺得正是回國效力的時候。美當局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後,自然不想放走,因為錢學森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在克服百般阻撓之後,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的最前沿,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我敬佩他為祖國做出偉大的科學貢獻,更敬佩他的愛國情懷。

高尚的教養在我們生活中,願教養之花永駐心田,如此,不但能夠芬芳自己的心靈,還能芬芳周圍的環境!

教養演講稿14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李源源。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懂禮儀、有教養的人”。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手段。

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裏來,而“話”從心裏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志士用他們的言行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大家所熟知的新中國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是全中國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典範,他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衞員和醫護人員一一握手道謝。

我們從這裏看到的不只是簡單的一種禮儀,更是做人的修養。“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更從另一個角度説明言語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同一件事情,因為我們的態度不同,説出的話語不同,往往結果也大不同。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幕:下車時一名小學生不小心腳踩到了前面一位打扮時尚的年輕阿姨的裙子,使阿姨差一點跌倒。這位阿姨回過頭來滿臉怒火,正要發作。但是這位同學紅着臉對阿姨連聲説:“對不起”,趕緊從書包裏掏出紙巾俯下身去擦拭污跡,阿姨高聲斥責的話只説了一半卻嚥下了,説了聲“沒關係”,一場即將上演的“疾風驟雨”就這被一句“對不起”化解了。

其實,在我們同學之間的交往中也不乏類似事件。有時因為我們一句温暖人心的話語給我們大家都帶來快樂,有時因為我們言語不慎會引來一場爭執。不同場合我們得當的使用這些文明用語,會讓人與人之間多出很多温情。同學們一定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幫助了別人,對方一句謝謝會讓你心頭湧起一股暖流;當別人不小心碰到你的時候,一句“對不起”,會消除你心中的不悦。因此,我們也要學會在得到幫助的時候真誠的説一聲謝謝;在不小心冒犯了別人時,及時説一聲“對不起”;在請求別人幫助時不忘禮貌地説一聲“請”;為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撿起掉落的東西,給匆忙的行人讓讓路,給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鄰居送上友好的微笑,等等。

這些看似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小事,卻展現出一個人的個人修養。我校第十五條校規明確規定:“與人交往要有教養,打招呼不要用“喂”這類語言,回禮時不要手插褲袋,咀嚼食物等,受到幫助要道謝,別忘了習慣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打攪了”“不好意思”等禮貌語言。“

如果我們大家都做懂禮儀、有教養的人,我們不但樹立了自我的良好形象,我們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必然更上一層樓,我們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氛圍中,我們每個人的小改變,小進步,必然帶來全社會的大改變、大進步!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世界!希望大家都勇於展示一個有禮,有教養的自我。

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15

新學期,呂老師帶我們開啟了第二輪演講—新聞推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自己的一篇演講《不管去哪兒,教養才是最美的風景》。

新聞內容是這樣的:在假期裏,大家都外出遊玩,本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出現了不文明的行為,如有人在古蹟上刻字。這不光毀壞了文物,還破壞了和諧的景觀,難道他還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的這種行為早已使他遺臭萬年。還有的人翻越護欄,導致交通堵塞。更有甚者將垃圾扔到懸崖峭壁之下,自以為沒人看見,卻沒想到清潔工人們會冒着生命危險到懸崖下清理垃圾。

這些人這樣做因為他們缺少教養。“教”的意思是手持杖或鞭子,“養”則是飼養,一個人成長既要吃飯也要讀書、受教育。“教”呈現內心的修養,外在的言行,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成長。

在家中,父母教育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不採摘花草,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

在俄羅斯旅遊時,我發現無論在哪個場所都很安靜。比如在餐廳用餐,幾乎沒有人大聲説活,要説話也非常小聲。這種寧靜使人感到非常舒適。相反,在我家的小區裏,有一個人打電話,聲音大至全小區都可聽見,讓過往的人側目相看。

教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小到反映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大到關係國家的榮譽,讓我們一起來捍衞祖國的榮譽!

標籤: 教養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o02p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