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精選5篇)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精選5篇)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的詞彙出現在電視媒體之前“光盤行動”!“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盤子裏的東西。”

當前社會,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數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身邊的浪費比比皆是。據調查,僅我國13億人口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飢餓卻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飢餓喪生,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

看到這些數據,有沒有讓你們為之震撼?想想自己,或許在倒掉飯菜的那一刻你的心裏覺得浪費一點點糧食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可是,當你看到那垃圾桶倒滿飯菜的時候,難道你真的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嗎?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在此,我提倡你們也是我們這個家庭做到以下幾點:

1、珍惜糧食,適量訂餐,杜絕剩餐,減少一切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提醒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5、做節約宣傳員,向親朋好友宣傳節約糧食。

6、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

同學們,讓我們加入“光盤行動”吧!讓我們這個小班級融入到“光盤族”這個大家族吧!杜絕浪費,向“舌尖上的浪費”説“NO”!跟着我一起做光盤行動吧!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2

近日,一個新的詞彙在電視上亮麗展現:“光盤行動”。所謂“光盤”,就是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裏的東西,吃不完的東西打包帶走。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推崇這一行動呢?

我們剛剛跨過温飽線,步入幸福生活的邊緣。在餐桌上講排場,恣意揮霍的行為比比皆是。其實,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改善一下生活,體現我們物質生活有所提高,完全是可以的,甚至是完全被贊同的。這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但為了所謂的面子,講排場,搞攀比,就顯得太過了。

另外,對宴席後剩餘的飯菜態度,則又是檢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與道德水準的一面鏡子。是節約,還是隨意丟棄?許多人因為面子問題而選擇了後者,是的,看似我們幾個人也並沒有浪費多少糧食,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價值約為2000億元,據央視報道,中國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口一整年的口糧。當然,對於飢餓,生於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人幾乎沒有感受,但從這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看來,實施“光盤”行動迫在眉睫。

打包——在很多人看來極其不雅,甚至有的人還説是丟臉,可是,不打包而丟棄在飯桌上的飯菜全部變成了垃圾而被倒掉,這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這算不算丟臉呢?浪費,這完全可以是屬於無知的犯罪,而不僅僅是丟臉,這是對食物的褻瀆。糧食是生命的基礎,今天吃飽了,明天同樣得吃飽;我們不能夠為了今天的温飽而放棄了明天的生活,所以説:節約無小事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頻繁進出大的飯店,浪費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檔了。“光盤行動”的實施,使浪費現象變少了,這更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促進社會主義的快速發展。“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作為一箇中國公民,就一定要力挺國家政策,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條,牢記“光盤”原則,認真實施與督促身邊的人不要浪費。

一句話:浪費可恥,節約光榮!讓我們一起行動,做快樂的“光盤”一族,讓健康與快樂同行,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3

最近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羣中國人在德國考察,點了一桌的菜,吃剩了三分之一,一羣人剛要走出餐館,餐館裏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説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説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

聽到阿桂這樣一説,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着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歐元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裏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歐元,並一再説:“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錢,鄭重地對我們説:“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還吃不飽飯,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裏卻都認同這句話。

一個很富有的國家裏,人們有着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食物一旦為你煮熟上桌,你們不吃完就成了泔水,就無法再給其他需要的人吃了。我們真有吃不完的食物嗎?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這才是真正的公民意識,一個安居樂業社會的最基本的意識之一。

在中國宴請、聚會、甚至個人在外就餐、大學學生食堂大量浪費隨處可見、司空見慣,不以為恥!也把這種德行散到國外真可悲。

支持光盤行動,改掉惡習,浪費可恥!提高民族素質。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光盤行動》。為什麼要講光盤行動,因為中國的食用油的80%以上都依賴進口原料加工。據網上資料,僅去年一年中國的進口黃豆就多達6000萬噸,按中國13億人計算,摺合到每個人頭上是一年將近100斤,這是多麼大的數字啊。這裏還不説它是轉基因,對我們的身體有多大的傷害,(轉基因的傷害要二十年後才一般人才可能看得出來)還能夠整治嗎?做做樣子安撫老百姓可以,認真可不行。只要認真,市場立馬蕭條,立馬大亂,立馬要餓死人,大規模的餓死人。為什麼?很簡單,只要認真,市場將會無物可供,到哪裏去找那麼多的、天然健康無害的食物?

為什麼,先看種子問題。現在農民手中已經很少有可以自然留種的種子了。以前種子都是在各家各户的農民手中,農民年年留種,這家沒有那家有,是安全的。現在不是了,都是年年去種子公司購買,種子公司購買的種子只能夠種一季,是不能夠留種的,否則長出來的是草。種子公司的種子會出問題嗎?只有天知道。但真出問題了,農民哪怕有地也沒有種子下地了,多麼恐怖!更何況,據報道,我們國家的種業公司一半以上都被控制在外資手裏,或被控制在洋人手中。

那麼國家糧庫裏還有多少糧?我不知道,我不是統計局的。但我知道,這麼多年來我們年年吃的都是新糧,我也知道就是農民家裏也不留儲備糧了。因此合理的估計是,糧食的生產週期是一年,我們的糧庫裏面,糧食也就最多是一年左右。也就是説,我們的糧食儲備,不具備對抗能力。據統計中國有一半以上的種子公司被美國資本家控制,還有多少種子公司幕後被美國特工控制,不得而知!中國農民手裏幾乎沒有可做種子的糧食,中國人已經很難吃到真正的非轉基因食品,未來註定會有很多疾病等待著我們,中國人餓肚子已經很難避免,為了我們的未來少生疾病,少餓肚子,為了父母,為了社會,為了未來,恭請大家一起來參加光盤行動!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碗裏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棵菜。到人走盤光,做到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日習總書記針對社會中存在的奢侈和浪費現象作出了“厲行節約,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的重要批示。有關數據顯示,飢餓仍是全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僅餐桌浪費食物的價值就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

如果説“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博大精深,那麼“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了另一種景象。人民日報曾談到這樣一個細節,一行國人在德國一家餐廳用餐後,由於桌上剩了1/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餐廳工作人員解釋道,雖然吃飯花的錢是你們自己的,但資源是社會的,誰都沒有理由浪費。浪費食物絕不是小事,也不是個人私事。常聽到有人振振有詞,“我花我自己的錢,我浪費關你什麼事?”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你雖然花的是自己的錢,但浪費的是社會資源。社論指出,對這種浪費食物現象,不能止於道德批評,還應引入懲罰機制。幾年前,芬蘭央行行長在一次公務接待中,僅僅因點了一盤20歐元的鵝肝而被迫辭職。近日國家糧食局局長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針對浪費現象,現在正在探索將“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條款寫入《糧食法》,以後將用法律手段約束整治浪費糧食的行為。

減少“舌尖上的浪費”,有人建議吃不了兜着走。其實,與其吃不了才兜着,何不一開始就少點些菜?與其説是“舌尖上的浪費”,不如説是一種醜陋的價值觀在作祟。誰不知道“粒粒皆辛苦”?誰不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誰不知道“浪費用水可恥,節約用水光榮”?誰不知道“節約用電,隨手關燈”?但當我們看到泔水桶裏那隻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我們看到那嘩嘩直流的龍頭,當我們看到空無一人的教室裏那寂寞長明的日光燈,我想,我們做的和説的真的不一樣。目前,祖國的南海主權不斷遭到他國的挑釁,與其誇誇其談,不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讓我們節約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化為點點滴滴保衞祖國母親的力量!

勤儉對個人是是讓我們以後有吃的`,不走被餓死的道路,對社會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們每一位師生共同做起,需要我們共同從現在這一秒做起!

我們倡議:今天不浪費,從我做起,我,是“光盤”!

光盤行動,歡迎加入!

厲行節儉光盤行動演講稿5

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與此同時,飢餓卻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飢餓喪生,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

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據報道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舌尖上的浪費”已到亟須遏制的地步。沒有經受過飢餓的人們常常以為,剩飯剩菜是很常見的了,不足為奇。可是,這只是“君不曾處於饑荒之中,不曾受過飢餓之苦。”世界上還有太多的災民,食不果腹,一日不進米飯,不説是米飯,連稀粥都喝不上。不愁三餐的我們,又怎麼能體會到飢餓難耐的痛苦?又怎麼懂得米飯的粒粒珍貴。更何況,現在還有公款吃喝、商務宴請的,一頓飯不知浪費多少汗水。我們説,一頓飯吃不掉一頭牛,但一頓飯必須點價值一頭牛的食物的大有人在,這已經超越了我們一般認為的“舌尖上的浪費”了。

從古至今,吃飯,只有在飢腸轆轆的人那裏,才是一種生理需要。很多時候,國人賦予了吃飯諸多不同的文化深意。比如,到哪個時令、節日吃哪種食物,國人均會寄寓別樣的希冀和祝福;不同的美食佳餚,也可以折射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甚至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但是,另一層“文化深意”是食物與身份、地位、感情的潛在捆綁。比如,吃昂貴的食物,才能顯示身份的高貴;只有浪費一些食物,才能説明主人大方、不吝嗇。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剔除那些消極的“舌尖上的文化”,培育全新的“光盤文化”。從細節上講,吃多少點多少,不要眼寬肚窄,有句話説得有點過,但是也有道理,“要麼少點餐,要麼吃不完兜着走。”總之,做到消費而不浪費。

拒絕浪費,從我做起,一起向浪費説“不”,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上的浪費説不!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裏的東西。任重而道遠,唯有制度保障、人人蔘與、廣泛發動、長期堅持,“光盤”才能成為水到渠成的自覺之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説不!光盤行動體現的是居民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還記得那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盤行動滿滿的正能量,讓節儉歷久彌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l33k8p.html
專題